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比輕重的參考教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1.71W

比輕重的參考教案

比輕重的參考教案

比較_輕重,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輕重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遊戲”感受輕重

(一)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遊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後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麼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並同時遞給學生並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並且用我們的兩隻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並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彙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願意把你的感受説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願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説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麼?(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説説你的感受?還想接着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着老師呢.

1.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説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説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麼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麼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並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裏,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麼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麼不發表意見了,有什麼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麼辦?(動手掂一掂)

4.説説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麼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麼有沒有辦法呢?

(4)小組討論,彙報.

(5)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空間.並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對學生提出的方法,儘可能給予演示.同時,要考慮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動四:總結探索結果

(一)教師介紹生活中的測量物體重量的工具

咱們班的同學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我們的前人就是根據你們的這些想法發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種能夠準確的測量出物體重量的工具.而且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你們見過嗎?

(二)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圖片:練一練1

2.出示圖片:練一練2

3.出示圖片:練一練3

(三)不知不覺當中,一節課就要過去了,你們上得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因為我覺得你們個個都很出色.你覺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穫?又有那些進步?這節課咱們班誰最棒?哪個小組最值得你學習?

教案點評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經歷比較的過程,通過多個實驗,比較物體的輕重。教學時,教師自創情境,從學生喜愛的遊戲引入,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比較輕重的過程,感悟出比較輕重的具體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二:《比輕重、大小》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體驗,瞭解大小的含義,感受物體的輕重,並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用天平表示的圖,説出哪個物體輕,哪個物體重。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親自體驗,感受物體的大小和輕重。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利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初步的數學思考和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

能比較具體物品的大小。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的方法。

教學方法

引導自學

課前準備

天平、蘋果、羽毛球、飲料和麪包實物、多媒體課件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呈現情景圖。

2.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比較。

二、新課學習

1.讓學生觀察並引導學生説出誰比誰大、誰比誰輕等。

2.教師呈現出示巴士和小轎車。

提問:哪個大?哪個小?

3.出示餅乾盒和魔方。

師:説一説圖上畫的是什麼?誰大?誰小?

4.出示可樂和蛋糕。

師:剛才,我們是用看的辦法比較出物體的大小,現在你能光憑眼睛觀察,比較出這兩

個物體的輕重嗎?

從而説明“看”的辦法不可取,需要採取其他研究方法。

5.教師拿出一聽較小的飲料和一個較大的麪包。

(1)猜一猜,誰輕?誰重?

(2)把飲料和麪包放在天平上。

(3)讓學生用手掂一掂。

學生矇眼睛,“掂”

讓學生用手掂一掂,親自體驗一下輕和重的感覺。

三、結論總結

今天你都有什麼收穫和體會?還有什麼要説的嗎?

四、課堂練習

1.先説那個大,那個小;再進行輕重的比較。

2.三種水果進行比較方法同上。

3.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判斷,運用自己的方式做記號。

4.兩組圖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並進行比較。

五、作業佈置

本節同步測練

六、板書設計

比輕重、大小

公共汽車大, 小汽車小

松鼠輕,大象重

篇三:輕與重 教學設計 教案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並認識物體的輕重。

2、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3、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並認識物體的輕重。

難點: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籤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師:同學們,在節日裏,爸爸媽媽會給我們買許多禮物,老師這裏有些禮物,你能説出哪個玩具比較重?哪個玩具比較輕嗎?

學生交流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較物品的輕與重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直接觀察

1、氣球和蘋果比

2、小胖和小亞比

師:你知道這個蘋果與這個氣球比哪個重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交流

師:小胖和小亞比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直接憑經驗來判斷。蘋果重,氣球輕。

根據圖片看出小胖重小亞輕。

探究二:動手操作

1、比較下列物體的輕重、書上第42頁中的2

橡皮、吸鐵石、小汽車等

為學生提供學具,動手操作

2、驗證比較結果:可將這些物品懸掛起來

之後小結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師:數學書和文具盒比誰輕誰重?

學生交流,你是怎麼比的?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方法來比輕重。

探究三:

1、小包裝的酸奶,一包裝3罐,大包裝的酸奶,一包裝6罐,4小包裝的和2大包裝的酸奶,哪個重?哪個輕?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個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個重?哪個輕?

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1、判斷輕重

棉花和小鐵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電話

練習二

1、小木箱一箱可裝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裝8瓶汽油。那麼12箱小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哪個重?哪個輕?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樣重。

師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練習二

小組活動

請小朋友把帶來的物品,用今天學習的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來比一比它們的輕與重。

小組交流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比較物體的輕重,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來比較。 課後習題

五、課後作業

教科書P42

Tags:教案 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