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找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找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找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學習本課之前,本冊教材已經安排了認識因數和找一個數的所有因數,這些內容與本節課緊密相聯,是學習本課的鋪墊和基礎。同時,找最大公因數又是約分的基礎,而約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和掌握最大公因數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見,本課在分數運算中起着承前啟後、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材編寫者編寫本節課時,貫徹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理念,非常注意促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討論、歸納等學習活動,在“找最大公因數”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

這裏分析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一項重要依據。

學情分析:

學習本課之前,五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倍數和因數,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積累了一定的觀察、操作、歸納等數學活動經驗,具備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處於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數學學習一個重要特點是:探索發現和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需要具體的、形象的數學例證作支撐;同時他們在進行數學概括時往往不夠完整,在數學表達上往往不夠嚴謹,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導。

以上學情,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教法、學法的一項重要依據。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熱情,培養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探索找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教材處理:

教材首先呈現了找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別找12和18的因數,再讓學生將這些因數填入兩個相交的集合圈中,引導學生重點思考的問題是:兩個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現思路,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

教材在練一練中,呈現了兩組找因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練習,一組是8和16,另一組是5和7。第一組是兩個數存在倍數關係找最大公因數;第二組是找互質數的最大公因數。我在教學這兩種特殊情況時,給出更多的數字,安排了三對數,第一組4和8,16和32,6和24,每對都存在倍數關係,先讓學生找一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然後觀察最大公因數,發現每組的最大公因規律。第二組安排了三對數3和7,8和9,15和16,都存在互質的關係,也先讓學生找一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然後觀察、發現每組的最大公因數都是1,然後現去想一想,每組數都有些什麼特點,從而概括這兩種特殊情況組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二、説方法

教法、學法選擇: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把四基目標有機結合,整體實現;要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對本節課主要選用了探究性學習方式。同樣的,依據《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為了使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達到和諧統一,我還選用了啟發式的教學方式。

教學手段:

我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以手段多樣化,促進學生的探索研究。主要使用了四種教學手段:

1、學具操作:合理的使用學具能促進學生的親身經歷與體驗,幫助學習建立數學建模。

2、白板運用:恰當的演示,給課堂帶來清晰的層次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引導方式。強大的電子白板可以更好的輔助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3、實物展示台:有利於反饋的時效性,使反饋的受益面更大,讓個別學生生成有代表性、典型意義的學習資源面向全體

4、課堂板書:必要的板書有利於實現學生的思維與教學過程同步,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的脈絡。

三、説過程

一、複習導入。(複習找因數的方法)

回憶舊知識,又是為向新知識的延升做好鋪墊。

讓學生找出12的所有因數。並説説是怎樣找的?找因數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

(白板上出示1、2、3、4、5、6、7、8、9、10、12、15、18、20數字和集合圈1)

讓學生將12的因數拖入集合圈中,回憶找因數的方法。怎麼找因數才能又快又有順序?

用乘法算式,有序、不易遺漏

二、探究

探究1:認識公因數。

再找一找18的所有因數,並出示集合圈2,讓學生將18的所有因數拖入集合圈2中。

9、18

學生可能會拖入9、18,還有其它的因數?能不能想想辦法,用兩個集合圈,即能表示12的所有因數,又能表示18的所有因數?

移動集合圈。展示交集動態的過程。

師:左邊的集合圈填的是什麼?(12的因數)右邊的集合圈填的是什麼?(18的因數)中間的圈裏是?(即是12的因數也是18的因數)。

那我們可以給他取個名字?(公因數)

我們可以將4放到中間的集合圈中嗎?為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即是12的因數也是18的因數,我們就稱他為12和18的公因數。

鞏固練習。

你學會了找兩個數的公因數了嗎?試一試吧。

找6和9的公因數 找30和45的公因數

探究2:認識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因數

如果請你找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你會覺得是哪一個數字呢?

鞏固練習。

在前次練習的基礎上,找6和9;30和45的最大公因數。

我們學會了找最大公因數,那同學們能找出這三組數的最小公因數嗎?你有什麼發現?

所有數的最小公因數都是“1”。

探究3:找特殊數組的最大公因數。

找出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1、 4和8 16和32 6和24

2、 3和7 8和9 15和16

做完後分小組相互交流,從中你能發現些什麼?

每組的兩個數有些什麼特點,和他們的最大公因數有什麼關係?是不是有這些特點的兩個數,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都有這些規律呢?分小組驗證。

反饋得出結論:兩個數是倍數關係的,較大的數是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兩個數只有公因數1時,他們的最大公因數為1。

三、練習反饋:

有兩根小棒,長分別是12釐米,18釐米,要把它們截成同樣長的`小棒,不許剩餘,每根小棒最長有多少釐米?

師:看到這個問題,你會怎麼想?這裏有幾個關鍵字:同樣長,不許有剩餘,最長多少?遇到這樣的問題其實是讓我們求什麼呢?

四、歸納總結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那些知識?

2、我們是運用什麼方法獲得這些知識的?

(不但讓學生談知識技能方面的收穫,還着重讓學生談談了學習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收穫,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緒體驗。)

《找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中《找最大公因數》 。教材中直接呈現了找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分別找 12 和 18 的因數,再找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現探索的過程。本節課,為學習約分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2 、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

大公因數。

三、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和交流,經歷探索的過程,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為“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四、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探究發現法、討論歸納法,調動了學生高漲的學習情趣,從中發現、提出並解決問題,互相合作、歸納總結了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五、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

本學段的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相對第一學段而言更為豐富,解決問題的慾望更為強烈。因此我在教學中激活了學生先前的經驗,創設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六、評價方式

在本節課中我主要運用了激勵性語言“你真了不起,你太厲害了,及你來當老師等對學生進行評價,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它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加強學習的自信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七、教學流程設計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根據這一認識,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導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能很熟練的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導入學習新知。

(二)、嘗試練習,合作探究、總結方法

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通過比比誰最棒,先自己找出12和18的因數,他們的公因數是哪幾個公因數中最大的一個是多少。然後出示集合圖,讓學生明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讓學生總結出用列舉法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接着通過填一填讓學生自主探索總結出兩個數是倍數關係時,較小的數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通過快速反應讓學生找出互質關係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並讓學生小組探究什麼樣的兩個數為互質數。

(三)、鞏固練習、體驗成功

讓學生積極彙報自己掌握的方法很快求出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並能把它們分類。鞏固所學知識。

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中積極的參與數學活動,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和喜悦,提高了自已的判斷能力。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本節課的收穫,學生們有的説學會了怎樣找最大公因數,有的説我總結出了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學生們能用自已的語言非常清晰的總結出自已的收穫,提高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能力提高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瞭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找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找最大公因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中的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為以後學習約分打下基礎。教材中直接呈現了找出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別找12、18的因數,再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材採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現探索的過程。

二、説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探索找兩個公因數的方法,能準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讓學生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三、説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經歷探索的過程。

因此確定教學重點為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難點為用多種方法正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四、説教學方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本節課學生對因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法與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這也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説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 一)、複習導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很熟練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導入新知。(導入這一環節準備用時3分鐘)

1、師:同學們,我們已學過找一個數的因數,如果老師現在給你一個數,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數嗎?

生回答師板出12的因數:1、2、3、4、6、12

2、師:你們真棒!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很快寫出18的全部因數嗎?

生獨立寫並彙報18的因數:1、2、3、6、9、18。

3、師:那麼準,那你們看看它們的因數你發現了什麼?請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數中有沒有相同的因數?相同的因數有幾個?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師:像這樣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我們就説這些數是12和18的公因數。此時師板書出集合圖形。

4、師:中間這一區域有什麼特徵?應該填什麼數?

生獨立思考後分小組討論。

生彙報:中間所填的數應該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5:師:在這些公因數裏面,哪個數最大?生:6最大。

6:師:對,6在這兩個數的公因數裏面是最大的,那麼我們就説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最大公因數。

師板書課題:找最大公因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並且能很快地找出來。同時這也就突破了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準備用時12分鐘。

《找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4

教學內容:

課本 P79~81 例 1、例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師生共同探討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和集合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初步瞭解算理。

教學難點:

瞭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計算原理。

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導語: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五年級的同學們想用隊列表演來展現五年級同學們的風采。可是在訓練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兩個排的學生人數不一樣,一排有 16 人,二排有 12 人,如果兩排的學生單獨列隊,各自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列隊方法?怎樣確定?

2.敍述:同學們學以致用的能力還真是很強,知道會用因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繼續來研究有關因數的問題。(板書題目:因數)出示視頻4小明家裝修客廳鋪地磚的視頻短片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動畫8用正方形擺長方形的動畫,請同學們幫幫忙,試着設計一下。

2.探究方法。

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1)説一説你是怎樣安排的?

(2)為什麼找 16 和 12 公有的因數就可以?出示動畫9、找16和12公因數的動畫

4.思考:像 1、2、4 這樣,既是 16 的因數,又是 12 的因數,這樣的數你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其中最大的數是誰?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過渡語:今天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最大公因數。

5.想一想:前一段我們已經學過了因數,今天又認識了公因數,你能談談它們兩者的區別嗎?

6.説一説:最大公因數和公因數有什麼關係呢?

7.試一試:你能找到 18 和 24 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嗎?

8.練習:口答最大公因數。

4 和6 24和8 5和7 6和11

問:你是怎樣答出的?能説一説過程嗎?

9.除了找因數,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呢?

分解質因數法。

10.練習:求 24 和 36 的最大公因數(用喜歡的方法求)。

[在學生經歷理解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的過程中, 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選兩個數求最大公因數

12 和 18

99 和 132

24 和 30

39 和 65

2.找最大公因數。

(1)A=2×2×5×7

B=2×3×7

(A,B)=?

(2)甲數=A×B×C

乙數=D×E×F

(甲數,乙數)=?

3.反饋練習。

(1)直接寫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27、9)(17、51)(13、39)((3、8)

(13、11)(15、16)(4、6)(6、8)

(8、24)(15、30)(16、48)(5、11)

(11、12)(13、17)

(2)填空。

小於10的最大偶數與最小合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小於10的最大奇數與奇數中最小的質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自然數中最小的兩個質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小於10的最大兩個合數的最大公因數是( )。

甲數在20至30之間,乙數在30至40之間,甲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2,甲數是( ),乙數是( )。

四、全課總結

你對今天的課有什麼評價?談談你的感想好嗎?

板書設計:

最大公因數

16 的因數:1,2,4,8,16

12 的因數:1,2,3,4,6,12

16=2 × 2 × 2 ×2 18= 2 ×3×3

12=2 × 2 × 3 24= 2 ×2×2×3

(16,12)=2 × 2=4 (18,24)=2×3=6

《找最大公因數》的説課稿5

教學目標:

1、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2、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會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活動情境,進行找因數活動:

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別找12和18的因數,

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數,分別填在各自的圈中。

3、同位交流找因數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總結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1、交流方法

2、激趣導思

①小組討論:

兩個集合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數?

②小組彙報:

③師總結:揭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這兩個集合相交的部分填的這些因數就是12和18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④還有其他方法嗎?

小組討論:

小組彙報:

⑤總結找兩個數公因數的方法

3、拓展引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學生明確找兩個數公因數的一般方法,並對找有特徵數的最大公因數的特殊方法有所體驗。

注意:教師出題時,數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難度要求。

②練一練,第42頁第1題。第2題。第3題。

③第43頁第4題:

讓學生找出這幾組數的公因數後,説説有什麼發現?

④第43頁第5題:

⑤數學探索:

三、總結。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