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生物説課稿四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0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説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生物説課稿四篇

生物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義務教育課程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9課。這次説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後反思等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説教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生物入侵者》被選錄人教版初中語文義務教育課程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9課。這個單元的課文五篇,《生物入侵者》排在第四篇。前四篇都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説明文。本單元的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生物入侵者》介紹了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是一篇事理説明文。它屬於自讀課文。學習本文,可以在培養語文基本能力的同時,滲透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教育。本文是按照邏輯順序來寫的,説明事理層次分明,步步深入。本文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學生對外敵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的概念。學生對説明文要素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2.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一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①知識目標:

通過閲讀課文,瞭解“生物入侵者”的相關知識。

②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深入研究身邊事物的興趣,增強防範“生物入侵者”的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生物入侵者”的含義,理清課文的説明順序,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二、 説教法與學法

(一)説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本節課的教學必須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學習過程中我加以適當的點撥。以突出教學重點。

2.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延伸拓展法。對是否贊成干預生物入侵這個觀點的辯論有利於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説學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美國的未來學家阿爾温托夫勒早就預言:“21世紀的文盲不是那些沒有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後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

1. 朗讀法。生動的説明易於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基於這一點,我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激發探究慾望 (1分鐘)

孔子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在湖南長沙,面對“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一枝黃花——雲南滇池擾亂一池春水的水葫蘆,人們卻痛下殺手,欲趕盡滅絕,為什麼?請走進《生物入侵者》。

設計説明:這一導入簡潔、精練,可築起學生的情感之堤,引發求知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求知慾同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

(二)自主釋題,引發閲讀興趣 (5分鐘)

讀課題,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入侵”和“生物入侵”的含義,再談讀題後你最想了解什麼內容?

設計説明: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學生的這種心理比成人更強烈。應讓學生自由發言,對其解釋由學生自主評價,激發學生閲讀興趣,並能通過讀題明白文體,瞭解文章重點,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三)閲讀文本——構建探究平台 (20分鐘)

自主閲讀,並探究討論。

1.在文中勾畫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2.文章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還講了哪些內容?

3.你認為學習本文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試擬出本文學習目標。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明確:(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及時板書)

……

設計説明:探究性學習仍需以文本為支點,通過學生自主閲讀,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減少教師多餘的講授和不着邊際的指導,從時間上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並突出教學重點 。

(四)合作交流——暢談探究收穫 (5分鐘)

文章標題為《生物入侵者》,全文都起筆於生物入侵,落筆於啟示,在平實、準確的説明中詮釋了一種特殊的生態現象,使人讀後可產生理性思考,那麼,學完本文後,你有何收穫呢?

提示:收穫可以是寫作技法上的,還可以是思想上的,用“學完此文,我明白了……收穫了……”的句式理性地敍述自己的提升、認識和思想的昇華。設計説明:旨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觀察生活,留心生活,聯繫自我,勤于思索,初二學生進入思想,性格,生理髮育期,求知慾,表現欲都很強,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從關注書本到聯繫生活,樹立大語文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體驗學習語文之樂。

(五)脣槍舌劍——實踐中高瞻遠矚 (12分鐘)

以“對‘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為干預”為辯題,組織一次小型的辯論會。

基本觀點:

(1)人類不應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失衡是暫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終會得以實現。

(2)人類必須干預“生物入侵者”,如果聽任其發展,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會受到嚴重破壞,人類社會將會有巨大的經濟損失。

設計説明:辯論問題本身並沒有是與非的定論,但在辯論、求證的過程中,讓學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使學生處於亢奮的學習狀態,使語文課堂充滿着智慧的交融,表現出個性的張揚,成為學生成長的沃土、精神的棲息地。這樣可以在思維的自由與活躍中突破教學難點。

(六)作業佈置(2分鐘)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並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2.查閲資料,瞭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設計説明:第一題是為了明確詞語積累的重要性,因為語言是思想的外衣。第二題是為了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生活,關注人生。

四、説板書設計:《生物入侵者》

引出話題: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及危害:毀滅物種、經濟損失(2-4段)

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徑:跨國貿易(5段)

揭示態度:不同(6-7段)

採取措施:(8段)

設計説明:此板書可以把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主要內容與寫法簡明清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形式,便於學習、模仿和提高。並且具有藝術的美感。

五、 説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我走出傳統教法的樊籬,自覺地將新課標的新理念滲透進課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文體以飛揚的生命力。在老師富有啟迪性和親和力的語言導引下,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在此過程中,課堂變成了求知的樂園。學生的參與意識、想象力、創造力都得以超乎預想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學生也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謝謝大家!

生物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 》選自於北師版初中生物教材第 單元第 章第 節,本節內容我安排由 課時完成, 本節課主要學習第一課時的內容,(具體內容自己寫,以及這個內容的作用,簡單的分析學情)。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依據新課標要求。我確定了本次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我確定了本次課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

難點:

四、教學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

要被點燃的火把。因此,本次課的教法主要是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討論法、探究法為主,學法將以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為主,力求最大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創造性。

五、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和教學所需的材料器具。學生預習 我把本次教學分為五個環節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對上次課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接着利用多媒體播放關於 的視頻。通過多媒體直觀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

(二)自主學習、明確目的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明確學習目的。同時也為後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合作探究,探討問題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一個活動。

生物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高中生物第二冊第八章第一節中的內容。

首先,我們來分析這節課的教材。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生命的基本特徵、遺傳和變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課與緒論中生命的第六個基本特徵————生物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又能影響環境相對應,是對其的具體闡述,是對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適應環境的事例和生物進化學説以及遺傳和變異的總結和提高。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適應的普遍性,教學難點是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區別,適應相對性的原因。

本節的教學目標,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個方面是知識目標:本節要求學生知道生物適應環境的普遍性、相對性以及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理解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區別。

第二個方面是能力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分析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培養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和運用自然科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的能力;另外本節的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區別,這屬於概念教學,培養學生提煉概念中重要詞語,相似概念間對比分析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很重要。

第三個方面是情感目標:要求通過學習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使學生真實感受到生物與環境間的和諧美、協調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下面我們來分析教學的對象————學生的認識水平,對學生的分析也從三個方面進行。在知識方面,學生已學習了生命的基本特徵、遺傳和變異、自然選擇學説、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已具備本節課所需的預備知識。在能力方面:經過一年多的高中生物學習,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比較對比的能力,通過計算輔助教學,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能力目標不難達到。在情感方面: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配以典型的圖片定會讓學生體會到生物與環境的協調美、和諧美,情感目標能夠實現。

本節課的教學方法: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主要採用觀察、討論與講述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大量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適應環境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對性,生物不僅能適應一定環境還能影響環境。

本節課的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首先通過複習舊知識來引入新課,在這裏我設置了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與前面所學的生命的基本特徵、自然選擇學説、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相對應。這樣可以使學生將本節內容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繫起來,構建知識網絡。

隨後,進行新知識的學習。講解適應的普遍性時,先向學生展示四組畫面,引導學生探尋這些生物的適應特徵,再運用自然選擇學説從理論上分析,從而推導出適應的普遍性。

因為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是適應的普遍性的成功典範,所以接下來就進行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首先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的典型圖片,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從表面現象入手抓到其本質內容,從而引出保護色、警戒色和擬態的定義。在學習概念時要抓住概念的核心內容。例如:保護色強調的體色與環境色彩一致;警戒色強調的是惡臭毒刺、色澤鮮豔;擬態強調的是形狀、斑紋與生物非生物相似。這樣做是為後面比較這三個概念做準備。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這三個概念區別感到困難,所以概念教學完成後,我們就趁熱打鐵,將這三個概念拿到一起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對概念掌握的更牢了,而且它們之間的區別也就顯現出來了。這部分內容按教材的順序是保護色→警戒色→擬態,考慮到保護色擬態的區別不明顯,所以把擬態放到保護色後面講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區分它們。

概念比較之後,我想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起來,學以致用。問題是這樣設置的:請舉例説明保護色、警戒色、擬態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學生很容易想到軍人的迷彩服、交通的紅白或黃黑相間的條紋。另外請同學思考:小王經常找鑰匙,事情雖小卻很麻煩該怎麼辦呢?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能夠找到這樣的辦法:在鑰匙上掛上一個小的漂亮的顏色鮮豔的飾品。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從知識應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有意識應用所學知識指導生活的習慣。

當學生對適應的普遍性印象非常深刻後,突然話鋒一轉:生物對環境是不是絕對地適應。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蝗蟲因為具有保護色而全都倖免被鳥捕食,那麼鳥兒就失去了一條重要的食物來源,鳥兒面臨餓死的危險,蝗蟲就會氾濫成災。讓學生認識到: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鳥類也形成了敏鋭的視力,能夠從綠草從中將綠色的蝗蟲分別出來,只是捕捉蝗蟲要比其他昆蟲要困難得多,保護色只是增加了它的生存概率。從而,讓學生認識到適應的普遍性。

然後展示雷鳥的圖片,利用這個圖片引導學生探求適應的相對性的原因所在。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圖片包括三個小圖片,其中兩個圖片是保護色的典型實例,中間的圖片與左右兩邊的圖片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這個圖片中,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個是雷鳥羽毛的顏色變化,另一個是苔原顏色變化,學生很容易答出羽毛顏色變化屬於生物的`性狀,由遺傳物質控制,遺傳物質具有穩定性;苔原顏色變化取決於老天爺是否下雪,即環境條件變化,環境具有易變性。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和環境的易變性之間的矛盾就決定了適應的相對性。

適應相對性學習結束後,進入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的學習。對於環境保護的內容其他學科都有所涉及,媒體也有所報道,學生具有這方面的知識,但日常生活有意識去做的少,所以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能拘泥於課本,應該讓學生自己反思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對環境有害的事,例如一次性塑料袋可多次使用,丟棄時打結以免滿天飛舞、少用紙巾用手帕。這與近年高考的動向————來源於課本,但不拘泥於課本的精神相一致。

最後,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再回顧一遍。在課堂小結時我準備了3個小題來幫助學生小結,學生回答完後再用課件將本節內容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將自己的回答與課件相比較,找到不足。

另外,我們還安排了一個欣賞與練習,其中有四幅欣賞圖片和四道練習題。精美圖片中穿插練習,讓學生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鞏固所學知識,消除學生緊張焦慮感,愉快地學習。

生物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完成以後,人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必須及時排出體外,人體廢物的排出途徑有三條,本節所講的為其中之一,故本章內容與前三章聯繫非常密切,互為因果。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對新陳代謝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課標》中對本節課的具體要求是:描述汗液形成和排出的途徑。本節內容包括“皮膚的結構”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兩部分。

(二)教材處理

本節課中增加了一些圖片,視頻,動畫,準備了模型,從而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具體,在問題設計中聯繫了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拓展延伸中還介紹了生活小常識,因此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三)教學目標

學生對於皮膚很熟悉,但真正準確認識的並不多。他們對抽象的理解還存在困難,而對於形象的理解相對要容易一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圖片、模型、視頻、動畫的演示,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可以糾正、加強他們的認識和理解。新課標指出:人體結構域生理的知識對學生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適應的關係,理解人的各種生命活動,自覺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本着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本節課內容,根據學生實際和課標要求從以下三個方面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別皮膚的各部分結構,推測皮膚的功能

2、瞭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它對人體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圖片、模型、視頻瞭解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2、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器官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衞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目標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皮膚的結構與功能,難點是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由於皮膚在人體分佈的位置和結構特點,使它具有各種功能,汗液的行車和排出過程又是通過皮膚排出體外的,因此將皮膚的結構和功能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點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學生不能用肉眼觀察到的,是抽象的,微觀的,以至於學生難以想象和理解,故將其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

教法:

1、直觀演示法

2、問題探究式教學法

3、觀察法

學法指導

小組自主預習、合作探究、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

三、教學手段

1、多媒體教學: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聲、像、圖、文相統一,真實、形象、生動的展示皮膚的結構及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進而上升為理性知識。

2、皮膚的模型:直觀、形象、重複利用

四、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約2分鐘)

師生共同認定目標(約1分鐘)

合作探究,學習新知(約20分鐘)

歸納總結,形成體系(約2分鐘)

達標測評,拓展延伸(約15分鐘)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圖片,炎熱的夏天,小明喝了大量的水,但他的排尿量卻沒有明顯增加。這是怎麼回事呢?從而引起學生思考,分析,提出猜測和假設,帶着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師生共同認定學習目標

出示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三)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解汗液的形成,首先要了解一下我們皮膚的結構,指導學生對教材中皮膚結構的模式圖和相關文字介紹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上的相關題目。然後展示皮膚結構圖,讓學生辨認各部分結構,檢測學生自學效果,同時也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皮膚的結構圖,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下列六個問題,。充分討論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彙報交流,並嘗試着説明理由,要求學生回答時要有依據,表達思想時注意邏輯性,要條理清晰,運用生物學語言,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本環節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語言組織的能力展示皮膚的結構視頻,對皮膚的結構再認識,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

2、除了具有表皮和真皮兩部分之外,還具有一些附屬結構,如:皮脂腺,毛髮,指甲,汗腺。汗腺分泌汗液,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是怎樣的呢?

要求學生自主閲讀教材內容,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通過各組學生的相互訂正和補充,學生就能初步構建關於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的知識框架。

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讓學生體會其過程,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汗腺的結構是如何與功能相適應的。

本環節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結合事例,在分析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3、汗液分泌可以帶走一部分熱量,從而説明皮膚具有調節體温的作用,除此之外,皮膚還具有哪些功能呢,在瞭解皮膚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推測皮膚的功能,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提供生活中的實例,學生分析討論對其功能進行分類總結,然後播放皮膚的功能視頻,加強學生的認識,從而培養了學生依據實例進行推測的能力,同時也樹立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4、既然皮膚對我們人體這麼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保持皮膚的清潔衞生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則根據學生回答的實際情況進行點評和補充,從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四)歸納總結,形成體系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通過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使形成條理清晰的知識體系,從而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五)當堂測評,拓展延伸

重在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佈置作業:為什麼我們在夏天排出的汗液比冬天多呢?

(七)生活小常識:增加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