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初中數學《梯形》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2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梯形》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數學《梯形》説課稿

初中數學《梯形》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梯形是人們最為熟悉的幾何圖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極為廣泛的應用。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梯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節課再次將學生帶入梯形的殿堂,進一步探究梯形的相關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質以及解決梯形問題的策略,是四邊形知識螺旋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梯形的相關概念,瞭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兩個內角相等,兩條對角線相等的性質。

(2)培養學生初步應用等腰梯形的性質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究梯形相關的概念,等腰梯形性質的過程。

(2)在解決等腰梯形的應用問題的過程中,嘗試多樣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簡單的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説理意識和主動探究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2)體會探索發現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

1、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並能運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教學難點:梯形有關計算和推理中的常用策略、

二、教法分析:

針對本節課的特點,採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識運用”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數學課程標準綱要》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採用“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探索的快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和剪刀,只剪一刀,保證留下的紙片是是四邊形,那麼留下的四邊形是什麼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我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及時蒐集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學生容易發現,當所剪的邊與相對的邊平行時,得到的是平行四邊形,那麼不平行時,得到的是什麼圖形呢?由此導入課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剛剛研究過的的平行四邊形入手,讓學生既複習運用了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又有利於加強對比,順利過渡到梯形的研究。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探究一、梯形的相關概念。

由剪紙的體驗,學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義,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梯形的相關概念。強調:上下底的區分是根據長度,而不是根據其位置。

緊接着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梯形的實例,學生的舉例可能會拘泥於校園,教室,家裏的物品,這時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墨西哥的金字塔,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會館的的圖片,讓學生髮現圖片中的梯形,感受梯形的美。接着,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梯形。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為了加深學生學生對梯形高的意義的理解,我設計了“畫一畫”:在一張有平行線條的紙上作一個梯形ABCD,使AD∥BC,並作出它的一條高。

待學生畫好後,分別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梯形高的作法,理解梯形高的意義以及梯形的高有無數條。學生知道了什麼是梯形,那麼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麼異同?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後彙報,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加以強調。並進一步提出以下問題:

1、梯形是平行四邊形嗎

2、一組對邊平行這組對邊不相等的四邊形是梯形嗎?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屬於四邊形的兩個不同分支,探究二、特殊梯形

為得到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義,我設計了下面的活動:剪一剪:如圖,把一張矩形紙片對摺後,用剪刀沿斜線剪開,然後將其展開,可得到一個什麼圖形?

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矩形紙片,按大屏幕的要求完成剪紙,並向大家展示,所得到的是什麼圖形?剪下的是什麼圖形?這時我鼓勵學生由剪紙過程説説什麼樣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什麼樣的梯形是直角梯形,結合課件的動畫效果給出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定義。

(三)總結反思,納入系統。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得到了哪些新知識?

2、解答關於等腰梯形的問題後,你獲得了哪些方法?設計意圖:這是一次知識與情感的交流,培養學生自我反饋,自主發展的意識。

(四)佈置作業,拓展思維。

學生經過以上四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性質,但學生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作業佈置為:

1、基礎性作業:課本121面習題4、8節1、2、3題。

2、拓展性作業:在下圖所給的平行四邊形(矩形)紙片上畫一條裁剪直線,將該紙片裁剪成兩部分,並把這兩部分重新拼成如下圖形:

(1)等腰梯形。

(2)直角梯形。

要求:所拼成的圖形互不重疊且不留空隙。設計意圖: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更好的會學數學,用數學的理念。同時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五、教學評價。

本節課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多媒體展示、學生畫圖、探究,使學生在“做中學”。

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歷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潛能,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出現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再發現、再創造的認識過程,培養學生用轉化的思想來探索新問題。

初中數學《梯形》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本節課是中考考綱中規定的必考內容,它對整章節教學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梯形會有舉一反三、以一當十的作用。

(二)課時安排:

兩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是梯形的判定及應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梯形的有關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質和五種基本輔助線。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使學生在探究梯形相關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質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説理意識;

⑵在解決等腰梯形的應用問題的過程中,嘗試多樣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們體會數學活動充滿着思考與創造的樂趣,體驗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愉悦;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分成三個層次:

1、掌握梯形的定義,認識梯形的其他相關概念;

2、熟練應用等腰梯形的性質;

3、通過實際操作研究梯形的基本輔助線作法。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靈活添加輔助線,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原因是解決梯形問題往往要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來處理,經常需要添加輔助線,對於剛剛接觸梯形的學生難免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往往會有題目一講就明白但自己不會分析解答的情況發生。

為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為:努力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五個突破——以學生主體觀念突破教師中心、以學生主體活動突破課堂中心、以學生主體參與突破講解中心、以學生主體經驗突破書本中心、以學生主體能力發展突破考試中心。在這樣的理念下,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二、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我採用“引、動、導、探”教學法,實施“二、四、六”教學模式,即兩個探究層次、四個教學環節、六步教學程序。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在方法上應該是“行”為先,“知”為後。

三、學習方法:

初二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新課標》中要求的“初步的空間觀念”《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為了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採用“做、思、問、辯、議”的五步學習法、正如波利亞所説的:“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自己去發現。”

四、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小黑板,常用畫圖、剪紙工具,矩形紙片,平行四邊形紙片,信紙

五、教學程序:

共有六步

(一)情境引發

(二)活動探索、研究發現

(三)深化建構

(四)遷移運用

(五)系統概括

(六)佈置作業,拓展思維

這六步教學程序在教案中都詳細介紹了,我只把教學的主線和總的設計意圖説一説。

在前三個環節我都是以剪紙為主線:俗語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先是利用平行四邊形紙片剪梯形,然後是利用矩形紙片剪特殊梯形,再利用剪出的等腰梯形研究發現等腰梯形的性質,這樣一環扣一環的完成教學目標,並解決本節課的兩個重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如《新課標》中所説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沒有一味的照本宣科,而是讓學生們在操作中發現,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中昇華,藉助於優美的課件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舞台,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

在第四個環節遷移運用裏本着“學以致用”的原則,在這裏我設計了“練一練,議一議,試一試,想一想”四個環節。

由學生獨立完成,用實物展台展示學生解答過程,集體評價、完善,規範學生的解題過程、並着重解決梯形的輔助線問題,由學生歸納、補充、完善,在黑板的主板面——中間位置逐一列出。

設計意圖:解決梯形問題的策略很多,在這裏我沒有單純的就輔助線來研究輔助線而是把知識點藴含在習題中,再歸納總結。華應龍老師説:最好的課堂,本質上是一種“有助於啟動和啟發思維的酵母”。我就想通過這樣做使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本節課的難點上,這樣設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通過一題解決一類問題、順利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在第五個環節系統概括裏我沒有采用傳統的學生或老師小結的方式而是以探究課題的方式出現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作為探究課題:

1、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區別和聯繫;

2、我看等腰梯形的特殊性;

3、解決梯形的常用方法。

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將探究結果以文章的形式呈現。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這三個題目就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無論學生選擇哪一個,在瀏覽、思考、準備、生成的過程中即達到了概括的目的又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在第六個環節在作業內容的設計上,我改變了傳統的以鞏固知識為目的的單一的作業形式,留的兩項作業都是考察學生能力的

1、拓展性作業:在平行四邊形(矩形)紙片上畫一條裁剪直線,將該紙片裁剪成兩部分,並把這兩部分重新拼成如下圖形:

(1)等腰梯形

(2)直角梯形(要求:所拼成的圖形互不重疊且不留空隙)

2、發揮想象,以梯形為基礎圖案設計通鋼三中第九屆運動會的會徽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即是學生樂於接受的又突出體現實踐性、探究性、發展性,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昇華,在設計會徽時還可以適當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同時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六、有四點説明:

1、板書設計分為三個部分:(左)梯形定義和性質;(中)梯形五種輔助線的作法及圖形;(右)大屏幕。這堂課的板書力求做到形象直觀,適當運用彩粉筆,突出重難點,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2、時間的大體安排:情境引發大約3分鐘,活動探索、研究發現,大約15分鐘,深化建構約8分鐘,遷移運用大約13分鐘,系統概括及佈置作業6分鐘。

3、教學反思需要課後填寫4、整個設計要突出體現的特色: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實踐驗證,讓學生自己設計,學生能説的我不説,學生能做到的我不做,努力做到“教是因為需要教”。

七、教學預測:

本節課內容較多尤其是輔助線的幾種作法在一課時內完成,有部分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上可能會有所欠缺。以上是我基於《梯形》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初二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作出的教學設計,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