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鳳凰杯展示課的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1.25W

鳳凰杯展示課的教學反思

鳳凰杯展示課的教學反思

如火如荼的“鳳凰杯”展示課終於落下帷幕,作為執教者,心中實在感慨良多。

從接受“鳳凰杯”任務開始,心中就一直被“上什麼課”、“怎麼上”所糾結,本想選取“長文短教”方向,但因為這一冊教材的長文(《皇帝的新裝》)xx年已上過,雖然面對的學生不同,面對的聽課人羣不同,但語文組的幾位老將是聽過的,心中總還不太好意思;第二個選點就是作文指導,連續幾年的初三備考自己總想在作文教學方面有所突圍,所以也有與同行們探討之心。最終選定口語交際《婉轉拒絕》,主要原因在口語交際這種活動課,自己較少上,也想在這方面進行一些探索。

選題確定之後,最難把握的就是“怎麼上”,與一般的課文教學不同,口語交際是實踐型活動課,學生需要掌握一定方法,方能進行口語實踐,於是,教學的重點毫無異義地落在方法指導上,但整篇教材僅309字,簡短的幾段話僅點到關於婉轉拒絕的前提、目的、要求、效果四個方面的內容及一個例子,如何用教材教學成了急待解決的問題。從認識論角度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基本沿從具體到抽象的規律發展,從口語交際這類活動課角度看,人們的學習基本沿由實例推導方法再用方法實戰演練的軌道走,過於條條框框式的理論化教材,給初一學生的理解帶來了難度,缺少直觀例子的教材給觀摩借鑑的口語交際訓練帶來了困難。 但看似困境的夾縫往往總會暗藏着峯迴路轉的轉機,過於簡單的理論化的教材,給課堂教學留下了極大的發揮空間,於是,填充案例、豐富學習內容、具體化知識點成了最直接的選擇。但在茫茫書海中選擇案例,説實在的是一項艱鉅工程,這時候,李怡老師的“一定要選學生最熟悉的例子”給了我啟發,於是圍繞學生學習生活的與同學間、與家長間、與陌生人間的學校、家庭、社會三個角度的案例終於選定。

口語交際是實踐型活動課,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借鑑,基於學習技巧類知識、技能考慮,立足學習方法進行交際、提高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最終確定為:

“情境導入”瞭解 “拒絕原因”(生活需要拒絕)

“情境模擬”理解“拒絕作用”(拒絕需要婉轉)

“技巧研習”學習“婉拒方法”(婉拒需要技巧)

“實戰演練”運用“方法訓練” (巧用需要訓練)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補充,以期豐富學習內容、具體化知識點。在“情境導入”環節,通過觀賞小品,直接激趣導入,直觀化學習內容;在“情境模擬”環節,設計了相同背景、不同拒絕方式的兩個情境,意圖通過語言、語氣、神態等方面的直觀對比,給“粗暴拒絕”和“婉轉拒絕”各自展示的舞台,讓“婉轉拒絕”的知識在課堂開始階段就給學生予鮮明印象,同時,因為教材內容的簡單,利用這一模擬,具體直觀地推導出婉轉拒絕所包含的內容:①態度誠懇②理由充分③語言得體④方法恰當。直接充實教學內容,將知識點直觀化。在“技巧研習”環節,教材僅提供了“羅斯福婉轉拒絕”的案例,單一的例子凸顯了拒絕技巧知識的單一,給學生的直觀學習和模仿、借鑑帶來最直接的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直接補充三種拒絕技巧和案例。

課堂教學是一項動態活動,學生的認知水平、自信程度、接受能力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流程的推演,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深度、廣度,因此,“學生回答不出來時該怎麼引導?”成了課堂流程順利推進的主要探究方向。於是,對各教學環節做了多層次多角度的引導預設。如在“情境導入”環節,視頻播放小品《有事您説話》時,屏顯思考題“如果你遇上了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短短的2分36秒小品欣賞,學生能否看懂,是一個只能預計的問題,出於引導理解的考慮,設計了三種引導方式(如方式三:屏顯“今天倒貼200元,明天能倒貼500元嗎?今天花錢僱民工幫忙,明天還能倒貼請專家幫助嗎?面對這種超出承受範圍的請求,我們需要怎麼做?”)從三個角度進行引導,方式一設計的出發點在對小品內容進行解説,幫助學生理解小品;方式二的設計落腳點在接受請求的條件不足上,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題;方式三的設計落腳點在接受請求的承受難度上,這一引導其實有暗示答案之用。這三種引導方式並非課堂全用,如果學生理解力高,可能一個都用不上,如果遇上學力較低的學生,可能會用第二種,如果遇上學力極低的學生就只好用第三種了。

又如“情境模擬”環節,共設計了六個引導角度,包括如果是表演者之一的符聖耿或王源麟、吳挺斌會各補問哪一角度的問題等;在“羅斯福案例”、“卡內基案例”等各環節均設計了二或三種引導方式,這些引導方式其實僅供備用,視課堂動態而啟動或改變。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對學生的參與面、參與度做了特別的設計。我們知道,能力的提高需要訓練,但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學生的訓練度是有限的,訓練面也是有限的,為了拓寬訓練面、加深訓練度,特意在兩個環節設計了全員參與的訓練活動,將個人演練與全班同練的點與面結合起來。其一是“技巧研習”第三個案例“迂迴拒絕”部分,設計了全班同學各自整理思路、組織語言對着課桌婉轉拒絕一次,再同桌間互相婉轉拒絕一次,這一設計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説話需要整理思維、組織語言,在口語交際課中更需要給學生以自我組織、自我訓練的過程;二是學習本身需要一個自我演繹過程;三是擴大口語交際訓練面;第二個全員參與的訓練活動在“實戰演練”的第三題,設計了全班起立、同桌間、周邊同學間相互婉轉拒絕的活動,這一設計則重在具體情境的模演,加深訓練度。

如果説教學預設是一幅美妙藍圖,生成則是平靜湖面上可遇不可求的美麗浪花。在“實戰演練”環節做到第二題時,學生甲建議父子倆調換角色換位思考,其實有一定道理,只是語言不夠得體,方式稍顯生硬。思維敏捷的馮瑩瑩馬上站起來反駁,當反駁的理由從對長輩的尊重到語言的得體、到事實的不可對調、到説話應注意身份,敏鋭的聽話能力,敏捷的反應,伶俐的口齒,縝密的思維,引發了聽課老師的會心一笑,一針見血的反駁掀起了課堂的小高潮。生成的浪花在這裏翻轉綻放。

一堂課,從選材到設計、到試講、到正式上課,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太多,可喜的是過程即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