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熱門】説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2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説課稿,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説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李漁的《芙蕖》(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五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芙蕖》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專題荷中的一篇課文,本文具體地説明芙蕖屬於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種種優點,從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兩個方面闡述了它的種植之利甚大。作者並對自己不能闢半畝方塘種植芙蕖而感到遺憾,抒發了他酷愛芙蕖的感情。

第二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為:

(1)理解課文內容,並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的立意特點,對課文主要內容能初步成誦。

(3)認識作品的現實意義,提高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是理解作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學難點是在分析文章立意中昇華教學主體的認識

二、説學生

初中學生的注意力難較長時間的集中,對文言文的學習有點無味,甚至反感和恐懼,故要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消除反感、恐懼的心理。再加上這之前已經學習過幾篇文言文,對文言文的字、詞、句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對文言文的分析已經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師的點拔啟發下,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課文。

三、教法、針對初二 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準備採用傳統的誦讀與現代多媒體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目的是在誦讀的基礎上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説學法

本文是一篇以説明為主的小品文,通過對芙蕖的分項説明,告訴人們芙蕖的種種可人之處,説明種植之利,並藉此表達作者對芙蕖的眷戀。學習這篇文章,首先要做好文言實詞、虛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文中不少句子對仗工整、用字精當,建議背誦默寫;其次,要分析、瞭解文章寫作內容和寫作特點,文章層次清晰,條理分明;以芙蕖的“可人”為線索按照芙蕖的生長時序,由“荷錢出水”起,至“霜中敗葉”止,由芙蕖可供觀賞的外在美,寫到芙蕖可備實用的內在美,使芙蕖“形、神、靈”三者的美渾然一體。在分項説明時,做到重點突出,祥略得當,祥寫“可鼻、”“可口”“可用”。這樣安排是從作者表達主旨的需要出發的,作者推重的是芙蕖的關上審美價值,而觀賞價值又主要體現在“可目”上,因為就“可鼻”而言,芙蕖較之“羣笆”並無特別優越之處。再次,還要對文章語言進行品味,本文語言明白曉暢,通俗簡潔,駢散結合,句式多變,善用修辭,生動形象。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1、課文導入及題解

本文是一篇介紹芙蕖的文藝性的説明文。芙蕖,即荷花,又名蓮花、芙蓉。作者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四個方面説明了芙蕖的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

2、作者介紹

李漁(1611-約1680),字笠翁,又字謫凡。原籍浙江蘭溪,生於江蘇如皋,晚年居杭州西湖。明末清初戲曲理論家、作家。《閒情偶寄》(後改名《笠翁偶集》)是我國第一部從舞台藝術的角度來探討戲劇理論的專著。《笠翁偶集》諸篇,屬於明清筆記小品一類的文章。這類文章不拘俗套,不避俚語,文字清新活潑,與一般古文的風格不同。本文節選自《笠翁偶集》“種植部”。它以説明為主,兼用描寫、議論、抒情,體現了李漁創作的獨特風格。

3、整體感知課文——閲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句。

4、整體把握課文

A、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B、弄清本文的主旨和材料,並列出第二段及全文的結構提綱。

第二段:

5、全文説明順序

A、本文圍繞“芙蕖之可人”的主旨選擇了“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個方面的材料依次介紹,其順序能否調換?

不能。因為這種安排與人們接觸、認識芙蕖時,先觀其花、聞其香,再嘗其果、用其葉的一般順序相一致,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B、本文在説明芙蕖“可目”時,採用的是什麼順序?

從“花之未開”到“菡萏成花”,再到“花之既謝”,按時間順序依次介紹。

6、重點研讀

A、本文的説明重點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安排材料?

説明重點:芙蕖的“可目”。

原因:課文介紹了芙蕖的觀賞價值、使用價值。但作者推廣的主要是其觀賞價值。觀賞價值又主要體現在“可目”上。而且作者對“可目”更有獨特的體驗,從“花之未開”説到“花之既謝”,寫出一般人不易覺察之處,體現了較高的立意。

B、作為一篇説明文,本文除了使用説明以外,還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表達方式:兼用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介紹芙蕖的生態特徵採用了描寫,以突出其“可目”;介紹芙蕖的價值功用,採用了議論,以突出其“種植之利”。在説明中又帶着感情,表現了作者對芙蕖的酷愛和推崇。

好 處:使文章顯得清新活潑,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7、本文語言的主要特色:

①、通俗形象,活潑新鮮,富有情趣。

第一. 作者在詞語運用,由通常的“可人”“可口”等説法,仿造出“可目”“可鼻”。這些詞語,排列整齊,眉目清晰,具有美感。

第二. 整散結合,雜入口語,自然流利,姿態橫生。整散結合,如課文末段。雜入口語,如“一時一刻”“分內之事”等。

②、遣詞造句,鮮明地體現了作者的主觀感受。

主要表現為擬人手法的運用。如“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用一“為”字,寫荷葉似知人意。又如,一時“菡萏成花”,“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這是寫花與人的感情交流,下文的“可告無罪於主人矣”,更是直接寫荷花的心境,由此表現出人對花的喜愛之深。

8、課文小結:

本文是一篇介紹芙蕖知識的説明文。作者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四個方面説明了芙蕖的觀賞價值和使用價值,寫出了芙蕖的“可人”之處。在介紹的過程中,作者也用抒情的筆調寫出了自己對芙蕖的情有獨鍾,這種感情在字裏行間不時流露出來,從而表達了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體驗。

9、作業佈置

①熟讀課文。

②完成《習題冊》中的練習。

③預習《芙蕖》。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説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伶官傳序》。我説課的內容共有五個部分,分別是:説教材學情,説教學的重點難點,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作業設計。

先説教材學情。《伶官傳序》為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一篇,屬論説類體裁,文章層次分明、説理嚴密透徹,作者通過對後唐莊宗由盛到衰經過的講述,總結了國君治國理政的教訓,這些教訓同時也是為人處事的格言,至今仍閃耀着人性的光輝,這對於正處於價值觀形成期的高中生來説,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所以,引導學生真正理解並感悟這些道理,並讓其成為學生價值觀的一部分,是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點。這既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也是幫助學生樹德的過程。

再説學情。經過必修階段五冊教材的系統學習,絕大部分學生已具備了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然而學生學習文言文時關注最多的還是字詞句方面的知識,很少去挖掘其中的思想文化內涵,這方面教師須積極加以引導。

基於以上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第一,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滿招損,謙得益”“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等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第二,明確這些名言警句的時代意義。

下面説教學重難點。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分析探究理解文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教學難點是怎樣真正去踐行這些為人處世的哲理。

下面我要説的就是教學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即教學過程。一節成功的課,導入部分很關鍵,它是帶領學生快速走進文本的一把鑰匙。其實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對文中的名言警句,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等已經倒背如流了,因此,在導入設計上可以就地取材,這不僅不呆板,相反還能激發學生關注課文的興趣,由此順理成章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名言警句背後的故事上,隨後教師順勢板書《伶官傳序》。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明確把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列為語文素養的重要一項內容。有鑑於此,在分析探究環節,我採用了“逆向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如下:作者的感觸因何而發?

作者的觀點有説服力嗎?為什麼?(詳細的事件經過,由盛到衰的巨大落差)總結教訓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學生就能一步步發現抽象道理背後是血與淚的真實慘痛教訓。在此基礎上,教師趁熱打鐵,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探討生活中如何有效踐行這些人生哲理。

最後是作業設計

思考,你認為後唐的滅亡的主要是因為莊宗寵幸伶官嗎?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無一不被這夕陽的美所打動而留下了千古佳句。夕陽也許在李商隱地眼中是頹廢的美,但在這篇文質兼美的《夕陽真美》一文中,卻是充滿活力,有着與眾不同之美。我們帶着低年級孩子走進文本,讓孩子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感。特別是二、三、四自然段重點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地間壯麗富有變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陽美景圖。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年段特點和實際水平,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

⑴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通過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⑵通過反覆朗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默讀。

⑶緊扣文中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夕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的描寫,在美的意境中將語言文字內化為孩子的語言,指導孩子熟讀成誦。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説學情

這篇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向我們展現了太陽落山時的美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對語言的品悟能力還很欠缺,如何帶領孩子由直觀的畫面走進抽象的,藴含想象力的文字,發展語文學習能力呢?基於學生的發展立場,在教學時應運用多媒體等手段,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他們投入到本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學習語言文字,發展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説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使用就是為了促進目標的達成,關鍵是語言能力的發展,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出發,我採用以識促讀、寓識於讀,合作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深化學生的閲讀感受,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四、説教學流程

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如何上好課才是關鍵。下面我來説説我的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境,欣賞美

“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溶於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於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語言文字更是如此。一上課,我便在黑板上板書“夕陽”二字,並提問:看到這兩個字,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畫面?孩子調動原來的知識結構進行一個文字的表達。根據學生的想象我進行這樣的總結:聽了你們的描述,我不禁要説“夕陽真美”,隨即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朗讀課題。這麼美得夕陽你想不想去看看呢?此時出示夕陽的圖片,讓孩子初步欣賞夕陽的美景後再讀課題。

【這樣的設計不僅調動了孩子已有的知識積累,還通過畫面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提高了孩子對文本的探索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文本,觸碰美

1、第一個層次的讀:自主學習,教活詞語

導入新課後,孩子們帶着濃厚的興趣自由讀文。我鼓勵孩子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夕陽真美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