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教師教學反思50篇

教學反思內容

教學反思包括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

教學前反思的內容包含反思確定內容、階段及具體實施方法對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具體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所需要的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還要對對本學科、本冊教材、本單元、本課時進行教學計劃時列出反思的關鍵項目。

如:

第一、需要教給學生哪些關鍵概念、結論和事實;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

第三、教學內容的深度和範圍對學生是否適度;

第四、所設計的活動哪些有助於達到教學目標;

第五、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

第六、哪些學生需要特別關注;

第七、哪些條件會影響課的效果……

教學中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進行的反思以及教師在和學生互動作用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對教學計劃進行的調整。不可預料情況發生時,教師要善於抓住有利於教學計劃實施的因素,因勢利導,不可讓學生牽着鼻子走。根據學生反饋對教學計劃的修改和調整要適當,不可大修大改。

教學中反思要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各種感官捕捉反饋信息,快速、靈活地做出調整和反應。教學中反思教師可運用錄音和錄象技術,與觀察手段一起為以後的教學後反思提供信息。

教學後反思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進行。

具體為:

第一、教學內容方面:

1.確定教學目標的適用性。

2.現目標所採取的教學策略做出判斷。

第二、教學過程方面:

回憶教學是怎樣進行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對教學理論的反思:是否符合教與學的基本規律。

4.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

5.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採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對改進措施的反思:教學計劃怎樣修改會更有效……

第三、教學策略方面:

1.感知環節:教師要意識到教學中存在問題與自己密切相關;

2.理解環節: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倡導的理論,行為結果與期望進行比較,明確問題根源;

3.重組環節:教師要重審教學思想,尋求新策略;

4.驗證環節:檢驗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發現新問題,開始新循環。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展的過程。

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0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教學反思(通用5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學反思1

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一學期下來感受和體會頗多,現將有關情況作個簡單介紹,與各位同仁交流研討。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1)、(2)班的英語教育教學工作,這兩個班有九十七名學生,他們基本都來自農民家庭,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較薄弱,這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2)班,學生的基礎不緊湊,最好的在

(2)班,最差的也在(2)班。而且差學生的數量比較多,出現了斷層現象。讓人無法下手進行有效的教學。

針對這樣的現狀,我採取了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措施,根據學生的基礎,我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每天安排不同層次的任務,佈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的進步。絕大多數農村學生上初中前英語只認識26個英文字母,本書龐大的詞彙量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對於音標的掌握更是十分艱難。所以在課堂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要花一節課左右的時間來教學生學音標,讀單詞,往往效果還不理想。而等到下節課來進行操練的時候,學生仍然會在生詞處卡殼。在課堂上我努力幫助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對話,有的同學就比以前顯得有信心了,到後來這些同學都能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這是讓人感到欣喜的一個成果。只要他們自己加把勁,我想對他們來説會提高的快的多。與此同時,我還不忘提高好學生,把原來的好學生想辦法再提高。讓學的較輕鬆的同學試着回答較難的問題,儘管有時候設計的題目有些難度,但經過引導,他們還是能做的出來,這一點也是可喜的。另外,我還要求學生背誦當天學過的內容,每一個單詞,每一個對話,每一篇短文,來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語感,我認為這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説是至關重要的。

本冊書共10個單元,教材內容太多,時間不夠.那麼按規定的每週5課時算,共計90課時供八年級第一學期使用,除去國家法定假日和平時的階段考評和試卷、配套練習的評講,滿打滿算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鑑於這一種情況,也為了學生更牢固地打好基礎,我只能加班加點地“開小灶”,利用早讀課、晚自習時間,補充習題,強化訓練。我精疲力竭,但往往還是事倍功半。

新教材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髮展奠定基礎。我的理解是“全體學生”是量。“全面發展”是質。質和量要一起抓,一個不能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由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逐漸變成獨立學習。同時比以往的教學我們還更應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為學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以寬鬆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和學

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不用訓斥性、譏諷性語言,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使用侮辱性的語言,多用鼓勵性話語,多給他們語言實踐的機會,少用命令式的語言,多用建議性語言。

在英語教學實踐的道路中,我不斷探索,學習和研究,雖然很苦、很累,但同時我看到了學生們在一天天的進步,英語表達一天比一天好,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種自豪和幸福,我願意永遠做一名英語教學孜孜不倦的實踐者,永遠體味着教學的快樂。

教師教學反思2

美術活動《月光下》我把它設計成一個美工綜合活動,採用摺紙、剪貼、繪畫相結合的美工形式完成整幅作品。讓幼兒先在黃色紙上畫一個圓形月亮,剪貼到紙上,然後用正方形的紙折出房子,貼到紙上,再用廣告紙剪貼畫、動物,最後用蠟筆畫出星星。活動前我做好充分的準備:膠水、剪刀、油畫棒,黑色底版紙、摺紙材料、黃色小卡紙整整齊齊地放在桌上。老師講解以後小朋友開始動手,剎那間整齊的桌面亂了起來,這邊蠟筆撒了,那邊膠水倒翻了,有的小朋友還把剪下來的東西貼到旁邊小朋友的紙上了……,老師忙得暈頭轉向。

活動的設想是讓幼兒採用多種材料、運用多種方法表現月光下的情景,每個步驟分開來看挺簡單的,但是結合起來卻是意想不到的雜亂,特別是對剛進入中班的幼兒來説,缺乏操作的條理性,顧左不顧右,桌面上這麼多操作材料,影響了孩子的操作思維和空間,最後導致活動混亂。

看來,教師在活動設想中考慮欠周到,應該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根據操作常規建立情況逐步增加操作材料,而不能一下子提供這麼多材料和工具,弄得孩子們手忙腳亂。可以在繪畫的基礎上增加摺紙粘貼,房子用摺疊的方式,其餘的內容則採用繪畫的方式,這樣既利於幼兒操作,又把兩種美工技能結合起來,這樣的調整可以使活動更有秩序。

教師教學反思3

一、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習興趣。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某個知識點時,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儘量減少機械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採用色彩鮮豔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有趣的故事,迷人的遊戲。儘可能讓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

2、教學就是生活,生活中無處不包含數學。

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應密切聯繫,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持久的學習動力。比如,我在教學連減時,我設計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姐姐有20元錢,第一天買學習用品用去5元錢,姐姐還剩多少錢?第二天姐姐用剩下的錢買了一個玩具小貓10元錢,姐姐還剩多少錢?學生很快説出:20-5-10=5(元),熟悉的活創設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實用,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和實用感。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即能力,掌握了方法就等於擁有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而這把金鑰匙不是靠授予,而是靠習得。教學中我還善於讓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難度,又激活了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邊做邊想,百倍勝於只做不想。

二、教學中必須加強訓練。

站在岸上永遠學不會游泳,要想成為游泳健將就要到大海里去錘鍊,以計算教學為例,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每堂課基本上都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練習口算。形式多種多樣,有搶答、個人答、開火車等等。每天讓學生練習一頁心算口算,從一天來看,每堂課五分鐘的口算練習時間不算多,但持之以恆,聚沙成塔,就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三、教學中必須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望。

在組織教學時,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設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要弄懂和學會數學的慾望,引發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新的學習需要,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懸念,創造一種特殊的情境,能激起思維的火花,促使思維的列車風馳電掣地向前駛去,進而把注意力和智慧集中到新知識的學習上來。

四、開展適當競賽,提高學習熱情

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為了表現自己而信心十足,熱情飽滿,一心一意地投入學習中,適當開展競賽,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組織了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看誰的解法多”、“比比誰的方法更巧妙”。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激情亢奮,妙想倍出。再如在筆算加法練習課中,組織看誰最細心的比賽,大張旗鼓地表揚細心做題的同學,評比細心標兵,獎給他們小禮物,培養了他們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比賽形式有多種多樣,經常用的是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增大,學生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競賽活動活躍了學習氣氛,減輕了學習壓力,多數學生在急於表現自我時不知不覺掌握了知識技能,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拳不離手,戲不離口,練習是掌握和鞏固知識的必要途徑。

要掌握和鞏固知識,必須靠練習,怎樣練習才更能有效呢?要做到了以下五點:

1、練習要有目的性,明確這個題為什麼要練,不要盲目練,以免加大學生課業負擔,練後,教師一定要批改,老師才能發現問題。

2、要保證練習時間,讓學生儘量在課內練習發現問題,老師一對一地進行及時更正,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所學內容。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保障了做作業的質量,更主要的是能當面批改作業。使個性化的問題都得以糾正,就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得到了足夠的單獨輔導時間。

3、合理安排練習內容,精心設計練習題。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練習對他來説恰到好處的題型題量,使他們取得自己能力範圍的最大進步。

4、基本內容經常練,關鍵內容和重難點要集中攻關,如每個星期週末,設置了練習卡,練習卡的內容是二星期以來所學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歸納在練習卡上,讓學生回家獨立完成。星期一交上來批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樣,就達到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及深化。

5、注意安排新舊知識點的聯繫的題目,設計的練習題要能啟發學生的思考,不片面地追求練習的數量而忽視質量。

總而言之,數學課,課堂上要注意問題的生成,這樣,堂內出現的問題多了,課堂外出現的問題就會少些。還有,就是要落到實處,學生每次的練習都要有針對性,認真批改,不能只求數量不要質量。

數學教學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讓我們苦中取樂,以甜淡苦,讓我們津津有味地品嚐跋涉探索中的快樂吧!

教師教學反思4

我首先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給我這次交流學習的機會,我是xxx縣第二小學的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普通的班主任。18年來,我一直工作在教育這個平凡的崗位上,20xx年開始主動要求改教數學,初教數學心理壓力較大,教育教學工作經驗不足,心理一直沒底,我抱着要做,就要做好,要對的起全班71名學生這樣的心理,很快投入到小學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默默無聞的工作着,既沒有震撼人心的舉動,也沒有摧人淚下的故事,我只是默默的為我的學生做着該做的一切,感覺並沒有什麼“經驗”,有的只是自己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嚴格而又靈活的方法。當然要想取得好成績,這和平時心血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教學工作包含的內容太廣泛,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稱為經驗,權當與老師們探討和交流吧。

一、投身教學改革,努力探索實踐

作為一名初教數學的我來説,學習是首當其衝的事情,只有不斷學習,在業務上過關,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從自身知識素養和文化素養提高着手,嚴格要求自己,從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抓起,每個寒暑假裏苦練教學基本功,先把下學期的教材、教案等一系列材料借好,利用假期先把其內容過濾一遍,只要有相關內容的教學用書,我都要看,魏書生曾説過:採百花,釀自己的蜜,這一句話,深深影響着我,鞭策着我,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工作之餘,多方蒐集材料,閲讀報刊,如飢似渴地汲取新的教學思想,《山東教育》、《班主任》等雜誌都是我的密友,這些還遠遠不夠,在實踐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惑,除了鎮上組織的週三、五的討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外,對我來説還遠遠不夠,我還常把困惑的問題記錄下來,利用課餘時間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尋找問題的最佳方法,直到問題解決的清晰明瞭。

二、重視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

我對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會聽講,會學習,會做作業。我經常告訴學生的一句話是:學習是自己的事,別人無法代替。

會聽講:即做好課前準備,細心傾聽老師的講解,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全神貫注,集中精力。

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仔細觀察,認真做事,善於總結,獨立思考,獲取信息,提出問題,不懂就問,合作學習,自我評價,高效率做事情等。我用自己的實踐經歷告訴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學了就會有用,不學就會落後,因此要經常提醒自己,要向書本學習,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從生活中學習。同時還要求學生做數學題時要準備演草紙,準備一次兩次是件簡單事,誰都能做到,關鍵是每次做題時養成習慣。

會做作業:先複習再做作業,不亂塗亂畫,尤其對於計算題,學生往往容易出錯,很多家長説”他會做,就是粗心”或”他很聰明,就是計算容易出錯”等等,而我認為不只是單純的粗心問題,而是計算方法掌握不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於是我採取每次只做2-4道計算題,一天一次,要求書寫規範力爭全對,這樣量少學生做起來也不覺得困難,開始,學生每次做完我都批改,表揚全對的學生,慢慢的學生逐步養成做題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計算出錯率也基本沒有了.

三、建立良好班風、學風,賞識激勵,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良好的班風是學生學習的保證。每接手一個新班,我都要先培養一批班幹部,作為老師的小助手在班內確實起到領頭雁的作用,尤其現在一個數學老師帶兩個班級,班幹部就更為重要了,同時班內對每位同學的學習、作業、紀律等情況設立積分表,看誰積分最高,就對誰進行及時獎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時,在作業中畫笑臉,在卷子上寫評語或寫一張紙條悄悄壓到學生的課本或作業本中,給孩子一個驚喜或一個提醒,這些都是我的一貫做法。有時,也會寫一張卡片或握手向有進步的孩子表示祝賀。總之,在與學生相處的每一天都要讓不同的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勁頭。

四、切實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偏愛後進生,嚴愛優秀生,博愛中等生,使各類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提高。愛好學生並不難,愛有問題的學生那才是真愛。因此,要捨得在後進生上多做文章。每個後進生的背後都有許多感人的閃光的事蹟,要耐心幫助他們。從點滴入手,除了與其談心,有優點及時表揚,增強其自信心以外,每天我都要抽出大量的課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如頭腦靈活的周潔、盧迪同學,通過輔導在短短的一個學期內由班內倒十名前進到前十名。如於愛林同學,到我們班時數學考了十五分的成績,反應遲鈍且不愛學,父母忙於做買賣,無暇管理,這樣的學生確實讓我頭疼,不管吧,他的學習會越來越差,對學習喪失信心。管吧,確實困難,講一遍兩遍他也聽不懂。於是每天下午放學後,進行單獨輔導,還組織了學生一幫一活動,讓優等生做他的小老師,隨時給他講題,慢慢的這個學期也有了有了明顯的進步。

五、教師上課時要講求實效性。

現在,每週只有四節數學課,課越少,每節課的教學質量越要有好的效果,首先,上課時教師要精講,在課堂上以訓練為主。讓學生多動腦,勤動筆。有句話説得好“數學,只有自己做出來了,才叫做真正會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鐘內達到練習的目的,教師必須把握好上課的前20分鐘,因為這一時段是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機。要想使練習效果明顯,課前必須精心篩選與本課新授內容緊密相關的練習。練習題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有易到難的原則。同時練習要適量,確保學生能完成。練後,教師一定要批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六、關心學生成長,溝通心靈的橋樑

高爾基有句名言: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對老師的感情深淺,取決於老師對孩子愛的多寡。有一次,同學們正在做作業,班內靜悄悄的,就聽到一個學生喊道媽媽,我一愣,問道:什麼事?同學們笑了,這位同學不好意思的看着我,滿臉通紅,説:這道題怎麼做。雖然是脱口而出的一句稱呼,但在我心裏似乎有一股暖流湧來,我感到對他們的付出,我無怨無悔。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我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對於我們班的每一位學生,我也像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我所帶的班級裏有幾個特殊的學生,王一惠的母親因意外事故去世,自他的母親去世後,他可愛的小臉上失去了笑容,沉默寡言。樊曉婧和她妹妹屬於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家,天天想念他的父母,整日悶悶不樂,甚至無心讀書。赫慧婷同學因父母離異,處於單親家庭的他性格倔強、任性而又自卑。針對這些情況,我與其他課任教師商量,決定對他們以鼓勵為主,傾注更多的愛心,更多的關懷。學習生活中注意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及其微小的。如勞動中幹了點重活,考試成績提高了幾分,幫助了某位同學等,都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對於他們我時常與他們談心,在班級中要求同學們學習他們面對困難的精神,讓學生多於他們交往,增強了他們對生活的自信心。對這些特殊的孩子,我傾注了愛,在他們的作業上寫一些激勵的話語,尊重他們,教育他們,慢慢地他們的成績提高了,與同學們的關係融洽了。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是多麼需要老師的愛,理解與鼓勵呀!蘇霍姆林斯基説:兒童世界是美好的,如果你瞭解它,在其中感到如魚在水中一樣,那它會給你帶來良好的感受和心情要比不好的多的多。要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理解和感受兒童世界。

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總結、不斷提高、不斷改進的過程;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前進的道路上也許充滿泥濘坎坷,也許機遇與挑戰並存。不管怎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會快樂學習,學以致用,不斷增長智慧,不管怎樣,我還會繼續用強烈的的事業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去培育那些含苞欲放的花蕾盛開絢麗的花朵。

回首我的教學之路,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勤奮敬業,踏實工作,快樂學習,學以致用,從師十八年了,歲月的磨礪中,我記下的除了這些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思考外,還有自己的幾點困惑:

其一,懶於書寫。給我震撼最大的是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他們寫起文章來順理成章,讀起來更是讓人寡目相看。而我總是心動而不行動.

其二,電腦使用水平低級,不會製作課件。

其三,學習的勁頭還不夠大。以上這些,都是我面對的難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的成長。

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因為我們面對的是能力強、素質高的同事和對優質教育強烈需求的家長羣以及性格不異的學生。所以我經常留心向周圍的每一位同志學習或討教經驗,但更多的是抽空閲讀,在學習中運用,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做法,與優秀的老師相比相差很遠,做的還不夠。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我會非常感謝您對我的幫助。

教師教學反思5

有從事教學研究多年的學者提出,現代英語教學中,反思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其中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羣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教學的反思,已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着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顯然,這種教學反思能力並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那麼,作為教師,怎樣形成並發展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呢?

實驗時常想,數學課無論怎樣改,還不是代數學公式,用公式進行運算;幾何學定理,用定理進行證明,能改到哪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進行,作為一個課改實驗的數學教師,我切實體會到新課改給我和我的學生帶來的諸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課中,我在備課時總覺得用七巧板進行拼圖來設計寓意也就那麼幾種圖案,不會有什麼更新的花樣,但在實際課堂上,學生卻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充分展示了小組合作的力量,他們不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種小動物等圖案,而且還創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陽》、《憫農》、《百花齊放》等美麗的圖案,更令我驚喜的是有的小組的同學結合邊境口岸的實例,拼出了《國門》的圖案,使當時的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再加上磁鐵小黑板、實物投影的應用,使學生的思維發揮得淋漓盡致,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節課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學生還能在活躍的氛圍中指出課堂中應用的數學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課改的具體實施,我發現也真正體會到,許多曾經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都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也使我真正體會到只要你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學生便會還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

教師教學反思6

我教初中數學二十多年,初中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學習的樂趣在哪裏。以致於許多學生厭學。我認為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一線教師,有些問題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而教師本身素質和能力問題,是能夠改變的。下面我就從有效教學理念出發,結合數學教學的實際來談幾個問題。

一、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由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一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展開的。二是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學生只有知道學了什麼以及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去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為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一段時間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二、實現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

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要對本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有準確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數學是做出來的,講得再多最後還是要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才能逐步的理解。總而言之,這些老生常談的教學常規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學實際工作中做到遊刃有餘,才能最大可能地實現有效教學。因此,要做一名優秀教師光有熱情和奉獻精神是遠遠不夠的,要實現有效、高效的教學,還要有足夠的智慧,和需要教師的自覺學習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教學活動之前,每位教師不僅要認真備好課堂教學的內容,更要充分備好如何指導學生通過學習去掌握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備好如何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着教學內容的不同,環境不同,情景不同,學生接受知識的情緒不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具有教育機智。只有當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我們的教學才可能實現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標。要讓學生學習有效,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確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學方案,才能保證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四、合理佈置作業和及時批改作業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

完成作業是學生主要的課餘自修活動。老師佈置的作業學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認真去完成。我們知道,完成作業的目的不外乎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查漏補缺,深化提高。當然,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作業來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當然,教師一定要做到認真地批改作業,從批改作業中貼近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批改作業中走進學生的思維,在作業中檢驗我們的教學效果,這對於我們實現有效教學大有益處。

五、有效教學的評估應該建立在學生有效學習的基礎上

當我們把教學活動的重點從教師傳遞知識轉到學生有效學習以後,我認為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標準就應該是:教師的教學能否使學習者在課堂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課就是好課;能讓大多數甚至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相當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的課是最好的課。以往聽課我們只專注老師的表現,實際上聽課更多是看老師設計的教學過程在學生中所形成的廣度、深度、自覺度如何,學生學的成效如何。

六、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是全面實現有效教學的基本任務

要實現有效課堂教學,關注學困生是極其必要也是極其艱鉅的教育任務。在教學實際工作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無端的指責學生不努力是不合適的。只有及時瞭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做到持之以恆,並及時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考慮他們的需要,給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導,這些都是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熱情鼓勵他們不斷進取,使他們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努力方向,然後才會有他們的自覺行動。學困生是最需要老師幫助的羣體,在幫助學困生工作方面,教師一定要有計劃,要講策略,對於學生存在的學習困難問題,教師心目中要有足夠的認識,對於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應採取緊逼頂人的方法,通過與家長聯繫配合一定要讓他完成,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他們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及時給予個別輔導,掃除學習上的障礙,以便使他能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有效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的基礎上。所以説,對學困生有效幫助是實現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面對有效學習這個話題,廣大教師也會有各自的妙法,但有一點肯定是一致的,即是每個教師面對自己的學生,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念: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關鍵是看我們教師怎樣教,是不是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有沒有管用的教學的良策和方法。教師應該有追求卓越的美好願望,但在追求卓越的同時,卻不能丟下一個人,因為,這才是我們教師有效教學的終極追求。

總之,要達到有效數學教學,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但自己要深入鑽研,而且要與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爭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教學反思7

在《温度計》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ppt課件,ppt課件可以形象直觀的幫助學生學會看温度計的刻度,同時幫助學生總結梳理對温度計的認知經驗。在活動開始通過對熱天的人和冷天的人,讓學生初步感知冷熱。通過提問:你們知道今天的氣温是多少度?我們怎樣才能知道現在是多少度?同時出示温度計,請學生觀察。讓學生對温度計的作用有初步的認識。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讓學生學會用温度計測量。為了攻客這個難題,我利用ppt,採用圖片比較法,讓學生了解觀察刻度時,要眼睛與刻度齊平,仰視和俯視都是錯誤的。我還增加了一個環節:遷移經驗,豐富知識。科學源於生活,讓學生從科學的認識温度計,到從生活中發現温度計的運用,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

科學知識原理對學生來説是相對抽象的,在科學活動中就是要把抽象化為形象。ppt的運用能將我們口頭無法解釋,學生也無法理解的現象原理展示出來。正如活動中學會正確看刻度,在此環節採用ppt,利用圖片比較法,讓學生了解觀察刻度時,要眼睛與刻度齊平,仰視和俯視都是錯誤的。實際操作,這個方法很好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科學源於生活,讓學生從科學的認識温度計,到從生活中發現温度計的運用,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

反思經過此活動後,通過測查,所有的學生都認識了温度計,知道了温度計遇熱水銀柱會上升,遇冷水銀柱會下降的科學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計能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激發了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此活動能運用感官探究問題,動手動腦,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活動中由於教師的積極指導,所有的學生均能積極參加操作和探究活動,學習積極性有較大的提高,能正確讀出温度計的度數。

但在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由於我發消息時沒有強調一定要帶温度計和水温計,家長帶來的大多是體温計,體温計上的刻度很小,小朋友看起來很費力,所以有的小朋友還沒有學會看温度的方法。還有就是體温計上的刻度不容易數,所以記錄過程中小朋友也有定困難,應該拿大的温度計和水温計看起來更容易一些。

教師教學反思8

經過《北京的金山上》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學生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學生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學生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學生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學生舞蹈動作的準確性。

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學生基本上還是跟着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本次活動學生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着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學生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

教師教學反思9

根據我校“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實施方案的部署,圍繞“六個破除、六個着力、六個堅持”,對標教育先進理念,尋找工作差距,深入剖析原因,採取有效措施。為此我校開展“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大家談活動,主題圍繞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願意學,會學,學會展開。同時,我校採取“引進來”的方法,邀請本地最高學府忻州師院的知名教授到我校做講座。通過講座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曹老師從課前備課要有針對性、課堂提問要有效性、卷子方法的調控、多媒體運用的利弊、作業佈置的層次性、高效課堂的諸多標準等方面娓娓道來。特別提到老師們要把教後反思、教學敍事作為成長的契機。整個講座深入淺出,既有層次的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讓我們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責任,開闊了我們的教育思路,感受到了研修的幸福。

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認為高效課堂要回答的四個問題:

1、本節課要學生獲得什麼?(目標問題)

2、用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效率問題)

3、讓學生怎樣獲得?(方法問題)

4、你怎樣知道學生已達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學生達到了你的要求?(達標問題)

結合我校“613”課堂模式,應該以教學行為的改變來突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首先把課堂還給學生。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主導地位可以使學生學習有了興趣,主體就能突現,體驗就會深刻,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提高就能落實。

其次自主學習的指導。預習,自學怎麼搞,對學習內容和時間的計劃,速度的調控,相關資料的蒐集上等等都要有明確的指導,負責學生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

再次加強小組學習的有效性。新課堂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從而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學生學習慾望,最終達到讓學生會學的目標。

最後,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首先要經常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和健康的價值觀。

其次,教師要營造寬鬆民主的課堂氣氛。

第三,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即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議和動情談,動腦思,動手做,並且各種器官的參與不斷變化。

第四,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敢於表達個人的意見。

第五、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第六,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從而融洽師生關係,給學生帶來自尊自信,增加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改革創新天地廣,奮發有為正當時,讓我們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潛心研究,厚積薄發,勇於創新,追求卓越,追求智趣的語文教育,實現自我的突破。

教師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我嘗試借鑑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説一説,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僅興致盎然,並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能夠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樣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一樣的教學資料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資料。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景來選擇不一樣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我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我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境。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我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我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齊茁壯成長。

教師教學反思11

據我所知一些80後90後的孩子總是分不清東南西北,只知道前後左右。今天我在數學課上要講這個問題啦。上課前心裏也很忐忑,孩子們能給我配合好嗎?我怎樣講才能使他們學會學好呢?

我這樣導課,説:“孩子們,要想當個好導遊員,你必須得知道方向和位置,不然就不合格”。誰先來試一試,説説我們生活中的東南西北?此時,教室裏熱鬧起來,孩子們爭着要説。此時,我讓一男生説,我引導:清晨你面向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那麼你的左邊、右邊、後邊各是什麼方向?他全説亂啦;接着又一女生回答,也沒説對。於是,我開始以我面朝的方向説起,一遍又一遍説、講,然後再以孩子們面朝的方向説起,一遍又一遍......

這樣我是費了好大的勁,可個別孩子仍是聽得模模糊糊。下課了,我想如果讓孩子們走出教室,在空曠的地方認識方向效果也許好些吧。於是,我對全體家長髮了短信,希望家長在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幫孩子認識方向。

下午的一節數學課,我一開始就讓孩子來説自己認識的東南西北,大多數孩子都説對啦,我很高興。感謝家長的配合,幫我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想,對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幫助,更好的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也同樣離不開家長的合作啊。

老師與家長的聯繫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老師和家長建立了和諧的密切聯繫,才能研究出對學生繼續教育的好方法,才會真正完成對學生同步和諧教育的重任。

教師教學反思12

經過幾個禮拜的艱苦奮鬥,學校和工作室的公開課總算是上完了,還記得自己坐在電腦前,不斷地觀看名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一心想找到符合自身的上課模式,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教案,再根據自己的教案,上網下載有用的PPT資料。可這個過程讓我發現原來抉擇真的很難,一下覺得這個好,一下覺得那個好,可都弄在一塊吧,又似乎太多了,一堂課根本上不完,就這樣在不斷的增加刪減讓我花了不少時間,以致於到上課的前一天才弄好,真是效率不高。不過課上得還順暢,環節緊扣,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都十分的熱情,上課認真,發言積極,讓我思考自己班上的學生為什麼就不能如此,是我的教學管理還不過關,還是本課學生已經上過才如此順暢呢?無論是哪一點,我覺得我回到學校都該好好的教育學生的課堂舉止,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強調課堂紀律。

除此之外,針對自身的這堂課的教學,感謝呂老師的點評,我會進行改進,運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多關注學生,多鼓勵學生,多學習提高自身的基本功,也希望以後能多聽到名師的建議,自身可以快點成長,我認為其實公開課上多了,心理素質會提高,會更加自信,會在不斷的反思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

教師教學反思13

韓愈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傳統教師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學生很少能夠從其他渠道獲得知識,教師在知識、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權威,師生關係單一,教師的角色也單一。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革,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也廣泛的應用到教學中來,師生之間已經不完全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了,學生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取知識,有時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的還多,教師的權威地位受到了威脅,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那麼單一了,教師的角色也多元化了。

在現代社會,教師作為文化傳承的執行者的基本職能並沒有變,但他卻不再象遺忘那樣直接以權威的身份向學生傳遞經驗,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實現文化傳遞,他以各種方式調動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自己精心設計的環境中進行探索,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遞者,而有可能同時作為學生的同伴、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等等,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向多重化方向發展。現代教師的角色主要有:

1.設計者。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教材和教具,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和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設計者,教師要考慮三個問題:教學目標是什麼?選擇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來實現這一目標?選擇什麼樣的測驗手段來檢驗教學效果?

2.指導者。指導者有兩種,一種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這一過程類似於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職能;另一種是學生在對一定的問題情境進行探索的時候可能會碰到一些問題,出現信息缺乏的情況,這時候學生主動向教師尋求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更為主動。

3.促進者。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動機、為學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輔導、支持和示範等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更深入。隨着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的支持逐漸減少。

4.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要進行教學環境的控制和管理,組織課堂教學,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

5.夥伴。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有好融洽的關係,瞭解學生的需要、學習特點、興趣、個性愛好等,以保證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討論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6.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案;另外,教師還要從事一些與自己的教學有關的科學研究,從理論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教學反思14

這次教學競賽,可以説考察了我這幾年來的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情況,給了我自己一份比較客觀,也比較滿意的答卷,這一點我很自信!幾天來,對於本節授課情況不斷的回顧與思考,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對教學預案的考察:證明分析得當,預見性極強。

根據總校所給的教學進度,我準備的是第四單元的第三節課,在對前兩節的充分複習基礎上,展開對本單元的知識點的大量和分層次的練習與學習。但是很遺憾的是這個班的英語教學進度並沒有達到我的授課要求,造成了銜接上的錯位,英語教學之大忌,並一度使準備十分充分的我緊張了起來。

快速的調整,使本節課的進程加快並進入正軌。在對教學第二環節,即複習sectiona3a的課文時,在對要求“複述課文”的提問沒有反映的情況下,證實了我的擔心,銜接不到位,因此,不得已動用了我的語音系統,以聽力的形式切入正題,雖然耽誤了我的寶貴時間至少兩分鐘,但很快步入了正軌。

在習題處理上,也和我所預見的一樣,採用了跳越的辦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授課。

二、任務型教學:目標在緊湊的教學環節中得以實現。

在本節課堂設計上充分體現了任務型教學的主導思想,並基於本人對所教授內容的理解,在使用教學參考和課本等資料的教學過程中,以明確的任務貫穿了教師教學和學生活動的各個環節。如在practicemore的訓練中,學生活動的目的明確,每個步驟都給出了活動所需的語言知識內容,學生亦能準確地使用目標語言,在活動中學習掌握了“交通方式(transportation)”的相關知識。同時,在活動中也有效地突出了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如在haveatestii(測試二)中讓學生感受到總結對一個人學習的重要性的同時,也在訓練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做到了“方法與訓練同行”,“潤物細無聲”的極佳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了對“教學是一個整體的過程”的理解。

“教學是一個整體的過程”在本節的授課中讓我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首先,在銜接上的強化很重要。教學的銜接問題不僅存在於每一課節的內部,更應該是單元的,學期的乃至於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尤其如此。因此每講一節課都不要把它單純地理解為對哪一個小問題的解決,更要關注這個問題在整個教學中應處於什麼位置,應該怎樣去接觸,學習,整理,總結,訓練等。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有超前意識,幫助學生在你的平日授課中,就完成對中考的準備,對未來學習的準備,這一點很重要。而且只要你下一些功夫,就會讓學生在無意間受到恩惠,這多好啊。

四、感受到了對學生學法指導的重要性、迫切性。

在詢問“一英里等於多少千米”這一問題時,全班五十餘名學生竟無一人能回答上來,可見對文化知識的瞭解十分貧乏,這一點對學習外語的人十分不利;同時,現在學生手頭的教輔資料非常多的情況下,竟不能回答出這個問題説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薄弱,很可惜呀!所以引導學生自己學習,給學生做出榜樣,如在講交通方式時給與總結歸納,並通過訓練讓這些內容和方法在他們的頭腦中紮根,是本節課中教學思路對於這個班來説最正確的,而且有效的地方了!

同時,針對課堂上學生一般的英文錯誤,及時加以糾正,如在句型轉換過程中學生沒能處理好用動詞和介詞短語來表達交通方式的不同,造成謂語動詞重複的現象等。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觀念也很重要,如果一個學生能夠養成在平素的學習中能夠自覺地去注意一些細微的地方的好習慣,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加輕鬆了!

教師教學反思15

1.要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基礎,教學反思五“要”。教學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動,離不開具體的對象.這個對象必須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實情境中發生的“原生態”的教學事實,是由特定時空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各種因素構成的教學場景和教學細節。這些場景和細節可以是教師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來自於實際的課堂觀察或課堂經歷,也可以是通過錄像、錄音等手段所保存下來的教學記錄,或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教學實錄。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應能具體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教學情境。

2.要選好反思的切入點。教學活動是一種由多個要素在特定條件下整合而成的連續性活動,具有時間性和整體性。面對這樣一個複雜整體,作為一種理性思維的反思,要洞察其全部,只能選取合適的“切入點”。選取“切入點”的過程。是對教學事實進行再認識的過程.也是反思主題的提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反思的着力點,順利打開思路。從具體的視角審視課堂教學中的深層問題。

3.要依託一定的教學理論,幼教之友《教學反思五“要”》。教學反思需要理論的參與。通過理論的參與,可以使教學反思衝破原有的“認識框架”,超越簡單的“是”與“非”“好”與“不好”的純粹經驗性的判斷和理解,從而探討出隱藏在教師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教學智慧等,有效地對實踐進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評價,乃至進一步提煉出屬於自己的“紮根”理論。

4.要進行必要的分析闡釋。教學反思中的理論不同於一般理論文章中對理論的闡述,它是在吃透理論基礎上的理論運用,有時候表現出來的雖然只是“片言隻語”,但它決不是反思的“點綴”或“標籤”,它必須與教學活動的分析闡釋結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學活動中隱含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智慧,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發揮理論在教學反思中的真正價值。

5.要開展對話交流活動。教學反思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主觀化思考。不同教師由於專業興趣和視野的限制,反思時很可能出現“視域”的分歧,不同教師有不同的“關注點”,立論的依據不同,認識的深淺不同,對同一教學現象有時會發出多種聲音。正是這些不同的聲音,為我們從不同側面進入教學、認識教學活動提供了多維的視角。因此,教學反思不能“執一己之端”,還需要開展對話交流活動。讓不同的教師參與反思.通過不同的聲音,喚起對教學活動不同層次、不同視角的思考,在不同見解的碰撞爭鳴中.對教學活動進行“考問”.從而切近教學的真實,促進參與者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既不簡單認同,又不固執己見,你來我往,如琢如磨,推動反思的深入。

教師教學反思16

教師不能只把教案寫得詳細周全,滿足於“今天我上完課了,改完作業了,完成教學任務了。”而應該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為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要反思的內容很多,但以下幾個方面經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總結精彩片斷,思考失敗之處

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突破點,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讚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後參考。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是語言説話不當,有時候是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有時候是教學方法處理不當,有時候練習習題層次不夠,難易不當。等等對於這些情況,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對情況分析之後,要做出日後的改進措施,以利於在日後的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我精心備好課,上課時先提問題:小紅今年12歲,奶奶今年60歲,小紅和奶奶今年過生日,小紅已經過了12個生日,可奶奶只過了15個生日,這是為什麼?我剛説完,聰明的學生甲立馬站起來説:“因為奶奶的生日是在閏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過一個生日。”這樣就把我精心設計好的情境打亂了,我壓住怒氣,對學生甲面無表情的説坐下。然後繼續按照自己備的課一步步上下去。結果是平平淡淡,平時積極的學生甲也不再舉手發言。課後,我在辦公室裏説,“唉,這樣的學生是聰明卻也攪了我精心備的課”。只認為是學生甲的不錯,破壞了我精心備的課。

一次去聽課,同樣是《年、月、日》這課的教學,課的開頭設計跟我的差不多。教師提問:小華和奶奶今年過生日,小華已經過了10個生日,而奶奶只過了14個生日,這是怎麼回事兒?教師説完,有一學生舉手説:“因為奶奶的生日是在閏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過一個生日。”我坐着想,看來這節課又要被破壞了。教師接着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原來他課外讀過這類知識。於是教師接着説:“這個同學真能幹,有那麼多的知識。這節課就叫我和這個同學,當你們學習的小老師,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節課的內容。”通過教師靈敏的反應,把學生引入了新授課來,也使教師自己走出了困境,活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對這位學生做出應有的讚賞,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句話真是好,讓我受益非淺。

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

班級中有一位男學生數學成績是倒數的,平時又特別調皮,經常上課不認真聽講。一天下課他拿着作業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問:“江老師,這道題怎麼做?”我接過本子,一看,見是我早上課堂裏剛剛講完的習題,他還沒訂正好。我心頭的怒火不打一處來,“你上課在做什麼?我不是剛剛才講過的題目?去問學習小組長。”

我這麼兇的對待他,我想這個學生也許現在還會記得我當時那副兇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學生,我想我會心平氣和的為他講解一遍。即使他上課沒有聽。靜下來想一想,我這樣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實上,我壓根兒就沒想過這樣做有什麼樣的後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氣才敢來問我,被我這麼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認真聽課的缺點,現在可能會使他更不喜歡聽數學,上數學課了。同時我也輕而易舉的把他的上進心給扼殺了。

事實上,像我這樣有意無意傷害學生的教師可以説是有很多。如果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錯了,立即批評,要他坐下。學生能夠站起來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一點就是勇氣可佳。更何況他舉手回答問題,説明他在認真聽課,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學生肯定不會在上課時回答問題了。有的教師經常會説我上數學就是沒氣氛,舉手的學生就是這麼幾個。我想上面這點會佔了很大一部分。對於差生,教師的態度可能會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會給好臉色看,還不停的説他學習這麼差,成績是倒數的,拖班級的後腿……

雖然學生只是小孩子,但他們也有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裏説:“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三、反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會説要因材施教。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餘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要更高層次前進。平時佈置作業時,讓優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後,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

本要求。佈置作業時,讓學困生,儘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後習題不在加做,對於書各別特難的題目可以不做練習。

四、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在談到了教學目標

以下是教學乘法交換律與乘法結合律的幾種方法:

1、教師直接説出乘法交換律與簡潔結合律的公式,學生記憶和運用公式。

2、教師演示導出公式,學生記憶和運用公式。

3、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導出公式,然後理解和掌握公式。

4、教師引導學生看月亮圖進行聯想,接着看加法交換律與加法結合律聯想,聯想到乘法交換律與乘法結合律,然後驗證聯想,進而概括運用,從而理解和掌握公式。

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完成教學目標中的任務,知道乘法交換律與乘法結合律,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簡便運算。

教師教學反思17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戰線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就需要中小學教師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做為新時期的小學體育教師如何去發揚傳統教學的優勢,儘快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隨着生產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物質生活的較大改善以及閒暇時間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健身鍛鍊,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隨着醫療改革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每天晨練、登山、打球的人絡繹不絕,加入體育鍛煉的人羣越來越廣,終身鍛鍊的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因此,體育教師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利用體育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培養堅持課外鍛鍊的習慣,增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

適應社會等全面發展。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着教師轉,教師跟着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着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

教師教學反思18

《秋天的雨》是一篇語言優美,情深意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以秋雨為線索,描繪了一個豐收美麗快樂的秋天。文章的語言富有兒童氣息,通過比喻、泥人等手法生動地表現了秋天的美景,並運用了總分總的寫法,從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動物幾個方面描繪了秋天。通過美的、充滿詩意的語言體會秋天的美好,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朗讀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一節成功的語文課,琅琅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教學設計中,我重點設計以“讀”為主線貫串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學性的語言轉化為具體的想象,讓一幅幅秋天的圖畫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同時,通過模仿句式練習,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把握整體,局部突破

本課時是第一科室,在初讀後,老師尊重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從整體感受秋天的雨,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談自己的初讀體會,從而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到每一個自然段開頭的總起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然後,再從一把鑰匙入手,帶領孩子一起走進秋天,去一一欣賞秋天的美景。這樣的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能更快地進入狀態。真正體現了順學而導,以生為主的教學原則。

二、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課文中的生字有很多是讀輕聲的,教學中,我將這些詞語進行了歸類,並讓學生去朗讀體會,讓學生自己發現詞語的規律,提高教學效率,做到有的放矢。多音字“扇”字,則採用動手做一做的方法,體會它詞性不同,讀音不同的特點,

課文中還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在教學中,我也注重引導學生去自主發現,遷移積累。比如“五彩繽紛”,我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體會詞語的意思,讓學生積累運用。

其次,我結合單元訓練的重點對本文的重點句式“它把什麼顏色給誰,像什麼”進行了練習指導,讓學生通過觀察畫面發揮想象,進行了説話的遷移訓練。

三、在朗讀指導中感悟

教學中,老師營造了一個美的氛圍,通過音樂、圖片等渲染,創設了良好的氣氛,並通過教師的朗讀,讓學生走進文本,感受秋天的美,課文語言文字的美。在朗讀中遵循學生的個性體驗,並沒嚴格按照課文中句子的排列順序來指導學生朗讀,而是根據學生的愛好,選擇性地進行對句子的朗讀指導,並沒有過多理論上的要求,只是用了一個動作,一張圖片,讓學生對整個句子所描寫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體驗。

四、教學反思

學生對文本的體會是多元的,有些感受,是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例如,在體會語言表達的美時,一個孩子説到他覺得銀杏樹的葉子“扇哪扇哪”這個動作很美,我一時語快,問了一句“為什麼”,學生一時説不出來。後來我自己想想,也覺得確實很難回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點到即止,而不應該窮追猛打,緊追不捨。

教師教學反思19

開學後有幾周總是下雨,學生們只能在教室上體育課,通常他們都是寫作業下棋,今天我和他們在室內上了一節遊戲課,學生的興趣都很高,但是也存在一些沒有設計好的部分。

我這堂課上的是“換位接力”,遊戲一開始,每隊第一人依次向後傳遞粉筆,最後一人接到粉筆後迅速跑到黑板前寫一個字,其他同學依次向後移動位置,寫完字的人立刻做坐到第一個位置向後傳遞粉筆,直到句子寫完,快的隊獲勝,遊戲其實很簡單,但是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在講“換位接力”遊戲規則與要求時,由於講的不是太清楚,所以導致學生在嘗試練習時出現了一些犯規的行為如:句子寫的不完整,連續寫幾個字,配合不好等。但是後來我在講“換位接力”遊戲規則與要求時由於講的不是太清楚,所以導致學生在嘗試練習時出現了一些犯規的行為如:句子寫的不完整、連續寫幾個字、配合不好等。但後來我還是進行了及時的補救,使得遊戲得以很好的完成。在整個遊戲的設計中,我總感覺自己選擇的地點不好,教室太小,學生的人數又多,學生活動的空間偏小,活動時難免有碰撞,所以預計練習密度偏低了點,相信自己以後在教學中會注意類似的問題。

教師教學反思20

最近一段時間,我突然感覺班中有個別學生有厭學情緒,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苦惱。因為自己覺得在平時的教學中付出的努力也不少,但為何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剛開始自己一直在尋找原因,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發現,這其實也不能完全埋怨學生,有一部分的責任還在於我自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對於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是細心的輔導,而是在他們犯錯後不問原因的批評指責。但是對於他們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卻不能及時的發現並加以表揚,而是把眼光過多的集中在那些優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學困生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抱着種破罐破摔的態度,因而學習成績總是搞不上去。所以基於以上的教訓,下面就是我對新課程改革下對於英語教學過程當中的的幾點反思。

一.找到適合與學生交流的手段與方式

我們常説:“親其師而信其道”要讓學生願學,首先就要師生情感交融。教師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去感染學生,把親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要想讓學生樂學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師想方設法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從教師的激勵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體驗到勝利的果實的喜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英語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性

不能對學生制定統一的標準,應該因材施教,英語學習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的和多樣性,並且是多層次的評價方式。這也是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實行分層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課堂活動記錄評價

最簡單易行,而行之有效的:一是按學號順序安排學生做值日報告,限時間、範圍,逐日進行。同時,由科代表做好評價記錄。不同能力的學生按不相同的標準作評價記錄,隨堂點評,以利發展。二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給參加各項課堂活動進行評分累積,每月由學生評出最佳小組,給予激勵,使他們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2)作業評價

佈置多種多層次可選擇的作業。對於拼寫差的學生,佈置單詞抄默寫、聽寫作業;對於語法差的,佈置語法練習或翻譯句子的作業;口語弱的編寫對話作業;對於能力強的學生,佈置高於其能力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作業供其選擇。對於完成得好的作業分類收集成冊展示,以鼓勵保持良好的作業習慣,對成績提高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

(3)考試評價

正確認識考試評價的功能。學習困難的學生最害怕考試。為了幫助他們克服害怕考試的心理,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程度,制定出不同的層次要求。實驗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實行“同分不等值”,多方位、多層面、多形式進行分層評價,合作達標,促進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

三.定期開展英語活動

通過開展英語朗誦比賽、單詞比賽、詩歌劇表演賽、課本劇表演賽、手抄報比賽、演講比賽,在學校大範圍內創設一種英語學習的氛圍,豐富學生的語言生活,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加強學習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點石成金,自主學習

眾所周知,點石成金的智者與農夫故事。聰明的農夫要的是“點金術”,為的是日後家裏或別人需要時能點出金子來。其實,學生上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和掌握“點金術”。也就是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它不是哪位教師用一兩節課就能教給學生的,而是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師不應該是不厭其煩地機械地帶學生讀單詞,而應是教給他們學生單詞的策略,指導學生構建自己的學習策略,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此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是教練員、資源提供者、激勵者和觀眾,把課堂還給學生。因為“外語是學生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會的。”只有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多進行聽説讀書的訓練,才有可能學會英語。

以上幾點就是我在這段英語教學工作中的幾點體會,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不僅可以建立起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係,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學習者,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教學設計,所以我們老師要重視精心設計好每一單元、每一堂課,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反思中實施教學從而不斷地完善自己。爭取在教學中取得優秀的成績,作一名優秀的教師。

教師教學反思21

《草原》一文教學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讀自悟,達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一、從整體入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的景美,營造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二、從學生的感悟入手,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朗讀體會,想象情景和聯繫生活,體會草原的美麗。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凸現了語文學習途徑的多樣化。

三、理解了作者的思路,走進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使學生真正受到感染,體會情感,培養審美情趣。

四、課內外閲讀相結合,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學生在體會了景美和人美之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對文章的理解得到昇華,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教師教學反思22

語文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語感,發展學生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語文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語文文本的閲讀來實現的。

《雪兒》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課文講述了我為受傷的雪兒療傷並精心照料它,直到讓它飛上藍天的故事,表現了我愛鳥的美好心靈,也流露了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與嚮往人與自然的和諧的心情。

一、以圖引讀

上課伊始,我從雪兒的名字人手,出示圖片,同學們,這就是雪兒,你們喜歡雪兒嗎?為什麼?學生通過讀書,有的使用書上描寫雪兒外形的語言。有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對雪兒的喜愛之情。可是當小女孩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它卻沒有現在這麼神氣、漂亮,接着出示一幅受傷的白鴿圖,兩種圖像的反差,引領着學生深入文章的文字內涵。原本美好的事物卻有了悲痛的經歷,激發學生的童心,面對這樣可憐可愛的白鴿,他們情不自禁地會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的閲讀之中,並在閲讀中品味出小女孩和他爸爸的愛心。

在閲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兩句話:我多麼嚮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台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讓學生通過想像,在腦海中展現出藍天、白雲的美好景象,體會作者寫這兩句話的用意。我和雪兒都受了傷,一個行動不便,一隻不能展翅飛翔,只能通過這一小片藍天白雲去想像外面美好的風光,同病相憐的心情使他們之間的感情得到昇華。

圖文的結合,讓學生產生了閲讀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情感,從而為雪兒的放飛奠定了感情基調。(其實,自己並不太喜歡這個導入,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思路是什麼呢?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思路,對我們的教學會有幫助的。一上來主角就登場,少了點隆重的氣氛,點輕了雪兒的作用)

二、以悟解讀

在閲讀教學中,讓學生抓住爸爸説的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飛越千山萬水忠實傳遞信息藍天信使等關鍵詞,再結合課外知識,如信鴿如何辨別飛行方向,如何在飛行途中應對意外等,去體會信鴿的勇敢、機智、堅毅的品質。正是這種品質,使小女孩堅定了要將雪兒放飛的決心,要讓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天空。當雪兒飛起來之後,抓住啊歡呼高高地托起美麗的弧線等詞語,通過大聲的朗讀來感悟作者當時的喜悦心情,彷彿自己也隨着雪兒飛向藍天。(這個體會好,光靠爸爸説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只有讓孩子知道信鴿的本事,他們才能夠從心底裏敬佩雪兒)

三、以詞品讀

整合全文,可以緊扣一個詞藍天來品味小女孩、雪兒之間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由藍天才是你施展本領的地方為切入口,讓學生去品味藍天的意義。對於受傷的小女孩來説,藍天是她的嚮往,對於受傷的雪兒來説,藍天更是它的渴望,雪兒迴歸藍天,雪兒得到了自由,人與自然也就達到了和諧。解讀到此,這篇文章的整個感情就融入學生的心靈。

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在於語感的培養,在於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語言的感悟需要通過對文本的理解,特別是對字詞句段的思考、品味來實現的。而有感情的朗讀就是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藉助語言的感染力來思考品味的,從而內化了文本的語言文字,因而閲讀是學習語文的最重要手段。

教師教學反思23

《影子》是一首簡潔生動的兒歌。歌詞琅琅上口,童趣十足,同時還融合了關於“影子”的常識。特別是歌中用“小黑狗”與“好朋友”來寫影子與人之間“形影不離”的關係,使知識更貼近於學生的生活。通過看幻燈或課件,學生很難體會到其中真正的樂趣。何不讓學生到操場上去親自體驗一番,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輕輕鬆鬆地學到知識?

於是,我選擇了一個晴朗的日子,把課堂放在操場上,與孩子們一起做與“影子”有關的遊戲。

遊戲1:“找影子”

“小朋友,我們在操場上找一找你自己和別人的影子,好嗎?”話音剛落,孩子們便在操場上四散,不停地追呀,找呀。不一會兒,孩子們就跑向我,爭着説:

“老師,怎麼我跑到哪裏,影子都跟我到哪裏?”

“老師,為什麼我轉來轉去,影子都在這一邊?”

“老師,怎麼每個人都有影子?”

“老師,影子怎麼都是黑色的?你看,我的衣服是紅的,安妮的衣服是白色的,還有別的同學的衣服,顏色都不一樣,可影子都變黑了。”

……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向我説個不停。

師:對呀,人人都有影子,影子都是黑的,課文裏説它是什麼?

生:一條小黑狗……

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背對太陽,來説一説: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條小黑狗。

遊戲2:“甩掉影子”

師:小朋友,咱們來比一比誰最聰明,有辦法甩掉這條小黑狗。

孩子們又向操場跑開了。沒過多久,就有孩子跑到我這邊。

“老師,我跑,影子也跑。我走,影子也走。我站着不動,影子也不動。這是怎麼回事呢?”

“老師,我怎麼也甩不掉影子,這個操場我都跑了好幾圈了。”

話沒講完,只見一羣孩子從圍牆邊跑來,興奮地喊到:“老師,我找到辦法了!老師,我找到辦法了!”“只要站在圍牆邊,影子就沒有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説道。聽他們一説,其他孩子紛紛跑向圍牆邊,不停地喊道:“我甩掉影子嘍!我甩掉影子嘍!”一張張興奮的小臉樂開了花。

“可是一出來,影子又出現了。”一個孩子從圍牆邊走出來説道。

師:是呀,只要在陽光下,影子就會在我們的身旁。它多像我們的--

生:好朋友……

師:讓我們一起來説一説: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遊戲3:“踩影子”

“小朋友,只要在陽光下,影子就出現在大家的身旁。咱們來玩一玩用腳踩踩自己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比一比哪個同學最能幹。”

一下子,同學們在操場上你追我趕的,追逐聲,嬉笑聲,奔跑聲,充滿了整個操場。

“咦!怎麼自己的兩隻腳一起踩,踩不到自己的頭?”

“我踩到你的影子了,別動,別動,你一動就沒有了。”

“喂,大家快來,影子跑到牆上去了。”

……

課後,我跟孩子們説:“小朋友,這堂課大家玩得都很開心,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你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答案?那就趕緊去看注音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吧!”

教師教學反思24

我昨天講授了《約分》,孩子們掌握得不是很理想,講完從頭腦的接收,到理解消化,需要一個過程。在講授約分概念的時候,學生對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這個過程叫約分等數學專業字眼不是很理解,於是我就舉例,語文課上,你們學會縮寫句子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學過。在數學上,約分就好比一個縮寫句子的過程,去掉修飾,剩下的主幹再不能縮了,就叫最簡分數。再比如,你們吃過花生嗎?是不是先剝去外殼,然後再搓去紅皮,最後剩下白仁,還能再剝嗎?這就相當於最簡分數。明白嗎?這時,孩子們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臉上表情中看出剛才的困惑釋放了不少,我才稍稍放下心來。

在隨後的練習中,我巡視發現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約分不能到最簡分數,只是除以其中一兩個公因數而已。針對以上情況,我拋出一個問題最簡分數分哪幾種情況?,學生各抒己見,最後我們共同總結出三種情況,

一是分子和分母是相鄰的關係,它們的公因數是1,是最簡分數;

二是分子和分子是不同的質數的情況下,它們的公因數也是1,是最簡分數;

三是分子是一的分數,它們的公因數也是1,是最簡分數。

有了以上總結這三點,學生不僅節約了判斷的時間,還有了檢驗是否化到最簡分數的標準,有效降低了出錯率。

由今天的發現延伸到數學課堂,我發現數學課不能只是刻板地複製教材,而是教師要用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數學教師要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找到與學生的交融點,讓學生真正地理解知識點。另外,數學問題隨着教學的深入而發展,學生的思維也一直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學生的潛能能得到充分地挖掘,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一個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所以在本節課我拋出問題後,不急着給出答案,先讓學生思考,總結什麼樣的分數屬於最簡分數,然後教師再去總結,歸納。這讓我不禁想起一位教育家的話: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嘗試,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自己去發揮。這種理念不斷指引着自己的方向,體驗於數學課中。

教師教學反思25

《掌聲》一課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從此微笑着面對生活。在處理這篇課文上,我把重點放在利用課文的文字來調動學生的情感。真心實意地激勵和讚美是連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紐帶,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充滿濃濃的“愛意”,課堂上有了這“愛意”,師生間就會尊重與理解,課堂就會變得輕鬆起來。在《掌聲》一課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這樣一個情感主題,在上課時,沒有進行情感灌輸,而是讓學生在老師充滿激情的語言中,在師生平等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薰陶,讓本組單元“愛的奉獻”這一情感專題,如涓涓細流,融入孩子幼小的心中。

在上課時沒有支離破碎地分析,沒有喋喋不休地串講,更沒有“獨具匠心”地指導,有的只是送給孩子一聲肯定,帶給孩子一片掌聲,獻給孩子一張笑臉。在課堂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嗯,這真是個讀書的好方法!”“你真會學習,會從課文中找到詞語和有關句子來理解。”“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些會思考,會讀書的同學吧!”“你的回答太精彩了,來,老師和你握握手,謝謝你的精彩發言。”“誇獎的掌聲送給我們自己吧!”

《掌聲》一課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整堂課,沒有提出什麼瑣碎的問題,有的只是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交流、朗讀。在閲讀的對話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對話形式就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沒有它,師與生,生與生的對話只能是空中樓閣,在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各自與文本對話,感悟文本。如“默讀-思考”。

閲讀教學就要像這樣給學生潛心會文的時間,創設潛心會文的課堂環境,才能使學生產生個性化的閲讀感悟。學生潛心會文後對文本都有各自的感悟,此時,給學生搭建了一個生生、師生平等對話的平台,讓學生在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大膽地交流。如“小組讀-討論。”學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接納,相互分享,在交流感悟中,學生也形成了自我的超越,形成了對“掌聲”的獨特理解。人人需要掌聲,懂得把掌聲獻給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掌聲”永遠地走進了孩子偽心中。

濃濃情感成為架起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橋,願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情感的魁力.

教師教學反思26

《摺紙》這節課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摺紙、塗色、列式、計算、自主類推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現就本節課的有關情況作如下反思:

1、在複習引入時,請學生摺紙與塗色,並在學生的摺紙與塗色中不提出任何規定性的要求。讓學生在複習分數意義的同時,為學習新知識提供數學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效果比較好。接着提出問題:要求兩部分摺紙一共佔幾分之幾?該怎樣列式。學生列出多個算式。並對算式進行分類,解答會計算的,對於不會計算的異分母分數加法直接揭示課題。一般來説,練習題教師應該為學生準備好,但當學生具有這種能力的時候,應該完全把這種權利還給他們,而且他們提供的相關素材,會加深他們對已學知識的理解。

2、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對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知識,也是分數加減法中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讓學生自己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對於出現的問題和不同的答案,不急於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藉助手中的學具,從摺紙的塗色部分中,思考、驗證,講清楚自己的算理。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法,並能通過學具,結合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通分,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並自己類推遷移出異分母分數減法的算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3、及時總結學習方法和所涉及到的數學思想,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4、本節課還存在不足:學生選用的算式:學生藉助自己手中的學具,給出的答案有和,通過分析,和都是正確的,因為學了約分,在計算結果是分數時,必須約分到最簡分數。但對於處在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法算理的初步階段,應該選用計算結果是最簡分數的異分母分數加法,雖然這道算式是學生直接提供的,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提供更好的算式素材。再就是對學生放手的還不夠,總害怕學生説出不合理的答案,其實,應該讓學生呈現自己的想法,多交流,更有利於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掌握。

教師教學反思27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許多教師常常錯誤地把教學反思等同於課後追記,其實,教學反思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一、反思備課內容

教學前反思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宏觀把握,包括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教師在這一環節應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對新課標和教學內容的反思,如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系統梳理所教學段的全部內容,分析每冊、單元、節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變化並結合課標思考為什麼教材會修改或增刪有關內容,在教學中應如何處理和把握。第二是反思學生的特點和需要.

如:

(1)學生有什麼地理學習需要?這些需要與教學內容間有什麼聯繫?如何在教學中強化它們?

(2)學生有哪些興趣、愛好亟待開發以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3)學生是否已具備了支撐新知識學習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還缺乏哪些知識和經驗需要補充?

(4)所教各班學生特點有什麼不同?結合各班學生的特點設計哪些不同的教學方案等。

二、反思教學過程

一般説來,教學設計都是每一位教師課前醖釀,精心準備的。但實際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任何一堂課都不可能與事先設計完全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問題,把握時機,通過快速的課堂教學反思,及時矯正教學行為,演繹出奇特而合理的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果。在這方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反思教學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引起學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氣候”一節時,我原本打算按預先的設計結合湛江本地區講解氣温,但我很快發現課堂上學生興致不高,課堂氣氛過於沉悶。於是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假如我們去哈爾濱旅遊,你們最希望選擇哪個月份去?這個題目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大家經過討論,紛紛想到了一月份放寒假的時候。為什麼?看冰燈去,很多學生立刻動起手來,但同學們很快發現,一月份我國的南北氣温相差可真大呀。我適時提問為什麼呀?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後,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總結並學會運用等温線、冬季風等相關教學知識,教學效果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才會使課堂充滿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成功之處,不斷積累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總會有一些成功的東西體現出來,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師生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恰當生動的舉例等。將這些成功的東西及時記錄,日積月累,並把它們歸納處理,提升形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大有好處。如在講世界地理國家部分時,我嘗試在每節課總結時,將整節課內容用順口溜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很感興趣而且使所學內容重點突出,易於掌握。如“中東”一節我總結的順口溜是:兩洋五海結三洲,淡水匱乏多石油。民族文化差異大,戰爭頻繁百姓憂。學生不僅對此興趣濃厚,樂於接受,在我的帶動下,他們也紛紛嘗試自己編寫。如一名學生學完“日本”一節後編寫以下順口溜:地狹人稠多山國,海岸曲折富良港。資源貧乏靠進口,貿易發達經濟強。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使他們學習地理的能力大大增強。

2、反思失敗之處,及時彌補不足

任何成功的課都會留下遺憾,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得不夠深入,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不到位等。教師對這些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回顧,使之成為引為借鑑的教訓,再上課時,將這部分內容做合理調整。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如在講“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一節時,我通過繪製板圖“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來講解地球公轉的特點。但從學生的反應和課堂反饋情況看,多數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效果不理想。課後,我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發現這節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導致概念模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是突破課程難點的關鍵。於是我從網上下載有關課件,再上課時,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的課件,逐漸形成空間概念,教學難題迎刃而解。由此可見,及時反思不足,既是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需要。

3、反思學生創新,拓寬教學思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賞識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的教學素材。如在學完“等高線地形圖”後,為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我佈置了一項作業:按照課本活動題的提示準備材料做一個等高線地形的模型。在接下來的一節課上,我和學生們一起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製作模型。結果,絕大多數學生和我的作品所選的材料都是書中提到的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但有一名學生的作品讓我眼前一亮:他選用海綿作材料,在做成的模型上標註出等高線,另外配有一塊厚玻璃板,當把玻璃板壓在海綿模型上時,立體的模型馬上變成一個平面,一條條等高線清晰地顯示出來。多有創意的做法啊!它很容易地把等高線地形圖的難點化解了。這件事使我感觸頗深: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他們身上藴藏着無盡的能量,教師要相信學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教學中的反思不是紙上談兵,需要將反思得到的體會和對策轉化成後續教學的具體舉措,深化對教學的認識,提升自己的教學反思和實踐能力。做好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工作高度負責的表現,它既有利於學生髮展,又有利於教師成長,是整個教學鏈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教師更應做教學中的有心人,一有所得,及時記錄,以記促思,以思促教,在新課程改革實踐道路上不斷成長。

教師教學反思28

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幽默帶進課堂。在課堂上,適當的微笑可以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緩解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氣氛,使得學生可以輕鬆的在課堂上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對於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學生開小差現象,可以利用合適的辦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適時地玩笑是可以提神的,營造氣氛。對於可能出現的不利於課堂的教學現象,要嚴格要求。學生都是有惰性的,難免有打盹兒、説話、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此時對於上課開小差的學生,可以有不經意的提點,或者有突然地停頓,都是很好的提醒,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等再次理清思路之後再上課效果就會好的多。同時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激勵學生。而且我會精煉課堂語言,穿插很多與地理相關的諺語、歇後語等等,氣氛異常活躍。

把激勵帶進課堂,上好每一課。俗話説:“信其師,親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信服你,從而喜歡你的課。開學的第一課,總是向學生闡述學習地理學的意義,例舉幾年來自己所教地理學科的優異成績,鼓勵學生認真聽從我的課堂,嚴格遵守課堂上的要求,就能取得好的成績,讓學生感覺到在我手下學習是很榮幸的事情,應該好好地珍惜。

把競爭帶進課堂,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人”。地理可以成為任何一個學生的優勢學科。有一門優勢學科,可以讓“差生”看到學習的希望。每次在作業批改之後,或者考試成績下來以後,這些“差生”就會變成辦公室裏的常客,在他們身上下一番功夫,鼓勵這些“差生”中比較好一點的要起到帶頭領先的作用,差一點的也不要相信這就是自己真實的水平,始終相信下次自己也可以有很大的進步的!讓他們的心裏始終有着一個信念,每次都會進步的,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要知道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需要我們老師們共同正確的引導、培養與呵護。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中找到更多學習的樂趣,從而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教學反思29

隨着課程的改革,當我拿起新課程教材時,被書中精美的畫面、豐富的內容、趣味橫生的兒歌深深地吸引。教材儘可能將過去的單幅圖合成情境圖,每一課都通過意境優美的情景圖引出所學的'字母、音節、詞句、兒歌。這些情境圖不僅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拼音,識漢字,讀兒歌,便於理解意思,還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想像創造的空間。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運用書中這些情境圖,達到學拼音,識漢字,讀兒歌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是我所感到困惑的。我所任教班級有36個同學,學生所受的學前教育參差不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也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學設備的缺少,我們所擁有的只是教科書,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何更好地運用課文的這些情境圖,讓我確實感到很難,我們只能夠通過看課文中的情境圖,這樣,一些中下學生就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思路,他們往往不會看書,甚至有些學生連看在哪一頁也一時半刻找不到。再加上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從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學習的同伴。放下教師的架子,讓學生有一種平等感、親切感,拉近師生的距離,所以在課堂中比較寬鬆,一些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在課堂上爭着回答問題、搶着説,而其餘的同學則是一位忠實的聽眾。另外,城市的的孩子缺少生活實踐,教材中呈現的一些內容,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教師教學反思30

《窮人》這篇文章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説,突出的人物形象是是桑娜和他的丈夫。雖然本身是窮人,但善良的桑娜還是毫不猶豫的將鄰居西蒙家的兩個嗷嗷待哺的嬰孩抱回家。由於課文的基調是傷懷亦是高昂,所以我在備課時首先想到的是講解課文的語調與語速。我覺得本文應該是帶着深深地敬意與同情之心去感知,讓桑娜和她丈夫的善意之舉震撼學生的內心深處,已引起學生的共鳴。

課上,我讓學生多的總體感知課文中描寫桑娜家庭環境以及其它環境的語句,讓他們體會當時的窮人窘迫的生活狀態,讓他們去思索窮人的日子是多麼艱難。在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環境是有所觸動的,他們一改往日的活潑好動,一下子“深沉”了。我藉機用極富深情的語言和沉重無奈的語調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順勢思考回答。我把重點放在介紹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之上,尤其是桑娜的矛盾心理。我讓學生換位思考,這樣是為了更好的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昇華,從而在心底學會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

在這一節課中,我花了很長時間讓學生體會桑娜和漁夫的善良,還有窮人的日子是多麼艱苦。我極力用一種低沉無力而富於感情的語調,激發學生的情感。我認為學習這一課最重要的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高層面是讓學生感受心靈的震撼,學習桑娜樂於幫助別人,善於幫助別人,做好事。本節課,我有以下反思:奠定基調很重要。學習不同的文章,作者有不同的感情在裏面,所以要用不同的語調去烘托。或富有深情,或稍帶傷感,或高昂或低沉。學生會不自覺跟上你的節奏,從而引起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讓學生有感情朗讀也可以增進自身的情感,加深印象。教師有感情的讀,同樣可以帶動學生們模仿老師有感情的讀書,從而不但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也能獲得體驗。課後,我問學生對這篇課文印象怎麼樣,他們都説印象很深刻。我想,或許“帶感情的語調”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使用。

教師教學反思3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作者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字方面來説文中多音字多。如:漲、散、藏、和、暈等。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有大量的雅詞。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處之多。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頌春天,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個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在何處、為何美。同時利用多媒體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利用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兩課時:一是品讀課,一是背讀課。意在使學生學有所得。得到一種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有發現如下幾個方面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多媒體課件的使用。

2、春天各種美景的展示。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品讀。

3、學生相互評價。

但也發現了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問題:

1、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急功近利,過於粗糙。

2、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使學生的思路發生了偏斜。不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農村七年級學生以前接觸多媒體比較少,因此學生的興趣有點過多的被課件吸引了。以後多用一些應該會好些。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個問題:對時間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學生激情高起來的時候沒有能很好的調控好,使個別環節用的時間過長。使後面的教學完成的不是那麼到位。

教師教學反思32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説寫訓練。

朗讀訓練是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教學《石榴》這課時,我也是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有層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徵。今後,我還要在引導學生讀上繼續鑽研。

教師教學反思33

反思一、教師要敢於創新

作為一個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在教學行為中更應大膽創新,比如在對待教材上、課堂結構上都可以突破常規來進行教學。

在上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已有了一定理解能力的實際情況,直接講述頻率和振幅這兩個概念,同時注重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一來打破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神祕感,同時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學生增加了對科學的感悟和體驗,教學效果很好。這個創新讓我自己也有成就感,以後的教學還要不斷嘗試各種新方式。

反思二、生活用品也可以是教學資源

物理教學中有好多實驗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來代替或補充實驗器材,下面就是我用一次性茶杯做物理實驗的情況。

由於一次性茶杯質量小,質地柔軟,便於加工,不易破碎,我在課堂上也多次使用。

1.測量液體温度

用一次性茶杯代替燒杯,給各個學習小組分別發三個茶杯,並分別裝熱水、温水、冷水,先讓學生用手感知並估計水温,再用温度計測量和比較。

2.講解流體壓強時

將兩個一次性茶杯倒下放置,相距5~8釐米。用吸管向中間吹氣,兩個茶杯聽話地向中間靠攏,即可有效地説明流速大壓強小,也可形象地讓學生理解船隻在同向航行時不可靠得太近的原因。

3.講氣體壓強

用一次性茶杯罩住嘴,並用力吸氣,杯子發生變形(變癟了)且不會掉下來,這可演示説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教師教學反思34

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對教師"教"、對學生"學"的反思,是指教師以教學目的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學習效果為反思對象,進行主動探究,尋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監控能力,加強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監控,調動教學自主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實效的一種教學方法。

"反思性教學"是在《音樂課程標準》指導下實施的,它以教師和學生的"思"為核心,以全體學生"學會"、"會學"為目的,教師通過反思來調整教學,學生通過反思來調整學習,並強調"思"與"練"的結合,通過補救性的訓練來解決存在問題,從而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實效。筆者通過對"反思性教學"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操作措施如下:

一、反思主題的確定

筆者認為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可從"教什麼?怎麼教?學會沒有?"三方面去考慮。

1.教什麼?

音樂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從《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去探尋。因此,我們必須根據《標準》來反思每一節課目標設計是否合理、到位,每一節課是否貫徹了《標準》的精神。但通過調查和分析,筆者發現當前許多教師在落實教學目標過程中存在着如下問題:其一,教學內容安排過多,造成"面面俱到"而又無法落實的被動局面;其二,教學目標沒有落實到每一個學生。概括説就是"目標制定缺乏科學性"。科學制定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重要因素。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必須注意大目標與小目標相結合。在每堂音樂課中,大目標是*小目標去實現,小目標*大目標去統一,這是目標整體教學的原則。制定小目標必須注意,小目標要為實現大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坡度,讓學生的思維經過"爬坡"的過程,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也就是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橋設梯,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定目標要貫穿一單元、一學期乃至小學階段的教材中,以《標準》為綱,通過縱橫比較,研究個性,明確其地位和作用,從而使目標的確定建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好目標,為優化教學創造了前提,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化意識,並使之得到真正落實。

2.怎麼教?

"怎麼教"考慮的應是"如何將目標有序、分層進行落實"的問題。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應通過反饋着重對教學的大、小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及時反思。及時反思有利於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隨時反思,不隨機應變,課前計劃就有可能與實際教學脱節,找不到結合點。因此,教師不能迷戀教學計劃,應根據課堂實際,隨時對目標的現實情況進行反思,以便及時調整計劃。如:我在《甜甜蜜蜜的歌》的歌譜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分組唱,個別唱,竟然反饋上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有的節奏不穩定;有的對跨度較大的音程唱不準等等,我把這些典型問題歸納起來,有的放矢進行了輔導。由此可見。教師在完成一個小目標後,一定要注意檢查,並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反思。這樣既利於培養教師對教學的反思能力,又利於教師及時,調整後續教學,提高教學監控能力。3.學會沒有?

3.學會沒有

對"學會沒有"的反思也就是對教學實效性的反思,我們的教學必須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思。因為,不少老師只考慮把知識傳輸出去,不考慮如何收集反饋信息,沒有體現出"雙邊"活動意識,致使相關目標不能落實。又有許多教師總以為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實際效果與他們想象的卻有一段距離。因為他們往往憑自己主觀的臆斷,而忽視了對教學中所有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反饋。為便於反思"學會沒有"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全面瞭解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中加強教學反饋。反饋只有在制定目標時預先考慮安排好,才能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實施。在教學中,可採用"學會的同學站起來表演"→"合作學習"→"組長檢查"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有層次的反饋。通過面向全體的檢查,使教師能瞭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反思,就可採取相應的對策。反饋原理指出:"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因此,教師只有通過反饋,通過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才能實現對教學的控制。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是調整教學計劃合理與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評價目標是否完成的基本途徑,也是優化目標,調節後續教學的有效手段。

教師教學反思35

剛開始給學生上音樂課,不僅把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體裁等介紹一遍,還特別對作品的一些“要害之處”——曲式結構、反覆記號等進行詳之又詳的講解,有時還極其負責的列出了幾道題目考核大家,可學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頭接耳説閒話,認真聽講者寥寥無幾,四分之三的學生昏昏欲睡……

我們在大學時期的音樂課都是這樣上的:老師在把和作品相關的知識介紹完之後,會對一些“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顯微鏡下看細胞的結構那樣細緻入微,分析透徹。這種講解法確實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在我們腦海中已形成定式,音樂課理應這樣上,但看着學生對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如此不感興趣,不由不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能如此簡單地套用嗎?第一,培養方向不同:音樂院校是培養專門音樂人才的,高中音樂課是培養學生音樂的能力,提高其音樂文化修養。第二,基礎不同:音樂院校的學生都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高中生們幾乎沒接觸過專業音樂知識。認清這些就不難發現,把高中音樂課上成音樂院校純粹的作品分析課,顯然是教學上的一種誤區,是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禍首!難以想象,當學生們面對着一堆從來沒見過音樂專業符號、術語的時候該是多麼的痛苦!又怎麼會有興趣聽課呢?長此以往,高中音樂課恐怕要失去其價值了吧?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有效途徑。那麼,高中的音樂課該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高中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知識面(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等),對於事物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在教學時,如果還照搬照抄原來的老方法,把音樂課上成枯燥的“解剖課”,是絕對行不通的,應在音樂的內容和含意上作更寬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樂文化的高度上欣賞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樂更貼近學生已有的歷史、地理、文學知識,可能更容易被廣大的學生接受,也較容易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主動參與對作品的感受體驗、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顯微鏡”式。

要想採用“人文式”教學,“學科綜合”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説,只有把幾個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才能實現教學內容的“人文式”。兩者的關係猶如繁花與綠葉,是相輔相成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具體做法:

一、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風格各異的音樂,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聯繫。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既複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在欣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時讓學生自己討論並分析一下我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然後再聽《黃河怨》《河邊對口唱》等作品,學生內心所受到觸動、所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絕對不是普通説教能比擬的。

欣賞“中國民歌”時,結合各地的地理特點講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點,比如:南方地區氣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到處都是楊柳垂岸,小橋流水,連人都長的小巧玲瓏,使得音樂風格也委婉秀麗;北方地區石山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土地,氣候寒冷,人長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調也高亢、嘹亮,質樸。學生聽了之後,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遊時的見聞,都認可兩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二、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如我在上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為了把這場戰爭講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項羽在這場戰鬥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出來。如欣賞“音樂與詩歌”中《陽關三疊》時,我讓學生在瞭解了詩中傷感絕望的離鄉之愁後,從已學過的古詩中尋找和這首詩情緒相反的詩句,這種做法很新鮮,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也就很高,連許多平時上課不很積極的學生都在搜腸刮肚的思考,當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薰,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被找到後,學生的成就感和興趣陡然提升。

三、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姊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流動的畫面”,把美術稱為“凝固的音樂”在音樂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欣賞《伏爾加船伕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

“人文式”教學使我們的課更生動,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使音樂課真正達到了“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目標,當今科學技術和經濟迅猛發展,音樂在促進人的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高中音樂課的“人文式”教學必將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教師教學反思36

由於新課標大大拓寬了原來體育課的學習領域,這對擔任體育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襲原來體育課的教法顯然不能滿足新課準的要求,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關注,促進學生運動興趣的保持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教師應該特別注意研究的重點。

小學的體育教學可根據學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情緒變化較大而身心發育快的特點,採用主題教學、情景教學、複式教學等方法,充分發揮遊戲活動的作用,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更要加強對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研究,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案例: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和行為;學習目標為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體育活動任務;學習內容為集體合作跑;主要學習步驟為:

1、教師講解:練習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各種合作跑。

2、第一次練習:各小組分成甲乙兩隊,各成一路縱隊,輪流練習。甲隊練習時乙隊幫助,用繩將參加者的左、右腳分別捆綁在一起。甲隊每人雙手扶在前面人肩上(領頭第一人除外),各組甲隊同時出發,看哪隊能最先“跑”完半個籃球場。甲乙兩隊互換位置,繼續練習。

3、第二次練習:分組方法同前,但換成橫隊。甲隊練習時乙隊幫助,用繩將參加者相鄰兩腳捆綁在一起。各甲隊隊員可以用手相互搭在肩上,同時出發,看哪隊最先"跑"完規定距離(10m)。

4、第三次練習:"開火車"(變異一,由"跑"轉成"跳")各小組成一路縱隊。小組的每一個參與者,右手扶在前面人的右肩膀上,左腳向前直腿抬起,前面人用左手接住後面人的左腿,成一路縱隊單腳站立姿勢。聽口令後出發,必須保持隊伍的整齊,堅持跳完規定距離(半個籃球場)。

5、第四次練習:(變異二)同上練習,各小組全體蹲立,兩手扶住前面人的腰,聽口令後出發,採取集體同節奏的蹲跳方式,先進距離約2~15m。

6、小組討論: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合作、默契、協同、節奏、速度??)

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練習中,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的過程,特別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教學反思37

電影導演張藝謀在拍完《千里走單騎》後説,高倉健(日本名演員)是“惟一一個能用“背身”演戲的人”,即高倉健的背影都極具表演力和震撼力,《背影》教學反思。而他的表演又非常內斂,即使是“哭戲”,在高倉健那裏,都變成了不掉眼淚的“心在哭泣”,震撼人心。朱自清和他的父親分別用“哭泣”和“背身”演繹了人間至情,這不是演戲,但更感人。

本課聚焦“背影”和“背影的背後”,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做到了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美妙和諧,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

《背影》是文學名篇,也是百教不厭的老課文;《背影》的教例豐富多彩,可以説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教學本文最大的難點在於學生。由於本文是作者在當了父親以後,對八年前情景的回憶,感情變化複雜,但學生年齡尚小,社會閲歷太淺,大多也沒經歷大喜大悲之類的家庭變故,文章所呈現的情形離學生很遙遠,因而,學生不易進入角色,教學反思《《背影》教學反思》。如何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心靈情感之間搭建一座橋樑,使他們作出自己的體驗與評價?這是擺在教者面前的難題。本課基本解決了這個難題。

本課的最大特點是緊抓“情感”主線,環節設計精巧。簡練而深情的導入,用“吟讀”來體驗“低迴婉轉、情抑於中”的情感基調,然後以“怎樣的背影”和“背影的背後”為抓手,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中間適時地介入背景,一步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至最後“發短信”,讓學生積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真是水到渠來。可謂是步步鋪設,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教師教學反思38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1、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我認為教師教學反思可參考的內容有:

1.自我經歷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

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税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説“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由於所處的教學環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知識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展開對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相互聽課、做課後分析等等。交流的話題包括:

我覺得這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我覺得這堂課比較糟糕的地方是??;

這個地方的處理不知道怎麼樣?如果是你會怎麼處理?

我本想在這裏“放一放”學生,但怕收不回來,你覺得該怎麼做?我最怕遇到這種“意外”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

4.文獻資料

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理論,我們能夠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作出解釋;能夠對存在與現象背後的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能夠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學經驗;能夠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學決策。閲讀數學教學理論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思行為的思路,不在總是侷限在經驗的小天地,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有哪些與特定的教學情境有關、哪些更帶有普遍的意義,從而對這些行為有較為客觀的評價。能夠使我們更加理性的從事教學反思活動並對反思得到的結論更加有信心。

更為重要的是,閲讀教學理論,可以使我們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學活動中“熟悉的”、“習慣性”的行為,能夠從更深刻的層面反思題目進而使自己的專業發展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教師的職業需要專門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徑是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反思的對象和機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教師教學反思39

課改向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不愛動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較多,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常受到同學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特別是體育課改的今天,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那麼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也是課改的今天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現在有的班級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學比較胖,有的不但胖個子又高,跑起步來挺費力的,別説跟隨隊伍跑步了。所以這樣的學生在分組練習時經常受到小組同學的批評及責罵,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級有幾位不愛動的同學,不太愛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後溜,摸底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後我找到他,問他為什麼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他不説,在我的啟發下,他才説:“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做不好,做起動作來感到吃力,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所以就不想動了”。根據他的想法,我誘導説:“不管誰在學習新動作時,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説對於你,重要的是參與、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練習的次數多了,動作也就好看了。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後來的活動中我仔細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練習耐久跑時他總是堅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學

有多大的差異,始終堅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堅強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樣的練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他們,並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這位同學裝上了自信、堅強的翅膀。自此以來的體育課他上課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體育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上課時每個人一定要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覆練習,同時常於同學合作、交流。總之,“在課堂上只要主動參與、積極練習,就一定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怎樣抓好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一、根據體育課的特點組織教學;

二、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

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四、轉換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五、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

六、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探索和工作實踐,教學效果和工作經驗都得到了提升,為以後更好地教育教學打好了基礎。

教師教學反思40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温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個兒童的眼睛、兒童的心靈,去觀察老師,去感受老師,跳出一般讚頌老師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摯,極富感染力。

良好達到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非常關鍵。它有利用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設計導語如下:“平凡小事見真情”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恰恰是這句話在現代作家魏巍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中妙筆生花。本節課咱們師生共同體會“平凡小事”見“真情”。

這節課的重點是欣賞文章中的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細節描寫來深入體會文章中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但是老問題:

一、很難調動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很多學生的惰性,是一種懶與思考的惰性!

二、學生無法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順利的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體會不深,表達不清。能基本達到要求只有20多個學生而已。還有一半的學生依舊是聽甚至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

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由於前面的體會語言細節環節不好,後面時間也不夠了,如:讓學生找出蔡老師做的哪些事反映蔡老師的哪些性格特點耽誤時間過長。結果後面的一個給以前老師寫明信片的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感情調動不夠。看來還是要在課堂氣氛節奏的調控上多下些功夫。不過,和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相比,學生畢竟已經有了體會探究獨立思考習慣,無論是好還是壞。其實課堂中自己最興奮的時候是學生提出了許多好的句子和詞語,是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和學生共同臨時探討是最快樂。這個時候才有點教學相長的意思。

教師教學反思41

一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的我今年第一次教一年級,對於以一年級的教學方法感到無所適從,尤其是拼音教學,漢語拼音的內容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只是一些抽象的符號,難讀又難記。老師教的枯燥,學生學的沒勁,要想讓學生學好拼音,只有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下功夫。我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效果。

1、圖、形、音結合記憶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我將字母的形、發音和插圖充分結合,將抽象字母具體化、形象化。如:學習aoe時,利用口形、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看口形、插圖、編順口溜的形式,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接受、識記枯燥的拼音。

2、形近字母比較記憶

生母鐘bpdq這四個字母容易混淆,我就將這四個字母分成兩組,啟發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學習。在學習時,引導學生想:b-p都是右半圓,聽廣播(b)天線往上拉,潑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圓,馬蹄(d)向上帶土,氣球(q)下邊拉繩。再加上順口溜,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右上半圓ppp,左上半圓qqq。讓學生邊學邊看、邊説邊畫,使抽象的字母變得生動形象,這樣就有利於學生識記。

3、讓學生當小老師

有的學生在幼兒園,已經把拼音學得很牢固了,老師教一遍他們就會,我就突發奇想讓這些學生幫我教,省的他們認為自己會了就不用學了。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很管用,不僅激發了學生當老師的慾望,也讓他們產生了競爭的意識,心想:“他能當小老師,我也能當,只要我好好學,我也會教。”學生對這種教法積極性很高,都爭着相當小老師,有些學生還因為當不成小老師而哭鼻子呢?這種方法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

4、做遊戲鞏固生母

一年級孩子小,記得快,忘得也快,我就根據他們愛玩好動的特點,將拼音的複習的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等遊戲的新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玩耍中輕鬆的學習拼音。

總之,在拼音教學中,有苦惱,也有收穫,從無所適從到小有成就,我嘗試運用了好多方法,就是怎樣將枯燥的知識轉變成生動形象的知識,只有動起來,讓他們對學習感興趣,他們才能主動的學習。

教師教學反思42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激發出了學生更大的探究熱情,培養了他們敢於質疑權威的品質。

課堂上時我設計了一個“猜暗盒”的活動,事先,我在一個盒子中放進了沙子、塑料袋密封的白醋、貝殼。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盒子裏裝的是什麼東西嗎?”學生都搖頭説不知道,我又讓學生説説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推測盒子裏的東西,同學們爭先恐後的發言,有的説掂輕重,有的説聽聲音、有的説聞味道,都非常有科學道理,我讓學生代表用他們的方法來探究。我覺得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是科學課的最大教育價值,作為教師必須呵護學生對科學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樂於參與,積極參與,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從中體會到什麼是科學。我讓學生通過肉眼觀察,誤導他們,以為塑料袋裏裝的透明液體是水,通過聽聲音,誤以為裝固體的鐵盒裏是石塊,以此設下伏筆。在本課的結尾,讓學生打開蓋子,聞聞袋子裏的透明液體,親眼看到鐵盒裏的固體其實是貝殼,由此引申到地球的內部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真正深入,讓學生談談想法,學生馬上就想到科學家們對於地球內部結構的猜測有可能是錯誤的,表達出他們想探究真理的願望,培養了他們敢於質疑權威的品質。其次本課教學我用圖片介紹的書上的內容,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猜測火山、地震、温泉反應出的現象,以科學家的角度來通過對地球外在現象的觀察來推測它的內部。把誰都沒法看清的地球內部構造剖開讓學生觀察、研究。

最後,通過觀察切開的雞蛋和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動手用橡皮泥做出一個地球內部的模型,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記住了地球內部各部分的厚度比例。

本課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導入部分拖沓,時間過長。

二、準備圖片不夠多。

三、在小組和做製作橡皮泥地球內部結構模型的時候,小組合作不夠緊密,部分小組長沒有起到協調和組織成員團結協作的作用。

今後打算:

一、精煉課堂語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節省時間。

二、加強課前準備,豐富課件內容。

三、加強小組合作,在平時的課堂實驗活動中,明確任務和分工,讓學生帶着團

結協作的目的去完成任務,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

教師教學反思43

課的一開始,我用了一首讚美地球的小詩開始,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瞭解,通過學生的回答來看,這個班的學生不踴躍,但是我也沒有急躁,慢慢地引導,最後他們就都敢説敢做了。

第一個環節:解剖雞蛋,我教給他們解剖方法,學生們在剝雞蛋殼的時候,很小心,一點一點的,可見學生們很拘謹。

第二個環節:通過研究雞蛋的結構,讓學生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我用可課件演示了地球的三個圈層,很形象直觀。接着我讓學生們查閲資料,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用橡皮泥製作地球結構模型,學生們做得非常好。

第三個環節:瞭解了地球的內部結構以後,讓學生們説説地球內部有什麼?我用課件補充地球內部有煤、石油、天然氣和巖漿、水等。

第四個環節: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家探測地球內部的方法,並用課件演示地震波的原理。

第五個環節:探究完本課的知識點後,我安排了兩個話題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效果也很好,能把兩個比較有難度的話題解決了,我很滿意。

最後我給學生們留下一些關於探測地球內部的一些視頻網址,讓學生們課下觀看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開始學生們表現得很拘謹,但是後來在我的啟發下,他們能敢説、敢動手做了,我就很高興了。

教師教學反思44

本節內容主要講解了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地球的內部圈層是難以直接觀測和親身體驗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上用比喻突破難點;用板圖板畫解決學生疑點;使學生明白縱波和橫波經過的圈層不同,傳播的速度就有差異;也因此使學生了解地球內部有三個圈層、兩個不連續界面、也理解了巖石圈。對外部圈層進行畫板圖講解,使學生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空間分佈、組成、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連續等都有所瞭解。

首先用“上天有路,入地無門”來引入新課,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測,主要是通過地震波的觀測等地球物理手段來獲得信息,這可以用“透視”或“B超”來作類比。在黑板上畫出課本中的圖1.25“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左半部分,再講解基本概念(如地震波、橫波和縱波的特徵、不連續面等),指導學生分析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並畫出不連續界面,推測原因,最後劃分出內部圈層。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引導學生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

在講授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基本特徵時,指導學生讀圖1.26“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這個圖旁邊的文字從厚度、温度、物質組成和狀態的變化等闡述了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基本特徵。教學生利用“半熟的雞蛋”,形象直觀地記憶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與物質組成。蛋殼像地殼,物質形態為固態;蛋白像地幔,由於“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漿像軟流層中的巖漿;蛋殼與蛋白之間的膜和蛋殼合起來就像巖石圈;蛋黃像地核,物質形態為液態。在講解軟流層和巖石圈的範圍時配合用板圖來講,邊畫邊講,可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反思45

這節課為了讓學生弄清楚地球內部運動會引起火山和地震,進而引發地形地貌的改變。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收集資料和圖片、製作課件,以此來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對地球內部的情景還是比較陌生,為了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給學生播放了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視頻,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進而逐步貼近生活。

教學中仍然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課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過多地以教師講述為主。課件本身只該是教師的一個輔助工具,但現在它卻成了完全的主導者。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按照我預設的教學流程在學習,沒能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不夠默契,許多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茫然不知所措,多部分是老師在唱獨角戲,而學生卻扮演了觀眾的角色。

3、教學環節的鏈接不夠流暢自然。而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又很多:瞭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模擬地殼運動、解析地形案例。尤其是當認識了火山爆發,轉而進入講解地殼運動時,我只是以介紹的形式向學生闡述六大板塊及漂移運動。對於我來説,當然明白這是教學的需要,接下來就是講解板塊各板塊運動引起的地形運動。但是,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可能覺得莫名其妙,前後的教學內容根本沒有聯繫性。小學科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路者,帶領他們共同探索、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闡述觀念。在處理各環節知識時,需鋪墊設疑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求知慾,進而共同探索去解決這一問題,層層遞進式進行。

4、儘管教學之前,我查閲了很多的資料,對於地震火山形成堰塞湖及山峯,板塊運動改變地形有了大致瞭解。但是,這方面的知識延伸還是很廣的。小學生的頭腦裏總不時得冒出許多新奇的問題,尤其是在科學課堂上,這就要求我廣泛地閲讀,開闊自己的視野。

教師教學反思46

一、事件緣起

去年上半學年,在我的班級有一個愛美的女生。她經常整理自己的衣裝,打理自己的長長的秀髮。我們學校嚴格要求穿校服,愛美的她還是經常脱下校服,展示她自己的漂亮衣服。開始她的成績一直處在班級中上游位置,加之她擅長文藝表演,因此,在其他學生眼裏可以説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我做為班主任,開始卻不這樣認為,對她的打扮也一直很是不滿。

二、情境描述

一天,是我的課,這個女同學從抽屜裏面取出化粧鏡,開始一本正經地打理頭髮,她的這一舉動被我看到,幾分鐘後:

“某某,請問我剛才講了什麼問題?”

“某某”,我的聲音提高。她竟然還在一門心思地打扮,在同桌的示意下她慌慌張張地站了起來,此時,全班同學都盯着不知所措的她和憤怒的我。

“你以為你很美麗,是嗎?”

“老師我……”她要説什麼,但被我制止住了。

“你怎麼?你臭美!要臭美回家去臭美吧……”當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氣急就胡亂罵人了。

被我罵得不知所措的她也非常懊惱。一向要面子的她,被我在同學們面前罵得如此這般,她感到非常痛苦,哭着跑出了教室。

這個事情結束以後,我發現,這個女同學從此開始不喜歡我和這個班級,對同學也變得非常冷淡。而且她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打扮上,成績也由中上游慢慢滑落到了下游。

三、反思和總結

我和她為什麼會產生矛盾?其實,在現代高中學校里老師和打扮過分的學生心理有衝突,這是個很普遍的問題了。這個矛盾的產生雙方都有原因。

其實高中學生的第二性徵基本已明顯發育,當然高中學生也開始比較關心自己的外貌特徵,使得他們非常注意自己外表的形象的修飾,他們也關注自己的髮型、服飾等,追求同齡人的時髦。想以引起同學的注意而害怕在大家尤其是異性面前丟面子。我們班級的這個女生就是這樣的典型。

那麼,我們的老師呢?大部分的老師都認為學生應該有學生的樣子,樸素和單純,這樣的學生就是我們所喜歡的。再加之教師職業的特點,和整個社會的流行時尚交流的比較少,所以,老師和學生在審美上形成了代溝。學生的打扮屬於個人的私事,又沒有相關的法律或者文件具體説明中學生應該怎樣打扮才算得體,老師認為不得體的,可能學生認為沒什麼不合適。所以,這個矛盾,實際上起源於師生之間審美心理的代溝。

這件事情使我明白在以後做心理輔導時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瞭解中學生心理規律。在當代素質教育下的老師不是一個單純的教書匠,必須要了解你所教的孩子有怎樣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成長處於一個怎麼樣階段?他們的認知、情感、個性發展等的規律又是如何?如果我們不瞭解,以我們自己的認知等規律來要求高中生,那估計只能是適得其反,嚴重的話我們連傳授知識的任務也難以完成。我作為班主任,做法當中有很多的錯誤,歸其原因主要就是不瞭解學生的心理規律,以至於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影響了她的學習動機,使她走向相反的方向。不瞭解學生心裏規律的老師是不合格的老師。

第二,理解和尊重高中生心理強度最大的五種需求之一就是被理解和被信任。高中生強烈地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認可、尊重、信任。理解信任的需要在高中生的需要結構中居優勢地位,對高中生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學階段身心的迅速發育,容易導致高中生一系列心理的矛盾和衝突,他們迫切需要別人理解,並給予恰當的心理指導。如果這種心裏得到滿足,會使他們產生不小的温暖和對老師的信賴感,也可以使他們從矛盾和衝突、煩躁與不安等不好的情緒中慢慢解脱出來,愉快和順利地度過他們的青春期。所以,對待這樣的學生,一定要對他們愛美的行為表示理解和尊重,後面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展開。我的開場就顯示出了對學生的不理解、不尊重,師生之間的矛盾不可能消除。

第三,在我們表示出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多單獨與高中生展開交流,努力促進他們審美心理緩慢成熟。溝通的內容可以包括:外在美與內在美哪個是更重要的美;中學生如果因為過於追求外在美而影響了學習是否應該;中學生怎樣打扮才會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合等問題。讓學生們懂得美不僅是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擁有內在的美,讓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真正的美是多麼重要,不符合的穿着更是會醜化原本青春活力的外表。師生之間只有在這種交流中,學生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審美心理的不成熟。基於此學生才能改正一些與自己身份不符合的打扮,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學會要用愛心尋找春天與美麗,要用溝通編織秋天和收穫。

教師教學反思47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老師對我説:“你們美術課老師輕鬆、好玩,沒壓力,課也最好上,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又喜歡上美術課。”我只好一笑,可心裏想,要是真的好玩又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就好羅,那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幾年的美術教學實踐證明,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除非你沒有責任心。

每次課後我都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主動在遠程教育裏找答案,看有經驗的教師(名師)上課,學習他們的實踐經驗。自己也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阿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我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美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繪畫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教師教學反思48

不知不覺中,進入學校並參加教學工作已經一個學期了,通過半年來的教學實踐工作的磨練,我對教學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同時自身的教學技能、教學經驗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個學期,但是對我在教育領域的成長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反思這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主要的收穫有一下幾點:

第一,教學理念的轉變。

雖然年輕,但作為一個接受十幾年的傳統教學思想薰陶,被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走上教學崗位時,自己的相關的教學方法等無一例外的伴隨有傳統教學的“影子”,總認為老師講台上講課,學生座位上聽課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初次接受新教改的思想時很不適應,甚至有些牴觸。但是xx學校並不是一所堅守傳統的學校,在教學中,學校倡導“學教稿教學”模式,“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思想,並且不斷在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上深入推進。在學校的大環境中,我慢慢的接觸並瞭解新的教學理念,終於明白到新課改是真正符合教學規律並提高教學質量的良方,也不再那麼看重“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思想了,新的教學理念將指導我日後的教學工作。

第二,繼續學習的重要性。

剛走上教學崗位時,總感覺自己學了十幾年了,肚子裏的知識教這些高中的學生肯定夠用了。但很快在實際教學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例如在一次習題講解課上,剛講完一道題時,一個學生問了一個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這是我從未料到的,同時也是我專業知識中比較薄弱的一個內容,可謂擊中命門,由於沒有準備,我只能硬着頭皮用一些自己也不清楚的內容講解問題,結果可想而知,浪費了十多分鐘沒能講清楚一道題,學生一頭霧水,自己非常尷尬。這次經歷後讓我深深的懂得了繼續學習的重要性,時代在飛速發展,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學生接觸、學習的途徑已經不再侷限與學校和老師了,“一招兒鮮,吃遍天”的時代已過去,想要不被淘汰,必須加強學習。

第三,反思的重要性。

俗話説吃一塹長一智,為什麼能“長一智”呢?因為你在不斷的總結、反思。同樣,在教學領域中想要成長,就必須學會反思。所謂的成長,其實是許許多多

的經驗教訓換來的,作為一個教學新手,有失誤在所難免,但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如何對待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反思。反思,就是針對出現的問題,反省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以及如何改進日後避免出現相似的問題,只要有了深刻的反思,那些先前暴露出來的問題反而會成為促進自己發展的助推劑,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必定是一個勤於反思,善於反思的人。

針對如何開展下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我有以下幾條措施:

一、繼續堅持新課改的理念為工作指導,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紮實深入推進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

二、充分利用閲覽室學習的機會,接觸最新教育教學內容,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三、牢固把握學校為促進新教師成長的“師帶徒”活動,緊跟師傅,大量的聽師傅課,問師傅問題,向師傅充分學習關於教育教學的各種成功經驗與方法,學習吸取師傅成功的教學經驗,主要跟師傅學習的同時,也要積極與其他的老教室學習,綜合吸收各家成功的經驗,快速的提高自己。

教師教學反思49

一、對課堂師生主角的反思

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師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要反思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角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由精神的需要。反思學生是否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學生是否到達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本事。例如:我在講到“長江沿江地帶”和“黃土高原”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讓學生自我分析和思考,爾後學生紛紛發育,各抒已見。這樣不僅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供給互相交流的機會、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並且使學生自我感悟出環境教破壞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二、對地理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經常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自我的預期設計有比較大的差異,課後分析,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過於夢想化,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夢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進取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針對學生認識現狀和理解本事以及當時的教學情景,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取改善,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益。

比如“季風”這節資料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學生往往忽視它的存在,這節資料的知識很重要並且涉及到有關確定風向、其他洲的景觀等,怎樣把要學的知識點與學生的興趣有機結合並很好的調動起來我設計跟我們本土有關的問題導人,先示西亞、非洲和上海的景觀圖,再問:和上海同緯度的西亞、非洲是沙漠景觀,可我們上海怎樣是河湖密佈,耕作業發達,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對於自我生活的地方有這樣與眾不一樣之處,學生一下子興趣大增,議論紛紛,想立刻明白個究竟。我公佈答案:這是歸功於受季風(夏季風)的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學生帶着找謎底的心境去探究、主動學習的成效顯而易見。

三、對地理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也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是否提高等情景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樣才能更合理的促進學生內在素質的發展,怎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講交通運輸中的點時,我沒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們縣三大汽車站為例,以過去的區位與此刻的區位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明白汽車站的區位選擇與哪些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提出我鎮規模擴大和兩大交通幹道的建成,又將如何影響我鎮汽車站的區位呢又該如何佈局才更為合理有效呢?

我認為,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師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還必須有較高的教育和研究本事。有較強的設計本事和控制本事,並有利於展開教學、經過創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本事的發展,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和分析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四、對學生知識掌握實際情景的反思

教學設計時要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對教學資料進行合理化處理,制定出目標、重點與難點等。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碰到設計的目標與學生的掌握有較的差距。在進行“地球的運動”章節的教學設計時,原先我是這樣的:課時定6課時,按照教學設計的步子走,循規蹈矩,知識點全部講好後再上一節練習課。結果,做到關於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長短的知識點時,絕大部分的學生無法解題,把課堂上學的都“忘記”了,其實是當時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據的實際,我首先把基礎打好,一步步紮紮實實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把知識點傳授。

在後的實際教學中我用經緯儀演示把學生初中學過的地球、地圖知識點重新熱一下,這樣的實物演示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大有幫忙併且充滿好奇。知識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由黃赤交角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一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季節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季節、緯度變化一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邊畫邊講結合經緯儀實物演示,並且講練組合,每一個難懂的知識點講好就練習。講練組合一來能夠檢驗學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講解。二是就某些練習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三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經過我適當點拔能順利的攻克難題,自信大增,不知不覺中學生很好的掌握比較難懂的知識。所以,對於那些抽象理解性強的知識,教師應當根據每屆學生的實際情景進行設計而不是一個教學設計使用終身。

五、對地理教學反饋的反思

地理是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三維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反饋最主要來源於練習,練習也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經過練習。不僅僅能夠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並且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本事、探究本事、創新本事和自主學習本事。所以,反思教師給學生的地理作業是否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是否對學生終身本事發展有幫忙。所以作業反饋要注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訓練和培養,正如吉語所説“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

課堂教學反思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能夠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

教師教學反思50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隨着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也相繼出現,異常是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尤為突出。新舊觀念發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現。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異常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製作資源本事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於過去的教學大綱。為此,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着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髮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所以,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把握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藴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主角轉換的關係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齊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主角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並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係——師生平等的民主關係。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係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係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我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經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僅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所以,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於趣味的活動中,真正實此刻“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理解性學習的關係

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供給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後思考、記憶,這是理解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經過合作、探討;進而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註重過程。

六、處理好創設寬鬆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係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鬆”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我的調控本事,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係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本事,是初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點。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係

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於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活力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日,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儘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