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有關説課稿範文集合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説課稿範文集合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説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並以具體事例説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着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後則説明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

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

A、學習閲讀科普文章,瞭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B.初步瞭解一些説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説明事物和舉例説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探究事理説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説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説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説明順序,體會説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説明的生動性。

(四) 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説明順序,並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二、説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藴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説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説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説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採集幾則農諺,説説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四、説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

本單元説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説明文的體裁、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説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理清説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説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通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學生對於喝水知識的瞭解,存在一定的誤區。多數學生只知道口渴時喝水,沒有養成良好的衞生飲水的習慣,還有很多學生非常喜歡喝彩色鮮豔的各式飲料,不喝或很少喝白開水等問題,本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遵循生活的邏輯,在學習內容的選擇安排上,我儘量選擇與兒童的生活密切聯繫知識,引導兒童通過實際參與活動,感悟其中的科學道理,並內化於自己的行為。最終引導學生明確人離不開水和科學飲水有利於身體健康的道理。掌握衞生飲水的常識,形成良好的飲水衞生習慣。

二、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喝了生自來水會得病,懂得飲水衞生。

2、引導學生認識水是生命之寶,每天不能少。

3、知道科學飲水,合理飲水的道理。

三、説教材重點、難點:

1.讓學生知道生水為什麼不能喝。

2.讓學生知道為什麼不能用飲料、礦泉水、純淨水代替白開水飲用。

3.讓學生知道個人的飲水衞生需做到哪幾點。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體育課上,同學們正在激烈地運動着,60米、100米賽跑,迎面接力賽,踢小足球……個個熱得滿頭大汗,口乾舌燥。這時,有人喊了一聲:“水來了!”是啊,這時候有水喝多好啊!同學們,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講述:水是人身體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喝一定量的水,這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很有好處。但是如果不注意飲水衞生,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體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水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課

不喝生水

1、談話:水對我們很重要,水災自然界分佈得非常廣泛。請看:(電視錄像播放自然水域裏的水)分佈在江、河、塘的水和地下的泉水、井水都能供我們生產、生活實用,我們把這些水稱為淡水。可是這些淡水能直接飲用嗎?為什麼不能直接喝?

(有細菌、病毒……)

(設計意圖:水在地球廣泛存在,但能直接飲用嗎?通過此環節,使學生置疑,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蒐集生活經驗,體會自然界裏的水是不純淨的。)

2、講述:自然水域裏的水是不純淨的,有的含有大量的泥沙、腐爛的東西,有的裏面有大量的細菌、病毒,有的被工農業廢水、污水污染過,城鎮居民用的自來水是否就很乾淨,就可以直接喝呢?也不能。因為自來水雖然經過淨化處理,但在輸送過程中,往往又被二次污染,所以也不能生喝。

3、讓我們看一看一滴生水裏有些什麼吧。觀察:顯微鏡下的生水中的細菌(或觀察放大的細菌圖片)

(設計意圖: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觀察,發現生水中存在着大量的細菌。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深刻體會生水的不純淨,能夠感悟儘量不喝生水。)

4、討論:根據觀察到的事實,想一想:能喝生水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知道喝生水影響身體健康,我們在生活中注意飲水衞生。)

5、講述:由於生水裏面含有大量的細菌,喝了生水會得病,如常見的拉肚子,這樣對人體的傷害是極大的,如治療不及時有時還會危及人的生命。

6、小結:生水裏面有細菌,喝了生水會生病,如痢疾、肝炎、傷寒等等。為了身體健康,我們應當不喝生水。

不能用飲料、礦泉水、純淨水代替白開水飲用。(設計意圖:喝白開水是健康的飲水方式,用飲料、礦泉水等代替白開水,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嗎?聯繫生活,學生探討交流,尋找有益的飲水方式,注意飲水的衞生。)

(1)講述:為什麼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

(2)講述:為什麼清潔爽口的礦泉水、純淨水不能長期飲用?

(3)講述:為什麼説水是人類的生命之寶?

怎樣喝水,喝什麼樣的水才有利於人體健康?

注意科學飲水

(1)提問:除了不喝生水外,我們還應注意飲水的科學和衞生。你知道飲水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學生集思廣益,體味科學飲水的重要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2)討論:為什麼要一人一個杯,不用別人的杯子?

(3)講述劇烈引動後為什麼不能立即飲水的道理。

(三).小結: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什麼?

説課稿 篇3

一、對教材的分析:

《付飯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快樂讀書六的第二篇文章,這是一篇短小的民間故事,講的是一個窮人在地主開的飯館門前站了一會兒,地主就以他吃了飯菜的香味為藉口逼他付錢。阿凡提搖錢袋讓地主聽錢的聲音後説,帳兩清了。這個故事表現了阿凡提的聰明與智慧,挫敗了地主的貪婪與蠻橫。

課文第二節窮人的話比較長。可分三層意思來理解。先是感歎窮人日子艱難,“哎!咱們窮人的日子真難啊!”接着簡述事情的起因和經過。“我在巴依開的一家飯館門口站了一站,巴依説我吃了他飯菜的香味,逼我付飯錢。”這是起因。“我不給,巴依就到卡子那裏告我。卡子決定今天判決。”這是事情的經過。最後,提出要求:請您為我説幾句公道話。由於層次、條理清楚,因此,能把較複雜的事情,明確地表達出來。

阿凡提為窮人付飯錢的經過,主要是抓住阿凡提與卡子的對話以及本身的動作來寫的。課文先寫卡子先聲奪人,蠻不講理,不讓窮人説話就叫起來:“快把錢付給巴依!”再寫阿凡提彬彬有禮,表示願意付錢給巴依。兩者形成鮮明對比。這樣初步顯示出阿凡提的智慧——講究策略。然後阿凡提“掏”出錢袋,“舉”到巴依耳邊搖了幾下,問:“你聽見錢袋裏的響亮的聲音了嗎?”這是阿凡提精心設計的圈套,目的是讓巴依自己説:“聽到了”這句話,表明“他吃了你飯菜的香味,我付給你錢的聲音,咱們的帳算清了”,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戰勝了巴依,充分體現了阿凡提的超常智慧。

這個小故事以對話為主,語言形象生動,人物角色活靈活現,學生對阿凡提的故事也不陌生,因此本課採用“以讀為主,表演為輔,讀演感悟”的教學設計,讓學生通過親身實驗,體會人物特點。教學時,體現“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的理念,整體感知求略,重點感悟求精,精略交互;在拓展延伸時,引導學生賞析文章,體現“一篇帶多篇,一點帶一片”的教學理念。

二、教學策略:

精略交互,感悟阿凡提的聰明與機智,地主的貪婪與蠻橫。

(一)精讀阿凡提對巴依説要代窮人付飯錢,他把錢袋舉到巴依耳邊搖幾下,讀一讀相關課文,彙報讀書感受。巴依心理在想什麼?讀出你的感受!阿凡提是怎麼做的?學生讀出為阿凡提的智慧而叫好;讀出為正義取得勝利而開懷大笑。讀窮人的話和阿凡提的話進行感悟,感受地主、富人對窮人的剝削;阿凡提這個智者採取的策略,“以牙還牙”、又讓巴依啞口無言。體現阿凡提的愛憎分明、剛直不阿,用智慧無情地嘲弄、抨擊醜惡人物與醜惡事物。

(二)略讀課文中出現的其他人物如卡子等,讀一讀,説出你感受。

(三)拓展延伸,教師小結

這一部分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化為日後的行動,把幫助他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組教材的一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着“家庭生活”這個專題進行編排,旨在教育 學生孝敬長輩、關愛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這篇課文小中見大,通過一張畫巧妙地誇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文 中充滿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

二、説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初步掌握用漢語拼音識字的方法,認識了一些常用的基本漢字,有一定的聽話,説話和朗 讀能力。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課標要求,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誦課文,難點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藴含的道理。

(從章節聯繫上整體分析知識結構,分析了本課的內容、特點、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低年級閲讀教學的目標及課文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認知(知識)目標:

⑴複習學過的生字詞語,學生能正確讀出“喜歡 事情 那麼”等詞。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1)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針對課後的“説説做做”)

3、情感目標:

培養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願望和行動。

四、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這堂課主要採用的教法與學 法:是採用直觀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運用遊戲引入、小組合作學習、課堂表演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條件 ,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中來,引導學生以“看、説、想、演”為主要方法,充分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和説、寫能力。

五、説教學流程: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進行設計:

1、複習鞏固學過的生字,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上,第二課時對學生學過的生字詞語進行復習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傳統的卡片抽讀式的生字複習教學往往不 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採用猜字遊戲和開火車等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最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引出課題後,拋出上節課學生留下的問題:“全家人為什麼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課文,給予 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彙報交流時,我抓住爸爸、媽媽、姥姥説的三句話,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進行朗讀指 導,進行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在理解三句話時,知識點各有側重,並進行落實。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課文,朗讀感悟。

(1) 教學爸爸的話:“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時,主要是給“替“換詞,瞭解“替”還可以換成“給、幫”,把“給、幫”代進 句子中去讀一讀。

(2)教學媽媽的話:“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時 ,指名學生感情朗讀,體會,注意“啊”的讀音。並且追問:“你為什 麼臉上帶着笑容?”學生找出提示語“笑着”,再次指導朗讀。

(3)教學姥姥的話時,理解“撓”的意思,體會“撓癢癢”時的舒服感覺,學着姥姥的樣子朗讀課文。 在此基礎上,出示三句話,請學生再次體會“替、幫、給”的互換,把“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這一知識點深入學生的心中。

(4)分角色朗讀課文。誰願意來扮演爸爸、媽媽、姥姥來讀一讀他們的話。分四人小組演一演這篇課文。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讀教學生讀一篇篇課文,詣在培養學生將無聲的文字符號,由視覺到思維經過理解加工轉換成有聲語言來再現故事情節,描繪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不但能集中學生注意力,還能在活躍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3、在學生學習第六自然段時,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a.你們明白了全家為什麼喜歡這一幅畫,蘭蘭也明白了,她明白了什麼?

b.出示句子: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了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

指名讀,理解“它”指什麼?

理解句子,朗讀句子。

c.蘭蘭長大以後,會幫我們做哪些事呢?

d.蘭蘭的小手真能幹,我們小朋友也很能幹,我們會做什麼呢?

e.出示句式練説。

我幫老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給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為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感歎式的表揚。)

f.教師總結:老師喜歡你們這雙胖乎乎的小手!這雙紅潤潤的小手!這雙勤快的小手!

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教學,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理解,學生的説話能力得到了訓練,學生的情感滲透都得到了落實。

六、説板書設計:

拿拖鞋

胖乎乎的小手 洗手絹 愛家人 愛勞動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老人與海鷗》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與海鷗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文章雖篇幅較長,但結構清晰,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説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

本單元的文章主要從不同的角度寫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是本單元的首篇課文,它起着領航作用,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領悟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情,同時還要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為後面課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學會快速閲讀長文要先理清文章脈絡,再深入學文。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並進行語言積累。

4.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動物。

(三)教學重難點: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通過朗讀、想象,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情誼。

(四)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將海鷗與老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

二、説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閲讀教學已不是字詞句段的單純教學,重要的是抓住重點詞句領會文章的主題、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佈局謀篇以及通過語言文字具體表達情感的寫作方法,落實到本篇課文則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而這又恰恰是本班學生們在學習語文中感到困惑地方,因為本班學生在理解能力上是弱項,因此,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始終就是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的一種教學目的,希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得以提高。課文和學生的生活很貼近,利用學生的已知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讀書感受出發,長文短教,懂得人應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諧相處。

三、説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學法上我設計整合全文的問題,從課文最後一句話“他的心裏,一定是飛翔的鷗羣”這句話出發,再抓關鍵詞組“飛翔的鷗羣”,用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用質疑法“為什麼老人的心裏,一定是飛翔的鷗羣”,通過質疑,帶着疑問閲讀課文,運用勾畫、批註、圈化、朗讀、想象的方法,品味重點詞句,老師一問:“他是如何做到這樣深情的?”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體會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同時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字裏行間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課文中描寫老人、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採用以讀帶講法、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後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為閲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最後一個環節,拓展環節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又配合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體會出老人與海鷗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讀文時的感情的表達。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六個環節的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故事:師通過圖片展示,分享真實故事拍成的人與動物的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

故事大概:忠犬八公,為日本歷史上一條具有傳奇色彩的忠犬。《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3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帶到東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門口目送着上野秀三郎出門上班,然後傍晚時分便到附近的澀谷火車站迎接他下班回家。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並沒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學裏突然中風,搶救無效去世了,再也沒有回到那個火車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實地等着他,一個月,半年,一年……直到雙眼合上去世,最後與上野教授同葬於青山靈園。

2、單元導讀認知:學習第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學習本組課文,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些具體的。

【設計意圖】以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單元導讀着手引導學生,學習第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對於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麼,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於他們的自主學習,收效良好。

二、初讀課文 理清脈絡

師:如影片裏故事,動物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寫到了人與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主人公分別是——(老人海鷗)。

想知道在他們之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嗎?請讀課文。

1.學生快速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師相機點撥,理清文章脈絡,概括課文小標題

第一部分:(1—13自然段):老人喂海鷗

第二部分:(14—19自然段):海鷗送老人

3.檢查預習,生字詞過關

應聲而來 大塑料袋 肅立不動 相依相隨 抑揚頓挫 撮起嘴褪色 扇動 樂譜 親暱 歇落 滇池 企望

盤旋 瞻仰 旋渦

褪色(tuì shǎi)=退色(tuì sè)

(布匹、衣服等的顏色逐漸變淡。)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理清脈絡,檢查預習,檢查詞句的掌握。

三、老人喂海鷗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閲讀體驗和感受,培養學生個性化閲讀,注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

因此,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採取了以讀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

(一).關注課文最後一句話

屏視:他的心裏,一定是飛翔的鷗羣。

(二).親人般的深情

1.品讀文本中“飛翔的鷗羣”(第3自然段)

配樂欣賞海鷗飛翔的圖片

品讀“老人順着欄杆邊走……有聲有色的樂譜。”

鼓勵學生做小詩人,把這句話改成小詩,感受鷗羣翻飛的美。

預設:樂譜

邊走邊放

起起落落

白色翻飛

有聲有色

2..思考:為什麼老人的心裏,一定是飛翔的鷗羣,他是如何做到這樣深情的?

師:其實啊,老人對海鷗的真情盡在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中。

行:喂海鷗

品讀文本,快速瀏覽第2、3自然段

(1)有一個詞語重複了多次,是哪個詞?(褪色),談感受

(2)重點詞語:小心、退開一步、應聲而來、幾下,談感受

(3)學法歸納:學會抓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閲讀方法

言:讀懂了老人的語言就讀懂了老人的心,老人不多的語言幾乎表達了他對海鷗全部的情感。

快速瀏覽4-13自然段,畫出老人語言的句子,做好旁批,自由讀文,體會老人説話時的心情。

(1)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2)當然,哪個都有個名兒。

(3)你看你看!那個腳上有環的是老沙。

(4)獨腳!老沙!起來一下!

(5)“海鷗最重情義,心細着呢。前年有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着玩,後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説‘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嘖……”

(6)“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説它們歇在滇池裏,可惜我去不了。”

3.體會老人“望”中的深意,體會內心的愛

(1)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

師:這是怎樣的“望”呀!古人望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文中的老人望着高空盤旋的鷗羣,心情如何?(眷戀、期盼、不捨)

(2)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引讀:

老人的塑料袋空了,老人的心也空了,一份冰涼的失落感湧上心頭,誰來讀?

生讀:

“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説它們歇在滇池裏,可惜我去不了。”

引讀:

一聲歎息中,悵望藍天,一份無法言説的遺憾呀,誰再來讀?

生讀:

“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説它們歇在滇池裏,可惜我去不了。”

引讀:

老人蒼老而渾濁的眼神中是深深的期待呀,大家齊讀。

生讀:

“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説它們歇在滇池裏,可惜我去不了。”

四、結束語:

是啊,老人一言一行,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是他內心的獨白;老人十年如一日地喂海鷗,那份堅持,也是他內心的獨白;在老人的心裏,只有飛翔的鷗羣。老人對海鷗的深情,都是因為一個字——(生答)愛!

是的,那是親人般的愛!也正是因為這種愛,讓飛翔的鷗羣演繹了一段傳奇般的故事。

五、自讀悟情——感悟海鷗對老人的深情

【設計意圖】本篇課文的重點除了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外,還要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閲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除了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在本課時教學時還能感受到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相機指導學生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1、師:當我們大家都沉浸在老人與海鷗的這份親情、和諧與幸福之中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了(出示PPT)生讀“沒想到過了十多天後,忽然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

2、師:老人在世時曾對人們説過他的願望:他説當他離開人世時希望能夠把他的遺像放大,帶到翠湖邊,讓他再看一眼他的“兒女們”,人們完成了他的遺願,但就在把他的遺像帶到翠湖邊時,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請同學們自由讀15——19自然段,邊讀邊想,哪些句子讓你感動,並與同桌交流。

(1)快速朗讀,畫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部分。

(2)從字裏行間,你感受到了一種什麼情感?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此刻海鷗的心情嗎? 海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A.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1)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 “大不一樣”,提問:海鷗的叫聲與姿式與平時會有怎樣的“大不一樣”?

(2)師:老師從你們的回答當中知道了,海鷗此時是焦急的、悲傷的,(出示PPT)海鷗們連聲呼喚,他們似乎在説什麼?

(3)師:同學們,海鷗們一聲聲熱切的呼喚有驚訝,焦急,還有悲傷,誰能把這種感覺朗讀出來?

師:我分明看到了一隻焦急熱切而又悲傷的海鷗,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把這段話讀一讀。(生齊讀)

3、老人把海鷗當作親人,海鷗也把老人當作親人,文中的哪些地方寫出海鷗是老人的親人?

師渡:海鷗們“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老人卻始終一動不動,海鷗們終於明白:老人已經永遠永遠地離他們而去,於是,在翠湖邊上,它們為老人舉行了一場特殊而感人的葬禮。哪些地方能夠體現海鷗對老人的一片親人般的深情呢?。

B.“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1)師;你感受到了什麼?從哪個詞感受到的?

(2)如學生説到“瞻仰”,理解瞻仰的意思。瞻仰指恭敬地看,一般指對偉人的尊敬,老人是偉人嗎?(學生討論彙報)

(3)你能讀出海鷗對老人這種親人般的温情,還有對偉人的尊敬與愛戴嗎?(指名讀)

C.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1)師:你體會了什麼?

(2)師;好,同學們,閉上你的眼睛,現在你就是一隻海鷗,把你最好的祈禱與祝福送給老人吧!(生閉上眼睛祈禱)

師:睜開你們的雙眼,把這份守靈時誠摯的感情讀出來

D.“當我們不得不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脱出身來。”

(1)師:這一段都值得大家好好體會,出示PPT:誰有信心讀一讀這一段。

請一生讀。

(2)師範讀,把“撲”字讀成“飛”字,引導學生討論行不行?

(3)師:看來,這兩“撲”含義很深,情意更重,寫作時,用詞要反覆推敲,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感動了,這裏面的焦急、悲傷與依依不捨是多濃的一份情感,生死都願意相隨。一隻只海鷗撲過來,形成了一道(生接)白色旋渦。

師:這是一場怎樣驚心動魄,讓人為之動容的葬禮,同學們再自由讀一讀這段,讀出海鷗們一片深情。

生自由讀,再請生個別讀,請生評價。

師:讀得真好。

出示PPT,

配樂沉重解説:海鷗們站成兩行,他們一動不動為老人守靈,在心裏輕輕地呼喚着:“老人,生前你沒有兒女,就讓我們做你的兒女,讓我們為你守靈,為你祈禱吧!老人的遺像不得不搬走了,海鷗們不顧一切的撲過來,大聲鳴叫:不,不要搬走這張照片,讓我們再看我們的親人一眼,給他鞠個躬吧!”同學們,拿起你的書, 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讀第16、17自然段。

六、拓展昇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1、師:多麼誠摯的語言,多麼動人的情感,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故事感動了很多很多的人,後來,人們在翠湖公園裏建立了一個雕塑(出示PPT),

師解説:老人依舊滿臉慈祥的笑容,周圍,海鷗翩然翻飛,多麼和諧的場面!同學們,這就是那位老人,讓我們用最神聖的隊禮向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表達出少先隊員們最崇高的敬意!

2、師:生活中,像老人一樣愛護動物的人還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來關愛動物,都和動物和諧共處吧!在老人的心裏,一定是飛翔的鷗羣;在每個人心裏,一定都有一顆善心,它讓人類和動物能夠和諧共處。

3、小練筆:如果老人此時此刻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説什麼?請寫下來

五、板書設計:

21.老人與海鷗

(相伴)老人 心裏的愛 海鷗(相守)

親人般的深情

【設計意圖】本板書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現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的內容

六、説預期效果

課堂上努力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閲讀過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學習習慣上養成良好的習慣。閲讀中讓學生能抓住老人的動作、神態、語言等體會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抓海鷗的動作感受出海鷗與老人的情,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等體現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在情感上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讓他們也能真心地去愛護動物。

説課稿 篇6

第五單元美化校園窗2——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2第67—69頁。

2.説教材簡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並初步理解周長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通過測量和計算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發展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合作、樂於思考的數學素養。

3.説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過程, 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在應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初步有條理的思考.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交流、善於合作和主動探究的數學素養。

4.説重點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難點在對於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二、説教法

1.説導入方法:

本節課的導入採取了回顧舊知,為新知識作鋪墊的方法進行,根據教學的需要設計了秋天到了,草地進入養護期,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這個情境,目的在於回顧上節課所學的關於周長的相關知識,為本節課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做好鋪墊,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2.説新授教學採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學法。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創設給花壇圍護欄、算游泳池周長、籃球場的周長、給手帕加花邊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②猜想驗證法。在教學長方形周長這一知識點時,先讓學生猜想一下,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係?教學中,通過猜想,讓學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後通過自己驗證等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理地提出數學猜想、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素養。

③講解法。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中,教師在學生歸納總結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講解,將知識點進一步鞏固、深化。

④遷移法。在學習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運用知識遷移法進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學習,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説鞏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層練習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設置了基本練習、變式練習和發展練習三種不同層次的練習,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②操作法。在練習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計算圖形的周長的題目,目的在於通過測量圖形的每條邊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周長的意義和周長的計算方法,通過兩張長4cm,寬2cm的長方形紙片的拼圖遊戲,進一步練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初步探究長方形的周長是與其的長、寬之間的關係。

③歸納整理法。在練習中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知識鏈。

三、説學法

1.説學生的認知基礎

學生們前面已經學習過長方形、正方形的知識及其特點,結合具體情境能理解周長的意義,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及算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之一,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動手操作和分析綜合的能力,所以我覺得這節課讓學生參與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顯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瞭如下教學模式:動手操作,創設情境——操作體驗,初步感知——探索知識由來,抽象概括新知——實踐操作,運用延伸。

2.説學法

①小組合作學習。在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歸納整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②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通過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四、説教學程序

(包括情境創設、各環節及設計意圖、課件的應用説明、板書設計)

第一環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秋天到了,草地進入養護期,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每塊花壇需要多少米護欄?(出示課件:目的在於回顧圖形周長的意義。)

同學們,我們來幫花匠老爺爺算一算每塊草地都需要多少護欄。

提問:三角形的周長怎樣求?

四邊形的周長怎樣求?

【設計意圖】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給花匠老爺爺給花壇圍上護欄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我們三年級一班也接受了一項重要的任務,我們將負責管理學校門口一個長8米,寬4米的花壇。(課件出示情景圖)

2、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給長方形花壇圍上護欄,需要多少錢?(師板書)

師:要求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算出什麼?

生:長方形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意圖】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通過給花壇圍護欄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引出學生對數學問題周長的探索和研究,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第三環節:積極思考,引導猜想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長方形花壇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係?

師:根據花壇的長和寬,你能求出花壇的周長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設計意圖】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猜想驗證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中,教師通過猜想驗證等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理地提出數學猜想、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素養。

第四環節:操作驗證,總結方法

(一)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花壇的周長。

2、小組交流。

3、全班彙報:

師: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

(1)8+4+8+4=24(米)

板書:長+寬+長+寬 =周長

師: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書 長2+寬2=周長

(3)(4+8)×2=24(米)

板書:(長+寬)x2=周長

小結:先算一條寬和一條長的長度,乘以2表示有這樣的兩份。

分別讓每一種做法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課件,將學生的算理以圖形的方式展示出來,便於學生理解周長的計算方法。)

師:這裏的每一種方法都很棒,你喜歡用那種方法?為什麼?

4、怎樣得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8米表示長方形的什麼,4米呢?

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設計意圖】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在他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教學中要儘可能的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尊重學生的實際需要,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意識和熟練運用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數學思想的素養;對學生各種不同的算法,只讓他們説清算理即可。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在多次的計算過程中,會逐步實現多種算法的自我優化。算法多樣化並不要求學生都能用幾種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算法多樣化的核心是每一個學生個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幫助學生選擇最簡單、最方便的計算方法。

5、求護欄的錢數

(1)師:求出長方形花壇的周長也就算出護欄的長度,需要多少錢?我們還需要什麼條件?

(2)老師這裏有兩種護欄的價格,甲種護欄8元/米,乙種護欄9元/米,選擇你喜歡的護欄,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錢。

6、跟進練習:(課件出示題目)

一個長方形的游泳池,長25米,寬15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師:你能用剛剛學過的知識求出游泳池的周長嗎?

7、思考:假如我們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長

1、師:學校又新建了一個花壇,也要圍上護欄,你們看這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課件出示情景圖)

2、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正方形的特點是什麼?

3、那你們能求出這個花壇的周長嗎?

學生可能出現的做法:

生1:(7+7)×2=28(米) 28×8=224(元)

生2:4×7=28(米) 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讓不同做法的學生談想法。

(2)你喜歡哪種方法?能具體説一下嗎?

5.引導學生説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直接用邊長乘4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6、跟進練習:(課件出示題目)

12釐米

8米

這兩個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在探究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很容易得出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因此這個環節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護欄計算錢數,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花壇的周長後,教師稍作引導,學生便可以在自我思維碰撞中實現算法的自我優化,培養了學生善於運用知識、方法的遷移解決新問題的素養。

第五環節:拓展應用,解決問題

師:今天大家真不簡單,經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既然同學們有這麼大的本領,老師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大家。現在我們也來證明一下自己的本領吧!

1、小小測量師

有四個圖形分別測出周長,想:算周長之前應該幹什麼?

2、籃球場的周長

你們知道籃球場是什麼形狀的嗎?(長方形)老師還知道它的長是28米,寬15米,你們能求出籃球場的周長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全班彙報。

3、為了把這張畫裝飾得更漂亮,要給它的一週圍上邊框。要做多長的邊框?你看小明做得對嗎?(課件出示題目,根據學生作出的判斷顯示“笑臉”或“哭臉”)

4、老師有一塊長為10釐米、寬為8釐米的長方形手帕,想鑲上一圈花邊,需要多少釐米呢?(課件出示題目。)

師:你想怎樣計算?為什麼?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

5、如果用剛才的那條花邊裝飾這個邊長10釐米的正方形手帕,夠用嗎?、拼一拼,算一算。

引導學生説明原因。

6、每組有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片。請你們小組合作分別量出紙片的長和寬,再動手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麼圖形,並算一算拼成圖形的周長,最後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拼一拼,算一算,組內交流。

7、拓展題(課件出示題目,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題意)

利用圍牆的一邊,用鐵欄杆圍出一個長方形花圃,長25米,寬10米,要用( )米長的鐵欄杆。

學生組內交流,獨立計算。

師:為什麼只算3條邊?

一面廣告牆要裝上霓虹燈,你能幫設計師算出所需霓虹燈的米數嗎?

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的應該是生活中的知識,因此練習的設計注重從現實生活入手,體現層次性、靈活性、有效性,通過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多種方式、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素養。

第六環節:回顧小結,梳理知識。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呢?你有哪些收穫?

小結:在現實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希望同學們能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幫助你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談收穫,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是對本節課知識的梳理和再現;提醒學生在生活中關注周長的問題,體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素養。

板書: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

寬+長+寬+長 8+4+8+4

寬×2+長×2 8×2+4×2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4+8)×2

7+7+7+7=28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x4 7×4=28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分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議論文。文題“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

全文結構清晰:

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

主體部分(2—6段)引用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第三部分(7—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祕,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學習課文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理清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和文中事例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深入研讀、理解三個具體事例,從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感受、領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難點:學習課文用事實説明道理的寫法,瞭解議論文的一般形式。

四、説教法學法:

為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合作探究精神,體現本堂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教學時我以課題為切入點導入新課,然後組織學生深入課文進行探究並體驗,學文時採取初讀整體感知、瞭解事例,細讀課文時師生共同探究(第3段)、學生自學質疑(4-5段)的方法,最後結合資料進行拓展延伸,課後安排了積累語句和小練筆。

五、説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課題導入——初讀課文,理清內容——細讀課文、感悟科學精神——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一)文章題目發人深省,上課伊始,我板書“?”“!”兩個標點,提問:這兩個標點表達的是什麼意味?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導入板題後初步理解課題:“?”“!”與課題中哪兩個詞相對應?——“真理”和“問號”。

什麼叫做“真理”?你從“一百個”中體會到了什麼?

(此環節意在從課題入手,初步理解課題,為讀文、學文做準備)

(二)初讀課文,理清內容:

1、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寫了哪些人的什麼事例?

2、認讀、理解詞語(聯繫上下文)。

3、梳理主要內容:課文寫了哪幾個故事?與我們以往學習的敍事性文章何不同?——點明本文的體裁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要表達一個鮮明的觀點。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用自己的話簡單説一説,進一步感知議論文中的事例敍述比較簡要,是為論證觀點服務的)

(三)細讀課文,感悟科學精神:

1、本文的觀點是什麼?畫出齊讀

2、迅速瀏覽3-6段,用簡練準確的語言概括三個典型事例。

3、三個典型事例有什麼共同之處?生自由談

4、對於這三個事例的共同之處,文中有總結性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1: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體會:句中的“發現”、“發明”、“創造”、“成就”能否顛倒順序?

出示句子2: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説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體會:這裏的“?”“!”各指什麼?想象一下,在由“?”變成“!”的過程中,這些發現者、創立者是如何做的?

(此環節意在把握三個典型事例,找到其共同之處,理解2、6段中兩個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5、深入朗讀第3段(事例1),體會句子:

“謝皮羅教授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這個問號”指的是什麼?從“緊緊抓住”“反覆的實驗和研究”你體會到了什麼?設想一下:他發現了這個問題後會怎麼想?又會怎樣去做?其間可能會經歷一番怎樣的過程?你從中體會到了他怎樣的精神?用文中的詞語概括一下。

(此環節通過師生共同探究,抓住關鍵句子,品味關鍵詞語,反覆誦讀,意在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體會謝皮羅教授身上表現出的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6、快速瀏覽4、5段兩個事例,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結合文中句子體會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奧地利醫生身上所表現出的科學精神。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自讀自悟,以交流感受為主)

7、總結:作者為什麼不用一個事例而是用三個事例來證明文中的觀點?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體會運用三個事例進行論證會更加有力,更好地證明了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8、總結議論文結構

(四)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從他們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五)作業:

1、摘抄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一個觀點。

六、説板書設計:

本着簡潔、凝練,板書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原則,本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水的漩渦紫羅蘭變色眼珠轉動

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找到真理

?____________鍥而不捨____________!

説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嘗試學習用列舉法解決問題,初步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

2.經歷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的過程,提高思維能力,形成運用列舉法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會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

教學難點:

在解決數學問題中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有序地思考問題。

教學用具:

課件、百數表、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數,還學會了寫100以內的數,你知道“從1寫到100,一共寫出多少個“9”嗎?”。

二、你説我講

1.課堂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內交流你們的想法。

這一小組你來説,他們想到的辦法是“寫數”:從1數到100,數到有9的數就把這個數寫下來,再數數有幾個9。

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這一組你來彙報,哦!他們是利用“百數表”來圈數。圈出有9的數,然後再數一數一共有幾個9。

2.嘗試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同學們的方法非常好,現在自主選擇方法,看看“從1寫到100,一共寫出多少個“9”呢?”。

好,請用“寫數”的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放下!

你來説一説,你寫出了哪些數?一共寫出了多少個“9”?

這位同學寫了9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一共寫了20個“9”。

這位同學寫出了19個數,為什麼説寫了20個“9”呢?是的,同學們,“99”裏有2個“9”。

同學們,你知道嗎?像這種把符合條件的數一個一個都找出來的方法叫列舉法,板書課題——列舉。

那麼,用百數表解決這個問題的同學是怎麼找的呢?誰來説一説?

你太棒了!先按順序圈出個位是9的數,再按順序圈數十位上是9的數,然後數一數,最後結果也是20個“9”。

按照這種方法,我們一起寫一寫:

個位是9的數:9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10個)

十位是9的數: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10個)

一共寫了20個“9”

只有有順序地列舉才會不遺漏,不重複。

三、自主練習

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一起看練習。

1.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多少個“8”?

誰來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這位同學先列舉了個位上是“8”的數,有10個,又列舉了十位上是“8”的數,有10個,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20個“8”。

2.從1寫到100,多少個“7”?多少個“6”?

通過大家的彙報,我們得出從1寫到100,寫了20個“7”。20個“6”。

3.請你先猜一猜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多少個1?多少個0呢?

大部分同學猜測是20個,好,同學們,拿出你的筆寫一寫,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

從大家的表情和聲音知道,大家的猜測是錯誤的。通過列舉法進行驗證: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21個“1”,11個“0”。看來所有的猜測都需要驗證。

四、回顧反思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哦!這位同學知道了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21個“1”,11個“0”,其他都是20個,真是善於總結的孩子。

這位同學學到了一種學習方法——“列舉”。

這位同學感覺這節課學的很開心!

非常感謝同學們,老師這節課也很開學。

下課!

説課稿 篇9

這次我執教的是五年級上冊的品德與社會課題,為了把我們的每一節思品課紮實有效,總結好每堂課的好的上課經驗,特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後反思等方面來總結一下我講的這堂課:

設計理念:

“尋找身邊的科技”是“身邊的科技”的第二主題活動,本堂課的設計理念我旨在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尋找身邊的科技,體會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極大便利。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廣泛尋找科技產品,充分調查研究、蒐集資料,課上交流、共享、互相學習的我方式,旨在培養學生積極參議調查研究,用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與人交流,提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設計“我的發明”,給學生留有書寫的空間,目的是培養學生關注生活,改善生活,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經過漫長的發展歷程,生存環境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現在我們的周圍都已成為科技的世界,可以説科技無處不在。人們創造了科技,科技又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我們與科技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身邊的科技”由“我家買了洗衣機”和“尋找身邊的科技”兩部分內容組成。“尋找身邊的科技”是上一主題的拓展延伸,由對一種科技產品的研究,擴展為對科技的全方位的關注:領域設計家庭、學校工廠、農田,生活涉及衣食住行。通過調查研究,整理信息、交流共享,使學生親身感受科技的普遍存在,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

安排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是為了激發學生創新慾望,讓學生掌握創新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現代生活離不開科技,科技就在身邊,科技在改變着人們的生活。

2、知道一些常用物品所包含的科學道理。

3、能嘗試和改進生活中的不足,進行發明創造,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情感。

4、積極參與調查研究,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與人交流,提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其中教學目標1、3、4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教學目標3、4既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又是本課學習的難點,為了有效地抓重點、突難點,在教學過長中我設置了以下環節:

一、問題探討,形成共識。

主要分三步進行:

1、以小組為單位整理自己課前的調查表,在整理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同學的説法有錯誤,小組中的同學一定要一起把它改過來。

2、小組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3、談在“尋找身邊的科技”這個活動中的感受。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調查研究,整理信息、交流共享,使學生親身感受科技的普遍存在,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並且通過積極地參與調查研究,培養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與人交流,提高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體驗內化

以魯班仿照小草的齒髮明鋸子的故事激發學生嘗試“我的發明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發現與改進生活中的不足,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設計“我的發明”,給學生留有書寫的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關注生活,改善生活,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課後延伸

課後繼續進行“我的發明”,把自己的作品和同學交流,評選班級發明大王。

教學反思:

整堂課我採取創設兩個大的場面,力求為學生的研究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從而起到深化學習的效果。兩個場面都起到了相應的效果,但是第一個場景調查表交流過程中由於自己引導方面的原因,學生回答方面欠條理。對於思品課的教學,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我還需要再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