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思想道德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報告的特點

1.內容的彙報性:一切報告都是下級向上級機關或業務主管部門彙報工作,讓上級機關掌握基本情況並及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指導,所以,彙報性是“報告”的一個大特點。

2.語言的陳述性:因為報告具有彙報性,是向上級講述做了什麼工作,或工作是怎樣做的,有什麼情況、經驗、體會,存在什麼問題,今後有什麼打算,對領導有什麼意見、建議,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敍述方法,即陳述其事,而不是像請示那樣採用祈使、請求等法。

3.行文的單向性:報告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是為上級機關進行宏觀領導提供依據,一般不需要受文機關的批覆,屬於單向行文。

4.成文的事後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向上級機關作出彙報,是事後或事中行文。

5.雙向的溝通性:報告雖不需批覆,卻是下級機關以此取得上級機關的支持指導的橋樑;同時上級機關也能通過報告獲得信息,瞭解下情,報告成為上級機關決策指導和協調工作的依據。

思想道德社會實踐報告

一段難忘的社會實踐結束了,這段經歷,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一定有不少東西可以寫進實踐報告的吧。那麼實踐報告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社會實踐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思想道德社會實踐報告1

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一定的困境。政治課説是一門課,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已成了一種擺設,相當部分學生對政治課缺乏應有的學習熱情,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教師本身也缺少積極性。當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課教學本身不適應形勢的發展,許多教師長期以來教學觀念陳舊,方法單一,仍然固守長期以來形成的“上課講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的怪圈,沒有從應試教育的模式下走出來,使得政治課教學的路子越走越窄。如何打破這一沉悶局面,賦政治課教學以新意,真正形成師生的雙向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實效是擺在政治教師面前的一項艱鉅任務。

無疑,探索一種能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的教學路子成為當前政治教師的一項緊迫任務。筆者經過思考,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設想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變消極的地接受為主動的探求,變厭學為樂學、善學。這將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有助於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有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開放式教學”的理論依據

從構成思想政治課教學系統的兩個要素教與學來看,都同周圍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實踐決定認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來自於社會實踐,並隨着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充滿了時代氣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具體反映。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來自千差萬別的家庭,身心特點也各異,深受周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浪淘沙,社會各種腐敗的、落後的、醜惡的現象沉渣泛起,時時影響着學生,如果我們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只是侷限在封閉式的教學之中,顯然是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系統的開放性是不相適應的,很難實現遷移知識,提高認識,增進情感,進而轉化為行動。

因此,我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及時抓住社會發展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的有利契機,培養學生的新思想、新觀念。在教學實踐中,要全面發揮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功能,提高學生對不利的社會影響及因素的的鑑別、認識、判斷的能力,保證教學向化方向發展。

二、“開放式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原則

“開放式教學”遵循系統論的原則,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書本知識走出課堂,融入到鮮活的生活之中。這裏所説的開放是指師生雙方交流探討的雙向暢通,課堂內與課堂外的統一,各學科知識的自由遷移,通過摸索,實踐、總結,找出一種師生雙方均能接受,有利於課堂教學,又能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方法。將學生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被動狀態轉化為主動狀態,在社會實踐中,通過信息交流和體會,實現自我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

一是要堅持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的原則。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把抽象的理論拿到實踐中去檢驗,讓學生成為體驗的主體,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才能留下深刻的烙印,這其實是一個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要善於使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書本的知識,獨立思考面對的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學以致用,這也是政治課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是要堅持把教材中反映時代氣息的內容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緊扣時代的脈搏,傳承精華,並自覺培養新的思想觀念和素質。如競爭意識、創新意識,開拓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等等,與時俱進。在教學中,要把這兩個原則有機地結合起來。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學習內容裏,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那麼市場是怎樣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呢?是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通過市場競爭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而價格是最敏感的信號。

那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這一生產要素也是商品,也是有價值的,社會對人才需求也是通過市場競爭實現的。可以引導學生探訪人才勞動力市場,通過親身的接觸,讓學生感受到競爭是多樣性的,有人才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人才之間的競爭。自己將來同樣要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掌握好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是根本。同時要有堅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有了這兩條才能經受得住以後面臨求職的考驗。

三、開放式教學法的實施

在認真分析教材,遵循大綱要求的基礎上,教案設計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課堂教學,一方面,教師要樹立新的理念,克服過去應試教育的模式,勇於開拓。在認真分析教材,遵循大綱要求的基礎上從日常的備課開始,鑽研教法,力求生動、形象、具體、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質。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變課堂的被動接受為課前的積極預習,有的放矢地佈置學生蒐集相關知識的材料,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求得深刻的理性認識,變一般的理論教學為問題教學,加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從而真正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

第二部分為社會實踐。根據教材內容,把教材中的知識點組成一個專題,由學生帶着專題到生活中、社會中去驗證。如講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可以讓學生訪問身邊的人大代表,瞭解人民代表的產生過程、任期、職能,權利與義務等。講到所有制結構問題時,讓學生了解當地紅紅火火的個私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好處,發揮了什麼作用。這使教材的知識活化,增加了學生的感受性認識。

第三部分為深化認識,教師設計主題,組織學生撰寫小論文,這裏麪包含了學生的親身感受,內容更豐富,內涵更深刻。教案設計的三部分,其實質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在實施的過程中特別要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成為一個學生在社會環境的作用下實現自我教育、培養正確思想觀念的過程。當然,教師的作用也很重要,要作細緻的研究分析,合理規劃,統籌安排,把握好分寸,張馳有度,以避免過去常出現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的發生,從而順利實現教學意圖。

四、實施“開放式教學法”的可行性

1、良好的社會環境是依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恢復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改革開放,促進社會迅猛地向前發展。社會的深刻變革,經濟的快速增長,推動着人們的思想觀念的變革。社會快速發展為學生的親身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客觀依據。

2、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是前提。中學生在生理上已開始步入青春期,在心理上從不成熟向成熟逐步過渡。這一階段的心理特點,突出地表現在學生獨立意識急劇發展,逐步擺脱對師長的依賴心理,增強了獨立思考能力和考察社會能力,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對思想政治課上的理論教育和思想教育須經過他們獨立思考後才會自覺接受。社會實踐正是讓學生帶着課堂上的理論到實踐中去驗證,“開放式教學法”是符合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徵的。

3、政治課功能的轉變是條件。過去應試教育,為了完成任務,教學上總是拘泥於條條槓槓和結構的完整,放不開手腳。而如今更加側重於德育功能,還原政治課的本色。這樣就可以更加開放,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利用各種環境來學習知識,方法也更多樣化了。這無疑會增加政治課的趣味性,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形成教與學的雙向互動,從而改變政治課教學的沉悶局面。

4、教材編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教材闡述基本採用了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分析到綜合的編寫體制。除了正文的闡述,還有大量的感受性材料,以及問題思考,留給學生一片思想飛翔的天空,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更促使學生開動腦子。教材的這種編寫體制,使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開展探究性和自主性學習,為學生的親身實踐提供了示範。

五、實施“開放式教學法”的良好效果

1、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要教材上的內容有條件和社會實際相結合,就讓學生走進社會。現實生活是那麼生動,那麼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在強烈的感受中,幫助學生自覺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樹立正確人生觀。

2、有助於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實踐的過程,既是學生運用科學理論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過程。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觀察問題的能力,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參與社會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小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培養了語言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力的全面培養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3、有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對人才的需求展現在二個層面上:一是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對社會發展動態的敏感,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競爭觀念,風險意識,心理承受能力,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等。簡言之,自身素質越優秀,競爭力就越強,社會實踐對學生自覺培養各種良好素質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有利於全面實現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

思想道德社會實踐報告2

今年暑假,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要求我跟着我院金東區社會實踐隊來到澧浦鎮進行了為期10天的實地普法平安宣傳,這次充實而又難忘的社會實踐經歷給我帶來了特別深刻的影響。

一、實踐目的

實踐讓我走向科技應用,走出課堂。當前,我們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識,而是缺少將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與在實際當中遇到的是不盡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顯的特徵,這需要我們進行抽象概括才能解決各種問題。所以在大學期間我覺得多與社會接觸,多瞭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多瞭解你將會面對的種種問題,對以後的發展和繼續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處的。

二、實踐方式

採用“小分隊式”社會實踐,組員有xx人

三、實踐內容

(一)採取了以黑板報、廣播、短信、網絡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法制宣傳、平安宣傳

我們在洪村和鎖園利用黑板報的形式向當地村民介紹有關婚姻法、財產繼承等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有關平安的詩歌。同時我們總結了宣傳標語: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們利用網上的村民信箱給澧浦鎮村民寫了一封普法平安宣傳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應。也在廣播上進行法律知識三字經的宣傳,受到當地村民的好評。

(二)我們來到幼兒園給小朋友們進行平安知識的宣講

在實踐期間,我們也注意到兒童這一相對弱勢的羣體,認為很有必要對其進行平安知識的教育。於是我們聯繫了一家當地的幼兒園,給小朋友們上課。我們教他們學認交通標識、知識問答,還進行了簡單的兒歌朗誦比賽。不僅他們學到了知識,我們也體會到了當老師的感覺,專業理論知識更好的結合了實際,這也是不可多得的經歷。

(三)配合區政法委等部門進行問卷調查

因為今年我們浙江省正在進行“平安浙江”創建活動,金東區也進行了具體的實施。現在活動開展差不多了,要進行羣眾滿意度調查以發現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更好的改善。正好這和我們實踐隊平安宣傳相一致,加上我們大學生也有這樣的經驗,於是我們利用一天的時間在澧浦鎮上進行了問卷調查。

(四)舉行法律知識燈謎活動

法律條例是枯燥而乏味的,為了增加村民們的興趣使他們主動且更好的瞭解法律知識,我們特地準備了法律知識燈謎活動。我們從專業書上找了一些題目,寫在卡紙上,綁上漂亮的絲帶,系在紅繩子上,非常的漂亮。當天村民們也非常的熱情,競相回答問題,也得到了一份小禮物。一位老爺爺説這種活動應該經常舉行,形式很好,這給了我們莫大的鼓勵。

(五)進行流動模擬法庭的表演

我們給政府工作人員、村官們以及村民代表進行了一場模擬法庭的表演。我們精心準備了一場民庭和一場刑庭,都是生活中經常存在的案例。之後鎮長説我們這樣的表演很有實際意義,現在是法制社會,村民們更應該知道要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問題。

(六)進行宣傳模式的調研

因為前幾天我們進行了羣眾滿意度的調查,發現這的羣眾普遍反映宣傳不夠到位。於是我們覺得很有必要進行新農村宣傳模式的調查,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出謀劃策以找到可行的科學的宣傳模式。

四、實踐體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10天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

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學長和領導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次實踐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説,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和道理。

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以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而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經歷實踐後,我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還很匱乏,綜合能力還有待提升。交際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的培養非常的重要。同時還需在以後的學習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書本充實自己,為以後服務社會打下更堅固的基礎!

10天的實踐,我感覺自己長大不少,終於認識到校園其實還是很小的,雖然它佔地千餘畝,但它僅僅是社會的一小部分,僅僅是一個引導人的機構。在學校,我們學的是理論,講的是道德文化,而走出校門,步入社會,我們學的便是素質與能力,講的便是氣質與內涵,但兩者還是相通的,為的都是順利進入激烈的社會競爭,求的都是出類拔萃。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就應該不斷充實自己的思想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更應該不斷增強各方面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

思想道德社會實踐報告3

一.實踐方案

1.活動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的衝擊和壓力越來越大,亂丟生活垃圾的現象無處不在,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池塘、河道兩旁等地方,隨處可見各種生活垃圾,更為嚴重的是這些生活垃圾多由一些無法或很難分解的物質組成,對土壤、地下水、大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潛在危害更是在不斷增加,會產生多種有害氣體包括二噁英之類的劇毒物質,污染空氣,同時產生大量的殘渣。垃圾處理方法多不理想。生活垃圾數量大、增長速度快,組成成份越來越複雜,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越來越大,這已是不容爭議的.事實。是什麼原因使生活垃圾到處氾濫,既影響環境,又影響人們健康呢?

1、人們對垃圾危害認識不夠,人們多忽視了垃圾的危害。

2、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不當。多使用焚燒、掩埋、堆肥。這些方法破壞土壤、危害生物、淤塞河牀、污染水質……對空氣、土壤、水質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首先應該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自覺清除身邊的垃圾,創造一個乾淨而美麗的生活環境。

2.活動目的

(1)鼓勵同學從社會、自然和科學等不同角度考察並理解環境問題,激發同學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解決環境問題的活動。通過同學的親身參與,獲得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表現,發揮同學的自主性,培養同學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敢於實踐的精神。通過活動,培養同學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資源意識。

(2)培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創新能力。培養同學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同學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經過小組的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3)通過活動,使同學瞭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明白綠色生活涵義,引領同學走進環保世界,體驗現實世界生活,提高同學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的聯繫的整體認識,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並身體力行。

3.實踐意義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身,親身瞭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用實際行動去愛護身邊的環境,領會國家的相關政策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作為大學生,我們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要主動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實踐內容

(1)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專題培訓

(2)在星海公園義務清掃

(3)留意遊客對垃圾箱的標識的認知

(4)問卷調查

(5)自制宣傳板展示,環境保護宣言收集

(6)實踐心得

5.實踐流程

(1)借用多媒體教室,舉行環境保護專題班會,向同學介紹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讓同學們粗略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

(2)提前製作宣傳板。主題為“環境保護,從我做起”

(3)以班為單位,集體到星海公園進行義務清掃。出發前要分為5個小組,選出小組長。準備好清掃工具,宣傳板,班旗等相關物品,並進行安全教育!要保證本次實踐活動的安全性。各小組長需管理好本組成員及清掃工具,如遇緊急情況,立即與班長聯繫。

(4)5組同學中3組進行義務清掃,1組同學進行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宣傳,並收集環境保護宣言,黏貼於展板上。最後一組同學負責調查問卷及對遊客對垃圾箱的標識的認知的調查,並對結果進行記錄分析,本組同學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會有攝像機全程錄像!活動從下午2點開始至下午4點。活動結束後,由班長帶隊返校。

(5)每個小組寫一份實踐過程報告,至少1000字。

(6)每人寫一份不少於100字的實踐心得。

(7)彙總調查數據、圖片、錄像和實踐心得,製作實踐報告。

6.實踐分工

參與實踐活動人數:31人(31人)

班長:曹振宇 負責協調整體,本次實踐活動的設計以及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培訓的主持,對大家進行監督、照相和錄像。

二.實踐過程

1.《環境保護知識――垃圾分類》宣傳講座

時間:12月2日星期五

地點:西部校區 化工綜合樓B103

出席人數:28人(31人) 注:3人因創新實驗課請假

過程:

本次講座由班長主持,目的在於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垃圾分類?為什麼要垃圾分類?怎樣可以更好的做到垃圾分類?

講座由水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和工業污染引入正題:生活垃圾。

緊接着,班長為大家解釋了什麼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開投放,廢棄物如果丟棄就是廢渣,就要污染環境。其實,任何廢棄物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我們開動腦筋,它們都應該有回收和利用的價值。

本次講座大家收穫了許多有關環保的知識,例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再生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資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人類對垃圾處理的方法具體分為四種.它們分別是綜合利用、衞生填埋、焚燒和堆肥等等。

講座的第二個環節是知識競答環節。我們讓同學按排分組,每一排為一組,回答問題。

此環節是為了瞭解大家對本次講座知識的吸收情況,回答問題時,大家積極踴躍的回答,雖然有個別題目大家給的答案不是很確切,但是大家已經基本瞭解了垃圾分類的基礎知識。從這一環節中同學們的表現可以充分看出環保已經深入人心,緊接着,我們的講座也在同學們的高漲情緒中進入了尾聲。

最後一個環節是宣誓環節。由班長帶領大家鄭重宣誓:

我們以共青團團員的名義宣誓:

一定把身邊的垃圾分類扔進垃圾箱;

並進行廢舊電池的回收;

對廢舊材料進行分類資源化處理處置;

自覺學習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並帶動身邊的朋友、親人蔘與環保行動,積極向社會宣傳環保知識!

思想道德社會實踐報告4

各位老師、各位同行:

這裏我要做的不是規範的學術報告,主要是向大家彙報思想品德課題組兩年來所做的工作。另外,探討本課題組研究工作存在的問題,還不是很成熟,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課題研究所做的工作

本課題自開展以來,我們以課題研究的“目標”為切入點,開展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研究工作,具體如下:

(一)學習教學理論,提高理論素養。

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逐步轉變教學觀念,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信念。我們組織教師有目的地學習教學理論,學習新課標,使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及時更新和提高。同時,我們還開展一些經驗交流會,圍繞某個專題,進行討論、交流。為了及時瞭解教改動向,獲取最新教育信息,我們還組織適當的外出學習。另外,課題組還堅持組織教師進行每月一次的新課標學習,使課題組教師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潮流。學習的書籍有《給教師的100條新建議》、《課堂教學論》。

(二)理論結合實踐,追求有效課堂。

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成長學生、成就教師。我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還結合課題研究的目標,開展了紮實有效的研究活動。另外,因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學藝術的基礎,而創新教學方法更是教育的生命線,如果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我們每學期都開展一次課堂教學及説課大賽,以此來鼓勵課題組教師大膽演講新教法,努力增強教研課改能力。通過上述活動,教師們達成了共識:①好的思想品德課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但又不能讓生活替代思想品德課;②教師的語言要科學、規範,要有美感並富有激勵性,教師平時要善於博覽羣書,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③教師平時要多關注並研究“評價”,要讓學生學會合理評價自己和他人,以發揮評價的激勵機制。

課題組積極把研究的成果向外推廣。2月份,吉留祥、楊義平老師的全市公開課得到了教研室領導的高度評價。3月份,劉美珍老師送課下鄉。另外,課題組把九年級思想品德所有科目製作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放在二中網上,與全省思想品德老師共享交流。

(三)開展沙龍活動,爭辯中明方向。

教科研“沙龍”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科研方式,應該説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們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覺到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課題組利用暑假時間,在學校開展中考試題賞析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預設與生成”教學月活動。除了開展校內沙龍活動外,課題組成員還發揮網絡優勢,參加人教版思想品德qq羣、魯教版思想品德qq羣,自己建立蘇教版思想品德qq羣。在網絡上與各地思想品德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活動。

(四)教科研一體化,提高研究實效。

要求課題組成員制訂詳實有效的研究計劃,紮實研究過程,進行開拓性研究工作。課題研究的形式要靈活多樣,不必拘泥於某種形式,可搞專題研究、學術沙龍、課題研究課等。

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省、市有關部門組織的教育論文競賽活動,如吉留祥老師的《迴歸生活,讓課堂更精彩》獲得常州市20xx年思想品德年會論文二等獎。

(五)讓教學回歸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為使課題研究與學生的活動緊密聯繫,每學期,課題組都舉辦一次思想品德課活動周。內容豐富多彩,如:手抄報設計比賽,演講比賽,表演比賽,故事徵文比賽,社會調查報告等,促使學生在競爭中體驗、在交流中感悟、在實踐中探索、在訓練中拓展、在開放中提升,從不同的角度激發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思想品德課迴歸生活,促進自身個性發展,這是課題研究成功的又一表現。

我校潘國慶老師見義勇為,獲得金壇、常州政府表彰,課題組利用這一機會,組織學生開展“居委會自行車失竊情況調查活動”。還開展了“塑料瓶回收研究”活動;“盲道行走體驗”活動。

(六)讓生活化作教材,營造文化氛圍

有人説:“校園應是一本活的教科書,使每座牆都能説話。”確實如此,為了營造思想品德課文化氛圍,學校的教育作用不僅是通過詞語、説教起作用,更是通過立體的、多彩的、無聲的環境文化時時處處、無時不在地對師生的思想、情操、行為、習慣起着薰陶、滲透和影響的作用。校園過道里的板報和書畫,宣傳欄和各班的黑板報,是我校的一大特色。這些牆報、宣傳畫、黑板報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品德教育,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課題研究的成效

1、促進了教師教學觀的轉變。

原先那種視課堂為“生命”,認為只要掌握了課堂上載授的理論,學生便能有效地掌握知識,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舊觀念得到了徹底的轉變。課題組每位成員都能有意識地駕馭教材,並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效地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同時,學校已逐漸形成了以課研促教學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它使教師們提高了思想認識,更新了教學觀念,使教研成為了自覺行動,教師們實現了“要我研究”變成“我要研究”,在教學和課研上的自覺性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們養成了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每一位成員均能結合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的目標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在多次的研究中,教師們的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有多篇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論文發表或獲獎。

3、培養了學生學政治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立足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把靜態的知識結論建立在動態的思考之上,將教材內容生活化、動態化、情境化、形象化。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的轉變,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課堂中再也坐不住了,紛紛積極、主動地去嘗試、去體驗,學生有體驗就會有感悟、有思考、有話説;活動時敢於提出疑問,不願意與別人的方法相同,總想另闢蹊徑;平時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會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斷、去猜想。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