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約分》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5.88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約分》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約分》説課稿

《約分》説課稿1

《約分》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分數》第34~36頁內容。屬於“數與代數”領域。

“約分”是第三單元分數的第六個知識點,在學習約分之前,學生已經探索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了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這些知識的掌握都為約分方法的學習提供了認知基礎。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約分的含義,並掌握多種約分的方法。

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約分的含義。

2、探索並掌握約分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約分。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比較與推理的能力,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

2、掌握約分的方法,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進行約分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學習約分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整除的知識,學習了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這些知識的掌握都為約分方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

對最簡分數的理解可能比較吃力,約不到最簡。用一次約分法時,可能一眼看不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在讀懂教材,讀懂學生的基礎上,我確定的教法、學法如下:

教法與學法

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相互交流,經歷探索,理解約分含義,約分方法的全過程。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出發,創設積極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好數學的願望,並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學,主動參與探究,發現規律,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教學流程

複習鋪墊、情境導入。

1、複習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是:為下面學習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方法做好鋪墊。)

2、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教材主題圖。

小白兔家有四塊同樣大的蘿蔔地,秋天獲得了大豐收。帶着豐收的喜悦,小白兔四兄弟進行了拔蘿蔔比賽,我們大家來裁判一下現在它們誰拔的快?

(設計意圖是: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實踐探究,討論交流

(1)引導發現,明確概念:學生通過直觀的主題圖,不難發現四隻小白兔都拔的面積一樣多。説明8∕24、4∕12、2∕6和1∕3是相等的關係。但是大部分學生對於這個答案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層,並沒有深入地去思考過。所以我要及時追問學生“它們為什麼相等”?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可能的回答是:給8∕24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2等於4∕12、給4∕12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2等於2∕6、給2∕6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公因數2等於1∕3

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分數的值不變,這個過程叫做約分。

(設計意圖是:理解約分的含義,併為後面的逐次約分方法做了鋪墊。)明確最簡分數的概念,我準備放手讓學生自學。

學生可能的回答:像1∕3這樣,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只有1的時候,這個分數是最簡分數。

讓學生舉例最簡分數的例子,並強調約分一定要約成最簡分數。(設計意圖:明確最簡分數的含義。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以8∕24為例,找約分的方法,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個別展示。

學生可能找到的方法有兩種:逐次約分法和一次約分法。

逐次約分法。

提醒大家一定要約成最簡分數一次約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8和24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8去除,一次約分得最簡分數。)

學生討論:兩種約分方法的異同,兩種你更喜歡哪一種?

學生可能的回答是:兩種方法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去除,結果相同。不同的地方是,逐次約分法,除了好多次。一次約分法,只除了一次。學生可能喜歡第二種方法,因為第二種方法計算速度快。

(設計意圖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理解約分的含義,掌握約分的多種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優化思想。)

反饋測評、提高能力

基礎性的練習:

1、圈出最簡分數,並把其餘的分數約分。

2、判斷兩個分數的大小。

寫出三個與2∕3相等的分數。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並且對約分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又及時掌握了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梳理知識,總結全課。

我準備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什麼是約分?什麼是最簡分數?

2、約分的方法是什麼?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設計意圖:多數老師課堂總結環節常出現的一句話“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讓學生感到很茫然,尤其是後進生。本節課我採用問題式總結,設計幾個有價值的,有層次的總結性問題,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課外拓展。

簡單介紹我國古代數學鉅著《九章算術》。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視野。)

《約分》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約分,我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約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下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在學習約分前,學生已經探索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了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這些知識的掌握都為約分方法的學習提供了認知基礎。同時學習約分又為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打下基礎,所以它在教材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説教學目標、談重難點分析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意義和方法,掌握最簡分數的概念。

2、能熟練進行約分。培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熟練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數,並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三、説教學法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因此本堂課我們主要採取了“開放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都儘量把參與認知過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真正確立其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及時地給以引導、點撥、糾正。同時還輔以觀察法、討論法等實現教學目標。

四、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紮實基礎,複習鋪墊。

我設計的三道複習題,一道是複習最大公因數,複習2、3、5的倍數特徵,另一道是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依託的,所以在課的開始就複習回顧了這兩個知識點,為下面學習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方法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情景創設,探究新知

1、提煉問題,矛盾激發探索熱情。

出示課文中的主題圖,引導學生尋找圖中的數學信息:“一共要遊100米,小明已經遊了75米。”教師順勢提問:“根據圖中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基本上的學生會提出,“小明已經遊了全程的幾分之幾?”教師這時可適當板書並選擇性地讓學生求出“已經遊的佔全程的75/100”。接着教師大屏幕中出示:“小明遊了全程的3/4。激發了學生探索75/100是否等於3/4的學習熱情。

2、嘗試探究,認識最簡分數。

學生動手探究,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交流討論得出75/100=3/4的結論。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在轉化的過程中雖然分數的大小不變,但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在變化,從75/100到3/4的過程中分子、分母都在變小。在學生初步感知分數的分子分母可以同時變小後,教師順勢往下問:2/6 、3/4的分子分母還能變小嗎,為什麼?讓學生得出因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只有1了,所以不能變小,水到渠成地揭示了什麼是最簡分數。然後讓學生自己舉出幾個這樣的分數,加以鞏固。

3、鞏固最簡分數,引出約分

在學習了例三後,讓學生判斷,哪些是最簡分數?並讓學生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如7/13,7和13只有公因數1,所以它是最簡分數,而24/30還有別的公因數所以它不是最簡分數,然後順勢引導你能將它化成最簡分數嗎?

4、嘗試約分,歸納方法。

學生嘗試把24/30化成最簡分數,教師巡視,請生板演。這裏主要有這樣幾種方法:

(1)逐次約分,先約2再約3,最後化簡得4/5。

(2)逐次約分,先約3再約2,最後化簡得4/5。

(3)一次約分,分子分母同時除以6,最後化簡得4/5。

在例三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探索新知,得出約分可以除以他們的公因數逐次約,也可以直接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一次約。當然由於舉例的單一性,學生的體驗往往不深。程度好地由於馬上能找到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所以認為一次約分比較簡便”,程度一般的同學則認為逐次約分比較清晰簡便,可以降低難度。因此優化時我們尊重了學生的差異性,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同時也明確如果能馬上找到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那麼一次約分比較簡單。否則逐次約分比較方便。比如252分之78,學生很難一下找到最大公因數,逐次約分就比較方便。至此,學生不僅理解了什麼是約分,也充分體驗了約分的過程。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在練習上我注重知識的階梯性,加強知識與技能的聯繫,特設計以下幾個練習。

1、寫出分母是12的所有最簡真分數

2、龜兔賽跑,龜跑了全程的5/25,兔跑了全程的4/24,誰跑的路程多?

運用約分化簡方便大小的比較。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約分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個環節:總結全課

回顧,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及時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小結和梳理,加深學習的印象。使學生進一步了明確什麼是約分、最簡分數、怎樣約分?

讓學生找一找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8和6 21和14 7和17

42和18 80和81 91和13

這裏的幾組題我們是精心設計的,其中7和17、80和81是兩組比較典型的互質數,而13和91是一組成倍數關係的數,最大公因數就是較小的數。這些典型題目的練習為學習最簡分數和約分作了很好的鋪墊。

2、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

8/24=4/()=()/3 5/9=()/18=15/()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學習約分的基礎,因此,在新授前我們複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3、説出2、3、5的倍數特徵。

《約分》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此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級小學數學第十冊第84——85頁的約分。約分是在學習了公因數、最大公因數、互質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節課內容為學生學習分數的計算條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約分的意義。

2、掌握約分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設置情景與激趣,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利用舊知自主探究新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遷移能力,歸納概括的能力及遇到問題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

1、使學生理解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

2、掌握約分的方法,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

3、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教學難點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數,並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五、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找準每一節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可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因此在本課教學設計中設置情境,把約分的過程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自體會約分的意義。數學具有系統性,新知識往往是在舊知識模塊的重組、變形或延伸而來的。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會聯繫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約分的意義和方法。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運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六、設計理念

本課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出發,創設積極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學好數學的願望,並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規律,掌握特徵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思考主動探究約分的過程。最後設置拓展應用環節,不僅讓學生拓展所學知識,還可以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保護環境的情感。約分就是分數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在已有的對互質數的理解上,對最簡分數的概念感知上,進行學習。所以我打算從情境導入,激發興趣——經歷過程,理解意義——自主探索,總結方法——鞏固練習,提高能力——總結提升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七、説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第一步,複習鋪墊,在這裏我設計兩道複習題,一道是複習最大公因數,另一道是複習分數的基本性質。任何新知識都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依託的,所以在課的開始就複習回顧了這兩個知識點,為下面學習最簡分數和約分的方法做好鋪墊。

第二步,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材中的例題是一幅游泳的情景圖,我認為北方的學生對此情境還是有一些生疏,所以我先向學生介紹中國第一大河長江,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讓學生在觀看圖片時感受到長江的壯麗,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然後先揭示長江干流水質污染的第一個數據,再揭示同期調查的另一組數據,為什麼同一個調查會出現兩個不同數據呢?這樣設計不僅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並且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數據展開數學研究。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第二環節:經歷過程、理解意義。

第一步:動手實踐討論交流(教學最簡分數的意義)

對上一個問題班中的好學生肯定能説出60/100和3/5是相等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對於這個答案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層,並沒有深入地去思考過。所以我要及時追問學生“它們為什麼相等”,根據手中的學具卡片(卡片上是兩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圖一圖,畫一畫進行探究,驗證。激發學生去思考、去討論,併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小組學習交流時間與空間,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在彙報時,要讓學生説出根據什麼驗證,3|5還用不用化簡,為什麼?這樣的分數我們把它叫什麼?確定最簡分數的標準是什麼?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最簡分數,並及時進行練習加以鞏固。(做一做1)

第二步: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學約分的意義和方法)

此處出示把24|30化成最簡分數,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在討論約分方法時,教師要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鼓勵方法的多樣性,把學生的不同做法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讓學生認真思考,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揭示約分的意義並板書。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思考、聯想、誘發學生的創新因素,引導學生克服固定的思維模式,鼓勵創造性地發現知識的規律和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第三步:自主探索、總結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提的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例4這一環節中我打算讓學生自學課本,從書本上形成約分方法知識的表象,對自學部分,及時進行反饋,並予以指導,讓學生自己找到約分的方法。在學習約分的兩種形式時,通過一步步清晰楚明瞭板書,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影象。

1、根據化簡的過程找尋約分的方法。

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約分的方法是什麼?(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數同時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觀察約分的過程)

2、學生自主學習約分的書寫格式。指導學生看書自學,並提示要注意約分方法中關鍵的地方。

除外;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簡分數為止。

3、交流彙報約分時一般採用的兩種形式。

A、逐次約分法。

學生邊彙報教師邊板書過程。在書寫的時候,提醒大家注意各個數位對齊。最後都要約成最簡分數。

B、一次約分法。

(指出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約分得。)

4、結合板書小結。

(我們既可以用它們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去除,一步一步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約數去除,直接約分。)

通過把18|30和12|48進行約分,使學生理解約分的意義;並在一步一步的嘗試解決的過程中,自己感悟約分的方法。教師在這個環節要注意引導,多問學生“為什麼”,多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從而理解約分的方法和重點。這樣學生掌握得更加深刻。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在練習上我注重知識的階梯性,加強知識與技能的聯繫,特設計以下幾個練習。

1、專項約分練習。

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下面各分數進行約分。寫在作業紙上。

及時對所學內容進鞏固練習讓學生形成技能,練習中教師不對兩種約分形式作規定,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2、遊戲活動:每人從信封袋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分數卡片。

(1)最簡分數上講台,和最簡分數相同的分數起立。

聯繫生活實際發散性思考。

(2)從剩下的同學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幫最後兩名同學找最簡分數作朋友。

在練習設計上,從基礎訓練到綜合訓練,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充滿趣味性,把孩子拉入遊戲之中,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鞏固本課的所有知識點。

3、拓展練習

第五環節:總結提升。

在本課的總結上我是這樣設計的:先問學生,你能把老師的板書寫完整嗎?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小結,在對知識的梳理過程中,又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進行了整理。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還要求學生給自己這節課打打分並説説理由。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和自我反思的過程,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我表達和評價的能力。

Tags:約分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