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預防網絡沉迷心得體會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3.36W

沉迷於網絡的危害

長期沉迷網絡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會對視力形成很大的影響。

不管是玩手機還是看電腦,都是有輻射的。除此之外,電子產品的屏幕都比較亮,會刺激眼球,造成視覺疲勞。特別是到了晚上關燈的時候,對於視力簡直是毀滅性的傷害,而且不可逆的。

第二,會與社會脱節。

長期的沉迷網絡,就失去了與人交往的能力。你的社交圈會越來越小,朋友也越來越少。而且你會停止進步的,甚至自斷前程。

第三,影響身體的健康。

玩電腦或者手機的時候,你的手指要不停的敲打,而且要持一個姿態,對人的關節損傷很大。同時也失去了鍛鍊身體的時間,你的身體狀況會越來越差的。

所以年輕人上網一定要節制,無聊的時候可以看書或者聽音樂來打發時間。

預防網絡沉迷心得體會

互聯網以它內容豐富、環境開放以及難以控制等特點在飛速發展,它以信息的快捷傳遞深入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預防網絡沉迷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預防孩子沉迷網絡,引導孩子理性上網

系統防沉迷,不如父母防沉迷。

孩子孩子,願你的雙眼日日清明。

孩子孩子,願你的心地年年清澈。

信息時代是電子產品肆虐的時代。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説,電子產品的魅力遠大於日常生活常見的物品。沉浸在想象和一切皆有可能的虛擬世界的誘惑,不要説兒童,就是青少年也難以自拔。日本的廢宅終日沉溺在電子產品中,不僅事業上毫無建樹啃老度日,甚至生活都難以自理。

這個時代,難道我們的孩子也要沉迷於此虛度此生?

這兩年,因為網絡文化肆虐引發的血案還少嗎?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13歲男孩弒母事件,常德市江南城區少年殺死滴滴車司機,湖南12歲男孩弒母……一系列在中華文化裏大逆不道的行為正在不斷上演,還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不能不説中國孩子的模仿能力實在是太強了。部分媒體不負責任的標題不僅沒有起到教育意義,還在那些孩子心裏埋下了種子:既然不需要負擔法律責任,是不是我也能這麼做?誰都有氣過頭的時候,更何況孤立無援,滿心叛逆的青少年。

不僅是暴力因素的傳播,在性教育常識缺乏的中國,孩子有關於此的知識來源基本無從考證。而這類知識卻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需要接觸瞭解的。在網絡文化橫空出世的今天,太多的詞條和網站容易誤導我們的孩子。作為父母,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對孩子羞於啟齒這些內容。健康,積極的文化需要父母來進行傳授,指望初一的生物課本對於現在的孩子們實在是有些太晚了。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政府也在不斷努力為孩子維護一個純淨的世界。綠壩護花,防火牆……一系列安全軟件的開發並沒有成功遏制網絡文化的傳播,兒童成長問題反而愈演愈烈。不僅引人發問:網絡的危害,真的治理不了嗎?

不,利用得好,網絡完全可以成為孩子開拓視野,成就未來的搖籃。而不是,犯罪,暴力,血腥,滋生的温牀。而這不同的結果取決於父母對於網絡的`態度和對孩子的監管。如同大禹治水,不能一味地“堵”,而需要不停地疏導。

網絡對於孩子都是壞處嗎?

我家樓下張阿姨夫妻倆常年在外打工,她家兒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一年見不了父母幾次,每次週考月考都和父母視頻彙報成績。逢年過節比成績誇孩子的時候,張阿姨和我媽説:“你家孩子大了,我家孩子這學習我就沒管過,平時也就是報個網課,我閒的時候看看他的課堂測試的成績。”我媽回來就數落我,你看人家孩子多省心,你以前學習真是讓我操碎了心……

我:“我那時候又沒網課,上學放學不讓你接你還不放心。”

不僅如此,各大高校少年班紛紛提前開啟程式語言學習等相關課程。比爾蓋茨,喬布斯,庫克……等頂級程序員無不是從小學習程式語言最終在硅谷闖出一片天地的。而現代孩子的閲讀量和知識儲備和十年前相比簡直有了質的飛躍。這的確是網絡的功勞。

比起九零後,零零後的孩子們實在是太過幸運又太過不幸。他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而作為孩子,識別信息的真偽和好壞的確太過勉強。而他們的父母,作為一批魔獸,暴雪的骨灰級粉絲。理智對待孩子上網和瀏覽信息,教給孩子正確的三觀和適度娛樂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防火系統可以破壞,網關可以翻牆,但孩子內心的淨土只有那一片。與其讓系統防沉迷,不如自己承擔起這個責任。防止孩子沉迷網絡,從父母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

如何預防孩子沉迷網絡

第四十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佔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甚至低於3歲。

無孔不入的網絡造成了一些中小學生沉迷遊戲、行為失範,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有效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種上“水稻”

網絡為什麼“迷人”?因為某種程度上,網絡不僅僅是一條網線、一個WiFi,而是等同於社交、娛樂、休閒、競技、讀書……這個虛擬世界五光十色、應有盡有。如何與“迷人”的網絡“爭奪”中小學生,這是一道難題。

“中小學生的內心猶如一片廣闊田野,要讓田野不長‘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一片金燦燦的‘水稻’。”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羅樹庚建議,創造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使孩子們把更多精力放在有效學習、户外運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吃飽了“精神大餐”,孩子們自然就能提高對網絡不良內容的免疫力。

“對青少年的網絡行為,學校宜疏不宜堵,與其消極被動地預防不良上網,不如積極引導青少年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齊學紅在研究中發現,目前許多學校出台了關於學生使用手機的規定,如“教室裏不得使用手機”,但多數侷限在是否允許、能否使用層面,在對學生如何使用手機及具體上網行為上則缺乏有效引導。

齊學紅建議,應該正面引導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幫助青少年瞭解網絡是個什麼樣的天地、什麼是合乎道德的網絡行為。她介紹,一些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鑑。如在日本,設置了“青少年上網導航員”,對網絡社會現狀和危險性、青少年如何把握網絡使用尺度、如何進行上網自我監控和管理等進行“導航”;在韓國,網絡倫理內容納入了小學、初中德育教材,以及高中道德、電腦教材中。

家長,別把手機當“電子保姆”

“要指引,履職責,教有方,辨不良。要陪伴,融親情,廣愛好,重日常……”日前,教育部發布朗朗上口的“防迷網”三字文,以及《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家長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築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的堅實防線。

如果家長自己就是“手機控”“低頭族”,如何能指望孩子管住自己?羅樹庚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學生走上沉迷網絡、手遊之路,與其成長環境有關。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常常把手機當“電子保姆”,讓動畫片和手機遊戲陪伴孩子長大;有的家長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本為方便聯繫而買的智能手機也“失了控”……

羅樹庚介紹,在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年級新生家長參加專題活動,引導家長重視電子產品和網絡遊戲的危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裴濤建議,家長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網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內容是否積極,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健康使用網絡。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是因為喜歡上網才開始討厭學習,事實上,不少孩子是因為討厭學習而沉溺網絡。如果學習佔據了孩子大部分生活,就給了沉迷網絡以可乘之機。”裴濤提醒,家長要培養孩子健康廣泛的興趣愛好,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如讀書、下棋、運動、做家務、走親訪友、舉家旅行、參觀博物館、欣賞音樂會等,讓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吸引孩子。

綜合治理,形成良性互動教育合力

“網絡精神毒品對整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嚴重的,需要相關部門共同施策、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努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良性互動的教育合力。”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學校要做些什麼?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各校要加強午間、課後等時段管理,規範學生使用手機,組織開展全面排查,瞭解掌握中小學生使用網絡基本情況;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係狀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各地中小學責任督學要將預防中小學生網絡沉迷工作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看,學校教育正在打一場‘注意力爭奪戰’,我們的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變化,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價值,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網絡轉移到校園生活中來,把中小學生引導到積極健康向上的成長軌道上。”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董紅軍説。

青少年羣體社會經歷不足,生活習慣尚處於形成階段,面對開放的網絡,要想讓預防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見成效,學校、家庭、社會還需打出“組合拳”。

“政府要有決心,加大對網絡的監管力度,弘揚網絡的正向價值,對網絡遊戲、網絡視頻等內容進行嚴格審查,加大對違規違法內容傳播的處罰力度。”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馮建軍建議,可以用技術方式進行控制,如實施網絡遊戲實名認證制、推行網絡遊戲分級制度等。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的引導工作需要全社會的齊抓共管。學校在加強自身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還要積極與政府、社會及家長溝通協調,整合好資源,共同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北京一零一中學副校長劉子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