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關於《公輸》的教案推薦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86W

關於《公輸》的教案推薦

關於《公輸》的教案推薦

 【教學依據】

 公輸盤辛辛苦苦為強楚製造了雲梯,準備用於侵略弱宋之用。就在一場不義戰爭一觸即發之際,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子聞訊趕到楚國郢都,會見了公輸盤。他要勸説公輸盤與他一起去制止這場即將發生的不義戰爭。文章生動地敍述了墨子説服公輸盤,迫使楚王不得不放棄對宋國的侵略意圖的過程,作品出色地表現了墨子的才智、勇敢頑強和反對攻伐的精神,生動而具體地體現了他兼愛非攻的政治主張,同時也表現了公輸盤和楚王的陰險狡詐,從而説明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教學此文,應努力挖掘課文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反對不義戰爭併為人類和平而不懈鬥爭的人文情懷。

通過曲折生動的故事,圍繞矛盾衝突闡明道理,突現人物性格,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同時本文的論辯藝術也很有特色,全文只有少量的敍述性文字,大量的內容是墨子同公輸盤與楚王的論辯性的對話。在對話中,充分顯示了墨子令人折服的雄辯能力。這種雄辯能力主要表現為巧設比喻和運用對比誘使對方説話自相矛盾,置對方於被動地位,然後在迂迴論辯中進行邏輯推理,得出止楚攻宋是仁愛的表現,達到宣傳非攻思想的目的。教學中,充分利用以上資源,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品味,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課文的寫法和語言,進而培養文言語感,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墨子的生平事蹟及其政治主張,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瞭解課文涉及的相關歷史知識;積累文言詞語;能夠藉助工具書、課文註釋和相關資料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能夠熟讀成誦,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得流暢,讀出情感韻味,讀出人物的語氣和個性;增強文言語感;能夠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文脈法、線索法、關鍵詞句法、熟讀成誦法)速背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和寫法有自己的理解和評價;對人物形象能聯繫課文的描寫進行分析和鑑賞;對課文的美點、亮點能夠藉助相關資料進行探究、鑑賞;能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進行適當的遷移。

 2、過程與方法:

 強調自主學習,自主蒐集材料,藉助工具書、註釋和相關資料自主朗讀課文,和文本、作者對話,理解課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強調合作學習,主動和同學、和老師、和媒體合作,質疑問難,對話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寫法;強調朗讀與吟誦,突出讀、誦、悟、品四個字,讓學生在朗讀中揣摩,在吟誦中玩味,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和鑑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朗讀吟誦法,對話探究法,美點鑑賞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與吟誦,感受 語言的簡潔,論辯的精妙;通過對人物形象描寫的分析與鑑賞,理解墨子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反對不義戰爭的人文情懷;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對話探究,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感受古代文學作品的魅力,培養學習古代文化精品的激情;通過美點鑑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通過延伸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確定,首先應着眼於文本特點,其次應考慮學生實際,第三還要根據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而確定。

《公輸》主要通過對話的形式,敍述了墨子用道理説服公輸盤,迫使楚王最終不得不放棄對楚國的侵略意圖的經過,曲折生動,波瀾起伏,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墨子語言充滿論辯性,運用比喻、對比和邏輯推理,增強説服力。教學中,完全可以吸收吟誦教學法、評點教學法,並融入現代先進的教學方式,如對話法、合作法、探究法、體驗法、鑑賞法,甚至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形成獨特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作為九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有兩年半的文言文學習經歷,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積澱,有一定的文言語感。基於此,教學本文應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實現自主性。努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努力讓學生自主閲讀,自主體驗,自主探索,完成課文相關資料的查閲,文言詞彙的積累,課文文意的把握,課文探究專題的確定等。

2、體現合作性。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學習夥伴;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對話探究,共享成果;讓學生在和多媒體的合作中,提高學習的效率。

3、突出探究性。將探究貫穿於整個學習活動中:文本學習前的探究,主要把握作者的基本情況及《墨子》的內容等;文本學習中的探究,主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寫法及人物形象;文本學習後的探究,主要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習內容。

4、加強對話性。創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和文本、和作者編者、和老師同學、和多媒體對話,在多重對話中理解文意,理解文本的內容和寫法,把握人物形象。

5、立足於讀和誦,突出讀、誦、悟、品四個字,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吟誦中玩味,在朗讀中領悟課文的內容和寫法,在吟誦中玩味課文的精妙之處,以此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訓練學生正確閲讀文言文的方法。

6、進行一定的延伸拓展。一是閲讀魯迅的小説《非攻》,比較兩文中的墨子形象有何異同;二是課外選擇閲讀《墨子》中的兩三篇文章,以此深入瞭解《墨子》的藝術特色;三是綜合性學習:走進墨子。通過延伸拓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

7、注意文學作品鑑賞方法的指導,以此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鑑賞水平。

8、為了加大教學容量,加快教學節奏,還可藉助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本文力圖突破傳統的講析式文言文教學模式,構建一種現代的高效的文言文教學新模式,讓學生成為文本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對話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形成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

 〖教學構思〗

1、課前學習:

 ⑴ 查閲相關資料,探究:墨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主要政治主張是什麼?墨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派?《墨子》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並將探究結果整理在讀書筆記中。

⑵ 藉助課文註釋及工具書,讀通課文,弄懂課文大意。

⑶ 將以上兩項成果試着和同學交流,共享學習資源。

2、課堂教學:

⑴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講述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國際社會斡旋沒有成功的事例,用學生熟悉的事激發學生思考,以此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閲讀、探究的興趣,自然導入新課。

⑵ 解題釋題,明確目標:

學生交流、展示課前學習成果,以此解題釋題;並投影顯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⑶ 朗讀課文,揣摩文意:

一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疑難之處;二是師生合作、學生合作,質疑釋疑,掃除閲讀障礙,把握文本內容;三是指名朗讀,並相機進行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四是教師範讀,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本文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等;五是學生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進一步揣摩課文的內容和層次。

⑷ 師生對話,解讀文本:

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情境,以這篇課文敍述了 的故事,表現了 為話題,師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從而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力求讀出個性,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⑸ 吟誦玩味,合作探究:

一是通過吟誦涵詠,學生自主品味文本內容、寫法和語言;二是學生和學生合作、學生和教師合作;三是在學生品析探究的基礎上,再試着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並試着和同學合作或通過查閲資料解決。四是學生品析文章的描寫,鑑賞人物形象。五是學生品析玩味美點、妙點。

⑹ 梳理小結,延伸拓展:

一是學生自我疏理課文內容、層次和寫法,並整理在筆記本上,並試着運用適當的方法背誦全文;二是學生相互檢查背誦情況;三是學生相互交流學習體會;四是延伸拓展。

 3、課後學習:

 (任選一題進行探究性學習。)

⑴ 比較本文和魯迅先生的小説《非攻》中描寫的墨子形象有什麼異同。

⑵ 課外試着閲讀幾篇《墨子》中的文章,探究:《墨子》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⑶ 綜合性學習:走近墨子。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大家還記得一年前發生的伊拉克戰爭嗎?

(從學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導入,自然、貼切、巧妙,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一是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二是引導學生思考,培養了學生熱愛和平的人文情懷;三是和課文內容緊緊聯繫起來,有助於學生閲讀文本。)

生1:記得。

師:這場戰爭不僅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災難,而且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心靈上留下了創傷。我們還清晰地記得,在這場戰爭爆發前,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愛好和平的國家以及愛好和平的人士四處遊説,力圖阻止美英等少數國家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但是,結果卻是──

生2:失敗了。美英等國最終還是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

師:那麼,國際社會的斡旋為什麼以失敗告終?

生3:薩達姆太專制。

生4: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生5:美國太強大了,他想稱霸世界,誰不聽他的話就打誰。

師:對,美國太強大,伊拉克太弱小,而支持伊拉克的國家也沒有誰是美國的對手,所以沒有實力阻止美英等國對伊發動戰爭。看來,阻止戰爭,不僅要有三寸不爛之舌,還要有實力作後盾。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對這點作了詮釋,不信,我們來讀一讀《公輸》,看一看墨子是怎樣阻止一個強大的國家去攻打一個弱小的國家的。(多媒體課件打出:公輸《墨子》)

二、解題釋題,明確目標

師:現在請大家打開讀書筆記本,將大家蒐集、整理的有關資料交流一下,看看誰蒐集得比較全面、完整。(學生交流、評比,推薦蒐集得較全面較完整的筆記本,教師用投影展示給全班同學。)

(傳統教學都是教師解題、釋題、介紹作者,此處教師卻把這一教學任務放在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閲,顯然可以有效培養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師:大家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很強,能夠自己去查閲,去探究,這種精神值得發揚。下面我們看看學習本文應達成哪些基本目標。點擊課件,屏幕顯示目標。(目標略)

 三、朗讀課文,揣摩文意

師:下面我們帶着目標學習課文,首先請大家對照註釋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我們共同解決。

(突破了講析式,教師不再包辦字詞句的詮釋,而是讓學生為學生釋疑,教師着重對方法進行了必要的提示,對難點進行適當的點撥。)

生1:吾義固不殺人的固是什麼意思?

生2:固作本來講,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堅持道義本來不殺人的。

師:固作本來講這種用法我們已經學過,學習中我們要善於聯繫以前學過的知識,就像這位同學那樣。(生點頭)

生3:爭而不得,不可謂強,這裏的強是強大呢,還是堅強?

生4:我認為是強大。

師:爭論了卻達不到目的,不能説是強大。説得通嗎?

生5:説不通,應該是堅強。

師:詞語的理解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要聯繫上下文去理解。

(生點頭,默認。)

生6: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一句中的以和之我不理解。

生7:我認為以是以為認為,之是的。

師:之是的嗎?説不説得通?

生8:我認為這個之字沒有實義。

師:很對,這個之是一個虛詞,無實義。

生9: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句中乃是什麼意思?

生10:乃是才的意思。

11:我認為不是才,而是於是,就。

師:大家同意哪種説法?

生12:第二種。

師:我也同意第二種,因為前後兩句不是條件關係。

生13:吾請無攻宋矣。是楚王攻打宋國,為什麼還請求不攻打宋國了呢?

師:這個請不是請求,是一個謙詞,不翻譯。

生14:吾既已言之王矣。我老是翻譯不通。

生15:我既然已經説給大王了。

生16:我已經對大王説過了。

師:大家同意哪種翻譯?

生17:第二種。

師:我也同意第二種,因為既是已經的意思,言之王是言之於王,省略了介詞於。

師:我們理解了文章大意,下面請一位同學將全文朗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揣摩人物説話的語氣語調,其他的同學小聲朗讀,並評判一下,看看你的同學讀得怎樣。

(一女生朗讀。)

生18:讀得流利,聲音洪亮。不過有幾個字讀錯了,短褐的褐應讀hè,而不讀jié。雉免的雉讀zhì,不讀cí,可能她把雉雌弄混淆了。另外,應讀禽滑(gǔ)釐,而不讀禽滑(huá)裏,其實書上有註解。

師:他聽得很仔細,把讀錯的地方全都糾正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分析了讀錯的原因。

生19:她讀得節奏感比較強,停頓也處理得比較好。但我認為有四處地方處理不夠妥當:一是此為/何若人,應讀成此/為何若人;二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應讀成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三是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應讀成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四是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應讀做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師:厲害!連這麼細小的地方都聽出來了,很有文言語感。

生20:人物的語氣語調也處理得比較到位,如墨子的話正氣凜然,一氣呵成,富有論辯性。但有兩處我認為處理不夠好,一處是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輸理虧,心裏發虛,無言以對,同時把責任推到楚王身上,仗勢欺人,朗讀時要把他心裏發虛又仗勢欺人的語氣讀出來;二是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輸盤想殺掉墨子以絕後患,還有一種威脅的意味,所以也應朗讀出來。

師:真了不起,對人物有準確的把握。如果這樣朗讀課文,那麼人物形象也就會躍然紙上。下面老師來讀一遍,大家看是不是合乎要求,並希望大家提出意見。(師朗讀)

(重視讀,體現了語文特別是文言文的教學規律,不僅有範讀,還有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生21:老師讀得好,不過你的聲音沒有張潔(班上一女生)的動聽。

師:那我們請張潔朗讀吧,同學們跟着小聲朗讀。(張潔朗讀,眾生跟着小聲朗讀)

師:請大家再大聲地將課文讀一讀,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層次和人物形象。

 四、師生對話,解讀文本

 師:通過朗讀,我想大家對課文內容一定有所瞭解了,現在我們以這篇課文敍述了 的故事,表現了 為話題,試着和作品對話,從而更深入地把握課文內容,可以爭先恐後地説。如:敍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善辯。

(以話題的形式,讓學生朗讀文本,有利於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讀出個性,讀出自己的獨特感悟,實現了師生與文本的交流,體現了閲讀的規律。)

生1:敍述了墨子阻止大國侵略小國的故事,生動地表現了墨子兼愛非攻的政治理想。

生2:敍述了墨子為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於實踐和頑強鬥爭的故事,表現了要制止不義戰爭不僅要從道義上説服別人,還要有實力。

生3:敍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不僅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和勇敢,同時表現了侵略者的陰險和狡詐。

生4:敍述墨子用道理説服公輸盤,迫使楚王不得不放棄侵略宋國的意圖的故事,表現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對攻伐的精神。

五、吟誦玩昧,合作探究

師:我們都已進入了角色,走進了課文之中,有自己的感悟,現在我們深入學習課文,通過吟誦玩味進行探究和鑑賞,深入領會課文的內容、層次、寫法,欣賞作品的美。請大家先用吟誦法朗讀,要真正進入情境之中,讀得入情入境,搖頭晃腦,自我欣賞品味。

(吟誦、品析、探究,將傳統的優秀的教學方法吸收過來,為我所用,並融入現代教學方法,形成獨特的文言文教學方式;同時探究專題也充分表現了文本內容、寫法特點,可以説,這些問題探究清楚了,文本的學習也差不多了。)

師:現在我們分組邊吟誦邊品析邊探究,先着重探究如下幾個問題(點擊課件,屏幕顯示):①課文寫墨子止楚攻宋有哪幾個步驟?是怎樣一步一步説服楚王的?②課文在敍述時曲折生動,表現在哪些地方?試結合課文具體説説。③墨子的語言很有論辯性,這種論辯性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各組探究後派代表向全班彙報。

(學生分組吟誦、品析、探究,然後彙報。)

(彙報略。)

(學生提出探究問題,説明學生已完全深入了文本之中,像這樣解讀文本,收穫一定很大。)

師:下面請大家再朗讀吟誦課文,看能不能再提幾個有價值的探究性問題。

生1:墨子為什麼用許多比喻説理?

生2:文中公輸盤的描寫和歷史不太相符。

師:此問題非常有價值,值得我們探究。

生3:文中對墨子的描寫有美化之嫌。

師:這個問題很有創意。大家提的問題由於時間有限,一時半會解決不了,我們還是留着大家下去探究吧。如果需要老師幫助的話,我一定鼎力相助。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墨子的?通過這些描寫表現了他什麼特點?注意:要結合課文的具體描寫來談。

(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對學生進行文學鑑賞的訓練。)

生4: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表現墨子,表現了他的機智、善辯。比如,他見到公輸盤,不先説來楚國的真正目的,卻從想借公輸盤之手殺掉侮辱自己的人説起,引起公輸盤的不快,繼而逼出吾義固不殺人。但公輸盤只知道殺一個人是不義,卻不知道興師攻宋殺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義。所以,墨子接着指出: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把公輸盤説得啞口無言。再比如説,墨子在説服楚王時,運用比喻、對比的手法,説得楚王諾諾稱善。墨子説話總能抓住對方要害,引其上鈎,先發制人,使對方無言以對。

生5:我認為通過語言描寫還表現了他的勇敢無畏。墨子隻身前往,本來就是勇敢的表現,他是在用生命踐行他的政治主張!再比如説,當公輸盤發出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的威脅後,墨子針鋒相對: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你無非是想把我殺掉,我清楚你的險惡用心。)墨子的勇敢無畏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生6:我認為還通過行動描寫表現墨子的智勇雙全。比如,他和公輸盤的對陣,他用自己的行動説明你公輸盤的雲梯並非不能摧毀的迷信,從而徹底挫敗了公輸盤。

生7:我認為對比描寫也表現了墨子的機智和善辯。墨子的滔滔不絕和公輸盤、楚王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形成鮮明對比,有力地表現了人物形象。

師:同學們非常聰明,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人物形象。那麼,作為現代青年,你覺得墨子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並繼承和發揚的呢?

生8: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是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教者能夠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

生9: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頑強鬥爭的精神。

生10:我以為,他那種熱愛和平、反對不義戰爭的精神值得永遠發揚光大。(全班響起熱烈的掌聲)

師:是的,今天的和平是千千萬萬人奮鬥的結果。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台灣沒有解放,反華勢力依然存在,恐怖組織也影響着人類的和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墨子那樣,為和平而不懈奮鬥,那麼,生活就會安定,世界就會和平。

師:鑑賞文學作品,除了人物形象外,還可對文中美點、妙點進行品析、鑑賞。下面我們試着鑑賞一下。

(從語言入手鑑賞美點、妙點,是文學鑑賞的基本方法。)

生11: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九設九距表現了戰鬥之激烈。

生12:攻械盡守圉有餘形成鮮明對比,充分表現出了墨子的智慧。

生13:墨子勸説楚王時,以富人盜竊窮人為喻,生動、貼切。

 六、梳理小結,鏈接延展

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一定有所收穫,大家交流一下吧。

(從文本中獲取知識,訓練能力,收穫人生,文本作為一種資源,其效益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生1:學習文言文要多讀多誦,這樣就能讀出味道,理解文章的內容。

生2:通過學習,我學到了一種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就是從描寫入手去分析人物性格。

生3:學習這篇課文的最大啟示是:為了實現理想就要勇敢實踐,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生4:我要發揚墨子的精神,做人類和平的衞士!

(響起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