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分享的快樂的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7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享的快樂的説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享的快樂的説課稿範文

分享的快樂的説課稿1

一、學生實態與教材分析:

當代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條件較優越,生活在被父母寵愛的環境裏,自我中心的意識較強。他(她)們較為自私、任性,欠缺禮貌,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自理能力較弱。他們有願意與周圍的人真誠交流的意識,但卻因不會溝通而容易和他人衝突。

《分享的快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共歡樂”,本課在設計中力求讓學生體驗在集體中講求團隊精神,體驗由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從而學習到合作與分享,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因此我把此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定為:

1、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

2、實際參與合作,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互相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三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

二、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完成教學活動。

三、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準備一兩件自己喜愛的物品。運用了實地考察、蒐集及準備蘋果、橘子和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策略:

針對學生年齡偏低、認知水平尚淺並偏重於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應避免太多的理論説教。師生多方蒐集相關信息,擴充課文內容。嘗試結合學生以及身邊其他人在學校、社會中的具體事例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實際事例的體驗中,學習合作與分享,培養合作精神。

五、活動環節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針對學情,教材、新課程標準等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五個環節:

(一)歌曲導入,縮近距離(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四)迴歸生活,體驗快樂(五)故事延伸,共享快樂

下面我依次為大家進行介紹:

(一)歌曲導入,縮近距離

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聽到大家愉快的歌聲,老師的心情也變的輕鬆愉快起來。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份快樂和別人分享,你將有兩份快樂。(教師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快樂。”這樣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了距離,與學生融合在一起。

(二)合作交流,感知分享

這時我會適時引入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這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突破。首先在小組內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接着我會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好東西和別人分享才快樂。最後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比感知分享的快樂。我會先將準備好的蘋果讓一個學生吃,接着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分吃橘子。讓學生分別暢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共同體驗,分享快樂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

為此,我準備這樣引入活動二:“同學們讓我們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來畫一畫、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

在小組展示後,我將提問“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麼收穫?你的心情如何?”最後進行總結。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從個體之間的分享擴展到集體生活中。

(四)迴歸生活,體驗快樂

迴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因此在學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基礎上,我將隨機出示實地考察的錄像,“俗話説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不,這些老人碰到了困難,我們該怎麼辦?假如你幫助了他,他會怎麼想?”這樣,讓學生懂得當別人需要的時候,用自已的力量去幫助他人,或者主動去關心他人,讓學生們談談幫助後的心情怎麼樣,感受到這樣也是一種快樂。最後我還將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自己和別人分享快樂的事情。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分享的理解。

(五)故事延伸,共享快樂

新課程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這一環節,我會先給學生講《盲人點燈》這個故事的開頭,而後讓學生去猜測故事結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開展“我們一起做剪報”的趣味活動,各小組自定一個主題,做剪報,做完後進行成果展示,讓學生談在做的過程中,大家是怎樣商量的。體會分享有助於合作,有助於學會做事。引導學生明確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僅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

六、板書設計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出了這樣圖文並茂的板書,它暗示着願分享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

七、教學理念

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八、課堂上生成的亮點:

1、本課在通過讓學生着力於“體驗”,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了生活化的課堂:從欣賞他人心愛的物品------體驗分享他人的`物品----收穫到了分享他人的快樂。在學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基礎上,我將出示實地考察的錄像,拓展教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當別人需要的時候,要用自已的力量去幫助他人,或者主動去關心他人,從而昇華情感,變成親身感受,意識到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去伸出友愛的手也是一種分享。生成新的教學內容,就是貼進生活,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深對分享的理解。

2、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本課的活動過程是着力於“體驗”,創設了“生活化的課堂”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主動獲得的情感資源,只有親自獲得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在教學中才是應用教學的有效的情感。

3、在教學中,採用了播放實地考察的錄像,融入教學環節,給學生創設了情境,又在實例中進行再次感悟分享的情感,體會他人需要的時候,該怎麼辦。及時生成新的教學資源。

4、在活動中,我通過運用創設情景引入教學法,活動激趣教學法、媒體感受教學法,遊戲體驗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快樂的融入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接受新知和體驗感受,相輔相成,愉悦課堂。

本課的教學設計完全從孩子的經驗出發,通過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教學中的亮點,及時把握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創設了生活化的有效的課堂,幾個活動的設計遵循孩子認知的內在邏輯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欣賞到體驗,從體驗到感受,從感受到分享,把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向高潮,讓他們在體會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分享,自育自悟,使三維目標得以有效地融合。

分享的快樂的説課稿2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分享的快樂》。忠心地希望孩子們通過學習,真正地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一、説教材:

《分享的快樂》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第三課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共歡樂”,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求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由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

二、説學情:

現在的學生生活環境和條件較優越,生活在被父母寵愛的環境裏,他(她)們較為自私、任性,欠缺禮貌,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自理能力較弱。不懂得和同伴分享,不願和同伴主動交流,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和同伴發生衝突。

三、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編排者的設計意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在生活化,活動化的理念下,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確定為:

1、情感和態度: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故事、實際參與合作,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知識與技能: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互相幫助則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確定為: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學會分享是一種快樂。

四、教學準備

一個繪聲繪色的故事、糖果、信封裏裝上練習題。多媒體課件

五、活動環節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針對學情,教材、新課程標準等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六個環節:

(一) 故事導入,縮近距離(二)特長表演,體驗快樂(三)迴歸生活,體驗快樂(四)共同體驗,分享快樂(五)分享智慧,共享快樂(六)拓展延伸,昇華快樂

下面我依次為大家進行介紹。

一、故事導入,縮近距離

上課伊始,隨機引出話題:“小朋友們,王老師可會講故事了,今天就給大家講個好聽的故事好嗎? 得到學生的肯定回答後,我給學生講《金色的房子的故事》故事講的是小姑娘有一個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的房子,由於不讓其他小動物到他家裏去玩,他顯得很孤獨。故事講完之後我問學生:“小朋友們,聽了故事,你想對小姑娘説些什麼呢?”揭示主題: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教師隨即板書課題:分享的快樂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採取故事導入的方法,用生動活潑、形象逼真的口頭和肢體語言,有聲有色地講故事,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分享的快樂這一主題內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特長表演,體驗快樂

學生在聽了故事之後,為了使課堂氣氛不斷加温,同時根據低年級學生善於表現自己的特點,我設計了“我型我秀”這個遊戲。學生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特長。可以這樣過渡:“小朋友們,剛才老師給大家分享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好不好聽呀!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聽出大家很快樂!現在我的快樂像神奇的魔術是一樣,變成了無數快樂的小天使,我好高興!你們願意給大家帶去快樂嗎?”以此,引導學生進行特長展示、可以跳舞、唱歌。教師隨機給表演好的同學一些禮物。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進一步體會分享帶來的快樂。】

三、迴歸生活、體驗快樂

學生進行特長展示過後,教師過渡:“看來快樂是可以傳遞的。其實每個人都一樣,你在與被人分享快樂時,你的快樂就像一曲動聽的歌,令人陶醉;就像一支優美的舞蹈,令人愉悦。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分享的傳統。比如: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了,誰家搬新房了,都要請來親朋好友吃一頓好的,共同分享快樂!你能舉個例子嗎?你和同伴分享過自己的快樂嗎?”

【設計意圖:“與其給魚一雙翅膀,不如還魚一方池塘。”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成長環境,魚兒是離不開水的,想讓魚兒長大,送給他翅膀無疑是南轅北轍,拔苗助長,而一方池塘卻可以自力更生,受益終身。與其課堂上苦口婆心,諄諄教導,收效甚微,還不如還給學生一片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做“主演”,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共同體驗,分享快樂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準備這樣引入活動二:“剛才這些懂得分享的孩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養成分享快樂的習慣必將會幸福一輩子!老師要送給這些孩子一個禮物,向他們表示祝賀!還有一些孩子沒有得到禮物,你們會怎麼做呢?”以此引導學生當堂改變自己“好東西獨佔”的觀念,進一步體會分享的快樂!

在孩子們分享過後,我將提問“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麼收穫?你的心情如何?”最後進行總結。【設計意圖:我認為,在教學實際中應努力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與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對並解決這些問題和煩惱,共同享受成長的幸福。】

五、分享智慧,昇華快樂

分享智慧的側重點放在考驗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不會和同伴進行分享。我是這樣設計的:“老師這裏有幾個信封,信封裏是我們班的孩子給你們交流分享的題目,請各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對問題進行討論解決。”每個小組發一個信封,信封裏的題目都來自於教材。例如:登山的時候,你的小夥伴忘記帶水了,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通過此項活動,讓學生懂得當別人需要的時候,用自已的力量去幫助他人,或者主動去關心他人。

【學生在課堂上明白的道理,還應回到生活中,進行體驗,從而使之真正成為學生內在的道德修養。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問題,就應及時討論,聯繫課堂上的道理,讓學生明白時時處處都要牢記這些道理,用它們來規範自己的行為,讓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六、拓展延伸,共享快樂

播放課件拓展:今天王老師給大家分享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好吃的糖果,接下來請同學們一起懷着愉快的心情再次來分享老師旅遊時的幾張照片。你將打算今後和同學們分享什麼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一件漂亮衣服、一杯水,甚至是你的思想都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學會分享你就進入了快樂的城堡,一個樂於把快樂傳遞的人,將擁有更多的快樂,願可愛的孩子們,牢記一句話“快樂像陽光可以輻射!”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采的,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通過《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通過一系列的生活體驗,生活探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具有學會做人的初步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自律、自信,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七、板書設計:

分享的快樂

懂得分享=幸福、快樂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