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一詞多義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8.79K

一詞多義1

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句中意義往往不同,閲讀時應根據具體的語境確定詞在句子中的意義。現將初中文言文中常見的多義詞整理如下: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輔佐)《<孟子>二章》

②行拂亂其所為(違背,不順)《<孟子>二章》

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所以)《<孟子>二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舊的知識)《<論語>十則》

③廣故數言欲亡(故意)《陳涉世家》

④公問其故(原因,緣故)《曹劌論戰》

⑤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原樣)《狼》

⑥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扁鵲見蔡桓公》

①若為傭耕(你)《陳涉世家》

②若夫霪雨霏霏《跟“夫”連用,用在一段話開關用以引起下文》《岳陽樓記》

③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愚公移山》

⑤若聽茶聲然《好像,似乎》《核舟記》

①……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通“德”,感激,感恩)《魚我所欲也》

②一狼得骨止(得到,獲得)《狼》

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進入)《狼》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國內)《<孟子>二章》

①其夫囈語(丈夫)《口技》

②夫環而攻之《發語詞》《<孟子>二章》

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稱)《愚公移山》

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歎詞,啊)《岳陽樓記》

①予觀夫巴陵勝狀(看,觀看)《岳陽樓記》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岳陽樓記》

③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看,細看)《岳陽樓記》

①開我東閣門(打開)《木蘭詩》

②旁開小窗(設置)《核舟記》

③連月不開(放晴)《岳陽樓記》

①一碧萬頃(都,一概)《岳陽樓記》

②長煙一空(全部)《岳陽樓記》

③孤帆一片日邊來(數詞)《望天門山》

④傳一鄉秀才觀之(全,滿)《傷仲永》

⑤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劌論戰》

①野芳發而幽香(花草)《醉翁亭記》

②芳草鮮美(發出香味的)《桃花源記》

①把酒臨風(面對着)《岳陽樓記》

②臨溪而漁(靠近)《醉翁亭記》

③東臨碣石(登臨)《觀滄海》

④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出師表》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麗)《醉翁亭記》

②佳木秀而繁陰(發榮滋長的意思)《醉翁亭記》

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看見)《木蘭詩》

②曹劌請見(拜見,謁見)《曹劌論戰》

③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通“現”,出現)《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④胡不見我於王(引見)《公輸》

①乃丹書帛曰(寫)《陳涉世家》

②得魚腹中書(帛書)《陳涉世家》

③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書信)《石壕吏》

④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名冊,公文)《木蘭詩》

①卒中往往語(談論,説)《陳涉世家》

②貧者語於富者(告訴)《為學》

①又用篆章一(印章,圖章)《核舟記》

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顯著)《黑池記》

①吳廣以為然(對,是)《陳涉世家》

②龐然大物也(……的樣大)《黔之驢》

③然而,北通巫峽(這樣)《岳陽樓記》

①太守謂誰(是)《醉翁亭記》

②太守自謂也(命名)《醉翁亭記》

③何以謂之文也(稱作,叫作)《〈論語〉十則》

④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認為)《愛蓮説》

⑤義興人謂為三害(稱為)《周處》

①肉食者鄙(目光短淺)《曹劌論戰》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淺陋)《出師表》

③蜀之鄙有二僧益

①不治將益深(更,更加)《扁鵲見蔡桓公》

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

③有所廣益(增益)《出師表》

①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志向,志趣)《為學》

②尋向所志(標記)《桃花源記》

③處處志之(做標記)《桃花源記》

①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尋找)《桃花源記》

②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①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的)《陳涉世家》

②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岳陽樓記》

①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餵養)《馬説》

②食不飽,力不足(吃)《馬説》

③一簞食,一豆羹(吃的東西,糧食)《魚我所欲也》

(邊境)《為道

①會天大雨,道不能(路)《陳涉世家》

②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途)《出師表》

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馬説》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孟子〉二章》

⑤伐無道,誅暴秦(道義)《陳涉世家》

⑥不足為外人道也(説,講)《桃花源記》

①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命令)《陳涉世家》

②攻陳,寬守令皆不在(官名)《陳涉世家》

③令辱之(使,讓)《陳涉世家》

④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讓)《陳涉世家》

①故人具雞黍(準備飯食或酒席)《過故人莊》

②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準備)《活板》

③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具備)《核舟記》

④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詳盡)《桃花源記》

⑤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通“俱”,全,都)《岳陽樓記》

①還來就菊花(親近,觀賞)《過故人莊》

②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趨,赴)《隆中對》

③瞬息可就(完成)《活板》

①而兩狼之並驅如故(一起)《狼》

②並殺兩尉(一共)《陳涉世家》

③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全、都)《桃花源記》

④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核舟記》

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國家)《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②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國都)《岳陽樓記》

①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命名,起名字)《醉翁亭記》

②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名字)《木蘭詩》

③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有名的,著名的)《馬説》

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有名聲)《陋室銘》

⑤不能名其一處也(説出,解釋)《口技》

①今亡變死(逃跑,逃亡)《陳涉世家》

②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滅亡)《〈孟子〉二章》

③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愚公移山》

④亡羊補牢(丟失)

①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製作,製成)《公輸》

②為壇而盟(修築,建造)《陳涉世家》

③唐人尚未盛為之(使用)《活板》

④孰為汝多知乎?(以為,認為)《<論語>十則》

⑤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是)《出師表》

①前人之述備矣(詳盡)《岳陽樓記》

②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準備,防備)《活板》

③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飲(備辦,做)《石壕吏》

①車六七百乘(量詞,讀shèng)《陳涉世家》

②公與之乘(坐,駕)《曹劌論戰》

①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行走)《桃花源記》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運行)《觀滄海》

③必能使行陣和睦(行列,指軍隊)《出師表》

④行拂亂其所為(行動)《<孟子>二章》

⑤將軍向寵,性行淑均《品行,品德》《出師表》

⑥行收兵(行軍)《陳涉世家》

⑦陳勝、吳廣皆次當行(行列)《陳涉世家》

①會賓客大宴(適逢,正趕上)《口技》

②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會合,聚合)《陳涉世家》

③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聚會)《岳陽樓記》

④長風破浪會有時(必然,一定)《行路難》

⑤每有會意(領會,理解)《五柳先生傳》

①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狼》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指飛奔的馬)《三峽》

①天下事有難易乎(容易)《為學》

②願以十五城易璧(交換)《公輸》

③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改變)《愚公移山》

①東市買駿馬(交易物品的場所,市場)《木蘭詩》

②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買)《木蘭詩》

③百里奚舉於市(市井)《<孟子>二章》

①並自為其名(自己)《傷仲永》

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從)《<論語>十則》

①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幾個,讀shù)《寓言四則》

②珠可歷歷數也(計算,讀shǔ)《核舟記》

①佛印絕類彌勒(像)《核舟記》

②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一類)《活板》

①執策而臨之(鞭子)《馬説》

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馬説》

①陶後鮮有聞(少,讀xiǎn)《愛蓮説》

②芳草鮮美(鮮豔,讀xiān)《桃花源記》

①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終於)《送東陽馬生序》

②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士兵)《陳涉世家》

③生卒不詳(死)

①環而攻之而不勝(包圍)《<孟子>二章》

②環滁皆山也(環繞)《醉翁亭記》

①四時之景不同(景物)《醉翁亭記》

②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陽樓記》

①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岳陽樓記》

②感極而悲者矣!(極點)《岳陽樓記》

③……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窮盡)《岳陽樓記》

①與君離別意(情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望西都,意躊躕(心緒)《山坡羊潼關懷古》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情趣)《醉翁亭記》

④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打算)《狼》

①予觀夫巴陵勝狀(美好的,好的)《岳陽樓記》

②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勝利)《陳涉世家》

③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師)《<論語>十則》

②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軍隊)《曹劌論戰》

①公將戰。曹劌請見(請求)《曹劌論戰》

②戰則請從(請允許)《曹劌論戰》

①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砍伐)《賣炭翁》

②十年春,齊師伐我(攻打)《曹劌論戰》

①願陛下親之信之(信任)《出師表》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實)《曹劌論戰》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曹劌論戰》

①更若役,復若賦(恢復)《捕蛇者説》

②遂與外人間隔,不復出焉(再)《桃花源記》

③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復興)《出師表》

①聞之,欣然歸往,未果(成為事實,實現)《桃花源記》

②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副詞,果然、果真)《弈喻》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執、頑固)《愚公移山》

②人固不能無失(本來)《弈喻》

③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孟子>二章》

①顧野有麥場(回頭看、看)《狼》

②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探望、拜訪)《出師表》

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詞,反而、卻)《為學》

①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歸去、返回)《醉翁亭記》

②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歸附、歸屬)《讀孟嘗君傳》

③微斯人,吾誰與歸(在一起)《岳陽樓記》

①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大聲號叫、呼喊)《岳陽樓記》

②號呼而轉徙(大聲哭)《捕蛇者説》

③號為張楚(稱號)《陳涉世家》

④號令召三老(命令,傳令)《陳涉世家》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和煦)《岳陽樓記》

②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和樂)《岳陽樓記》

③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混和)《活板》

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季節)《愚公移山》

②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操守、節操)《出師表》

①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湊齊音節,無實意)《木蘭詩》

②君有疾在腠裏,不治將恐深(副詞,將要)《扁鵲見蔡桓公》

③卿太重,將非鬼也?(或者)《宋定伯捉鬼》

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帶兵的人、將領)《陳涉世家》

⑤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帶兵)《陳涉世家》

①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斷、斷絕)《醉翁亭記》

②佛印絕類彌勒(極、非常)《核舟記》

③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絕)《桃花源記》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居住)《愚公移山》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某種地位或某個地方)《岳陽樓記》

③居十日(用在表時間的詞前面,表示經過的時間)《扁鵲見蔡桓公》

①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中間)《醉翁亭記》

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曹劌論戰》

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口技》

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暗中)《陳涉世家》

⑤遂與外人間隔(間隔、間斷)《桃花源記》

⑥立有間(一會兒)《扁鵲見蔡桓公》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愚公移山》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虛誇)《曹劌論戰》

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發動)《陳涉世家》

②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推舉)《出師表》

③膠鬲舉於魚鹽之中(選拔)《<孟子>二章》

①則有去國懷鄉(離開)《岳陽樓記》

②去死肌,殺三蟲(除掉)《捕蛇者説》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距離)《為學》

①司合之所屬(隸屬、歸屬)《扁鵲見蔡桓公》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桃花源記》

③神情與蘇黃不屬(相類似)《核舟記》

④召令徒屬曰(部下)《陳涉世家》

①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正確,與“非”相對)《弈喻》

②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認為正確)《弈喻》

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代詞,這、這個)《口技》

④問之,鬼言,我是鬼(判斷動詞)《宋定伯捉鬼》

①學而時習之(反覆練習)《<論語>十則》

②新死,不習渡水故耳(通曉、熟悉)《宋定伯捉鬼》

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朝向、對着)《狼》

②向吾不為斯役(從前、往昔)《捕蛇者説》

①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答應)《出師表》

②雜然相許(讚許、贊同)《愚公移山》

③高可二黍許(表約數)《核舟記》

④曳屋許許聲(擬聲詞,“許許”讀hǔhǔ)《口技》

①河曲智叟亡以應(回答)《愚公移山》

②殺之以應陳涉(接應、響應)《陳涉世家》

③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應該)《口技》

一詞多義2

①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 ②鞭長莫及 ③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a動詞:到、至b動詞:接觸到c動詞:比得上d連詞:和)

 疾 ①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 ②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③諱疾忌醫 ④風疾知勁草(a名詞:病b動詞:通"嫉",妒忌c形容詞:快速)

 騎 ①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②翩翩兩騎來是誰(a名詞:騎兵b名詞:騎着馬的人d動詞:跨)

 間 ①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 ②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a名詞:兩個事物的當中b動詞:音jiàn,夾雜)

①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②見楚王,王曰:"……" ③曹劌請見 孫臏以刑徒陰見 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 ④風吹草低見牛羊(a動詞:拜見、謁見b動詞:通"現",顯露c動詞:看見)

 將 ①子將安之 ②晏子將使楚 ③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④公將鼓之 ⑤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⑥君將哀而生之乎 ⑦威王欲將孫臏 ⑧齊使田忌將而往 ⑨於是乃以田忌為將(a名詞:將領、將軍b動詞:率領c動詞:使……做將領d動詞:持、扶e副詞:將要、快要、打算)

 進 ①於是忌進孫子於齊王 ②是進亦憂,退亦憂(a動詞:推薦b動詞:到朝廷做官)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a名詞:景物、景緻b名詞:日光)

 就 ①瞬息可就 ②持就火煬之(a動詞:靠近b動詞:完成)

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②面山而居 ③居輜車中,坐為計謀(a動詞:居住b動詞:處,在某一地位或地方)

一詞多義3

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年輕人

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

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去

3、聞:古義:聽到。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古義: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布:古義:映。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古意: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現在用法的“來”。

今義:允許。

8、佁(yǐ)然:古義:呆呆的樣子。

今義:痴呆或深思的樣子;

一詞多義

1、可:(1)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1)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悽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4、差:(1)長短不一。參差披拂;

(2)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看見。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

(2)逗樂,嬉戲。似與遊者相樂。

7、以 (1)因為。以其境過清;

(2)等於而的用法,表修飾。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為底。

8、而 (1)不譯,表順接關係。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修飾關係。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係。潭西南而望。

9、遊 (1)遊動。皆若空遊無所依;

(2)遊覽。同遊者。

10、環(1)玉環。如鳴佩環;

(2)環繞。竹樹環合。

11、為(1)作為。全石以為底;

(2)成為。為巖。

小石潭記古今異義及一詞多義由語文網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一詞多義4

通假字

1,對窗"帖"花黃(通"貼",貼上)

2,出門看"火"伴(通"夥",夥伴)

一詞多義

將1,將軍百戰死(名詞,統帥軍隊的人)

2,出郭相扶將(動詞,扶持)

市1,願為市鞍馬(買,名詞作動詞)

2,東市買駿馬(集市,名詞)

帖1,昨夜見軍帖(文告,名詞)

2,對鏡貼花黃(通"貼",動詞)

特殊句式

1,軍書十二卷(表示數量多,非確指)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表示時間長,非確指;對偶)

3,問女何所思(倒裝句式,賓語前置,在現代語中賓語應放於句末,本句應為:問女所思何;所字結構)

4,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排比)

5,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互文:幾個句子的語意互相補充)

6,歸來見天子(被動語式,"見"表示被動)

古今異義

户 古:門 今:量詞

爺 古:父親 今:爺爺

走 古:跑 今:行走

十二 古:數量多 今:量詞

聞 古:聽見 今:用鼻子嗅

但 古:只是 今:但是

度 古:跨過 今:計量長度

或計量單位等

安 古:怎麼 今:安定,平安

附:木蘭詩全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詞多義5

1.於:

(1)寒於水 (比)

(2)善假於物也 (介詞,不譯。引進作用)

(3)取之於藍 (從)

2.而: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遞進關係,並且)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遞進關係,而且)

(3)終日而思矣 (表修飾)

(4)而見者遠 (錶轉折)

(5)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

(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連詞,錶轉折關係,卻)

(7)鍥而不捨 (表假設,如果)

(8)蟹六跪而二螯 (連詞,表並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詞,指的人)

(2)不復挺者(的原因)

4.焉:

(1)風雨興焉(兼詞,於之,意為在這裏)

(2)聖心備焉(語氣詞)

5.利:

(1)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

(2)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音節助詞)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代詞代青)

(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定語後置的標誌)

(4)非蛇鱔之穴 (的)

7.假

(1)善假於物也 (藉助)

(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假裝)

(3)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借)

(4)因求假暫歸 (假期,休假)

(5) 假以雄權 (授予,給予)

8.疾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強)

(2)君有疾在腠理 (疾病)

9.絕

(1)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口技》) (停止)

(2)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與世隔絕)

(3)以為妙絕(《口技》) (極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 (橫渡)

(5)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 *斷絕關係)

10.強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強壯)

(2)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有餘)

(3)乃自強步,日三四里(《觸龍説趙太后》) (勉強)

11.一

用心一也 (形容詞,專一)

騏驥一躍 (數詞)

一詞多義6

【原文】

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

萬里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歎息聲一聲接着一聲傳出,木蘭對着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歎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峯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説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裏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説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説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户梳粧打扮起來;弟弟聽説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脱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着窗子、對着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着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説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僱,租,e.g.: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e.g.:願為市鞍馬;b希望,e.g.:願馳千里足。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成語

撲朔迷離

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現指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於辨別。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歷經數年,有的戰死,有的活下來凱旋。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着窗户對着鏡子整理頭髮和貼上裝飾。

一詞多義7

木蘭詩一詞多義三個:

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僱,租,e.g.: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e.g.:願為市鞍馬;b希望,e.g.:願馳千里足。

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⑤户:古義為門,木蘭當户織;今義人家、門第。

⑥迷離:古義為眯着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義為虛數多,今義數詞,十二。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歷經數年,有的戰死,有的活下來凱旋。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着窗户對着鏡子整理頭髮和貼上裝飾。

【整體把握】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敍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户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歎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歎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願為父親分擔壓力;“旦辭爺孃去……”八句以重複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裏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着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説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祕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裏,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粧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祕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户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着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一詞多義8

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比較多: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中是一個義項,在另一個句子裏又是一個義項。一般説來,一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均有一定的聯繫。

一詞多義是由本義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應該由本義入手,來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詞的本義有兩種理解:A.就詞的來源説,即該詞的最初意義。如“去”的最初意義是“離開”,“兵”的最初意義是“兵器”。B.就詞的應用來説,把常用的那個意義算作詞的本義,也叫基本意義。如“兵”的常用意義是“士兵”等。

引申義是從基本義發展而來的,同基本義有相似的、相對的或相關聯的意義。如“刑”,本義是“刑法”,基本義還包含對犯人的處罰,後來這個意義發展出“懲罰”的意義(皆刑其長吏《陳涉世家》)。

比喻義是詞的比喻用法固定下來的意義,有的比喻義是從詞的本義、基本義產生的。如“窩”的本義、基本義都是“鳥獸昆蟲居住的地方”,從這個意義產生出的比喻義,即“壞人居住的地方”。

按照多義詞、義項、例句及篇目順序整理:

①跟從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

②順從,聽從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③順着,隨着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與朱元思書》)

④依從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⑤介詞,由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

⑥介詞,向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送東陽馬生序》)

①名詞,泛指馬鞭子執策而臨之(《馬説》)

②動詞,用鞭子打策之不以其道(《馬説》)

③記載(名詞用作動詞)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①舊的,原來的(知識)温故而知新(《論語·為政》)

②原因,緣故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兩小兒辯日》)

③特意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④所以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①詳細,詳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②具有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核舟記》)

③工具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傷仲永》)

④備,置辦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過故人莊》)

⑤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①字條,文字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陳涉世家》)

②書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③文書,公文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④着作,書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

⑤書寫乃丹書帛曰“陳勝王”(《陳涉世家》)

①滅亡,亡國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②逃跑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

③同“無”,沒有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許①答應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②贊同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③名詞,處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④代詞,此,這樣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

⑤數詞,表示對數量的估計,左右,上下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

⑥擬聲詞,hǔ曳屋許許聲(《口技》)

①停止是亦不可以已乎(《魚我所欲也》)

②完結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③罷了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

④同“以”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隆中對》)

⑤已經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隆中對》)

①振作一鼓作氣(《曹劌論戰》)

②奮起,有所作為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③寫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④興建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⑤勞作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記》)

⑥起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滿井遊記》)

⑦像……那樣馬作的盧飛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使

①使者,使節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春秋》)(第一個“使”是動詞,派)

②派遣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③出使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④讓,令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出師表》)

⑤假使,假如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魚我所欲也》)

①靠近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核舟記》)

②比較,較量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捕蛇者説》)

③及,等到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陳涉世家》)

一詞多義9

1、乃:

(1)見漁人,乃大驚:於是,就。

(2)乃不知有漢:竟然。

2、出:

(1)不復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3、尋:

(1)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2)尋病終:副詞“不久”。

4、舍:

(1)便舍(shě)船:動詞,離開。

(2)屋舍(shè)儼然:名詞,房屋,客舍。

5、中:

(1)中無雜樹:“中間”。

(2)晉太元中:“年間”。

(3)其中往來種作:“裏面”。

6、志:

(1)處處志之:名詞活用為動詞,“做標誌”。

(2)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7、之:

(1)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2)聞之,欣然規往:代詞,“這件事”。

(3)處處志之:語氣助詞,不譯。

(4)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

(6)具答之:代詞,代指桃花源人。

8、為:

(1)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動詞,作為。

(2)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3)此人一一為(wéi)具言所聞:讀wéi,介詞,對、向。

9、遂:

(1)遂與外人間隔:“於是”。

(2)遂迷:“終於”。

(3)後遂無問津者:“就”。

10、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

(2)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到。

11、聞:

(1)雞犬相聞:聽見。

(2)聞有此人:聽説。

一詞多義10

 一詞多義(例)

使:

使北營(出使)

會使轍交馳(使者)

奉使往來(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來者讀之(讓)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報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讓)

間:

得間奔真州(機會)

出沒於長淮間(之間)

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計)

付之度外(考慮)

當:

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時候)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掌管,主持)

然五人之當刑也(在……時候)

盛: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興旺、旺盛)

嗚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

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把東西放入器物中)

發:

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發動)

而又有減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頭髮)

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抒發)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發送)

徒: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類人)

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卒:

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士兵)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死)

買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與屍合(終於)

五萬兵難卒合(通“猝”)

私: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偏向)

項伯乃夜馳至沛公軍,私見張良(私下、偷偷)

下:

慮壅蔽則虛心以納下(臣下)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居於……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

十年春,齊師伐我(攻伐,討伐)

載:

載舟覆舟(乘載,裝載)

載歌載舞(又)

安: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安定)

君安與項伯有故(怎麼)

蓋:

克終者蓋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大概)

蓋在殷憂(因為)

拜:

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拜送書於庭(叩拜)

見:

徒見欺(被)

於是王召見(接見)

我見相如(看見,遇見)

不見水端(看見)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

計:

計未定(計策)

竊計欲亡走燕(打算)

臣從其計(主意)

廉頗藺相如計曰(商量,商議)

故: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所以)

故遣將守關者(特意)

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廁(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

殺人如不能舉(盡)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謝罪)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兼有道歉和告辭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歎(海神名,北海若)

以為莫己若者(比得上)

聞:

聞道百(聽見)

且夫吾嘗聞(聽見,聽説)

少仲尼之聞(見聞,學識)

始: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開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猶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時:

有要於時也(當時)

時不與法俱至(時代)

幸:

而君幸於趙王(寵幸)

則幸得脱矣(僥倖)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運)

始皇帝幸梁山宮(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負:

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

負其強(倚仗)

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

肉袒負荊(揹負)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

引車避匿(調轉)

秦軍引而去(避開)

引酒且飲(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為法(……的依據)

此其所以敗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連詞,表目的)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表憑藉)

於是乘其厲聲以呵(連詞,表修飾)

中丞匿於溷藩以免(連詞,相當於“而”,表承接)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介詞,用)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介詞,因為)

亦以明死生之大(連詞,表目的)

以其無禮於晉(連詞,因為)

敢以煩執事(介詞,拿,用)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介詞,把)

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焉用亡鄭以陪鄰(連詞,表目的)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連詞,相當於“而”,錶轉折)

必竭誠以待下(連詞,表修飾)

縱情以傲物(連詞,表並列)

則思無因喜以謬賞(連詞,表承接)

則思知足以自戒(連詞,表目的,“用來”)

則思三驅以為度(介詞,把)

雖董之以嚴刑(介詞,用)

具告以事(介詞,把)

請以劍舞(介詞,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詞,憑)

項王未有以應(連詞,來)

貴以近知遠(介詞,根據,按照)

以益所見(連詞,來)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連詞,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連詞,表修飾)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連詞,表承接)

則噪而相逐(連詞,表修飾)

而僕之(連詞,表承接)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連詞,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連詞,表承接)

夜縋而出(連詞,表修飾)

朝濟而夕設版焉(連詞,錶轉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連詞,錶轉折)

功成而德衰(連詞,表因果)

擇善而從之(連詞,表承接)

則思謙沖而自牧(連詞,表目的)

勞苦而功高如此(連詞,表並列)

項王按劍而跽(連詞,表修飾)

拔劍切而啗之(連詞,表承接)

焉:

激於義而死焉(兼詞,於之,在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詞,代五義士)

吳之民方痛心焉(語氣詞,無實義)

子亦有不利焉(語氣助詞,表陳述)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為什麼)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裏)

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裏)

之: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助詞,的)

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鈎黨之捕遍於天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動詞,去,往)

人皆得以隸使之(代詞,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前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後一個代詞,指代石碑)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是寡人之過也(的)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誌)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個助詞,的;後一個代詞,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詞,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詞,代土地)

豈取之易(天下)

擇善而從之(它)

代百司之職(的)

思國之安(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董之以嚴刑(人民)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野語有之曰(代詞,代後面所説的俗語)

我之謂也(賓語提前的標誌)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為(代詞,指代五義士,作定語成分)

斂貲財以送其行(代詞,代周順昌)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詞,代自己)

發其志士之悲哉(代詞,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詞,那)

以其無禮於晉(代詞,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代詞,這)

又欲肆其西封(代詞,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代詞,指代自己)

吾其還也(表商量語氣,相當於“還是”)

且: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連詞,表並列,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表遞進,況且)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尚且)

於:

激於義而死焉(介詞,表被動)

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介詞,向)

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介詞,在)

不能容於遠近(介詞,表被動)

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户牖之下(介詞,在)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對)

貪於財貨(對於)

長於臣(比)

得復見將軍於此(在)

為:

以旌其所為(做)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作為)

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替,給)

無虧為之大道哉(作為)

則思三驅以為度(作為)

為天下笑(被)

相如為上大夫(當,做)

……為趙宦者令謬賢舍人(是)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奏者(演奏)

為一擊(替,給)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立下)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結成)

軍中無以為樂(作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認為)

君為我呼入(替、給)

為之奈何(對,對於)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常用在疑問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機)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於是,就)

Tags:一詞 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