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品質》教案參考內容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品質》教案參考內容

《品質》教案參考內容

《品質》教案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高爾斯華綏及其創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認識人物身上體現出的人類社會的優秀品質。

3、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 學習小説中如何通過細節來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

2學會聯繫作家及時代背景正確解讀文學作品的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

更深層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質”,構建現代社會生存下的正確價值觀,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標重點、難點】

1、分析格斯拉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閃現的優秀品質。

2、領會作者在人物描寫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3、鑑賞小説的細節描寫。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及交流 關於作家及時代背景的簡單介紹

約翰·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於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在牛津大學學過法律。他的文學生涯開始得較晚,三十歲(1897年)發表處女作,1906年長篇小説《有產者》問世,奠定了他成為英國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後二十多年中寫了大量作品,幾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説和一個劇本。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高爾斯華綏最重要的作品是兩組三部曲:《福爾賽世家》(《有產者》《進退維谷》《出讓》)和《現代喜劇》(《白猿》、《銀匙》、《天鵝曲》)。這兩組長篇小説通過對一個資產階級家族興亡史的描寫,反映了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英國資產階級走向墮落和腐朽的歷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國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們的醜惡靈魂。他的作品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筆自然流暢,描述細緻深入,語言簡潔確切,筆調含蓄譏諷,表面看似冷漠,實則愛憎分明。與同時代的英國作家相比,他的藝術成就和批判現實的深度是比較突出的。

《有產者》(1906)是高爾斯華綏的《福爾賽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書中所描寫的福爾賽世家正處於由興盛到衰落的轉折時期。福爾賽一家是金融家、交易所經紀人、擁有房地產或者股票的資產階級,他們對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對衣食住行、家庭關係,對殖民地、不列顛帝國等都形成了本質上相同的看法,這就是書中所講的“福爾賽精神”,它的主要特徵是“緊抓住財產不放,不管是老婆,還是房子,還是金錢,還是名譽”。

《有產者》中的主人公索米斯被作者稱為“福爾賽軍隊的先鋒”。他把一切東西都當作商品、當作資本,每看見一幅名畫、一件古玩,總要想到這在拍賣行裏能拍賣上多少錢;他買地造屋,首先考慮的是地價會不會上漲,房子將來能不能賣上高價。在對待妻子伊琳的態度上,更加明顯地暴露了這種觀念。他看中了美女伊琳,想佔為己有,便用金錢收買了伊琳的後母,達到了目的。但他並沒有把伊琳看作有獨立人格的人,只是象收藏名畫一樣佔有她,自己則由於在全倫敦人面前感到是這個尤物的佔有者“而沾沾自喜,自覺身價百倍”。婚後,他象保護自已的財產一樣緊盯着她,不讓她與別人接觸。當他發現伊琳不愛他、甚至恨他時,他認為這簡直是違反了一切法律中最基本的規定--財產法,便想在鄉下造一所別墅把她禁錮起來。當伊琳愛上建築師波辛尼以後,他堅決不同意離婚,而用蠻橫手段“行使了丈夫的權力”,還卑鄙地利用建築別墅的財務糾紛向法院控告波辛尼,造成了波辛尼走投無路、神志恍惚、被馬車撞死的悲劇。小説對於福爾賽一家表面上一團和氣、你來我往,骨子裏勾心鬥角、互相猜忌、幸災樂禍的自私心理,也作了細緻的揭露。

《品質》寫於1911年。當時的英國社會,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人們追求享樂時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標準就是金錢和利益。現代社會機器大生產幾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業生產,大公司行業壟斷“大魚吃小魚”的情況愈演愈烈。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下,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一些公司採用一些不符實際的廣告招攬顧客,而為了追求剩餘價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質量卻在下降。一部分人於是對被擠壓到社會邊緣的傳統的手工業無限懷戀,因為這些小本經營都實實在在、童叟無欺、質樸而踏實。

課堂教學步驟

1 導入:同學們,之前通過預習和交流,我們簡單瞭解了193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英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約翰 高爾斯華綏,我們還大致地瞭解了給他帶來巨大聲譽的長篇小説《有產者》。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位大作家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説《品質》。

2整體感知

小説這種文體,同學們應該相當熟悉,一般的小説不外乎就是描寫典型環境,敍述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藉此來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題。這篇小説也講述了一個故事,關於鞋匠格斯拉的故事。在鞋匠格斯拉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請一個同學將這個簡單的故事用兩三句話來概述一下。

明確:格斯拉是個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卻越來越清淡,可憐的老頭兒後來就餓死了。

3文本品析

(1)這又是一個悲劇故事,鞋匠格斯拉的死以及死因是在這個故事的結尾部分,通過兩個人物的對話告訴讀者的。我請兩個同學分角色來演繹一下一番對話,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導致了格斯拉的死?對於格斯拉的死,當時的人們又是怎麼樣看待的?

簡述:格斯拉的餓死是由於他不會經營,沒有了顧客,他把所有的錢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整天在做靴子,從不讓自己有吃飯的時間。當時的人們覺得格斯拉是個“怪人”,他的死“真是怪事”。

(2) 格斯拉先生的確是奇怪的,除了這個年輕人講的,在小説前面的敍述中,我們也能充分領略到這個鞋匠的“怪”,他的與眾不同的地方。請找出文章裏寫出格斯拉的 “怪”的一些細節,並説説你怎麼看待他的“怪”,試着根據你的理解用更具體一些的詞語來概括他與眾不同的特徵。

——第5小節:他本人有點兒像皮革製成的人:臉龐黃皺皺的,頭髮和鬍子是微紅和鬈曲的,雙頰和嘴角間斜掛着一些整齊的皺紋,話音很單調,喉音很重;因為皮革是一種死板板的物品,本來就有點僵硬和遲鈍。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徵,只有他的藍灰眼睛含蓄着樸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着理想。

格斯拉先生長得也是奇怪的,像“皮革製成”,有點僵硬和遲鈍,但眼睛裏卻閃着“迷戀理想”的光芒。 (僵硬遲鈍樸實嚴肅迷戀理想 )

——8-11小節:他的店堂裏從來沒有人的,來了顧客,格斯拉先生才慢慢從二樓下來,“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對他賣出的靴子,他總是以“又批評又愛撫的眼光注視着,好像在回想他創造這雙靴子時所付出的熱情,好像在責備我竟這樣穿壞了他的傑作”,他對皮革的關注,對靴子的熱情遠遠超過他對顧客的關心。“他把我的腳放在一張紙上,用鉛筆在外沿上搔上兩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來回地摸我的腳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點。”( 對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認真細緻,一絲不苟 )

——12-21小節“有些靴子做好的時候就是壞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這雙靴子的工錢”(講究誠信 追求完美 )

——25、26小節:“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可恥!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我們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業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過後你會明白的。”(對不顧體面不誠信的大公司無比蔑視和憎恨。)

——注意:格斯拉先生是一個鞋匠,他絕對是一個出色的手藝高超的鞋匠,他能做頂好的靴子,這是他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他做的靴子,用文章中的話來講就是“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子——這些靴子體現了各種靴子的本質,確實是模範品”,小説的開始作者就向我們描述了陳列在格斯拉先生櫥窗裏的幾雙近乎藝術品的靴子,請齊讀第二小節中的這五行文字,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手藝高超的格斯拉先生的傑作。

(3)這幾雙代表着格斯拉先生的精湛手藝的美麗靴子在小説中一共出現了三次,還有兩次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到的?前後對比來讀,你有怎樣的體會?

明確:28小節,格斯拉的店堂失掉了另外一間鋪面,“那幾雙常見的舊靴子已經失去了孤高的氣派,擠縮在單獨的櫥窗裏了”,對比第一次,感覺有些淒涼,也讓人對格斯拉先生的命運隱隱地擔心。

54小節,格斯拉先生已經死了,店鋪過户給了別人,“櫥窗裏照樣陳列着細長的輕跳舞靴、帶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長筒馬靴”,這個能做出頂好靴子的鞋匠淒涼地死去了,只留下了自己用心用生命去製作的靴子,格斯拉先生的.傑作成了別人的樣品,大概是已經沒有人可以做出比這些靴子更好的靴子了—— 令人有無限哀歎的感覺。

4 主題探討:

(1)這樣一個手藝高超、樸實嚴肅、踏實誠信的鞋匠最後餓死了,這在當時的社會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怪事還是一個必然的悲劇?結合大家課前對作品背景資料的查閲瞭解,來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明確:這是一個必然的悲劇,因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則恰恰是被這個追求利益講究表面浮華的虛榮的虛偽的社會所遺落的東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業了,也不願意偷工減料,反而將靴子越做越結實經穿,格斯拉先生不懂變通,不懂經營,不打廣告,他的一切做法都與這個社會顯得那麼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劇。

(2)作家講述這樣一個悲劇,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僅僅是為了讓我們為格斯拉先生灑一把辛酸淚麼?格斯拉先生經常斷炊,後來餓死,因為最後他失去了所有的顧客。人們不再去定做格斯拉先生的靴子了,因為“顧客可不願意等待呀”,這是那個年輕人所講述的原因。這是最根本的原因麼?從小説中,我們可以發現原先人們對格斯拉先生以及他的靴子是怎樣的態度?找出原文依據,把它大聲讀出來。

後來人們不去定做格斯拉的靴子了,你認為其中還有着怎樣的原因?這些人在格斯拉的悲劇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明確:除了不願意等待,人們對靴子的質量也不是那麼看重了,“好像不要結實靴子了”,在大公司的廣告誘惑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開始發生了變化,人們適應了也進一步地去推動了這個社會的發展,人們再也無法理解格斯拉先生這個固執和怪異的老頭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人們遺棄了格斯拉,積極順應了這個物質社會發展的人們在一種無意識裏把這個“像皮革一樣”“死板板”的老鞋匠推到了不可逆轉的悲劇命運裏。

***從我們今天的閲讀來看,高爾斯華綏創作這篇小説的用意是什麼?

總結:就像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質的進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悖反,在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質卻在消失,高爾斯華綏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帶着無限的傷感塑造了堅守傳統美德的鞋匠格斯拉這個人物形象,用這個執着而本分的手藝人在無奈的現實社會被淘汰、被毀滅的悲劇驚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喚品質。這部短篇小説留給我們的遺憾和嗟歎就像主人公的閃光品質一樣,令人回味深遠。

*5討論:目前,我們的社會也正處在一個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為了物質利益,有些人丟棄了人性中的真、善和美,我們該怎樣面對他們,或者,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6 總結:

手藝是鞋匠的生命,對手藝的執著實際上是對傳統美德的一種堅守。即便面臨生存危機,本分的鞋匠格斯拉仍執着於自己的“靴子理想”, “他做了頂好的靴子”,他把自己的生命融進了靴子裏。他被認為是那個物質社會中的怪人,但他的身上卻閃爍着樸素而又温潤的光輝,在物質的社會裏,人還是要有點精神的。

Tags: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