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蒲松齡《狼》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3.38W

蒲松齡《狼》1

一、教學目標

蒲松齡《狼》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2)積累文言詞彙: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藴含的道理。

(4)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在敍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

(2)通過討論探究,自己解決生難字詞,自己感悟課文,教師適時點撥。

(3)通過學生表演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屠户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2)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鬥爭。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詞彙,理解文意,體會道理。

難點:怎樣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課型及課時:

閲讀探究型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做好充分預習:讀準字音,讀順句讀,發現疑難問題,回憶鞏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由學生説帶“狼”字的成語。然後談起狼的本性順勢導入。

(二)回憶鞏固作者。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檢查朗讀情況: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句讀)

2、檢查字詞句疏通情況:(以考查的形式進行)

3、讓學生口譯進一步發現疑難問題。(小組解決或向老師提出)

(四)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敍述怎樣的一個故事,並能説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矛盾雙方、故事的開端。(準備搶答)

2、理清情節

(屠户)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五)變換角度,讀評故事。

1、揣摩屠夫當時的心理和狼當時的心態。

屠夫天晚回家,從遇狼到最後把狼殺掉,他當時心理是如何變化的,而狼當時的心態又是如何?請同學們展開豐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後自選角色(四人小組,其中一人用客觀敍述的語氣旁白屠夫的行動)作形象表演。

要扣住幾個主要情節:

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狼:綴行甚遠——並驅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誘敵,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師點評,師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機智、勇敢、警覺、善於鬥爭。

狼:貪婪、兇狠、狡詐。

2、悟讀:明主旨,談感受。

你讀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悟?(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談。學生暢談之後,教師點評、小結。)

請結合圖片適當想像,將此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

情節: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屠夫:機智、勇敢

惡狼:貪婪、兇狠、狡詐

寓意:對惡勢力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蒲松齡《狼》2

作者: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隻狼,緊跟着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裏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附:《狼三則》另外兩篇

【其一】

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來,瞰(看,窺視)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裏。屠懼,示之以刃,(狼)少卻(退);及走,(狼)又從之。屠無計,默唸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懸諸樹而蚤(早)取之。遂鈎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即徑歸。昧爽(拂曉,黎明)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因有所顧慮而徘徊)近視,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肉鈎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革(皮)價昂,直(價值)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遭遇禍患)之,亦可笑矣。

【翻譯】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屠夫賣肉回來,天色已經晚了。在他回家的路上,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不斷的窺視着屠夫擔子中的肉,嘴裏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着屠夫走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要把狼嚇跑。狼看見了屠刀,一開始被嚇了一下,往後退了幾步,但是等到屠夫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於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擔子裏的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等明天早上再來取肉。於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鈎子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着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吊死在樹上的人,於是感到非常害怕。焦慮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隻死狼。(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裏含着肉,掛肉的鈎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上顎,那個形狀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鈎。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一張狼皮價值十幾兩銀子呢。於是屠夫就得到了這張狼皮,發了一筆小財。爬上樹去找魚鈎,狼的遭遇也不免太可悲了!

【其二】

原文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翻譯

有一個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着。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臨時住房,他就跑進去埋伏在裏面。兇惡的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一隻爪子,於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裏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着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揹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三個故事都出在屠夫身上;可見屠夫的殘忍,用於殺狼還是可用的。

蒲松齡《狼》3

教學目的和要求:

1、 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 準確形象地複述課文內容,朗讀、背誦。

3、 對課文的寓意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屠户勇敢果決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課前可播放歌曲《十面埋伏》,用其中的“隨身莫忘打狗棒,錦囊帶着絕情丹”歌詞來為本課小結作鋪墊。

2、 本課以“根據提示,猜成語”的遊戲為開端。準備成語如下:

狼狽為奸 鬼哭狼嚎 豺狼當道 引狼入室 聲名狼藉

細心的同學可能已經發現,以上都是一些貶義詞,對狼的性質定義為邪惡與狡詐,可見狼在人們心裏的印象並不好。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就有關於狼與人鬥智鬥勇的記載,最後誰技高一籌呢?下面讓我們進入蒲松齡的《狼》來一探究竟。

二、 檢查預習:

1、 在研讀課文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下作者:

(1).名: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

(2).時:清代(1640-1715)

(3).地: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人。

(4).評:著名文學家

(5).作:《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説集。

郭沫若曾在起書房——“聊齋”,題對聯一副: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2、 疏通文意:

我們説學習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解釋老師在PPT上所出示的字詞:

屠 盡 止 綴 驅 窘 顧 苫蔽 馳 眈眈 徑去 犬 瞑 暴 洞 隧 股 寐 蓋 黠 變詐

3、 梳理結構:

(1) 接下來我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我在PPT上所給的提示,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課文(要求説出課文主要情節):

a. 複述情節時,首先應該選好角度,文中矛盾雙方:屠户和狼,你選擇哪個角度?

b. 其次應注意開始儘可能將時間地點交代一下。

c. 最後注意情節的'完整性。可以借用一些語句來強調,例如“故事的開端是……”和“最後……”

示例:故事的開端是一天晚上兩隻飢腸轆轆的狼在覓食途中遇到了隻身挑擔回家的屠户……最後另一隻狼被屠户殺死,它們的計謀也被識破了。

(2) 在梳理情節時,最後一段不會被考慮進去,可由此提問:最後一段是否可以刪去呢?(生:不能)為什麼?(生:是作者的議論)作用是什麼?(生:點明主旨)因此課文可以分幾個部分?(生:兩個部分)

師:請根據PPT所示和剛才XX同學複述的故事梗概,將各段大意概括出來:

a.(遇)狼(開端) (懼)狼(發展) (御)狼(發展) (殺)狼(高潮、結局) (議)狼(作者議論,點明主旨)

三、 問題討論,文本感知:

同學們在看這條結構主線時,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屠户“懼狼”與“殺狼”是否矛盾)

設想1:(學生找出問題)就問題展開討論:兩者是否矛盾?説出你的依據。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設想2:(學生找不出問題)師:沒關係,讓我們先齊讀感受一遍這故事,再來 思考。(齊讀畢,就齊讀點評)在讀完後你是不是有這樣一種感覺,第二段中“懼狼”的屠户在第四段中好像變了一個人:原先“懼狼”的懦夫,一晃成了“刀劈狼首”的勇士。這兩者是否矛盾?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師:(討論時,不宜去否定,作評價和引導才是關鍵)

引導:在屠户“懼狼”和“殺狼”的過程中有幾個細節值得我們關注:

a. 第二段中,直接點明“屠懼”是為了説明他是個膽小的人嗎?

b. 作者在寫屠户“懼”時,寫了他哪些具體的行為(動作),請找出?

(你能設想一下他當時在做這些動作時的心理活動嗎?)

c. 第四段中“屠暴起”和“又數刀斃之”如何理解?

d. 如果當時屠户沒有“暴起”,結果又將怎樣?

分析:

a. “懼”字無疑就是害怕的意思,屠夫為什麼害怕?或者説人為什麼害怕?是因為對敵人還不夠了解,不清楚,也就是對於未知的一種恐懼,這是人的共性,不能説明屠户的膽小。

b. 抓住“投……復投……”這個動詞,(心理設想:扔塊石頭試試,也許……)這種試探,不確定性,反映屠户當時那種心存僥倖的心理。

c. “暴起”表現屠户動作迅速,反映其果斷;“又數刀斃之”反映其態度的決絕。

d. 兩隻狼此時“一徑去,洞期中;一假寐,誘敵”,採取暗渡陳倉的策略。意圖偷襲屠户,如果沒有果斷出擊,後果不堪設想。

總結:

四個細節説明了屠户本身並不膽小,開始只是不瞭解敵人,因而心存僥倖,採取遷就退讓的策略。而當屠户認清現實後,他的果斷和決絕幫助他戰勝了敵人。

四、 課堂小結:

最後一段是從狼的角度來啟發我們:諷刺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詐,終歸要失敗的。

而我們剛才分析的時候一直是站在屠户的角度,你是否能從他的角度來概括你學到的經驗呢?

生:……

師:(點評)在課前我們聽了一首《十面埋伏》,我準備用其中的兩句歌詞來小結本課,當我們面對喜愛玩弄陰謀,貪得無厭的敵人時,不能心存幻想遷就退讓,應“隨身莫忘打狗棒,錦囊帶着絕情丹”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不給對手任何可趁之機。

五、 作業:

結合課文運用適當想象,將此文改編成一篇白話故事,注意環境、神態、動作、心理描寫。(600字以上)

蒲松齡《狼》4

  狼三則

其一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裏。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鈎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鈎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爆,殺狼亦可用也。

其三註釋及譯文

譯文

有一個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着。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田間休息處,他就跑進去躲藏在裏面。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兩隻爪子。於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裏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着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揹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註釋

1、暮:傍晚。

2、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

3、為[wèi]:被。

4、遺[yí]:留下。

5、伏[fú]:躲藏(也有人説是埋伏,躲藏更符合當時情景。)

6、去:離開。

7、盈:超過。

8、不盈:不滿,不足。

9、負:背。

10、行室(xíng shì):指農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11、苫(shàn):用草編的席子。

12、去:離開。

13、豕(shǐ):豬。

14、方:才。

15、則:就。

16、股:大腿。

17、烏:哪裏,怎麼。

18、顧:但是

其二註釋及譯文

譯文

一個屠户在晚上回家,擔子裏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屠户在路上遇到了兩隻狼,緊隨着他走了很遠。

屠户害怕,把骨頭投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他。屠户又把骨頭投給它,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腳步,但是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上了。骨頭已經沒有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户的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後受到狼的攻擊。屠户看見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在裏面堆柴,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户於是奔向麥場,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其中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頭,又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轉身看柴草堆後面,一隻狼在其中打洞,意圖想要鑽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户的後面。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從後面砍斷狼的大腿,也殺死了這隻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

狼也是狡猾的動物,但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註釋

1.屠:這裏指屠夫,即以宰殺牲畜為職業的生意人。

2.晚:在晚上。

3.歸:返回,回家。

4.盡:完。

5.止:通“只”,僅有。

6.綴(zhuì)行甚遠:緊隨着走了很遠。綴:連接,這裏是緊跟的意思。

7.懼:畏懼,害怕。

8.投以骨:“以骨投之”,把骨頭投給狼。

9.止:停止。

10.從:跟從。

11.並驅:一起追趕。

12.故:舊,原來。

13.屠大窘: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大:很,非常。窘:恐怕,擔心

14.恐:擔心,害怕。

15.敵:敵對,這裏是脅迫、攻擊的意思。

16.顧:回頭看,這裏指往旁邊看。

17.積薪:把柴草堆積在一起。薪:柴草。

18.苫(shàn)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苫:蓋上。蔽:遮蔽。

19.乃:副詞,於是,就。

20.弛:放鬆,這裏指卸下。

21.前:上前。

22.眈眈(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耽:注視的樣子。相:偏指一方。

23.少(shǎo)時:一會兒。

24.徑去:徑直走開。去:離開。

25.犬坐於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6.久之:過了一會兒。之:助詞,湊音節,無意義。

27.瞑(míng):閉眼。

28.意暇(xiá)甚:神情悠閒得很。意:這裏指神情、態度。暇:空閒。

29.暴:突然。

30.以:用。

31.斃:殺死。

32.方:副詞,正。

33.轉:轉身。

34.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挖洞。

35.意:意圖。

36.隧:在柴草堆裏打洞。

37.暴:突然。

38.以:來。

39.尻(kāo):屁股。

40.股:大腿。

41.乃悟:才明白。

42.假寐(mèi):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這裏是假裝睡覺的意思。寐:睡覺。

43.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這裏有“原來是”的意思。

44.黠(xiá):狡猾。

45.頃刻:一會兒。

46.禽獸之變詐幾何: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變詐:作假,欺騙。幾何:多少,這裏是能有幾何的意 思。

47.耳:語氣助詞,罷了。

(1):而:連詞,錶轉折。

詞性活用

1、狼不敢[前] (方位名詞作動詞,上前)

2、恐前後受其[敵] (名詞作動詞,攻擊)

3、一狼[洞]其中 (名詞作動詞,打洞)

4、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名詞作狀語,從柴草堆中打洞)

5、其一[犬]坐於前 (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

6、[苫]蔽成丘 (名詞作狀語,覆蓋)

7、一[屠]晚歸 (動詞作名詞,屠夫)

其一註釋及譯文

譯文

一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窺視着屠夫擔子上的肉,嘴裏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着屠夫走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着屠刀來(比劃着)給狼看,狼稍稍退縮了幾步,(可是)等到屠夫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屠夫沒辦法了,於是他在心裏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於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鈎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鈎子)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狼才停下來(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夫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地就看見樹上掛着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有個人在樹上吊死的樣子,(屠夫)大吃一驚。(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樹上懸掛着的)是一條死狼。(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裏含着肉,掛肉的鈎子刺穿了狼的上顎,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一樣。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銀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寬裕了。

(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這真是可笑啊!

註釋

貨:出售、賣。

歘(xū):忽然。

瞰(kàn):窺視。

狼三則

狼三則

昂:昂貴。

罹:遭遇(禍患)。

蚤:通“早”,早晨

直:通“值”,價值

垂涎:流口水,這裏形容狼饞肉的樣子。

諸:“之於”的意思

逡(qun)巡:因有所顧慮而徘徊或後退。

昧爽:黎明

齶:口腔的上膛。

蒲松齡《狼》5

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釋下面加粗的詞。

(1)顧野有麥場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則寓言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回頭看,這裏措往旁邊看;2)打洞

2、狼也狡猾啊,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砍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

3、啟示:①像狼一樣的`惡人, 不管耍怎樣的花招,總是要被識破的。②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意思對即可)

蒲松齡《狼》6

從前,在一個村子裏住着一位屠户,他每天都去小鎮裏的集市上賣肉。

那天,當影子開始慢慢拉長時,太陽已經沒在西邊低矮的樹梢下時,屠户踏上了回家的路。

周圍一片寂靜,屠户忽然感覺自己身後有東西一直跟着自己。他轉過身去,定睛一看心想:“媽呀,我身後竟然跟着這麼大的兩頭狼,真是太可怕了,我應該用什麼東西把它們砸跑呢?”於是屠户便隨手拿起一塊擔子中的骨頭朝它們砸去,可是,骨頭怎麼能把它們砸跑呢?屠户恍然大悟,“哦,原來是聞着肉味來的呀,那這些骨頭都給你!”

暮色中,第一顆星星出現在天空中,路面開始變得模糊。

本以為把骨頭全部餵給了狼,它們就會善罷甘休,但是就在屠户低頭向前逃的時候,在前方的路和後方的路上都出現了一雙明亮的眼睛。屠户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的跳動,一前一後的兩雙眼睛把他嚇得滿頭大汗,渾身發抖。

忽然,他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拼了命的往賣場裏跑。他靠着柴草便大口喘氣,喘氣的.同時,將擔子連忙卸下扔到一邊,把刀拿到手後,屠户頓時感到自己有救了。

兩頭狼看見屠户手裏有了刀,暗叫不好,它們心想:“唉,真是我一時疏忽,才讓他拿上了刀,這下,想吃它可難嘍!”這時,另一隻狼悄悄的和它説:“這樣,我去他後面的柴草下挖個洞,然後趁其不備把他咬死。你呢,就負責吸引他的注意。”説完,便假裝徑直離開,繞道屠户後面打洞去了。

那隻狼聽了它説的話,就在屠户面前像狗似的蹲坐着,不一會兒便悠閒得閉上了眼。突然,屠户舉起刀“咔”的一聲,乾脆利落地砍下了狼頭。正當屠户準備離開的時候,卻在後發現了另一隻狼的下半身,他瞬間恍然大悟,躡手躡腳地走到狼的身後,揮刀砍斷了狼的下半身,只聽“啊嗚——”一聲慘叫,這隻狼被當場斃命。

屠户手刃兩隻狼後,心裏十分爽快,便拾起擔子,挑着兩隻狼回了家。回到家後家裏人都紛紛問他:“發生什麼事兒了,怎麼現在才回來?”他淡淡地指着擔子答道:“那不,打獵去了。”

蒲松齡《狼》7

【教學目的】

1、識記:綴窘苫蔽弛眈瞑隧黠尻寐

2、瞭解作者、作品及課文出處;讀懂課文

3、掌握課文中狼的陰險狡詐和屠户的機智勇敢的鬥爭精神及課文闡明的道理。

4、名詞活用和一詞多用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1、對情節和主題的把握。(重點)

2、課文闡明的道理。(重點)

3、名詞活用和一詞多用。(難點)

【教法學法】

1、朗讀。

2、品讀。

3、討論點拔。

【媒體設計】

多媒體或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

一教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一提起狼這種動物,我們就會想起它的狡詐和兇殘。當然,對於狼的本質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段過程的,東郭先生不是險些被狼吃掉了嗎?今天,我們再來講述一個發生在屠户和狼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

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狼三則》,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郭沫若先生為他的書房──聊齋所題的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二、明確目標

1、掌握重點詞句的翻譯,瞭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説的.情節結構;

3、分析、歸納文章的主題;

4、熟讀、背誦課文。

三、自讀與點拔

自讀程序適時點拔設計意圖

1、預習識記:(注意音形義)

綴(zhuì) 窘(jiǒng) 弛(chí) 苫蔽(shànbì)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黠(xiá) 尻(kāo) 寐(mèi)

2、初讀課文。完成兩項自學任務:

⑴ 識記作者、作品及課文出處

⑵ 藉助課文註釋,梳理文句,讀譯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3、再讀課文。理順課文情節脈絡。

4、熟讀課文,回答下列幾個問題。(能用原句作答的,儘量用原句作答)

⑴ 這則故事的時間、地點和對立的雙方各是什麼?

⑵ 屠户對狼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

⑶ 屠户的機智表現在什麼地方?

⑷ 屠户是怎樣殺死狼的?

⑸ 作者對這件事發表了怎樣的議論?

5、口述“遇狼”到“殺狼”四個情節。

6、品讀課文。重點落實如下內容:

⑴ 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擔子拿起刀,這時狼的表現怎樣?從這裏可以看出狼的什麼本性?

“一狼徑去”,看似無意攻擊,實則聲東擊西。企圖前後夾擊,置屠户於死地。“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閒無事,實則暗施毒計,表現其狡詐本性。

⑵ 面對狼的陰險狡詐,屠户表現出怎樣的勇敢和機智?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寫出了屠户的勇敢與機智。

⑶ 狼狡猾,但最終逃不掉“頃刻兩斃”的下場,作者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其作用是什麼?課文闡明瞭什麼道理?

作者用的是議論的表達方式。禽獸,既是指狼,又是指狼一樣的惡人,作者借題發揮,語意雙關,既是對狼的嘲笑,又是對屠户機智勇敢殺狼的讚揚。用的是卒章顯志的傳統寫法。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意在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就是作者在文中要闡明的道理。

⑷ 把握下列文言詞語,解釋句中帶點粗的含義:

恐前後受其敵

場主積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隧入以攻其後

屠自後斷其股

恐前後受其敵

蓋以誘敵

而前狼又至

狼不敢前

一狼洞其中

隧入以攻其後

其一犬坐於前

禽獸之變詐幾何

可採用學生先識記,再同桌互測,教師抽查時以口答或筆答形式進行。教師範讀(或錄音帶範讀),領讀、學生自讀、齊讀,藉助註釋輪流翻譯句子 。

(初一學生掌握字詞,積累詞語,仍是學習的重點之一。學習文言文切忌教師串講到底,要通過學生自學,師生互動,特別是用朗讀、看註釋等手段來解決字詞障礙,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理解。通過討論作答,消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口述”這一環節進一步鞏固消化。 )

⑸ 師生共同評説。全文結構為故事、評議兩部分:(板書或放投影)

遇(故事開端)

屠懼(故事發展)

户御(故事進一步發展)

殺(高潮結局)

具體表述為:屠户賣肉晚歸,兩狼跟蹤而來(遇狼)──屠户投骨,狼依舊緊跟不捨(懼狼)──屠户倚薪對抗狼(御狼)──狼施詭計,被屠户識破,擊斃兩狼(斃狼)。可以創造性地口述,不只是對課文進行翻譯。

(6是全文自學的重難點。設計這一自學程序,側重於進一步地讓學生認識狼陰險狡詐的本性及屠户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通過討論和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對重要內容具體落實和消化。初步掌握“其”在文中的不同用法;“敵”、“前”等一詞多義現象;“洞”“隧”“犬”等詞類活用現象。 )

四、小結(略)

五、作業

背誦全文。

(設計簡要説明:這是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後的一篇自讀課文,既不能像教讀課文那樣教學,也不能像現代自讀課文那樣放手,主要採用引導學生朗讀、品讀、討論及強化訓練等方式,強化整體導讀功能,注重文言詞語積累。)

蒲松齡《狼》8

學了蒲松齡的《狼》後,老師佈置我們以“假如我遇到了狼”為題寫一篇作文,我由於確實想寫一篇這樣的文章,想得多了,晚上就做了一個夢:

怎麼了?怎麼了?好像天旋地轉。突然間,我被重重地摔地上,這裏荒蕪人煙。哦,天啊!我不知到了什麼地方?

“救命……”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天啊,我完全崩潰了。突然,我聽到身後傳來了腳步聲,我欣喜若狂,以為有人來救我了。我剛想轉頭説“求你救救我”,發現迎面走來一隻狼。我以為自己的視覺出了問題,就把雙眼緊閉起來再睜開。這一次,我無法再否認眼前的事實。怎麼辦?怎麼辦?我既沒有洪七公的打狗棒,又沒有周杰倫的雙節棍,就連一根小小的竹條也沒有,怎麼跟它鬥。如果徒手與狼單打獨鬥,我明顯吃虧。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我以最快的速度跑。但是狼緊追不捨,它一步一步逼近,我進入進退兩難的境界。“狼大哥,我求求你,你放了我吧。”它“噓”了一聲,好像在説:“我又不懂人語,你真是對牛彈琴。”嗨,如果現在我面前有一棵樹,我一定會爬上去,可是現在……還有選擇的餘地嗎?狼是一定會把我吃掉的。我閉上眼睛,準備成為狼的美味佳餚。不知怎麼的,閉上雙眼的那一刻,我腦中突然蹦出一個念頭:智慧永遠是最好的武器,是啊,我怎麼可以就這樣放棄生命,我要用智慧保護自己。我睜開眼,信心倍增,我要與狼來一次真正的較量,但不是硬拼,而是來軟的.。

我剛想用軟的辦法與狼進行智鬥,畫面卻突然轉變。我睜開迷迷糊糊的雙眼:“狼呢?”啊,原來這只是一場夢!

我在夢中想到要用智慧去戰勝狼,要用軟的辦法與狼爭鬥,可是,我還沒有實施自己的智慧的軟辦法,夢境卻已過去了。

朋友們:你們猜——我這種智慧的軟辦法到底是什麼呢?

蒲松齡《狼》9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清·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小題1】對下列語句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意暇甚意:神情& R* + g$ g% [8 XB.綴行甚遠綴:緊跟) K7 D- N* V' i% Z9 R5 B3 b5 jC.屠自後斷其股股:屁股8 i, R E" b- B: T' S" W2 cD.狼亦黠矣黠:狡猾5 V8 `* h" G# M6 G- U【小題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A.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久之,目似瞑+ b0 P2 O" V2 ^0 N: R: PB.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e" g( F0 R* _* @ L7 A# J" [C.恐前後受其敵屠自後斷其股2 d- T1 [/ @: b7 R" ^D.蒙乃始就學乃悟前狼假寐1 Q! H5 B' L0 G【小題3】對這篇文章的中心歸納正確的'一項是()A.説明對於狼那樣的壞人,可以作必要的讓步,如果他們得寸進尺,貪得無厭,那就必須把他們消滅掉。! [3 _1 Y6 h2 ?# G8 MB.説明狼是一種貪得無厭、狡猾殘忍的動物,我們必須堅決消滅它,否則它將危害人類。1 i9 G% C4 `1 B4 + jC.説明對於狼那樣的攔路打劫的壞蛋,不能給他們財物,只能把他們消滅掉。3 i. S8 ^. b) f! GD.説明對於像狼那樣的敵人,不應該有絲毫畏懼,而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從而戰勝他們。3 J% B9 1 b1 d5 K$ N, E【小題4】把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4分)

1、解釋下列各組句子中的加點字。

①其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指代屠) 屠乃奔倚其下(代積薪)

②以 以刀劈狼首(用) 投以骨(把)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如) 可以為師矣(憑藉)

③之 復投之(代狼) 兩狼之並驅如故(助詞,用在主謂間,不譯)

久之,目似瞑……(調節音節,無實義) 又數刀斃之(代狼)

2、《狼》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答]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蒲松齡《狼》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文典型的文言實詞。

2.瞭解一詞多義現象。

能力目標:

1.會自主探究學習,理解本文內容。

2.鍛鍊學習蒐集資料及總結能力。

情感目標:

認識狼的貪婪、兇狠和狡猾,對於狼一樣的惡人必須堅決鬥爭去奪取勝利。

教學重點:

深切感受故事情節,揣摩語言,分析形象,領會文章的主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體驗,多角度地闡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昔日的東郭先生遇見了危難中的中山狼,由於他過分“仁慈和關愛”,險些喪命於中山狼之口,但幸虧有農夫的幫助,才轉危為安。今日有一位屠夫又遇見了中山狼的“後代”,那麼這位屠夫是否從東郭先生的身上汲取了教訓,沒有讓自己的愛心氾濫,抑或是又重蹈舊轍了呢?現在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狼》這篇課文。

(教師板書:狼 蒲松齡)

二.蒲松齡及其作品的簡單介紹。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文學家,蒲松齡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19歲中功名,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4年後便死去,他牢騷滿腹,便在聊齋寫他的誌異。窮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對社會有深刻的認識。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文言小説集,是在他40歲左右歷時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齋”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説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三.初讀課文

1. 學生聽讀課文:注意重點詞語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和節奏。

2. 譯讀課文:結合課文下方的註釋,疏通文意,注意圈點勾畫重要的字詞和語句。(教師適時點撥歸納)

3. 學生複述課文故事情節,運用恰當的動詞補全下面的空白處。

屠户_遇_狼_懼_狼_御_狼_殺_狼

四.課文分析(結合故事的四個情節來分析文章)

1.遇狼:請結合圖片思考:課文開篇向我們交代了幾大要素?分別是什麼?請用原文語句回答。

明確: 四大要素

時間:晚歸

地點:途中

人物:一屠

事件: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2.懼狼:請思考屠户為什麼會懼怕狼?這樣寫合適嗎?

明確:狼是陰險兇殘的動物,隻身一人晚歸的屠户必然會懼怕狼的攻擊。作者這樣安排是合乎情理的一種手法。

3. 御狼:在貪婪兇狠的狼面前,屠户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呢?

明確:投以骨,復投之,弛擔持刀等。

4. 殺狼:最終,屠户是如何殺死了對自己虎視眈眈,陰險狡詐的狼?

明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5. 結合你所學習的知識試分析狼的特性和屠户的特徵。

狼的特性: 兇狠 貪婪 陰險 狡詐

屠户的特徵: 忍讓 反抗 機智 勇敢 細心

五.合作探究

“止增笑耳”的僅僅是這兩隻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從屠户勝利的故事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示呢?明確:作者嘲諷的不僅僅是惡狼,而是借“狼”來諷喻當時社會上像狼一樣的惡人及惡勢力。(簡單介紹作者所在的社會狀況,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科舉的腐朽等。)

六.佈置作業

如果你是屠户,你會有如此的勇敢機智嗎?將自己置身於這樣的情境之中,你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寫成一篇200字小短文。

七.板書設計

蒲松齡

狼: 兇狠 貪婪 陰險 狡詐

屠户:忍讓 反抗 機智 勇敢 細心

《狼》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情節比較簡單故事有趣的課文,串譯課文比較簡單,但常用實詞、虛詞較多,在教學中通過朗讀課文,尤其是對文章節奏的訓練、課文結構、主要內容的理解等環節設計,為突破本文教學重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可通過多種方法,比如文言文積累卡片的建立,將所學知識進行建網,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同時也為將來運用知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本課有兩個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教師要在講課中落實:一個是“後狼止而前狼又至”的翻譯,一個是 “其一犬坐於前”所停頓,不要讓這些重點成了學生學習的死角。

《狼》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隻狼,緊跟着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裏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