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9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五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編排的特點

《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主要記敍了紅軍戰士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難飛奪瀘定橋的感人事蹟。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全文分三大部分。1—3節講了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趕在敵人前面奪下瀘定橋;4—8節講了紅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飛奪瀘定橋的經過;第9節講了軍奪取瀘定橋後,奔赴抗日前線。其中紅軍如何飛奪瀘定橋是重點內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內涵十分豐富,通過教學,可以教育學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本文新的知識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學習掌握“瀘、湍、妄、潰”等7個生字;

2、品味“天險、關鍵”等重點詞句;

3、能運用“關鍵、浩浩蕩蕩”造句;

4、背誦第6自然段;

5、嘗試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6、能按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也是本單元的主要訓練目標,學生已在前一篇課文《沿着紅軍走過的路》中進行了一定的訓練。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以上述教材編排特點為依據,我確定以下這樣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瀘、湍、妄、潰”等7個生字。

操作目標主要有五個: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天險”“關鍵”“浩浩蕩蕩”並造句;三是能背誦第6自然段;四是能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情感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情感,繼而學習紅軍不怕困難、忠於革命的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有兩個:一是抓“關鍵”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的確立,我還想體現以下兩個目地:一是通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感情;二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我們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內心現象,繼而達到入境使於情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二度創造。重點之二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由於概括主要內容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最高體現,但與學生實際概括能力尚有距離,所以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本文教學難點之一;難點之二是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紅軍的崇敬之情,讓學生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只要依據是文中故事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差太遠,較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四、教法的選擇及依據

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為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訓練中的無效成份,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於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五、教學設計與依據

本文教學分兩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教學內容主要是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分段及學習1—3節;第二教時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4—9節。下面我重點講講講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揭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有關紅軍的故事,接着通過激情談話引出課題。然後指導學生題,要求讀出紅軍英勇、一往無前的氣概。這一設計主要是為了感染學生情緒,為本文教學確定情感指向。

(二)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

教師設問:圍繞“飛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同時整理問題並板書:為什麼飛

奪?怎樣飛奪?飛奪的結果?)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接着讓學生帶着問題,快速默讀課文,完成書面練習(1)(這一篇文章按順序來寫,先寫,再寫,最後寫。)這一設計目的是為下面概括主要內容做鋪墊,降低其訓練的難度。然後教師再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説,教師運用隨機點撥確保練習到位。這一設計主要想達到以下三個方面:1、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難

點;2、訓練學生求異變通思維;3、訓練學生遣詞造句、表達等語文能力。然後,教師再問:根據這一書面練習,你覺得學習一篇課文的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記敍的順序、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段、概括斷意等)最後老師引導學生把文章分為三段。

(三)學習1—3節

先讓學生默讀第一節,並打開幻燈(1)“因為( ),所以紅軍來説明瀘定橋不易奪取。並設問“天險是什麼意思?從哪兒可看出是“天險”?同時隨文學習“水流湍急”,最後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指讀等形式來表現瀘定橋的險。這一訓練組合緊扣“天險”這一訓練學生理解、表達、語感等語文素質,同時滲透了抓重點詞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

接着教師設問:第二節中哪一個詞更説明了奪橋已是非常艱險?並讓學生説説你為什麼注意到了“增援”一詞?同時隨文學“妄想”。這一設計我想體現以下三點思想:1、推動教學體現學法的延續性;2、體現訓練的彈性策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3、通過推敲、比較、聯繫等方式,訓練學生理解、思維、表達等能力。

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習第三節:你還從哪句話中體會到了奪橋已萬分艱鉅?這是教師打開幻燈(2),讓學生邊默讀、邊思考:“因為,所以上級不能多給時間;如果上級多給紅四團一些時間,就會。”以此讓學生體會到紅四團戰士已別無選擇,再讓學生聯繫課文用“只有……才能……”的句式來説説紅軍眼前最迫切的任務。並引出“關鍵”一詞,同時引出爹第二個書面練習:“搶在前面,是紅四團( )的關鍵,是紅軍( )的關鍵,還可能是( )的關鍵。”這一設計我主要想體現分層訓練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規定時間裏各取所需,差生完成第一個填空,中等生則完成前兩個填空,優等生則可對“還可能是( )的關鍵”作出種種內容各異但合乎情理的回答。這種承認學生差異的訓練方式,目地就是為了讓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提高,使學生在形成良好語文能力的同時,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心理機制。然後教師再讓學生根據完成的書面練習,用不同的句式來説説。這一設計我想可體現以下三大功能:1、強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2、訓練了運用“關鍵”造句的能力;3、訓練了學生語言轉換的能力。

然後教師激情小結:同學們,一場殊死的戰鬥馬上就要展開,一場血與火的考驗就擺在戰士們面前。搶在前面,這是紅四團生死存亡的選擇!搶在前面,這是紅軍北上抗日的關鍵;搶在前面,這更會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沉重砝碼!同學們,此刻你的心中感受到了什麼?讓我們一齊來讀1—3節,把你的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若學生朗讀不到位,教師可讓學生在最能體現奪橋艱難的詞語下讀重音,再次朗讀。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1、檢測、小節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説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教師延伸談話:最後紅四團究竟是怎樣和敵人搶時間,等待他們的又將是怎樣的惡戰和命運,我們下節課再學習。以此來給學生照成懸念,強化繼續學習的動機。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我今天説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白鷺》的第二課時教學。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綿遠的意韻。因此教學本文除了帶領學生學會生字詞並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從而感受白鷺的美,感受文章描繪的意境的美。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我將在課前製作好課件,用形象直觀的動畫演示以及優美的音樂薰染,幫助學生感受白鷺的美,使他們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白鷺還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在學習6——9小節時,先讓學生輕聲讀六至九小節,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現了哪幾幅白鷺的畫面?學生很快就會進入“釣魚圖”、“瞭望圖”、“低飛圖”所勾勒出的優美的意境。

在欣賞“釣魚圖”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讀這一節,找出最喜歡的句子,讓他們在品讀中體會擬人句表達出的喜愛之情以及比喻句的韻味十足,“詩”趣橫生。再通過多媒體演示,讓白鷺在田間垂釣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他們得到美的薰陶。

在欣賞“瞭望圖”時,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白鷺真的是在瞭望嗎?它可能在幹什麼?提示學生通過“早晨”、“孤獨”、“悠然”等詞想象出白鷺也許在等待早出的同伴、欣賞清晨的美景……就這樣,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望圖的回味無窮。

如果説“釣魚圖”讓學生感到詩趣橫生,“瞭望圖”使學生回味無窮,那麼“低飛圖”則給學生帶來無窮樂趣。欣賞“低飛圖”時,重點引導學生從“樂”字中體會白鷺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帶來無窮樂趣,並讓學生動起來,邊讀邊用雙手輕輕地做出飛行的動作,此時,整個教室出現了一幅白鷺羣飛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無窮的樂趣。

白鷺不僅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而且是一幅畫,一幅活的畫。然而。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作者是怎麼看的呢?通過引導學生朗讀第9節,體會白鷺就像一首優美的歌,同樣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然後出示艾青的一首詩:像雲一樣柔軟/像風一樣輕/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寧靜/不是天上的仙女/卻是人間的女神/比夢更美/比幻想更動人。讓同學們讀一讀,説體會,再告訴大家,這首詩的題目是《芭蕾舞演員》。美的事物都是相通的。芭蕾舞演員也好,白鷺也罷,都是美的精靈。提問:你們願意拿起筆,寫幾句話來讚美白鷺嗎?可以仿照艾青的詩句。然後交流自己創作的詩,最後師生一起配樂朗讀根據課文創作的小詩:

像畫一樣悠然

如歌一樣優美

似詩一樣精巧

比白鶴柔婉

比朱鷺輕巧

比蒼鷺清純

賞讀完全文,我再引導學生思考:白露是一首詩,生活中還有什麼也是一首詩?讓學生説一説,引導出羅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最後我想給學生留這樣幾道作業:

1、細細揣摩第七節,展開合理的想象,以《白鷺真的是在瞭望嗎?》為題,用“晴天的早晨,白鷺常常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為開頭寫一段話。

2、學了這篇美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請寫下來。

番茄太陽”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3、以點連線帶面,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受明明笑中的樂觀。

二、教學重難點:

以點連線帶面,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受明明笑中的樂觀。

三、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抓住語言之本——描寫“笑”的重點字詞品味涵詠,以點帶面,引導學生逐層走進文本的內核,最終讓學生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人生的啟迪,留下樂觀生活的信念。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找到支點。

1、檢查生字詞

2、指名分段讀文

3、老師提個問題測測你對課文的`大概意思瞭解得怎麼樣。

(1)番茄太陽指什麼?

(2)師板畫一個笑臉:

4、你是從課文中的哪個句子發現的?出示句子——“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5、齊讀。

二、牽引笑線,感悟內涵。

1、為什麼説明明的笑臉就是番茄太陽呢?她的笑臉真有這麼美麼?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明明笑的語句。

2、交流後出示四個描寫笑臉的句子。

(一)第一回環,感悟笑容純美。

1、請同學們大聲地、動情地朗讀這些句子,自己最喜歡的句子重點讀一讀。你覺得明明笑得怎麼樣?生讀句體悟。

2、小組交流

3、誰來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説説你所感覺到的?

4、生交流,師抓契機品評。

(1)每次從菜場經過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倆忙碌,女孩安靜地坐着,説話聲細細柔柔,特別愛笑。(文靜的、甜甜的、開朗的笑。)你能把這甜甜的笑讀出來嗎?

(2)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媽媽也在旁邊笑。(笑得很爽、很開心;明明爽朗的笑不僅給了自己快樂,也影響着家人。)你能把這開心的笑讀出來嗎?

(3)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烏黑的頭髮,象牙色的皮膚,精緻的眉和下巴,笑起來像個天使。(美麗的笑。明明長得很美,尤其是——)你覺得哪些字眼寫出了天使般的美?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

(4)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笑得動聽,使人回味無窮。)聽着這樣清脆的笑聲,給人一種——?笑聲能追着人走嗎?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4、是的,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強調明明的笑,正如你們所説的,明明的笑是開心的,是爽朗的,是清脆動聽的,是天真純潔的,你們説這樣的笑怎能不使人回味無窮呢?隨機板書:純真

5、就讓我們也來回味明明的笑。(男女分讀)

(二)第二回環,再悟笑中樂觀。

1、那麼這麼純美的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發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言信息。生讀讀劃劃。

2、交流反饋。(五歲左右,是個盲童。……)

3、這樣的一個孩子,她是靠什麼來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的呢?(摸、聽)

4、在我們的眼中世界是美麗可愛的,而明明卻看不到,她一出生就生活在黑暗中。可想而知,她的生活一定是困難重重的。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明明在生活中會碰到哪些困難。

5、是呀,明明的生活是如此艱難,假如是你,面對這一切,你會怎麼樣?可是明明呢?她未曾哭過,至少我們在課文中找不到她哭的痕跡。面對重重困難,明明依然笑着。

6、此刻,你覺得明明的笑又是一種怎樣的笑呢?(辛酸、令人心疼、堅強……)你能選擇其中的一個句子來讀一讀嗎?隨機板書:樂觀

7、讓我們再次感受明明的笑,這回,我們分組來朗讀。

(三)第三回環,領悟笑中温暖。

1、得出明明的笑已深深地感染了我們,同樣也感染着課文中的“我”。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找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生默讀標記。

2、交流反饋:生讀找到的句子。

3、出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自由讀,想想我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4、交流。你能把這種變化讀出來嗎?怎麼讀?齊讀。

3、是什麼使“我”的心情產生了這樣的變化?(是明明的笑產生的力量)還想再來讀讀明明的笑嗎?

4、僅僅只是“我”一個人在享受明明的笑嗎?你覺得還有誰也在享受着明明的笑?

5、現在你説説明明的笑還是一種怎樣的笑呢?(美好、給人希望、温暖……)隨機板書:温暖

三、指導書寫

1、自主觀察

2、重點指導(戚 左收右放,左撇用直撇,不宜過長。右部要舒展)

3、學生練習

4、交流反饋

“番茄太陽”説課材料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3、以點連線帶面,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受明明笑中的樂觀。

四、教學重難點:

以點連線帶面,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受明明笑中的樂觀

三、教學理念:

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為學生積累未來詩意生活的資本。本課設計抓住語言之本——描寫“笑”的重點字詞品味涵詠,以點帶面,引導學生逐層走進文本的內核,最終讓學生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人生的啟迪,留下樂觀生活的信念。

四、教學過程

1、檢查預習,找到支點。

通過反饋課前預習,找到文中的關鍵句。“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2、牽引笑線,感悟內涵。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明明笑的語句。交流後出示四個描寫笑臉的句子。並説説你所感覺到的?生交流,師抓契機品評。

純真 樂觀 温暖

3、寫字教學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觀察、自主發現,把字寫美觀。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具體確鑿的事例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到,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説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説學情

根據學生的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本節課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説明道理的方法,為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基礎。

三、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揣摩文章表達的順序。

3.學習用具體事例有詳有略地説明觀點的寫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所藴含的道理比較抽象,教學時把握重點,組織學生研究3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深入地理解課文,在比較中閲讀,通過閲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從而明白“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好之後”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於觀察,不斷解決問題,鍥而不捨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四、教法與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創新精神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3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效的語文課堂。

首先,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如:引讀、指讀、齊讀、對比讀,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説話的舞台還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圈畫、思考、批註、交流、表達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

其次,確立以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為研讀重點,撥動學生探究的心絃。

再次,誦讀感悟,分享閲讀體驗。

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體會科學家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感受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進而讓學生領悟到“?”所藴含的豐富的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出和本文類似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這些科學家成功的事例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也讓學生兩次感受到他們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事實——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進行訓練表達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課文。通過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學習文章用具體事例説明觀點的方法,以及文章有序地描述和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第二課時:

1.交流小練筆。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説明觀點,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注重交流評議。

2.好書推薦《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故事系列之科學家的故事》中學生理解到的有關內容。

六、教學思路

1.課前觀察實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文中三個具體事例涉及到的“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接近,可以讓學生在家裏觀察,獲得直接經驗。鹽酸會使紫羅蘭變色以及試紙的酸鹼測試可以再課前做實驗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切入課題,理解真理。

課的開始我從學生熟悉的人生格言入手,理解什麼是真理,真理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闡明真實道理的,指導我們言行的,為我們人生導航的等這樣的句子就是真理,就是道理或觀點,進而切入課題,告訴學生課題就是一個道理。引導學生説課題,要説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説得理直氣壯。我想這樣要比從課題入手要容易得多,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體化了。另外,這樣的切入課題和課尾的練筆結合在一起,使整節課的首尾照應形成了一個整體,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任何一個道理都要經過不斷髮問探索,付出諸多努力才能實現的。

3.檢查預習養成積累的習慣

認清詞語,糾正字音,同時進行引申和擴展,加深學生對課外詞語的積累,如對含有反義詞成語以及非四字成語的積累。

4.找出和課文題目意思相近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説理論述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因為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作過多的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這類語言。

5.研究事例,説明真理。

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不同於一般的記敍文中的故事,他們的作用是為具體説明作者的觀點,即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服務的,因此,我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簡單概括三個事例的主要內容,然後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接着引導學生髮現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進而使學生明白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通過讀、議、思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領悟議論文的特點,用具體確鑿的事例説明道理撥動心絃。

6.補充事例,拓展延伸。

學習了三個事例,讓學生補充説明其他事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其他科學家的故事,可以是課文中學過的),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使他們感悟“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7.讀寫結合,進行寫作訓練。(重點放在第二課時)

七、存在的不足

1.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但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2.是教學中我和學生的互動不夠,情感不夠投入,再引令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不夠自如。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窮人》是統編六年制小學語文第12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樂斯泰寫的一篇小説。

本單元課文側重於寫的訓練,重點訓練項目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旨在讓學生懂得寫文章要用樸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真情實感。這不僅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也為我對本課教學設計提供了依據。

下面我就從怎樣導入課文、教學構思、怎樣結束課文三方面説説我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用設疑激趣的方法導入課文。走上講台,出示課題後,我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待學生髮表完自己的見解,情緒高漲之時,我趁機導入:“本文是被稱為‘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託勽斯泰的作品……”並在此簡介作者,“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麼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導課設計,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目的之二,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喚起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教學思路及教程設計

這一內容我分以下三步來談: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大意,梳理思路。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2.精講細讀,體會感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佔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

學習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響效果的課文錄音把學生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温暖而舒適”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並在此設置疑問:這裏的“温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裏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聽配樂朗讀,瞭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描寫桑娜此時心理活動傳神的寫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號為突破口設計問題,説明這樣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並指出這正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具體表現。這樣,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訓練重點,而且學以致用,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

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學生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謀而合之時迸射出的燦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全文教學完畢,在此解決第一段設下的疑問:為什麼這間漁家小屋“温暖而舒適”?使學生認識到,是因為主婦桑娜的勤勞能幹,更主要的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裏還洋溢着一種濃濃的温情!

這一環節教學使學生深刻地領會了全文所藴含的真摯情感和寫作特色,並強化了重點訓練項目。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這一環節旨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頭昏腦脹感受文中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行文思路和獨具匠心的寫作特色。

 三、結束課文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定‘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説板書設計】

窮人

等待丈夫:温暖而舒適的家 (勤勞)

探望生病的鄰居

抱回孤兒:抱回可憐的孩子 (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歸來:嚴肅-憂慮-能熬過去 (關心他人)

小學六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

一汪翠綠的湖水邊,一個普通的老人和一羣快樂的海鷗相依相隨,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圖畫。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天老人與世長辭,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這是何等悲壯的場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讓我讀過之後不得不為人和動物之間有這樣真摯的情感而動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後的感動。

為此,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瞭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

2、學習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海鷗動作的詞句,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們的加倍回報。

3、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並進行語言積累。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閲讀,在閲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和同情等感受”。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教學過程】

因為本課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首先我請同學們回顧本文的主要內容,並進行填空,從而引出新課。

分析課文主要由兩個問題出發:找一找老人愛海鷗的句子進行體會;走進海鷗不捨老人的片段。分別感悟老人對海鷗的愛和海鷗懷念老人的深深情誼。

在感悟中,注重讀議結合,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讓學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舉動和談吐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一片真情。例如: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 “只為個海鷗送餐”;老人一聲呼喚,海鷗“應聲而來”,在老人邊走邊放的節奏中“起起落落”……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在學生充分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情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讀、悟課文的第二部分,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義。重點抓住描寫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從海鷗的動作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義。

在教學中我還蒐集了一些課外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海鷗老人的做法感觸更深,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感情。

總之,本課設計意在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促進學生個性化閲讀。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閲讀體驗。在設計和實施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