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範文集合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6.3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説課稿範文集合6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本課在教材所處位置及內容分析

《傾斜的傘》是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教材以“愛”為主題,共安排了3篇文章,這是第1篇。《傾斜的傘》是一篇敍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質兼美,文章主要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之間互相撐傘的場景。文章以“雨中傾斜的雨傘”為線索,將外公對“我”的愛和“我”對外公的愛,這一“愛的情感線”連綴起來,使“雨中共同打一把傘”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細節中,藴涵着的強烈的愛的氣息,通過精彩的文字巧妙地張顯出來,給人以“愛”的感動,讓人體會到人間親情的温馨。

課文主要寫了“我小時候在雨中,爺爺為我撐傘”和“我長大候在雨中,我為爺爺撐傘”兩部分。作者在抒發着內心強烈的情感的同時,我們讀起來也會清晰地認識到,雨中傘下籠罩着濃濃的親情,時空變幻的傳遞中也流露着濃濃的感恩之情。

2、教學課時劃分:本課共2課時(今天所授第2課時)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墨、挽、胳、膊、擦”五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文章題目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 結合生活體驗,描述生活中充滿温情的事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在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2)提高學生隨文識字,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體會祖孫間的親情。

4、教學重點:本文的教學重點,除了知識、技能與方法外,還應側重於瞭解在雨天外公對年幼的“我”的呵護,體會人間真情,學會感恩,懂得回報。

5、教學難點:通過學生感悟,從字裏行間理解人間真情,學會感恩,懂得回報。

二、説教法學法設計

1、設計理念

(1)、讓學生讀中感悟到人間真情,體會到父母等長輩對自己的愛。

(2)、要讓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能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出自己的感悟。進而體會到父母等長輩的愛。

(3)本課採用交互式、自我體驗式等教學方式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學過程中。

2、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剛上1個月的三年級的同學,他們的思維能力、説話能力等其實還是二年級水平。加上抽籤借班教學,新區回小又是大班額教學,和自己平時教學班級不同,面對上述學情,要努力作到“以學定教”、“因材施教”。針對當今,孩子們不論吃的,穿的,玩的,就連上學,無一不在享受着親人的愛的呵護,那麼它們是否感受到了愛的温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事實上,現在的孩子對愛的感受確實缺乏,更不用説主動獻出自己的愛了。這篇課文正適時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3、教法學法設計

我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情況,將整個教學環節分為四大版塊。

第一版塊:回憶雨景,導入新課

由於是第二課時,同學們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我提出“同學們喜歡下雨天嗎?在雨中,你們有沒有和別人共同打過一把傘?發生過什麼事情嗎?”等提問,把學生拉回課文所敍述的情景中。這樣設計意圖:選擇學生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讓學生儘快進入角色,融入到課文當中去。]同時師生共同走進課文,去感受“我”與外公之間濃濃的愛。

第二版塊:細讀研磨,精讀感悟

讀中感悟外公對丹丹的疼愛。教學中,我採取看一看、説一説、讀一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外公對丹丹無私的愛。以上這部分教學,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憑藉對重點語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抓住語言感悟點,深入體會,進而深入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摯愛親情。通過傘下外公對丹丹的關愛情景的表演,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親情。這個環節是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合理部分,如果拋開語言文字,空對空的説教,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會有好處。

讀中感悟丹丹對外公愛的回報。這個環節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找出不同點:1、外公老了,丹丹長大了。2、丹丹小時候外公把傘歪向丹丹,丹丹長大了,把傘歪向外公。通過對比,讓學生從當年外公把關愛更多地給予丹丹,後來丹丹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公的畫面中,體會外公的愛幼之愛和丹丹的愛老之愛都是一種親情之愛,體會到這種親情的至純至真。

在學法引導上,我特別注意了對基礎知識的傳授。如課文中幾處重點句子的理解,教師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怎樣學上下功夫,特別是“仍然----仍然-----仍然-----”這個句子,其實是排比句,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懂得意思,還要用3個“仍然”造句。考慮到剛上三年級難度過大,教師設計了2個同樣句型的填空説話訓練,及完成學生對這一難點內容的掌握,又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

在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中,我都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怎樣讀出情,讀出意,怎樣讀出主人公的內心感受上,做重點指導。讓學生隨着課文內容的故事情感的遷移,而投入到教師的教學之中去。這是本課學法的指導的重點所在。

第三版塊:激情延伸,再現關愛

在學生對比“兩張不同的照片”之後,教師提出理解“傾斜的傘”課題的含義。安排在文章最後是我的大膽創意,文章的結尾讓學生讀中思考:“我”永遠珍惜愛護的僅僅是那把傘嗎?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雨傘下籠罩着的是濃濃的親情。

第四版塊:真情回報,學會感恩

讀後拓展。課文學完,要讓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能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出自己的感悟。進而體會到父母等長輩的愛。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從司空見慣的小事中去感受到父母親人的愛,只有感受到愛才會懂得回報愛。因此,我先讓學生回憶父母親關心自己的一件感人小事,再填寫愛心卡,表達自己對長輩的感激之情。

最後用歌聲抒發心中的愛,使關愛他人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慢慢紮根。教師用歌曲《感恩的心》和人間感恩的圖片,讓學生遷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進一步昇華主題,從而結束全課教學。

三、説板書

本課的板書設計有一定特色。

1、課題:傾斜的傘中的“傘”由字變成圖——一把墨綠色的小傘,傾斜地貼在黑板上。使文章的線索一目瞭然,更突出了傾斜的含義。

2、用“外公”和“丹丹”以及雙向箭頭使文章的主要內容一目瞭然。雙向箭頭上的愛心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愛”。

3、一個大大的紅心上貼滿孩子們的五顏六色的愛心卡,這不僅是孩子們愛的感激,更是他們愛的宣言,相信他們一定會把愛心留在心間,把愛心播撒到每個人的身邊。

説課稿 篇2

教材:小學人美版美術第四冊第2課《繪畫遊戲》

課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人美版美術第四冊第2課《繪畫遊戲》。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我對本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繪畫遊戲》這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目的是讓學生在遊戲中瞭解線的變化,根據線隨意變化產生的圖形進行聯想設計,添畫上各種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充分發揮想象力,培養創新精神。讓學生在新穎的教學活動中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嘗試新的繪畫方法。

具體目標為:

1.瞭解本課繪畫遊戲的基本方法。

2.會利用隨意線條形成的圖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畫。

3.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學習利用隨意線條形成的圖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教學難點定為:巧妙地利用隨意形,添加生動有趣的形象。

二、學情分析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就是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體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遊戲是他們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我主要通過“形的聯想”、“走迷宮”、“迷宮探寶”等遊戲環節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學習發展的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探索再到創新這樣一個過程。

三、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遊戲情景的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意識,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我還設計了 “摸獎”的遊戲來獎勵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充分凸顯美術活動的學科特點,同時也讓這些圖畫帶給學生更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組織教學。在輕柔的音樂聲中,穩定學生情緒,提示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具,為上課做好準備。

(二)談話導入。在這一環節中我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有趣的繪畫遊戲。想不想一起去玩一玩?”這一談話直接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形的聯想”遊戲。在這一遊戲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從常見的圓形、三角形再到不規則的.圖形展開聯想,並通過添畫的方法來創造新形象。使學生在聯想添畫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圖形、不同的方向都會帶來不同的聯想。為後面學生對“迷宮路線”隨意形成的圖形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添畫服務。

(四)“走迷宮”遊戲。在這一遊戲環節中,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一幅幅線條隨意畫,請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伸出手指跟着一起彎彎繞繞地畫線,感受線條的連貫性和隨意性,同時也為下面的活動作鋪墊。

(五)“迷宮探寶”遊戲。在這一遊戲中,因為學生有了先前對圖形的聯想、添畫經驗,我就嘗試先讓學生來“探寶”,並利用小組探討、交流、演示的形式來培養和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然後再出示教師的範例,使學生感受不同個體聯想、添畫的內容也是不盡相同的,同時引導學生髮現不同的圖形可以組合起來聯想、添畫,感受繪畫遊戲的神奇、有趣。另外,我設計了一個看圖思考的練習,向學生出示四幅“迷宮圖”,讓學生説説哪張迷宮圖最容易讓我們添畫,從而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創作。

(六)作品欣賞。在“作品欣賞”過程中,我分別引導學生從畫家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中感受畫面的神奇、有趣和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瞭解線描裝飾和塗色裝飾的兩種方法,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七)學生練習。在這一環節中我鼓勵學生用走迷宮、聯想、添畫的方法自己來創作一幅神奇而有趣的畫,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我首先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説説畫畫時要注意什麼?然後在學生創作的同時,展示一些配有音樂的圖片、作品等,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作,體驗繪畫遊戲帶來的快樂。

(八)活動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通過展示學生作業,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感受不同作品豐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然後教師再總結、評價,鼓勵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積極想象,大膽創新,實現美術活動的價值。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揚州慢》選自於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本單元主要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體會詩歌特有的意境美,而《揚州慢》是一篇經典篇目,需要重點研讀。

二、説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通過高一必修課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時,要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使他們能夠對本課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姜夔及其詞風;

(2)培養學生體會詩歌意境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賞析詞句,理解本詞對比、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等表達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體會詞中憂國傷時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四、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把握本詞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本詞對比、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等表達技巧

五、説教法

通過創設情境,使同學們身臨其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再通過問題引領和拓展延伸,使學生能更深入地把握本詞。

六、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詞和詩都是抒情的文學,姜夔來到了荒涼的揚州城,他會有哪些感受,抒發了怎樣的感情,通過這些提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介紹作者

介紹作者這一學習任務主要由學生自主進行,,然後由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補充。

(三)背景介紹

對揚州城昔日繁華的瞭解有利於對詩歌情感的把握;

(四)朗讀課文

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這是詩歌鑑賞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先由學生自由朗讀,再由教師範讀。並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以便更好地體會本詞情感。

(五)師生互動

教師提問

(1)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用所見所聞,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2)“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中哪個字用的好,好在哪裏?

(六)拓展延伸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對這首詞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已經有了深刻的領會。但理解鑑賞一首詞還不是終極目的,我們還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還要學會閲讀鑑賞同類作品。通過與《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對比閲讀,比較兩者的異同。

(七)作業佈置:背誦並默寫本詞。

七、説課後記:

學習古典詩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應聘幼兒園教師的XX號考生。我今天的説課題目是《沉與浮》,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幼兒情況、説活動方法、 説活動準備、説活動過程、説活動延伸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沉與浮》是選自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常見的材料,有趣的實驗,讓幼兒對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進行感知,萌發對科學實驗的興趣,激發幼兒探索欲。符合《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是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這一要求。結合《綱要》要求以及中班幼兒特點,我設置瞭如下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感知各類物體在水中沉浮現象。

能力目標:可以將物體按沉浮特徵進行分類,並可以利用“”和“”來進行記錄。

情感目標:樂意參加沉與浮實驗,感受實驗帶來的快樂。

結合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及以上確定的三維目標,本次活動我設立了如下教學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初步感知各類物體在水中沉浮現象,並可以將物體按沉浮特徵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可以利用“”和“”進行記錄。

二、説幼兒情況

在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應該對幼兒進行分析,這樣才保證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幼兒情況進行簡要分析:中班幼兒有意性行為開始發展,活潑好動,好模仿,求知慾強,喜歡與同伴進行交往,而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因此我設計的《沉與浮》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如何利用簡單常見的材料,進行有趣的科學遊戲,並可以對它們的現象進行記錄表達。從而可以豐富幼兒經驗與認識,激發幼兒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的方式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積極作用中得到發展。

三、説活動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將採用實驗遊戲法為主,談話法和觀察法為輔來進行活動的開展,摒棄了傳統的説教形式,提出了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獲取知識,得到經驗。

四、説活動準備

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為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因此,本次活動我做了如下準備:

物質準備:沉浮材料(小石塊、小鐵塊、玻璃球、鑰匙、硬幣、鐵罐、紙船、塑料空瓶、木塊)記錄表、臉盆每組一份。

五、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一個活動最核心的環節,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我採用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方法來組織本次活動,基本流程分為如下五個部分: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本環節我會通過設計“小夥伴迷路”的情境,用生動有趣的話語,導出沉浮材料,讓幼兒初步認識沉浮材料,可以説出沉浮材料的名稱,通過有趣的談話方式,讓幼兒對接下來的活動充滿期待。

(二)大膽猜測,初步感知

在本環節,我會通過以“鑰匙實驗”為例,先讓幼兒對鑰匙放入水中後的現象進行大膽猜測,並讓幼兒談談自己的看法,説出自己猜測理由,並通過幼兒觀察真正鑰匙進入水中的現象,驗證幼兒猜測是否正確,從而對物體在水中的現象,有初步感知。

(三)認識沉浮,進行記錄

在本環節,我會在幼兒觀察並認識“鑰匙實驗”的基礎上,出示記錄表,並引導幼兒認識理解“”和“”符號的含義,並可以通過教師提問,並示範,在此過程中,我會提出如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小朋友們,這個符號是什麼呢“”?鑰匙沉在水底,是在下面還是上面?可以用哪個符號表示?”使幼兒可以利用這兩個符號,讓對鑰匙的沉浮現象進行記錄,從而加深幼兒對實驗的理解。

(四)分組實驗,深度感知

本環節我會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讓每組幼兒對剩下的材料,如:鐵塊、木塊、塑料水瓶、紙船等材料,逐一進行實驗,並採用記錄表方式進行記錄,從而使幼兒可以感知更多沉浮材料,並可以使幼兒對使用“”和“”兩個符號,進行相應練習,從而可以更深的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為接下來的環節,做好鋪墊,

(五)進行遊戲,遷移內化

本環節,我會通過“幫小材料找家”遊戲,由幼兒根據記錄表上的記錄內容,幫助沉浮材料,找到相應的“家”,從而對今天的活動得到更深刻的遷移內化,並在活動過後教師進行總結,對幼兒的記錄表以及遊戲結果進行確認,並幫助幼兒再次回憶,從而使幼兒得到正確完整的知識。

六、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不是止與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因此我將採用家園共育的方式進行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與父母一起發現更多可以用來做沉浮實驗的材料,寓學習與生活之中,並與父母一起完成記錄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進親子感情,並達到家園一致,使幼兒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説課內容,感謝各位考官耐心聆聽。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概念和麪積單位,以及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運用轉化思想,在數方格法的基礎叟,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並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後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溝通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繫。

(2)通過操作,讓學生嘗試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3)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有關,並會運用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4、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法學法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一堂幾何初步知識課,為以後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提供了知識準備。本課的教學設計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從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歸納概括初步反饋,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正體現了概念教學的順序:動作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念。

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觀察、比較,自己去探求,重視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獲取知識,以思維訓練為主線,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互助合作,以全體學生為教育對象,整體提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教具逐個出示:

1、圖(1)是什麼圖形?它的面積怎樣算?現在量得長是7釐米,寬是4釐米,你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那麼圖(2)我們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它的面積嗎?用什麼辦法求它的面積?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後反饋。(教具演示把多的一塊剪下來,拼過去正好是一個長方形,再用長乘以寬就是它的面積)

3、剛才我們用割下來補過去的方法將圖(2)轉化成和原來圖形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再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求出它的面積。現在誰能計算圖(3)的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後,反饋。你是怎麼算的?為什麼?(教具演示:把圖(3)右邊的三角形割下來補到左邊,轉化成一個長方形。)

(二)導入新課

圖(2)、圖(3)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就能算出它們的面積。(教具出示下圖)

你能想辦法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出示課題。

(三)引導探究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師巡視,學生計算1號學具紙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誰能説一説,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答案。

到底怎樣思考才是正確的呢?充分運用你手頭的學具和有關工具(尺、剪刀等)來嘗試操作,然後列式計算(四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

反饋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具演示“轉化過程”。

演示前先比較兩個全等的平行四邊形,再將其中一個平行四邊形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把圖形剪開,將左邊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到右邊去,正好是個長方形,量出它的長是7釐米,寬是4釐米,面積是7×4=28平方釐米。

追問:為什麼可以這樣算?

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圖形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比較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原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之間的關係。

2、操作實踐,驗證想法。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轉化成長方形?任意畫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任意取一個學具平行四邊形紙片,證明你的想法。(結論:由此看來,對於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要計算它的面積,我們都可以用割補的訪求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計算它的面積)

3、觀察分析,歸納公式。

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為什麼?(學生討論)

結合回答,教具演示:因為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形變面積不變,我們發現,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底,寬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以高。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麼平等四邊形面積的字母公式是怎樣的?

(四)小結

1、面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個新問題,我們利用已有的“求長方形的面積知識”,通過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2、現在,你們説説,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關鍵是找哪兩個條件?

(五)練習

1、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練後講評)

2、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有一塊平行四邊形草地,底18米,高10米。這塊草地的面積是多少?

(六)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2、同學們的表現好在哪裏?

機動練習:

計算下面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正確列式為()。(單位:釐米)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首先,我説説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乘法,學習了1到4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為以後運用乘法解決問題做好準備,因此,這部分內容起着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本課教材首先用小棒擺小雨傘,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列表得出幾個5相加的得數,聯繫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性經驗,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我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3個: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使學生經歷編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5的乘法口訣,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在編口訣和用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髮現簡單規律的能力,積累積極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並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是:經歷編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

難點是:學生自己嘗試探究並得出5的乘法口訣。

三、説教法學法

接着,我説説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與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採用觀察、討論、動手操作活動的學習方法,問題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説教學過程

最後,我説説本課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我想採用以下四個環節:(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訣,(三)、實踐運用,鞏固深化,(四)、總結提煉,課後延伸。下面,我具體説説每個環節的安排及我的設計意圖。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口訣活動的興趣,我設計了擺小雨傘的情境,以生動有趣的對話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並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學生可能會用5個5個地加,也可能會用乘法口訣直接計算,如果學生用加法計算,就用前面學的乘法意義,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乘法算式上來:如果學生直接用乘法計算,就讓學生説一説乘法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係,同時,要求學生能寫出兩道乘法算式。最後問學生:你是怎麼算出結果來的?讓學生領會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用加法是很麻煩的,直接用乘法計算就能算得又對又快,於是產生了學習乘法口訣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手,逐步歸納出乘法算式,從而產生了學習乘法口訣的需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下一環節探究口訣做好了認知和情感上的鋪墊。]

第二環節:自主合作 探究口訣

為了突出重點,也為了能輕易地突破難點,我由淺入深地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情境。在把三把小雨傘用多少根棒寫成一個乘法算式3×5=15後,問學生:“你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表示嗎?”學生可能會説:“3乘5等於15或三五十五”。然後引導學生説出3乘5等於15是算式的讀法,三五十五是乘法口訣。那麼根據這句口訣,你還能説出哪些乘法算式呢?5×3=15呢?因為這個算式的因數和積與前一算式一樣,我們就用同一句口訣“三五十五”來表示。有了“三五十五”這句口訣的基礎,就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寫、四五、五五這三句口訣。然後進行彙報,講一講怎麼編,都可以算那些算式?最後問:“擺一把小雨傘,也能用乘法算式和口訣來表示嗎?”,從而引出“一五得五”這句口訣,因為“一五得五”這句口訣與其他幾句不同,放在最後學習,便於學生理解。

將這一過程寫成板書:

1×5= 5 一五得五 5×1= 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0

4×5=20 四五二十 5×4=10

5×5=25 五五二十五 5×5=10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個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自己通過歸納乘法口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編好口訣後,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形式,解釋口訣的含義,並把自己的理解説給同桌聽,這一過程,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同時選擇典型事例展示,使學生加深理解口訣的由來,通過展示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環節:熟練口訣 靈活應用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我精心設計了三個不同程度的練習題。

1、基礎訓練:主要是鞏固基礎知識,為做後面的題作好準備。

(1) 把口訣補充完整。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綜合性練習: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1)填一填:在( )填數並説一説意義。

( )× 5 =( )

(2) 你能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計算嗎?

5 + 5 + 5 + 4 = 1 + 2 + 3 + 4 =

3、運用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一面五環旗有五個圓,3面五環旗有幾個圓?4面呢?

(2)每個小朋友有5本書,3個小朋友有 本書。

4個小朋友有 本書。

5個小朋友有 本書。

(3)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練習設計,既着眼於基本技能的訓練,又着眼於相關知識的拓展,在這些多層次的練習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思維的又一次拓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第四環節: 總結全課 適當延伸。

[這一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總結,可以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説説這課的總結,可以讓學生再一次體驗成功的喜悦,讓學生用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再一次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Tags:説課稿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