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一數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01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一數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一數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一數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我説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四冊的有餘數的除法。

有餘數的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樑,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籠統,概念性強。從同學方面看,同學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有餘數的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法口訣中求商,要用豎式計算,但對於豎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體寫法同學較難理解。總之,對於低年級同學來説,學習掌握這樣一個知識跨度較大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針對這一狀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實例,來理解“餘數”這一基本概念。

2、學會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書寫格式,能進行簡單的有餘數除法的計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性的應用問題,培養同學觀察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知道什麼是“餘數”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

二、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我主要通過遊戲“猜猜看”。(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同學在紙上依次畫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圈,比一比誰畫得多,畫好後,將自身畫的個數數出來寫在張上,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畫的最後一個的顏色。)這個遊戲的設計在於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並且為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小朋友們學完了這節課,也能和老師一樣能猜出圓圈的顏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同學來感受“餘數”。

(1)讓同學來分一分桔子。6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7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後説一説,兩次分有什麼不同?同學會説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麼分都有一個剩下。這就讓同學初步感知餘數的概念,觸和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

(2)將1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設問:假如每人分2個,剩下5個,可以這樣分嗎?這時就有同學會回答,5個還能再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1個,還剩下2個,這時老師追問:2個還能再分嗎?同學會回答,不能分了。通過這個壞節,讓同學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餘數”這一基本概念。

(3)老師手中有10顆五角星,要獎勵給今天表示的4位同學,應該怎麼分啊?誰來協助老師來分呢?讓多個同學上來分一分,老師對他們分的結果給予評價,讓同學更深刻地明確“不能再分的就是餘數”。

3、用數學方法表示。對前面分的結果用數學方法表示出來,再翻開書本50頁,參照例題,來自學有餘數的除法的橫式、豎式的寫法。教師在同學寫完後給予簡單點評並説明各局部的意義。我認為這局部同學在前面學習了除法豎式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自學。

接下去通過評價性的活動,看看小動物們做對了嗎?出示三個豎式,來比較,觀察除數和餘數的關係,會發現其中一個小動物粗心大意做錯了,餘數比除數大了,還能再分。這一環節讓同學進一步明確了不能再分的才是餘數,也就是“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練習鞏固新知。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同學上來板演,別的同學下面做。做完後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同學掌握新知的情況,並可以根據同學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5、回到遊戲“猜猜看”。這時候同學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通過學習這節課的知識,來想一想,老師是用什麼方法這麼快説出圓圈的顏色的,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試試呢?這時師生一起來研討這一方法,從而掀起課堂上的一個小高潮。在抓住同學的閃光點,找到方法後,讓同學來猜一猜。然後設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同學先來説一説。教師可舉一個例子:我們班去春遊,要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7人,我們班39個小朋友要用多少條船?這一例子將數學問題引用到生活中去,讓同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説課堂小結

讓同學來説一説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總的來説,這節課讓同學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餘數”的概念,並提高了自身的思維判斷能力。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一數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的認識”。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這節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瞭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説一説等實踐活動,瞭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同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二、説教學目標

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知道看、稱,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三、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四、説教法和學法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規律,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法,並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繫,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五、設計理念: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而且質量單位不象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基於這一現狀,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調查並準備一些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並掂一掂,從中學生積累了有關質量的生活體驗,然後再學習新課。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平時合作意識較強,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在設計本節課的過程中,我側重於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給學生建立初步的質量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數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開始我便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體有輕有重,引出質量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和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為了達到這種相互促進的效果,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我採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藉助測量一枚二分硬幣和兩袋500克的鹽,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讓學生説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如:説明“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來稱”,介紹一些常用的秤,讓學生認識測量的工具。

3、培養估測意識。如,在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後,讓學生説出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或1千克,給他們提供了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一數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辨認方向》是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設計的活動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繫,為學生提供了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為後續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要讓學生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説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參與、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學會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新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3、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2、會用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

三、説教學設想

為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藉助多媒體創設有效的活動情境,促使學生理解深化四個新方向。

2、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辨認八個方向,我設計了做“方向板”的活動,順勢利用“方向板”做實踐性練習。

3、為了區分圖上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我設計了在教室裏做一個大的方向板活動。

四、説教學準備

課件、方向板。

五、説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主要有以下以下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首讓學生我們上節課學過哪些方向?再説一説自己的東、南、西、北方向分別是誰。

(二)實踐探究激趣解疑

活動一:辨認平面圖上的方向。

1、觀察情景圖,複習四個方向。

課件出示教材主題圖,先請學生説一説:看平面圖的方法,隨機在黑板上畫方向標。然後讓學生彙報。

2、引出新方向

引導學生觀察動物園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學生的説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説,動物園在學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説,動物園在學校的東面。教師可以藉機提出疑慮:“動物園又不會走,怎麼一會兒在這,一會兒在那兒呢?動物園到底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你們好好想一想,想好後和同桌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髮現:動物園在學校的東面和北面之間的位置,並鼓勵學生自己給東、北之間的方向起名字,從而瞭解到生活中的東北方向。進而指出:東與北之間的部分都叫做東北方向。

接着教師請學生在小組裏交流圖書館、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學校的東南方向有什麼?怎麼找東南方向?(先找東,再找南,之間的部分就是東南)

教師讓學生觀察圖書館、動物園、少年宮、電影院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給新認識的方向起名字,學

生親身經歷了認識生活中客觀事物的過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注重了學習過程及學習方法的探究。

(三)聯繫生活玩中強化

活動二:製作方向板

這樣不僅可以區分方向板上的8個方向和生活中的8個方向,而且對於四個新方向一目瞭然。再利用它做一些實踐活動的練習,從而體會到方向和位置一樣,都是相對的。要找好中心點才能確定方向。進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

活動三:把你的方向板和教室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桌或小組間進行你問我答的遊戲活動。

(四)聯繫生活拓展應用

出示中國地圖,先來找找首都北京在哪裏?

我們的家鄉大致在北京的()方向,實際是以北京為中心,我們可以在那畫一個方向標,從而使問題一目瞭然。再找吉林、遼寧、四川分別在北京的()方向。

(五)師生整理體驗收穫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讓學生談兩點:

1、談收穫,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學會了什麼。

2、讓學生自我評價,比如,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一數説課稿4

一、説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第四冊的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也是為後面"噸"的教學奠定基礎。從學生的感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先認識千克,再認識克,然後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及知識應用。圍繞這節課的內容,以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結合課題的實驗方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克和千克,對1千克、幾千克、1克、幾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能進行簡單的質量計算。

2、繼續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3、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千克與克的認識並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難點是對克的認識。

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些目標,在教學中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並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採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説一説、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學環節

本節課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一是遊戲發現,激發探究欲;二是主動參與,探究新知;三是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1、遊戲發現,激發探究欲

在這個環節中,創設了"背一背"這個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去感受輕和重,然後揭示課題,目的在於利用熟悉的遊戲情境,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親切感,並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堅實基礎。

2、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所以分3步來實施:

第一步:認識千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説一説1千克物品,"掂"是對"1千克"進行初步的感知,"説"是對"1千克"的進一步體驗。接着對"三件視覺上具有一定反差的"物品掂一掂、估一估、評一評、稱一稱,還設計了讓學生想辦法找幾千克的物品,然後輪流感受,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僅一次次強化了學生對"1千克"的體驗,更是對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培養,是對學生自主探究程度、學生體驗態度的一種信息反饋和檢驗。

第二步:認識克。克相對千克而言,沒有那麼直觀,感覺也不會那麼清晰。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學生對千克有了一定認識的前提下,馬上讓學生掂一掂1克的物體,説出自己的感覺。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感覺上與千克形成明顯的反差,對學生進行強烈刺激,使學生在腦海中克與千克形成鮮明對比,進而建立這兩個質量單位的'概念。為了使學生剛建立的概念得到進一步鞏固,於是又設計了兩道練習題。練習的目的除了鞏固新知外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自我檢查的一種深化。

第三步:認識千克與克的關係。試教時設計的是一道填空題:1粒釦子重1克,2粒重()克,100粒重()克,那麼1000粒重()克,從而推出1000克=1千克。教出後發現這樣設計給學生的鋪墊太厚,沒有思維度。後來把這一環節改為"由1粒釦子的質量直接到思考1000粒釦子有多重?"這樣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興趣,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厚。對"克和千克"的換算公式,設計了教師讀、學生聽、學生讀、大家評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在讀和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並牢牢記在心中。

3、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為了使這些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創設了兩個問題情境:針對物品重量能提什麼數學問題;怎樣讓氣球載滿物體順利升空。

第一個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把新知和過去的學習經驗相結合,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可以極大地擴充訓練容量,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體現。第二個問問題情境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並且把學生那種嚮往宇宙、嚮往太空的情感融入情境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最活躍,情感達到潮,從而把本節課的感知、體驗,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以進一步昇華。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儘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畢竟,我們還在實驗、還在探索,所以教學中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以便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數一數説課稿5

依據新課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能用直尺畫出不定長的線段。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徵,學會畫線段。

教學難點:畫線段、數線段。

教具準備:課件、毛線(長短不一,顏色不一,粗細不一)、長方形紙片,直尺

課堂教學主要採取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配合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操作,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結合以上分析,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八個部分:

一、直觀認識。

1、請每個同學舉起手中的毛線。説説你的毛線和其他同學有什麼不一樣。(學生會觀察到有長短,顏色,粗細的不一樣。)設計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先找出線段的非本質特徵。只有去掉了非本質特徵,學生才能更明確到記住線段的本質特徵。)

2、請每個同學在認真觀察,説説你的毛線和其他同學的有什麼是一樣的。這個環節學生最基本能發現手中的毛線是直的。

二、講解概念

1、通過直觀的認識後,由教師講解線段這個概念:像我們剛才手中這一條直直的毛線,就可以看做是線段。(這句話的講解中,教師要突出直直的,這是線段的最基本特徵,還有一個詞是是看做是,數學的是嚴謹的,不能説這條毛線是線段,並讓學生也舉起毛線和老師一起説説這句話。)

2、直接告訴學生:手捏住的毛線線的兩頭,在數學王國裏叫做線段的端點。

3、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線段有幾個端點?從而得出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的特徵。並指導學生讀讀這句話。

4、教師板書直接讓學生明確線段是怎樣表示的。

三、找線段。

1、讓學生找找我們的教室裏有哪裏地方可以看做是線段?比如課桌的邊,課本的邊,並讓學生摸一摸線段,説説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裏,讓學生加深對線段的體會。

2、找線段這個環節的最後,我先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題,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説説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

四、折線段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説:你能折出一條線段嗎?然後請學生來展示他折的線段,並説説兩個端點在哪裏?

2、你能折出比剛才長的線段嗎?讓會折的同學來展示他的折法。

3、你能折出比剛才短的線段嗎?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比較不同摺痕,引導學生認識到線段有長有短;

五、畫線段。

畫線段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分兩步教學:

1、先讓學生運用剛剛獲得的對線段的認識,嘗試畫線段。教師在這個環節不做示範,放手讓學生獨立去畫,給學生以的空間去發揮,這樣才不會限制在只會用尺子畫線段。

2、展示學生畫的線段,並讓學生説説:你是怎麼畫的,畫線段需要注意什麼?

六、數線段。

1、讓學生完成教材49頁想想做做第二題,下面的圖形各由幾條線段組成的?

七、練習鞏固,深化拓展

1、完成49頁第三題,用直尺把右邊的兩點連成一條線段。説説連接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讓學生明確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

2、完成49頁第四題,下面有三個點,每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可以連成幾條線段?讓學生先讀題,然後再畫一畫,最後説説可以連成幾條線段,圍成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

3、完成49頁第五題,有四個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幾條線段。這一題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教師要先指導學生讀懂題目,可以先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提出每兩點是什麼意思,告訴學生就是每一點都要和其他點連一次。學生只有理解了每兩點,才能更好的完成這道題,畫出6條線段。

八、全課小結

讓學生看着板書,説説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認識了線段,並能找線段,折線段,畫線段,數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