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徵文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通用20篇)

欄目: 徵文 / 發佈於: / 人氣:1.59W

“生態文明”是一種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發展的社會文明態。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積極投身於生態文明的建設中去,貢獻自己的力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通用20篇),一起來看一下吧!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通用20篇)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

白雲朵朵,綠草茵茵,笑聲朗朗。從古至今,人們夢寐以求的綠色生活便是如此。然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追逐物質生活的同時不停地向大自然索取,使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生態問題日益凸顯。

你看!自從我們有了大大小小的工廠,這些工廠為節省資金,將未經處理的污水向外排放,污染了那些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水,讓魚兒沒了家園,污染嚴重的河水還時不時散發出一股惡臭味。這些工廠排放的廢氣還污染了湛藍的天空,讓鳥兒沒了翱翔的地方。自從我們體驗到一次性用品的便利,就不顧後果地砍伐森林,讓那些昔日與我們相伴的動物們無家可歸……我們心中嚮往的綠色生活已離我們越來越遠。

面對滿目瘡痍的地球,大自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應該深深地反思:時代要進步,文明也要發展,我們再也不能向大自然一味地掠奪和索取,而應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保護生態環境,倡導生態文明,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因此,建設生態文明迫在眉睫。

那麼,我們該如何建設生態文明,恢復其原本的色彩和麪貌呢?我想,我們應該從自我做起,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其實,説起生態文明,回顧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總以為生態文明離我非常遙遠,所以亂扔垃圾,浪費資源這種事我經常幹。雖然老師和同學多次告誡我,但仍激不起我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唯獨經歷過那次的事後,讓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觀念,變成了積極保護生態環境,關心生態問題的文明小學生。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窗外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叫囂着。偏偏在這樣寒冷的天氣卻輪到我做值日。大家都歸心似箭,盼着早點做完值日回家,於是就風風火火地搞起了衞生。不到五分鐘,打掃衞生已接近尾聲,最後只剩下垃圾沒倒。可是這麼冷的天,誰想去倒垃圾呀!空蕩蕩的教室幾個人大眼瞪小眼,瞪了半天,我才無奈地走下樓去倒垃圾。

不料,剛一下樓,一陣冰冷的寒風夾着細雨向我刮來。緊接着,垃圾桶裏的幾個紙團被風吹了出來。我心想:糟了!垃圾掉在了地上,如果現在用手撿起來,回去還得洗手。趁四周沒人看見,還是快跑吧!誰知剛一轉身,一道紅色的身影衝到我面前,只見她輕輕地説:“哥哥,你的垃圾掉了。”過了幾秒,她見我沒動,於是自己跑過去,彎下腰撿了起來,扔進了垃圾桶,還衝我笑了笑。我頓時很羞愧,心想:她這麼小就懂得保護環境,而我作為一個五年級的學生,竟然連這個都不懂,真丟人!

這一堂生動的環保教育課讓我暗暗下了決心,我要努力做一個保護環境的文明小學生。從此以後,每每我看見別人破壞環境,都會主動上前阻止。雖然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無法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不可能發明那麼多新能源,也沒有那麼多的能力去植樹造林,但我們只要從小樹立生態文明從我做起的理想,從小事做起,就能共築一個綠色家園,讓天空多添一抹藍,森林多添一抹綠!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2

很喜歡水,喜歡她的的靈動之感,也喜歡水那一曳的温柔之美,甚至水的波瀾壯闊,都讓我喜歡。喜歡水,所以更加的愛護水,珍惜水。

然而有時候人們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卻會使原本清澈的河水變得渾濁不堪。

以前老家的旁邊有一條美麗的河。河水明亮,像是被打磨過的鏡子,又是那麼的純淨,宛如一條無色的綢帶,朦朧的映着樹木的影子。她温婉安靜地流動着,河中有橢圓形的石頭,陽光直射水底,反射的光將黑灰色石頭上的紋理清楚地印入我的眼睛裏。透明的小蝦在石堆中蹦來蹦去,螺螄一個個安然地趴在我的倒影中。原來柳宗元的小石潭在這裏啊,只不過這條河比那石潭大得多。岸邊被青苔染成墨綠色的石子,嫩綠的蘆葦苗還帶有春天的露珠,一片綠色黃色交織在一起的菜花田,青色瓦片的老房子,遠遠的,好像聽到了牛蹄聲。在城裏長期與喧鬧同居的我突然地不説話了,靜靜望着眼前這乾淨透徹的河水,目光隨河上的水草越飄越遠,笑容淺淺的,寧靜美好從心中緩緩盪漾了出來。

時間的腳步不肯停下,已經是一名初中生的我很少能回到鄉下。對於曾經給了我許多快樂記憶的那條河,腦海中的畫面是漸漸褪色,思念卻是漸漸加深。終於在某個假日,來到了被時光定格住的鄉下。

下了車,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湖邊,腳步卻不由地停住了,原本盛開在臉上的笑容也瞬間凝固。眼前的還是記憶中那條美麗的河嗎,水還是綠的,只不過綠得可怕,像是往一勺已加了幾滴的綠顏料的水中又加了一半的墨汁。河水裏大團的灰塵到處翻滾着,已經完全沒有生物的跡象。河邊的蘆葦蕩灰黃灰黃的毫無生氣,樹木和帶有泥土氣息的石子路不見了,取之而代的是一條僵硬的水泥路。遠處,大型機械咆哮着,將鋼鏟再一次鏟進土中……望着河上一浮一沉的不知是什麼的漂浮物,我無語。原來的河水到哪去了,原來美好的記憶還會存在嗎。問水哪得清如許?哪裏還有以前清澈的河水呢,我又該去哪尋找曾經呢?

問水哪得清如許。所有的清澈河水都是在人們的珍惜與愛護之下保持出來的,而如今各種機械化企業的建立就代表土地開發與自然破壞,河水哪來的清澈見底?我們應該感謝水,是她孕育出了多彩的文化,養育了人類,而絕不是破壞生態,污染河水。保護河水,得從每一個人每件一件小事做起。

問水哪得清如許?為有人水共家園!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3

“小露,過節可要一起回來呀,奶奶家已經變成‘美麗鄉村’了!”中秋節前一天,奶奶就打電話催我回老家。美麗鄉村?這怎麼可能?我心裏有些納悶。

兩年前,我去鄉下奶奶家,只記得田間小路塵土飛揚,加上寬度不夠,爸爸開着車彷彿在“鍛鍊車技”。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村前的臭水河,順風而來的古怪臭氣薰得人頭暈目眩。聽爸爸説,這條河在他小時候可是村裏人的生命線呢!淘米、洗菜、洗衣、擔水,村前的河像母親一樣哺育着村莊裏的兒女。

可是如今,社會的進步也使小河衍生了種種“疾病”:上游長期缺水使她的“血液”流通不再順暢;長期的淤泥堆積使她的寬廣胸懷幾近堵塞;後來,往河裏倒垃圾的人越來越多,小河儼然變成了奄奄一息的垂危老人。深青色的河水上漂浮着各種廢棄物,各色的包裝袋和不知名的藻類植物組成了十分不和諧的色調,散發出陣陣惡臭,令人作嘔的氣味蔓延到了很遠。河岸邊的行人緊皺眉頭,捂住口鼻,埋着頭匆匆走過,不時還會被幾隻易拉罐攔住去路。這條河,彷彿天生就不該存在一樣,遭到所有人的厭惡。

現在奶奶居然説那裏已經變成了“美麗鄉村”,我倒真想看看。帶着疑惑和興奮,我和爸爸向老家出發了。

爸爸的車行駛在回老家的路上,我坐在舒適的真皮軟座上,欣賞着車外的景色,真是愜意極了。哇!眼前的公路那麼平坦,那麼寬敞,黑油油的瀝青把路面保護得那麼幹淨、結實。遠遠望去,公路像一條黑皮帶一樣伸向遠方。馬路兩邊的香樟樹鬱鬱葱葱,高大挺直,像英勇的衞士忠誠地守衞着公路。

經過鄰村的河道,只見數十名環衞工人正在為清理河道淤泥忙碌着,有的拿着長竹竿打撈,有的在岸邊運送淤泥,附近幾台挖掘機也在持續作業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難道……帶着欣喜,一回到老家,我立即撲向村前的小河邊:淡藍色的河水中隱隱能夠看見魚兒遊動,河中央漂浮着片片菱葉,掩蓋着它飽滿美味的果實。撐船的老人俯身摘下一隻菱,暗紅色的外殼被剝開,露出乳白色的果肉,他看着身旁眼睛一眨不眨盯着菱的孫子,慈愛地笑着,將菱放進孩子白皙的小手中。河邊有擇菜的老奶奶,一邊忙着手中的蔬菜,一邊看着眼前已經整治完畢的小河,眸中止不住的笑意蕩人心魄。年輕人一個猛子扎入水裏,在清涼的河水中感受無與倫比的舒暢,忽的一下沉進水中,冒出頭來時,手裏已經抓了一條不斷掙扎的魚。河邊人家屋頂上飄起淡淡炊煙,白牆黑瓦直映入河底,岸邊桂花金黃,幽香瀰漫。

餐桌上,新當選為村主任的姑媽給我們講起“美麗鄉村”的事。原來區裏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撥了專款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今年以來,鎮政府也高度重視,加強環境衞生整治,着力抓好河道清理、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為全鎮人民展開一幅碧水藍天的美麗畫卷。

“怪不得鄉村變化那麼大,比城裏還漂亮!我要住一個月再回去!”我忍不住説。奶奶聽了樂得合不攏嘴。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4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着眼點。

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着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務必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幹,為所欲為。

生態文明又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説它們有聯繫,是因為生態文明既包含物質文明的資料,又包含精神文明的資料:生態文明並不是要求人們消極地對待自然,在自然面前無所作為,而是在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用心地能動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在這一點上,它是與物質文明一致的。

而生態文明所要求的人類要尊重和愛護自然,將人類的生活建設得更加完美;人類要自覺、自律,樹立生態觀念,約束自己的行動,在這一點上,它又是與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寧説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説它們有區別,則是指生態文明的資料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説,生態文明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人類對於文明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文明是相對於野蠻而言的。從社會形態的角度看,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經歷了奴隸文明、封建文明、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人類又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等等。但從生產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點主要是物質,是物質生產潛力的提高,人類物質生活的改善。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對。

因為在生產力水平很低或比較低的狀況下,人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總是佔第一位的,所謂“物質中心的觀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隨着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個性是工業文明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問題的產生和發展,人類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物質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精神生活;發展生產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壞生態;人類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務必保護生態平衡。

讓我們共同努力,承擔起歷史賦予的社會職責,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為創造完美未來做出用心的貢獻,讓安康的明天更加完美!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5

環保,綠色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能看到這些宣傳資料,只要你是有心人,必須能做到環保,必須會擁有健康的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很多人這樣報怨的:“為什麼吃的食物不是純天然的不是綠色食品”因為此刻有空氣、水源、土地都遭到了污染。還有一些是為了個人利益故意添加到食品裏。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許多遭到污染的現象,如:燃燒礦物燃料,放出超多的二氧化碳;毀林,削減了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潛力。另外,大氣中還增加了許多人造的温室氣球,使地球表面聚積的熱量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了全球變暖,冰川消融速度加快,莊稼都被淹沒了,這樣生態平衡就遭到了破壞。

我認為我們就應學會節能減排,比如:節約用紙,儘量用手帕,這樣就能少砍伐一棵樹木了,我相信這樣做會有一棵樹感謝你,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綠色出行,少開車,坐公交車,少排放尾氣,選用節能電器,多植樹造林……

我曾在報紙上讀過一個真實的人和事,講的是一位外國人,他為了宣傳環保,來到了我們昆明,一住便是12年,在這12年裏他到處宣傳生態文明,低碳生活,12年只穿過兩套衣服。我們都就應像他學習這種環保精神。我們務必要有保護生態文明、低碳生活的意識。我相信幾年以後,微風吹過,我們將聽到微風和樹葉的低語聲,呼吸到香甜的空氣!

生態文明、低碳生活,從我們做起,從此刻做起!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6

“白雲朵朵,綠草如茵。”這不是每個人所向往的嗎可隨着社會的發展,這種生活已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生態環境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態環境的文明。

其實,説起生態文明,説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總以為生態文明離我很遙遠,所以亂仍垃圾,浪費資源這種事我是經常幹,雖然別人多次告誡我,要保護生態環境,可我卻總是滿不在乎。讓我印象最深,也是讓我最慚愧地要數那一次了。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吹着,天空還飄起了小雪。可偏偏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裏我做值日。這麼冷的天誰不想早點兒回家於是我們着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內的值日,最後只留下垃圾沒倒。可誰想在這麼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話説:三個和尚沒水吃,我估計我們就是那“三個和尚”了。幾個人在空蕩蕩的教室裏大眼瞪着小眼,瞪了半天,組長才發話:“這垃圾總得有人倒,可你們都不願意,我看不如這樣吧!採用抽籤的方法決定誰去倒。”説罷,從桌子上拿起幾張廢紙,又拿了一根筆,塗塗畫畫一陣後,她將紙條遞給了我們。我順手拿了一個,懷着忐忑不安的情緒打開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無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腳踩了踩裝得滿滿的垃圾,提着它下了樓。

不料,剛一下樓,一陣凜冽的寒風夾雜着冰雪向我刮來。我連忙閉上眼睛,待風颳完後,我覺得垃圾彷彿輕了許多。緊之後,我眼前就飄過了幾團白色的東西。遭了,垃圾被吹飛了,我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沒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當我走時,我卻聽到了一個聲音:“姐姐,不要走,紙已經不‘飛’了,快把它撿起來好嗎”我回頭一看,是一個剛入學的小女孩,正在望着我。我剛想去撿,可轉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望見了,多丟人!小女孩看我不動,就自己撿了起來,我看着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個剛入學的,就這麼明白環保,可我呢都一箇中學生了,真是自愧不如阿!想到這兒,我與小女孩一齊撿起了垃圾。這次雖然回家晚了,可卻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環保教育課。自那以後,我再也不做對生態環境不好的事情了,每當看到有人破壞環境、有不文明的行為時,我會主動上前制止。因為我明白,生態環境是否文明對我們來説實在是太重要了。

是的,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也無法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蹟,但我們要從小培養生態文明從我做起的理念。我們能夠從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費資源,節約每一滴水,不亂仍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學習上少用或不用木製鉛筆,學會廢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也能為生態文明貢獻不小的力量。

讓我們共同保護環境吧!讓天空增添一抹藍,森林增添一抹綠。我呼籲:生態文明從我做起!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7

將生態文明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佈局的戰略高度,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繪就出一幅中國通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詩意藍圖。

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黨的代會報告中予以系統闡述,標誌着我黨的執政理念有了更新更高的發展,體現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對生態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喚,是中國對於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生態文明既是一種路徑,更是一種發展理念,它是科學發展這一黨必須長期遵循的指導思想的必然結果。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指引,再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路徑,十八大提出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超越了單純的節能減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狹義範疇,上升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升社會文明水平的現代化發展高度,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後代、對世界負責的精神。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十八大報告系統地闡述了今後一段時間推動建設“美麗中國“的指導思想和實現路徑。

這既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舉措,更是對人類未來美好願景作出的莊嚴承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信念,是中國作為國際社會重要成員的自覺擔當。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8

創建生態園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每一個南京人共同的責任,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廣大中小學生愛綠,植綠,護綠意識,加快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步伐,將南京市建成“美麗南京”, 我們要從我做起;不亂扔垃圾,垃圾要分類。要種樹、栽樹、愛護樹木。

南京現在的高樓越來越多了,馬路也越來越寬了,城市也越來越大了,但是南京的綠色卻越來越少了。就拿我們小區來説吧:我們小區本來有一座山,春天的時候鳥語花香,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夏天的時候山上的樹木枝繁葉茂,一片蟬鳴聲。秋天的時候秋風吹紅了楓葉,吹黃了枝葉,山坡會告訴你秋天來了。冬天的時候一場大雪覆蓋了滿山坡,遠看就像一個大雪人,近看尤為雄偉壯麗。如今這山越來越小了,都被蓋成了高樓,樹木少了,鳥兒自然也少,有的鳥兒已經沒有了,蟬鳴聲也似有似無了,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樣子了。 希望大家都來愛護環境,朋友們從現在開始大家一起努力,找回藍天找回我們從前的美好家園,讓我們的南京更加美麗吧。

浦口實驗小學 四(1)班 費桐創建生態園林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創建生態園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每一個南京人共同的責任,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廣大中小學生愛綠,植綠,護綠意識,加快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步伐,將南京市建成“美麗南京”, 我們要從我做起;不亂扔垃圾,垃圾要分類。要種樹、栽樹、愛護樹木。南京現在的高樓越來越多了,馬路也越來越寬了,城市也越來越大了,但是南京的綠色卻越來越少了。就拿我們小區來説吧:我們小區本來有一座山,春天的時候鳥語花香,一副春意盎然的景象;夏天的時候山上的樹木枝繁葉茂,一片蟬鳴聲。秋天的時候秋風吹紅了楓葉,吹黃了枝葉,山坡會告訴你秋天來了。冬天的時候一場大雪覆蓋了滿山坡,遠看就像一個大雪人,近看尤為雄偉壯麗。

如今這山越來越小了,都被蓋成了高樓,樹木少了,鳥兒自然也少,有的鳥兒已經沒有了,蟬鳴聲也似有似無了,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樣子了。 希望大家都來愛護環境,朋友們從現在開始大家一起努力,找回藍天找回我們從前的美好家園,讓我們的南京更加美麗吧。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9

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

然而,隨着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工業時代以後,大幅增加了了對資源的需求,而忽略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兩者平衡,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縱觀這兩年,地震、洪災時有發生,極端天氣也異常增多,生態平衡的破壞,直接或間接的給人類帶來了難以預料的損失。恩格斯告誡人們“不要過於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這句話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幹,為所欲為。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呢?

首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質與行為觀念。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心任務多在經濟建設上,而忽略了生態文明建設與其間的平衡關係,導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遭到破壞,引來雙重危機。為此,我們必須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到重要的地位,努力建設可持續發展型社會。

其次,我們要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堅持科學發展的重要條件,使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和諧共進,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同時應推動科技發展,建設低耗能、高環保的.新型企業。我們還要堅持可循環經濟,因地制宜,多種產業相互協調,共同發展。

當然,僅僅這些還是不夠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還必須完善相關的機制與條令,儘快制定相關的法律與政策,才能真正的保護好生態壞境。

雖然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不久,我國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但我國近段時間在保護環境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我也堅信,當我國公民都擁有了生態意識,當工廠企業都能做好相關的處理程序,當“保護環境”不在只是口號,我國的大好河山一定能夠重現在國民面前!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0

十八大抒寫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詩意浪漫

小時候,我們會用美麗形容媽媽,因為媽媽永遠是孩子眼中最美麗的人,照顧、愛護我們;長大了,我們會用美麗形容那些可敬的人們,最美司機、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是他們用愛築起一座座橋樑,無條件的幫助別人,默默付出;十八大,用美麗來描繪我們的祖國,“美麗中國”——詩情畫意般的描繪祖國大好河山,有蒼茫的草原,雄偉的山巒,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河水……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高樓聳立,人們追逐物質生活的時候,大自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生態問題日益凸顯。

一、空氣質量下降

在城市生活的我們,已經能明顯感受到一些空氣質量下降,尤其是霧霾天氣明顯增多,範圍越來越大。前幾年是珠三角,這幾年擴展到長三角、京津冀,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空氣質量下降的趨勢越明顯。隨着汽車數量的猛增,空氣污染更為嚴重。 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有統計稱,北京近來年,肺癌率提高了50%多。不難看出,空氣與我們息息相關,空氣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美麗中國”不僅山清水秀,更該空氣清新,鳥語花香。

二、深林覆蓋率低

十七大以來,我國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從整體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5,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3,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都嚴重不足,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相差很大,我們應該加大森林覆蓋率,更好的建設“美麗中國”。

三、各種新污染增加

雖然對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等傳統環境問題的治理,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形式層出不窮,影響範圍不斷擴大。近30年來,有關方面一直在努力完善環境管理體制及其相關的法制體系,不斷完善環境教育體系,不斷提升環境質量要求。人們普遍關注的城市環境質量,總體上保持穩定並逐步改善,農村環境、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海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災害、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生態文明是中國轉型發展大勢所趨,也是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目標,提出“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的願景,引起了強烈而廣泛的共鳴,抒寫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必將造福人類。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1

摘 要:生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協調發展、互利共生,人們積極開展生態建設、充分享受生態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是生態社會的最基本標誌,具體表現為生態原則成為資源配置基本依據,生態生產成為社會生產基本內容,綠色消費成為社會主體消費方式,生態法制成為社會基本行為準則,生態意識成為社會主流觀念。

論文關鍵詞:生態社會;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社會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協調發展、互利共生,人們積極開展生態建設、充分享受生態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會形態。作為人類文明進化的最高台階,生態文明社會(可簡稱生態社會)是我們人類尚未達到的一種理想的社會境界。積極開展生態社會研究,弄清其特徵標誌,有助於推進生態社會建設。

總體上説,生態文明社會的基本標誌就是生態文明。具體而言,生態社會的基本標誌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生態原則成為資源配置基本依據

在工業社會,市場原則被證明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但隨着工業社會的發展,市場失效的現象日益嚴重。作為由工業社會進化昇華而來的生態文明社會,一方面還須藉助等價交換、利潤最大化、優勝劣汰等市場資源配置原則,另一方面必須增加生態原則作為資源配置的基本依據,化解市場配置原則下市場失效的問題。

生態文明社會資源配置生態原則的主要內容大致有五項:

1. 生態平衡原則。資源配置的生態平衡原則是指社會資源配置不破壞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運行的穩定狀態,至少不剝奪生態系統應對外來干擾進行自我調節恢復原初穩定狀態的能力。依據生態平衡原則進行資源配置有利於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鞏固社會發展的生態基礎。自然生態平衡條件下能夠達到生態產出的最優化,但常常不是經濟產出的最大化,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生態平衡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

2. 環境安全原則。資源配置的環境安全原則是指社會資源配置不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系統的相對穩定與協調,至少不剝奪自然環境系統應對外來干擾衝擊的自我調節和恢復能力。這裏的自然環境系統主要是指人工生態系統,也包括與人類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的部分自然生態系統,如農地、森林、牧場、工廠、村落、城鎮等次生環境,涉及土壤環境、水環境、大氣環境以及全球氣候等,實施環境安全原則有利於經濟有效增長、促進經濟效率提升、消除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生態惡化與環境退化問題、維護良好的生活環境。

3. 資源節約原則。這一原則是指社會資源配置符合節約使用、高效利用、循環利用要求,做到不可再生資源的節儉節制使用,可再生資源的充分開發、合理使用。實行資源節約原則能夠最大限度降低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的干擾衝擊,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意義的資源節約立足於生態平衡環境安全,經濟意義的資源節約追求效率提高效益增加,兩者既相契合又有矛盾,生態文明社會強調前者的前提地位。

4. 協調進化原則。這一原則是指社會資源配置能夠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相處、協調發展、共同進化、互惠共贏。落實協調進化原則,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文明社會發展進化的本質要求。

5. 永續發展原則。永續發展原則是指社會資源配置既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系統平衡的現實需要,又能符合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長遠協調和諧、發展進化的要求。貫徹永續發展原則,有利於解決傳統發展模式下日益嚴重的代際不公平問題,推動生態文明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生態生產成為社會生產的基本內容

生態生產是指為維護生態平衡和環境安全、消除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的負面衝擊所進行的生產,其成果即生態產品一般以生態平衡的恢復與維持、自然環境的改善與保護、生態資源的維護與增加、環境污染的治理與消除等形式呈現。在社會生產方面,生態文明社會與工業社會的顯著不同,在於除了依然存在規模龐大的物質產品、服務產品生產以外,生態產品生產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基本內容。這是因為人類社會的高度發展構成對生態平衡的巨大沖擊、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嚴重威脅,必須通過調整社會生產結構、增加生態產品生產加以補償。

生態文明社會生態生產的發達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 生態產品在社會產品中佔據重要地位。社會產品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物質產品,它通過對物質資料的加工製作形成使用價值,滿足人們的物質消費需要;一類是服務產品,它藉助物質資料手段提供各類服務,滿足人們生產生活服務需要;再一類就是生態產品,它通過對生態環境的維護保養形成生態價值,促進生態平衡和環境安全。前兩類產品生產都建立在人類對大自然索取的基礎上,隨着索取強度的提高必須要有適當的方式途徑進行回饋補償,生態產品生產正是人類回報補償大自然的最佳途徑,正因此,在生態文明社會,生態產品成為社會產品中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無法替代、不可缺少的基本產品,其規模、種類也將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更高要求而相應擴張。

2. 生態產業成為社會最基礎的前提產業。社會產品結構的調整必然要求社會產業結構的相應調整,在生態文明社會除了傳統的或經過生態化改造的一、二、三次產業以外,生態產業將成為社會的基礎性、前提性和標誌性產業。生態產業是以生態平衡和環境安全為產業目標的專門產業,內部又包含污染治理業和生態資源培育維護業兩大產業,前者專司污染減排和受污染環境治理之職,後者專指修復、維護和培育生態資源,促進地球村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基礎性產業 。

三、綠色消費成為社會主體消費方式

所謂綠色消費,是指人們在環境友好理念指導下所進行的有利於資源保護和生態平衡的、或者不至於惡化資源供求關係和生態環境的最終消費。綠色消費有以下顯著特點:

1. 綠色消費是一種減量型消費。一方面,綠色消費注重減少資源消耗量,放棄傳統消費大量消耗資源、追求最大限度物慾滿足的奢靡傾向

和極端做法,轉而採用適度消費以謀求足夠程度的滿足和多方面的滿足。另一方面,綠色消費強調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通過減少浪費、減少資源消耗、循環式消費及廢棄物的再消費以及消費排泄物向社會排泄物處理業集中,減少消費過程的廢棄物排放量,不讓消費排泄物進入自然生態系統。

2. 綠色消費是一種綜合效用型消費。綠色消費效用由直接效用、間接效用、宏觀效用、長期效用等多種效用構成。其中,直接效用包括人們消費產品和服務獲得的特定需求滿足,因採用循環消費、再消費、減量消費方式節約消費成本獲得的收益需求滿足,因採用綠色消費方式對生態環境保護有所貢獻而獲得的心理滿足;生態環境因綠色消費方式而直接得到的維護、改善(如人們化廢為寶,對廢棄物的消費直接減輕了環境壓力;人們參與植樹種草治沙等體驗性休閒、旅遊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改善),等等。直接效用是人們採用綠色消費方式的主要動力。間接效用主要指綠色消費方式因節約資源、減少排放而最終對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平衡所產生的有利影響,它與某一項具體的綠色消費行為並不直接掛鈎、對應,具有一定的曲折性、隱蔽性。宏觀效用是指綠色消費的積極效用是由眾多的綠色消費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某個人、某一次、某一項、某一局部的綠色消費僅產生有限的積極效用,但要取得積極的宏觀效用必須從自己、從局部、從現在做起。長期效用是指綠色消費的效用除直接效用以外,其他效用的取得往往要經過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而綠色消費的效用也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綠色消費的綜合效用,是人們從理性高度選擇綠色消費方式的原因。

3. 綠色消費是一種可持續型消費。一方面,綠色消費為當代人的後續消費預留資源,也為後代的消費預留資源,有利於保持資源利用的持續性;綠色消費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有利於人類生存環境、生活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另一方面,綠色消費對綠色產品的追求,促進了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的營造和生態文化建設,從而促進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們的可持續消費提供生態環境基礎。這些特點説明,綠色消費符合生態文明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基本要求,能夠兼顧人類福利水平提升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雙重要求。也正因此,在生態社會綠色消費能夠取代傳統消費方式,成為社會的主體消費方式。

四、生態法制成為社會基本行為準則

工業社會,人們按照市場法則和經濟法制行事,經濟利益是決定人們言行的內在動力,在經濟規律這根看不見的指揮棒的指揮下,人們在經濟法制劃定的界線內從事生產經營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以及其他社會活動。而在生態文明社會,人們不僅從事物質產品、服務產品的生產消費,還要從事生態產品的生產消費;不僅追求經濟利益和經濟價值,還要追求生態利益和生態價值。因此,人們的社會活動不僅要遵循經濟規律、經濟法制,也必須同時遵循生態規律、生態法制,而且應該更加強調遵循生態規律、生態法制。目前人們制訂的環境保護的法律規範,都是立足工業社會,從傳統經濟社會的視野出發,依託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所規定的行為規範,這些法律規範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嚴格意義上説,這些環境保護法律規範還無法充分體現生態文明社會生態理念的精神,無法完全適應人與自然協同進化的更高要求。尤其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我國),為加快追趕步伐,環境保護往往要向經濟發展讓步,導致生態法制常常形同虛設。

作為生態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生態法制至少具有如下四方面特徵:

1. 以鞏固、發展生態文明社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生態法制建設跳出傳統工業社會窠臼,立足生態文明社會來進行,從而遵循全新的指導思想,設定全新的建設目標,確立全新的法制原則,建立相應的內容框架。

2. 很好體現生態規律的基本要求。體現生態規律要求是生態法制建設的核心,只有充分體現生態規律要求,生態法制才能很好反映其價值取向和行為導向,發揮促進生態平衡、推動環境保護的積極作用。

3. 努力藉助經濟規律的運行機制。生態文明社會經濟規律仍然是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律之一,指導和左右着人們的行為。生態法制建設不僅不排斥經濟規律的作用,還必須努力注意與經濟規律的協同契合,藉助經濟利益的推動促進生態法制的落實。在經濟目標與生態目標出現矛盾的情況下,從有利於生態社會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出發,尋求合理的立法司法平衡點。

4. 貫徹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協同進化原則。生態文明社會的發展目標是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協同進化,既要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努力提升社會福利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又要貫徹生態和諧原則,確保生態平衡和環境安全,人與自然兩者不能偏廢。因此在生態法制建設中要防止出現兩個偏向,一個是片面的極端人類中心主義傾向,另一個是極端生態主義傾向,做到以人為本,兼顧雙方。

五、生態意識成為社會主流觀念

生態意識是指人們瞭解生態規律、尊重生態價值、努力追求生態平衡、積極參與生態建設的認識狀態和思想傾向,其核心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它是人們自覺開展環境友好活動、採取維護生態平衡行動的內在動力。工業社會經濟意識是佔統治地位的社會觀念,人們圍繞經濟利益這個核心從事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經濟效益成為衡量經濟活動乃至其他社會活動成敗得失的主要標準,最終導致工業社會的畸形發展。生態文明社會作為在對工業社會揚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全新社會發展階段,也必然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全新社會觀念,用以指導人們的言行。作為社會主流觀念,生態意識不僅受到社會輿論大力推崇,也受到政府、公民、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各方的充分認可肯定,還是各類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成員的行動指針,落實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成為體現生態社會文化特徵的核心理念之一。

生態意識表現為兩個層面,一是認識層面,具有對自然生態、生態平衡、環境安全、人與自然關係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對自然生態及其價值的尊重,對生態規律、生態機制的認識和掌握。

二是行動層面,對生態價值及人與自然關係的科學認識內化為推動人們採取環境友好行為的動力,人們將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看作是一種崇高的行為,不惜付出某種代價去付諸實施。高水平的生態意識應該是這兩個層面的有機統一,僅有認識沒有行動,説明認識難免膚淺;僅有行動沒有認識,很難保證行動的自覺和持久。

根據上述五方面標誌的全面、顯著程度,可以將生態文明社會劃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如生態社會初級階段、生態社會中級階段、生態社會成熟階段或高級階段等。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2

媽媽説:“十年前,天空是藍的,河水是清的,一切都是那麼純淨……”現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些綠色,那些純淨,那些美好,已經不在我們的身邊,樓房取代了綠樹,乾涸的泥土取代了清澈的河水,噪音取代了寧靜……

一切都不在了。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如今,身邊的綠色在哪裏?我不知道該去哪裏尋找了,大家嘴裏天天唸叨着:“時代進步了,生活條件提高了,我們過上好日子了!”可是,他們所謂的“好日子”難道就是沒有綠色嗎?科技的日異月新當中也在無形地改變着什麼?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不應該想想嗎?因此,我們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推動者,肩負起環保責任,積極傳播綠色文化,人人關心自然、愛護自然、為建設生態文明校園而奉獻力量。

把綠色還給大地!讓大地媽媽穿上那美麗而神祕的綠色紗衣。讓那小樹苗把那裸露的黃色掩蓋,只留下青春的活力!讓我們多植樹多種花,讓鳥兒在我們頭上飛翔,盡情地歌唱;讓鮮花盛開在我們腳下,讓蝴蝶圍着我們歡樂地舞蹈。

創建生態園林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每一個南京人的責任,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南京更加美麗吧。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3

我愛我的家鄉――創建文明生態園林城市,在我們的家鄉――南京,處處有綠光,處處有新鮮的空氣!我生活在南京這樣美麗的城市裏,這讓我們引以為豪,感到驕傲!大家一定知道,花草樹木用處極大,如果沒有了樹林,人們就會遭遇沙塵暴、龍捲風和海嘯等自然災害;會受到噪音污染,讓我們的身心不健康。

每當我們坐上私家車和公共汽車時,都會看見公路旁有一大片綠化帶,在公路旁栽樹、養花可以減少汽車排放的尾氣污染,讓新鮮的空氣一路上陪伴我們,直達到目的地。花草盆景也有吸毒的功能,我們會看見許多人家裝修房子時,刷碗了油漆後就要放幾盆植物,讓他們吸掉那些有毒物質――那是我們人類不需要的空氣。

恰恰相反,我們不需要的空氣正是植物們需要的,而它們吸入後,會把人類需要的氧氣“吐”出來,讓我們茁壯成長!現在地球上的森林面積正在逐漸減少,我真擔心,沒有了森林的世界會是多麼惡劣,沒有了森林的人類將會是多麼無助啊!同學、父母們、老師們,從現在開始,低碳生活吧,每個城市少開一輛車,讓我們學會環保――坐公共汽車吧。

創建生態園林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我做起,愛惜一草一木吧,愛惜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愛惜我們美麗的家鄉――南京吧!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4

“環境保護”這個話題,可以説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但現實社會中,人們卻不夠重視,認為這都是不起眼的,但我認為,環保要從件件小事做起。一件件小事,也能為城市為社會增添一絲綠化。

一件常見的事情。學校門口、商店門外,都有一些傳銷人員在發傳單。他們霸道的將一些傳單硬塞給羣眾,人們不感興趣,便雖説一扔。還有一些人,趁着車主不在,將傳單夾在汽車的手把上,當車主回來一看到,直接當垃圾扔向地面。就這樣短短的一會兒,地上就全是各種各樣的傳單。一旁的清潔工婆婆看了一陣心酸,可也沒説什麼,歎了口氣,便又繼續打掃了起來。我見了心裏又恨又痛,真想上前給那些人一點顏色看看,要知道,這可是清潔工婆婆打掃了一上午才換來的乾淨地面,怎能這般破壞,他們把環境當做什麼了。我彎下腰,也同清潔工婆婆一起打掃起來。

還有,我在奶奶家過暑假。可看見一些小朋友閒着沒事幹,蹲在一個以為沒人看到得到的草地上玩打火機。我看了心裏又氣又急,心想:如果一不小心,火苗掉到了地上,那這個小區不就玩玩了。越想越可怕,立馬上前阻止。我半蹲向下,用幼稚的語氣問道:“小朋友,你們知不知道玩打火機有多危險啊!““怎麼啦?“一個小男孩回答道。“打火機會冒出火花,向你們這種小朋友是很容易燙傷手指的,而且,火苗要是掉在了草地上,是會起大火的,你們忍心看到自己漂亮的小區,被大火燒掉嗎?我意味聲長的説。小男孩聽了,惶恐地説:“是真的嗎,那——那還是不要玩了,我怕。於是幾個小朋友向我道了再見,便手拉手到健身區去運動了。只看到他們跑遠我的心才放下來,樂呵呵的笑了。

環境問題仍然是全球最火熱的話題,着危機到人類賴以生存的家,每當你看到一張紙,一片果皮,一節廢電池時,請彎下腰將它們撿起,放回本應該屬於他們的地方去,好嗎?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5

聽爸爸媽媽説,他們小時候,河水是清清的,沒有任何異物,魚兒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着;天空是湛藍的,沒有一絲灰塵,是那麼寧靜,時不時有一羣可愛的鳥兒飛過。翠綠的樹木,芬芳的野花,漫山遍野都是,是那麼的自然,樸實。

時代的步伐在不停地加快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日新月異。可是現在,清澈的小溪消失了,替換成渾濁的污流;湛藍的天空也躲了起來,被一些化工廠冒出的滾滾濃煙給遮住了,天空中偶爾有一兩隻鳥兒驚恐地掠過,發出淒涼的叫聲。那一片片森林也在一天比一天減少,大地脱下了可愛的綠袍子,露出赤裸猙獰的土地……人類呀,這都是你們的罪惡!

既然科技的發展已經卓有成效了,那麼,我們就可以把大自然給拋開嗎?我們過分索取了大自然,大自然也“回饋”給我們一些“禮物”——地震、海嘯、乾旱、洪水、颱風等。這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人類的報復,《只有一個地球》中這樣寫道:“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呀,如果我們不保護生態環境的話,那麼這個地球早晚有一天會破碎的。到地球資源枯竭的那一天,也許我們已經不在了,但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呢?他們又如何生存?!

人類亂捕亂殺野生動物也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句詩似乎是對現在殘酷現實的真實寫照。沒有了動物就沒有人類,人類的生活與動物是息息相關的。

戰爭的爆發,使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滿目瘡痍。炮火對植被的破壞,核輻射對生命的摧殘,儘管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已經散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那裏依然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見,和平是人類綠色環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象,我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這世界將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中沙塵瀰漫……到時我們只能説,人類曾經屬於過地球,但地球將永遠也不屬於人類了。

現在,一些強大的國家已經開始注重綠色生態環保了。我們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應該注重環保。少用一度電,節約一滴水,少用一塊電池,多乘公交車,都會給子孫後代多留下一片乾淨的土地。照此下去,我們中國人的未來一定會是綠色,最環保的!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6

轉眼間培訓班的課程已經接近結束,經過這幾天的學習,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次培訓班舉辦的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必要,因為它不僅讓我充實了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打動了內心。我通過網絡視頻傾聽了兩個主題的講座,新時期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和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以下是這些天的幾點體會:

在看了新時期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生態文明體現了人們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形態。它是一種千古傳承的優秀文化。建設生態經濟區就是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生態安全為基本理念,以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為核心價值,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為載體,就是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在看了《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的講授視頻後,由衷地感慨: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信息化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機關信息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各級機關信息化建設,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信息技術,是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7

每當我們踏進校園的大門,就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兒綠茵遍野,芳香四溢。我們可以在曲徑長廊的木凳上欣賞古今名著,我們可以在高大挺拔的老槐樹下吟誦感人的詩篇,我們還可以在乾淨整潔的大教室中學習知識,交識朋友......在學校裏我們感到心情愉快,我們的學習效率總會不自覺的提高,我想這和學校優美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生活有了質的飛躍,在這令人自豪的時刻我們又在擔憂着......在這一相當長的時間裏,人類只顧發展,忽視環境,於是我們面臨着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資源的日益短缺這一空前的挑戰。但是為什麼資源豐富的地球竟會變成如此下場,我認為除了人類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與人類的道德和貪慾有關。

環境問題與人類道德的缺失有着至關重要的關係。人類在面臨着金錢的誘惑的時候總是放任自己的貪慾,一味的尋求着獲得金錢的方法,於是一片片森林倒下,一條條食物鏈遭到破壞,越來越多的動植物變為稀有品種,即使是這樣,還是會有人違背道德違背法律去獵殺它們。甚至在治理環境污染時只是簡單地解決表面問題。可是人類似乎沒有意識到自然與我們的關係: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離不開自然環境。所以,人對生態的破壞,最終也會影響人自身的利益。

環境問題還與客觀環境對人的影響有關。大家一定都聽説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吧。它的意思是靠着硃砂的變紅,靠着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走在大街上,看到許多人吐一口痰,扔一下垃圾便認為自己這麼做也是無可厚非的,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個行列,只是為了圖一時的方便。

在資源日益枯竭的時代,我們人類又能為地球做些什麼呢?工業文明過度消耗資源的惡果就是如今的環境問題,很多人説是不是應該停止發展,我認為我

們應該繼續發展,但這種發展是建立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念,世界各國的國情不同,各自的發展道路也不同。在我國,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可持續發展;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工業污染,建立現代化工業文明;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所謂環境説到底就是人的生活環境,作為人類,在面對着環境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我們應當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綠色消費,選購環保產品;做好垃圾分類的處理,方便回收廢物,循環利用。我們還應改變客觀環境對我們自身的影響,不隨意跟隨他人的做法,做到每一個行為都符合道德準則,做好別人的榜樣,如果 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些,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解決環境問題。

綠色,低碳生活已經成為了現代人們的追求,在國家和人民的努力下綠色美好家園不再是夢想,閉上眼睛,想象着我們生活在如詩如畫般的生活環境中,心情倏地變得輕鬆與愉悦,工作效率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時代的發展會越來越迅速,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8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新發展,它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環境和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是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收穫,但生態文明卻一步一步的離開人們,可人們還是不把生態放在眼中。直到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人們才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大規模的宣傳“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可地球早已被他們破壞的千瘡百孔。地球在近幾年受傷害的數字令人瞠目結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動植物大約每天有100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導致的死亡人數達2.5萬人。或許大家以為這些都是外國的災難,但今年我國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發生的歷史上罕見的沙塵暴天氣,使得中國人感受到了環境破壞程度之深和距離之近。

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容。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態意識文明、生態制度文明和生態行為文明三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黨一直強調生態文明。在闡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國家領導對生態的問題一次次的進行討論和研究,最終得出我國生態污染嚴重超標的結果。

生態災害最直接的惡果就是經濟,據説我國每年要拿出2000億人民幣來用於受生態災難影響的地區的補償。生態已經與人類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了,人類才開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遲了。

曾記否,我們的前人生活環境是那樣的美好:花在草地上展開笑臉,鳥兒在天空中無憂無慮地飛着,魚在水中游來游去……如今,面對滿目瘡痍的地球,我們是否應該深深地反思:時代要進步,文明要發展,人類向大自然一味掠奪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們人類作為高等動物,卻連低等動物保護家園的意識也沒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態文明教育是一種把人的問題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小學生更應該受這種教育。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類的亂砍濫伐,使原本美麗的地球變得不堪一擊。我們一定要更加珍惜生態,不讓它在我們手中化成碎片。我們要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儘量少用一次性物品,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不亂扔白色垃圾、廢電池,形成自覺的行動,不浪費身邊的資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們作為學生,在抓緊教育的今天,更應該知道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將它作為一種不可估量的財富,珍惜它,愛護它。我們應該吸取上一輩人的經驗,珍惜資源,把地球變成一個更加燦爛與輝煌的星球!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19

祖國日益繁榮盛強,逐漸從鄉村生活變為城市生活,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令人不由得讚歎。但是,迅速發展也給我國帶來了一些重要性的問題。

城市擁有了美麗的廣場,多了很多公民間的互動。維護城市的美麗要從我們每個人做起,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綠色的城市是非常清新舒適的,而這該如何建設,必須靠大家的行動,不再亂扔垃圾,保持城市的健康。祖國養育了我們,我們也應回報祖國。沒有我們的維護,祖國就不再美麗了。祖國在我們的建設下,變得強盛,但是如果我們不愛惜,就會變得可怕。

農村的建設也不可忽視,雖然農村有了許多先進的東西,但同時污染也非常嚴重。我希望所有公民都能做到堅守自己的責任義務,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共同打造一個清麗秀美的祖國。説到農村,農民們高興這農村煥然一新,但也對那些露天的垃圾堆感到厭惡。這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我們自己所犯的錯誤。只有將我們自己管理好了,才能去為祖國做貢獻。

因此,我們可以從身邊做起,管理好學校、家庭。在校可以經常打掃教室,保持學校的潔淨。在家,可以低碳生活,少開空調,多節能。人人都能遵守公民的職責,地球將會更美好。

有些人環保意識差,經常大量地砍伐樹木,濫殺動物,為的只是那一己之財。這種行為不僅可恥,而且危害到的是地球,不是個人。再加上水資源危機,世界沙漠化,地球早已狼狽不堪。人類創造了世界,卻又要親自毀了世界。濫殺動物,砍伐樹木,就是在毀滅自己。請聽一聽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的聲音,它們不是為自己默哀,而是為人類感到惋惜和害怕。中國人口多,人均佔地面積卻不是很大,若是中國被沙漠完全吞噬了,就永遠無法享受城市的樂趣、農村的美景了。

中國之美,在於人們的文明,我們必須注視瀕危物種和缺乏的水資源,重還中國一片綠色!

生態文明建設的徵文 篇20

生態文明似乎離我們有一些遙遠,可是生態卻總是影響着我們,雖然説幾乎不可察覺但卻潛移默化。

老實説,中國的自然資源説豐富其實不豐富,説不豐富其實又很豐富。這句話曾經讓我感到難以認同。中國的土地960萬平方公里,擁有地理意義上所有的地形,生態環境也優秀到讓無數人眼紅。我們有森林廣袤的大興安嶺,瓜果飄香的新疆綠洲,水草豐美的內蒙古草原,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南海,並且我們還有充滿無限奇蹟和可能的神祕西部……如此具有多樣性和活性的生態系統,何來不豐富之説?

而如今,這本看似應當是充滿説教的書顛覆了我印象中的中國。

原來,我們的木筷子消耗量僅僅是列車上每年就有三萬億雙。原來,在我看見的看不見的地方的污水溝曾經居然是魚兒嬉戲的樂園。原來,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

在閲讀時,我悄悄的做了一個小計算。我查閲到的資料中,每加工5000雙筷子就可以消耗掉一棵三十年樹齡的大楊樹。列車上需要三萬億雙,就代表着六億棵樹為了我們的一時方便而不復存在。或許官方數據不是這樣,不過想必也是一樣的觸目驚心。而全國的筷子,網絡上竟有一天消耗100多畝森林,一年下來3。6萬畝的可怕數據。而大興安嶺森林面積只有7。3億畝,若長此以往,僅僅兩百多年大興安嶺就會消失。而失去五分之一的大興安嶺森林,對自然的傷害也是不堪設想的。

最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嚴峻的問題。書中敍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列車餐車中,所有的中國人都在用一次性筷子,似乎是司空見慣,而拒絕了一次性筷子的外國遊客竟然被嘲笑。不要説這觸到了民族自尊,大家捫心自問,我們有意識到一次性筷子對森林的創傷嗎?而我們在意識到後又有想辦法去抵制它嗎?

答案是沒有。我們一如往常,到小餐館裏隨手拿起一雙筷子,在學校裏忘了帶餐具便去食堂拿一雙筷子。或許是我們好面子,不想讓自己顯得突兀而不自在,抑或許是覺得自己太過微不足道,便不再做自認為的無用功。

並且大家面臨的問題還遠遠不止這些。不止是中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對已經日漸減少的木材,礦產,石油等資源大肆掠奪。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雖然已經發生質的飛躍,可是我們卻都在努力地掩蓋着它們的代價。

所以,我們不要再猶豫,不要再無視問題,在自己的力所能及之處成為生態文明建設者吧。星星之火也可燎原,至少我們在超市裏突兀地拿着籃子、環保袋,在馬路上孤零零騎着自行車,苦苦行走時,可以問心無愧:我們,至少為了這個世界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