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8.49K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

一、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閲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説,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閲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二、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1

通過北師大教授跟我們分析、學習語文的核心素養,使我的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了轉變,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語文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學得輕鬆,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一、語文教學堅持“以生為本”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教學都應堅持以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還應順應孩子的天性,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孩子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尊重孩子的創造,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對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堅持以生為本。

二、語文教學加強“閲讀積累”

新版課程標準提出要堅持文化傳承,加強閲讀積累。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閲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閲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2

20xx年3月16日至3月19日參加了“全國教育名家論壇——第六屆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培訓觀摩會,執教的專家有: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楊再隋老師,有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還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詩人雪野老師,還有猶如春風化雨般的吳老師。楊再隋老師的理論也是如此的可愛,其中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這的很着眼的名詞。

第一天主要聽了楊再隋老師的理論講解,正如主持人雪野老師説的那樣,理論也是很可愛的,確實與會的所有老師聽的很入神,很認真,有的在做筆記,有的在拍照,可見大家對知識渴望,同時也卯足了學習的勁頭。令我最感動的是王崧舟老師的觀摩課《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是七年級下冊的課文,講解的對象卻是小學六年級。這還是一篇3500字的小説,但是在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很輕鬆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學生把插敍掌握的十分牢固,王老師也沒有特意的拿出來講解,但是不知不覺中文章的脈絡,目標卻又是清晰的。這點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學習的,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總之,這一節課十分精彩,恰到好處。其中,我也被文中“英子”的精神所感動,闖練,闖練,英子,這還是父親臨終前對英子的教育,看到了英子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害怕到敢於擔當,到最後的收穫滿滿。從中也體會到了父親的偉大,真是所謂的,父愛如山啊!

我在這裏還想説的是雪野老師,他很有名,我卻初次認識,能聽到如此好的詩情畫意的課,真是幸運。雪野兒童文學家,詩人,兒童詩研究所所長。他所上的《公雞的花花被》課堂氛圍好,老師富有親和力,整節課給人的感覺也好似在讀詩,在欣賞詩。我覺得能把課上的如此絕妙,也實屬厲害了。開始,引導學生什麼是童話?學生們的回答也是很精彩,讓所有的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真正的感受詩的偉大,詩的美好,知道現在耳朵旁邊還回蕩着雪野老師的朗誦:公雞的花花被,薄薄的,七彩雲一樣漂亮。

最後,説一説吳琳老師,她是北京教師研修中心的語文教研員。不僅喜歡她的課,還更喜歡她這個人,她説過的一句話也是讓我很是喜歡:“喜歡沿着彎曲的小路慢慢地走,看到很多風景,聽到很多鳥兒的`歌聲,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人,寫下一些很美妙的故事。人生的路就那麼長,急什麼呢?”是啊,正如她所講的《親愛的小魚》這個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愛,愛是什麼,愛是陪伴,是呵護,是承諾,是信任。從今天開始愛身邊的每個人,愛學生,愛同事。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吳老師給人的感覺如同媽媽,是那麼慈祥,那麼有愛,耐心的指導,諄諄的.教誨。今後的教學之道,希望自己也要努力改變自己,成為學生們的媽媽。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3

要説這兩年教育的流行語排行榜,“核心素養”一定榜上有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既然是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們在課堂上通過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和進行教學評價時候,就應該以此為中心。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落實途徑:

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例如從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來説,除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之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比如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夏秋冬,從知識上來講,我們要求學生:

1、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雨、阝”2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吹”“落”等動詞和一對相反的詞:“出”和“入”。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學生了解四季變化,感受不同季節的景色,能主動積累有關景色的詞語,從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在組織教學上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們引導學生體會兩個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兩個小朋友想去對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後,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就引導孩子們用這樣的句式説一説:爺爺告訴我,沿着,就會走出鄭州。我對爺爺説,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再寫一寫。以“我多想。”寫下自己的願望。再與同學交流。培養孩子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在教學評價時,我們也要從多方面來進行評價,不僅考慮知識的掌握,比如現在的試題一些等開放性的題目,像我們期末考試聽力部分,除了考察聽力,對關鍵信息的提取,其實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些內容是節選自一些課外讀物,也起到了推薦閲讀的作用,如果孩子閲讀量大的話,或許不用聽就知道怎麼選擇,還有我們教科書上的和大人一起讀,起到推動親子閲讀的作用,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請你幫個忙,打電話等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交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都是契合核心素養的精神的。

以後我們的教學也是要以核心素養為核心,要站得遠一點,從學生的終身發展來組織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4

愛因斯坦在他的《論教育》中説過:“人們常常簡單地認為學校就是把儘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工具,這是錯誤的認識……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能夠獨立思考、獨立行為,又視對社會的奉獻為其人生第一要義的個人。”“教育就是忘記了在學校中所學的一切之後剩下的東西。”以往的教育,人們只關注課程本身以及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而忽視了課程教學之外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能力,以及社會參與的能力和意識,這些正是“核心素養”的要求。這些並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但它確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植根於學生的生命並形成一種素質能力,對人一生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愛因斯坦所強調的“剩下的”東西的價值,即教學的價值所在,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立體的“人”。

身為語文老師,對語文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有較深的感受。語文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他們貫穿於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學生剛入學接觸到漢字,到現在進入高中進行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語文素養都伴隨着他們所有的學習活動,是一種隱性的存在。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情與理同步發展。

就語文學科來説,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一個人能説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我們就可以説此人具有很強的語文素養。就像魯迅先生所説:“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思維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如果一個人語言條理性強,語言深刻犀利,那麼我們就可以説,此人思維具有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語言混亂,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我們就可以説此人思維混亂,沒有條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思維的外在特徵,它們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可整合為人文修養。如果説語言能力是語文關鍵能力的話,那人文修養就是語文的必備品格。人文修養為語言能力導向,為語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身為語文老師,文化底藴顯得格外重要。一位具有語文核心素養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文化底藴是個大概念,就語文學科來説,所謂文化底藴,就是一個人對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文化的積累程度。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需要什麼文化底藴呢?語文老師需要經典詩詞的底藴。中國是詩的國度,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讓人温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老師需要文學名著的底藴。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我們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學名著,也要求學生課外閲讀大量的文學名著,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添上亮麗的底色。語文老師需要文哲史的底藴。古人講,文哲史不分家。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類社會的形象圖説。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着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象,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

語文本就不是一門功利性很強的學科,更多的,是素養的培養和提升。當語文學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時,語文的核心素養也顯的越發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以學生為出發點,立足課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貫穿於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5

一、注重知識積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語文能力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知識的儲備,學生只有在掌握大量語文知識之後才能夠逐漸提高語文素養,所以,知識儲備對於學生而言十分關鍵。對學生而言,只有在知識達到一定量之後,在寫作過程中才能夠做到下筆如有神。

積累語文知識,學生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實踐,分別是口頭語言積累和書面語言積累。教師可以將自身在閲讀或者是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優美語段,講述給學生。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表達慾望,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達意願進行引領,這樣學生能夠積極踴躍表現自己。在對於精彩語段分享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是文章原句,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表述水平。

在通過長時間的訓練之後,學生的語文口頭表達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在脱離了書本之後,也能夠説出大量精彩的語句,這種口頭語言表達訓練,可以稱之為暗積累。

讀書筆記是書面語言積累的主要途徑。學生要是具有良好的閲讀興趣,教師不得以任何藉口進行干預,防止對學生的閲讀興趣造成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形成記錄習慣。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要是看到喜歡的語句也應該進行記錄,日常生活中所記錄的語句,都是可以應用的素材。讀書筆記並不僅僅是簡單地對於語句的摘抄記錄,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閲讀進行引領,在閲讀完畢之後寫下自己的感受,通過這種記錄方式,學生能夠梳理自己的真實情感,這對日後的文學寫作具有重要幫助。

二、重視基礎知識學習,強化思維訓練

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就是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該部分內容對於高中階段語文教學具有重要作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可以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進行鍼對性培養,學生對於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關係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高中階段語文基礎知識包含的內容較多,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有涉及。如在文言文教學中,文言字詞語法不可逾越,雖很實用但也無趣,怎麼辦?列表歸納,直接簡潔。如《鴻門宴》中,名詞活用作狀語,“以身翼蔽沛公”;名詞活用作動詞,“沛公軍霸上”等。

三、靈活組織課堂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性

語文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落實語文教育目標的主要方式,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教材內容,對課堂教學進行組織,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方式。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應該服務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並更加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如教學《虞美人》一詞,可以讓學生先學唱鄧麗君的《春花秋月何時了》一歌,在聯繫李煜的特殊人生經歷,學生的文史音樂方面的興趣就會激發起來。教師作為課堂中的主導者,組織教學就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於教學進行創新。

語文教學並不應該僅僅侷限於簡單生硬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不斷進行創新,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語文學習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開放式的語文教學,需要以語文課程要求和教材作為前提基礎,對於學生素養進行提升,讓學生思想觀念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及方式,形成立體化的語文課堂教學。

在中學語文的教育中實現素質和創新教育,這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各類人情冷漠時間發生後,人們開始反思現階段國人的'素質何在?作為祖國未來的中小學,他們又該具備怎樣的素質來富強祖國。因此面向應試教育的語文教育面臨迫切的改變需求,通過美育和心育的作用,培養學生自助創新的警示,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的教學模式是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統一體。語文的基礎知識不單單指教材的顯性知識,還包括所藴含在生活和時間中的隱性知識。培養能力要注重實踐,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語言表達和交流等實踐活動沒提高語文的運用能力。除此還要具有較強的語文自學和實踐能力、利用圖書館等輔助的能力。通過語文教學,是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科學知識和技能素質、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也得到全面發展。

因此語文教學中應該在遵循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將語文學習活動化、專題化、情感化、實踐化,在相應的語文學習中能夠實現所學知識的充分運用和提升,在切合的情景環境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親臨其境的走入文本的中心,感受未有或生疏的情感體驗,只有切身體驗過才懂得真諦的存在。總之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尊重學生需要和時代需要,深入學生的感情世界,潛移默化中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