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推薦】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錦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1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説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錦8篇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我為你驕傲》第二課時。

一.依據課標 説理念

本文是一個非常感人的小故事,文中的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我解脱的辦法描寫得細緻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着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本文的設計理念是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二.緊扣特點 説教材

《我為你驕傲》一課表現出小男孩的誠信讓人感動,老奶奶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讚,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後,會有更多自己的獨特體驗。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寫剩下的兩個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

情感目標:培養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寫兩個詞。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理會故事中的道理。

三.情感互動説流程。

1.複習鞏固 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我先引出上節課可愛的小魚教會我們許多字詞,現在你們還想與他們見見面嗎?以生字見面會為本課的開始,此環節的設置能一下子讓孩子愉悦的進入課堂為後面的語文課埋下了一個精彩的伏筆。

2.合作探究 體悟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和個性化表達的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請感朗讀,使學生感悟出小男孩是一個坦誠敢於承擔責任的孩子,老奶奶慈愛,善良值得我們稱讚,從而給孩子們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啟迪。

3.拓展昇華 學寫詞語

(1)聯繫生活 領悟“真情”

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講講你在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事情嗎?

(2)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寫字指導。

4.板書設計

為突出直觀性,使知識簡要,集中並體現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雲房子》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時,雲朵千姿百態;有風時,雲朵散去,天空更顯潔淨豔麗。此外,天空中還有小鳥的歡快飛動。字裏行間充滿了對美好自然環境的喜愛,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愛護環境的教育。

課文以小鳥的活動為線索,以小鳥的目光來觀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兒童心態,體現了童話特點。課文想象豐富,語言富有童趣,很受學生喜愛,有利於指導學生在朗讀、觀察、想象、美讀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的優美,獲得閲讀的樂趣和美的薰陶。

二、説目標

根據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為: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描寫雲房子的各種形狀的句子朗讀課文,感受天空中雲朵千姿百態。

4、瞭解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觀察、愛想象的習慣。

三、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以讀感悟,抓住描寫雲房子的各種形狀的句子,感受天中空雲朵的千姿百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情境是學生主體參與的重要因素。給學生創設一個與課文相符的情境,讓學生在朗讀中發展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喚醒學生真摯的情感。依據教材的特點,我把整堂課設計成學生跟隨小鳥飛上藍天,去欣賞雲房子,動手去造雲房子的過程,在藍天上遨遊,在白雲間穿梭,使文字還原為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玩耍中觀察、表達、想象,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發展語言。

2、拓寬語文學習的領域。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以畫深悟,以説練寫,做到讀與寫的結合,語文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插上翅膀飛向藍天,動手畫自己所希望的雲房子,賞一賞,用優美的語言讚一讚。音樂、畫面、語言給學生一種愉悦的感受,從而激活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指導學生富有個性化的朗讀。《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學生富有個性化的朗讀,表達了他對課文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尊重學生的感悟,相機點評促使學生通過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

五、説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片。

學生:畫紙、黑色畫筆,生字卡。

六、説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後學習課文,分為五部分進行。

1、渲染氣氛,漸入情境

(1)雨過天晴,天空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雲,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雲呢?答案就在第一段中,請你讀一讀,想一想。(伴隨輕鬆愉快的音樂,課件出示“藍天白雲”畫面)

(2)這時誰也來湊熱鬧了?小鳥們説――(學生自由説,抓住“哇,這麼多白雲!”進行朗讀指導,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有不同的讀法。)

這一環節通過配樂動畫的出示,創造了與課文相通的具體可感的生動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受,得到屬於自己的真實感悟。

2、誦讀課文,激情昇華

(1)生自讀第二自然段後,同桌互讀,互相説説小鳥造了哪些雲房子?互相畫畫。同桌派一名拿着畫説説小鳥造了哪些房子。

(2)出示描寫五種雲房子的詞語,學生談自己喜歡的雲房子,抓住機會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讀,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允許有不同讀法)

(3)你能把這五種有趣、可愛、漂亮的雲房子背出來嗎?學生看着畫面背課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體會雲房子的美。在學生朗讀感悟的過程中,運用多元化的評價語言,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時引導學生用心聆聽同伴的朗讀,並學會讚美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3、畫畫説説,積累遷移

(1)小鳥還會造出怎樣的雲房子呢?下面就請你們也噹噹可愛的小鳥來造造自己心目中的雲房子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起畫筆畫雲房子,向同組小朋友介紹雲房子,把雲房子貼上黑板。)

畫一畫,貼一貼,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2)想象説話。(出示:雲房子真呀!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還有的像____。按此句式練説自己造的雲房子。)

句式遷移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規範的書面語言進入學生的口語,就會自然的同化、改造學生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語言模式。

4、展開想象,自由朗讀

(1)這麼多雲房子,勤勞的小鳥們現在的心情怎樣?哪幾段寫小鳥開心的心情?跟夥伴交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讀出快樂的語氣。

(2)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3)老師發現小朋友們不僅讀得好,有的小朋友還能背呢!你行嗎?

背誦是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小小的激將法,充分利用低年級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促使學生很快記憶、背誦課文。

5、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1)拿出自己準備的生字卡,組詞讀讀。

(2)與你的生字朋友説説自己的發現(識記字形的方法)。

(3)把你的發現與大家共享。

(4)自己練習寫好生字。

重視交流過程比重視學習結果更重要。分享學習成果,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俗話説,一個蘋果兩人分,一人一半;一個人智慧眾人分享,會變成多個智慧。互相欣賞,這對欣賞者和被欣賞者都是一種激勵,一種快樂。

七、説板書

22、雲房子

有的像,有的像,

有,有,也有。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板第三冊第七單元中的一課。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他的話和鳥的活動配合得那麼默契,他和鳥是那麼親密無間,好似一家人。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寫“父親”是怎樣保護鳥的或為鳥的生活環境提供什麼方便,而是通過敍述“父親”對鳥的深層瞭解來表現“父親”的愛鳥。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通過仔細觀察知道林中有鳥,還熟悉和了解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在課文的最後也寫出了我同樣也是愛鳥的。本課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洽。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説句子。

4、能夠選擇或創造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護鳥的實踐活動。

整篇課文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識字教學,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二是引導學生進行合適的護鳥實踐活動。

新課標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説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為: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指導。學生是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朗讀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實踐等學習活動。

四、教學流程分析:

一、媒體導課,激發興趣。

1、多媒體出示父親和鳥的圖片。孩子看着圖片猜猜:我們這篇課文會講一個父親和鳥之間怎麼樣的故事呢?請孩子猜一猜。

2、回到文本內容,出示課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紹,然後出現父親的圖片,由小朋友介紹他的父親一生都喜歡樹林,喜歡愛唱歌的鳥。這時,再出現課題《父親和鳥》。指名讀題目。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設計意圖:作為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採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二、自讀課文,感悟體驗

1、帶着要求自讀課文。(拼讀生字,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父親和鳥之間的什麼事情?)

2、會讀的孩子找夥伴讀,或者和同桌一起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

3、反饋學生讀的情況,交流學習生字新詞。

4、指導讀好“霧濛濛、喃喃地”怎麼讀。

5、出示句子,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説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通過教師的範讀來引導。

6、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師提問:朗讀了課文,你來説説課文寫了父親和鳥之間的什麼事情呢?從哪裏看出?通過討論深入體會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

2、讀最後一句話,與小組同學討論:為什麼説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感情。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3、哪些句子中寫出了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請你在讀課文,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4、交流學習孩子找到的句子,體會到父親一生對鳥充滿了熱愛,所以一直觀察鳥,關心鳥,熟悉對鳥是那麼熟悉,看看聞聞就知道了鳥的一切。

設計意圖:在探究的過程中,創造一個真誠傾訴和啟迪思想碰撞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在與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説説自己是從哪些句子詞語中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多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能體會到多少就説多少,哪怕只是一點也是好的。我想語文教學要想讓孩子們真情流淌,就必須牢牢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關鍵詞,讀讀、品品、議議,讓孩子們在品中感悟,從而積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本課中我引導孩子們自主地體會站定、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喃喃、話音很輕、生怕等詞語的涵義,體會父親和我説的話,相信孩子們會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觸摸到父親內心深處的東西。既而,讓孩子們體會課文中的“我”看到自己的父親那麼知鳥愛鳥又會對父親產生怎樣的感情?

在這番體會之後,我讓孩子們帶着自己的感悟再讀課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讀好父親説話喃喃的,親切自然的語氣,讀好“我”天真快樂,敬佩父親的語氣。孩子們有了前面的深入體會,自然能讀好了。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好,我是語文 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月亮灣》,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月亮灣》是蘇教版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清晰的條理,展現了一幅迷人的田園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

課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點明瞭“我”的家鄉月亮灣是個美麗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課文中配備了插圖,分別按順序講了月亮灣村前、村後的自然景物。

説目標:

根據小學二年級下學期的小朋友以具備了初步的閲讀基礎,結合本文所特有的按順序介紹的典範性和文質兼美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確定了《月亮灣》的教學目標。

1.充分發揮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從而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積累語言,進而背誦全文。

2.藉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插圖的觀察,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在讀中領會課文的一些生字新詞,如“月牙”、“緩緩地”“倒映”、“燦爛”、“朝霞”、“不時”等,學會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灣”、“繞”、“緩”等9個生字,為今後的閲讀與寫作打基礎。

3.利用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結合文中優美的插圖以及預設的多媒體畫面,指導學生感受月亮灣的美麗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4.在指導課文理解的同時,學習按順序地觀察景物的方法。

為更好地達成以上四個學習目標,我準備製作一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同時學生準備好一張白紙、彩筆若干。

全文我設計2課時來完成。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下面我就以第2課時為重點,來説説我的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用親切的口吻告訴大家:今天的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讓我們一起去美麗的月亮灣遊玩吧!於是畫面中出現了一輛大巴,可是司機攔住了老師,他説呀“只有通過他出的智力測試題我們才能上車。”接着屏幕出現了三排課文中的詞語,學生很喜歡這種帶有挑戰性的題目,都能欣然地朗讀詞語“緩緩地、山坡、倒映、綠油油、不時、朝霞”等。教師指名3個學生分行朗讀,相機指導糾正字音。因為識字是閲讀的基礎,這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而純粹的朗讀學生會覺得枯燥,從而降低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設計的圖片很受學生歡迎。最後教師欣喜地告訴大家“我們通過測試了,讓我們出發吧!”畫面中的汽車配合着嘟嘟叫着開走了,小朋友跟着《郊遊》的樂曲輕輕哼唱,於是大家學習的氣氛被調動了起來,就能積極地投入到第二個環節。

二、品讀課文,讀中悟情。

因課文條理清晰,所以我準備按課文的敍述順序展開教學。

首先學習第一段.

指名學生朗讀後説説知道了什麼?請1、2個人回答後指導朗讀“各位小朋友都是‘月亮灣’最受歡迎的遊客,讓我們一起來把那美麗的村子誇一誇吧”於是學生齊聲朗讀第一段。

接着學習第二段。

“月亮灣”到底美在哪兒呢?請大家趕緊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吧!等學生一鼓作氣地自己朗讀完後,指名請一個學生朗讀全段,讀完後屏幕上出現月亮灣的插圖,其他人邊觀察圖畫邊聽課文,這樣學生對月亮灣的風景就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就能稍做思考後回答出月亮灣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接着引導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個地方的風景。在討論中大家能增進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充分的討論也能使小組交流時各個代表各抒幾見,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口頭語言的鍛鍊也為書面語言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其間教師要注意學生可能會不按照課文的順序而按自己的想法來説。這時教師還要把學生説的相關內容的關鍵詞變成紅色,如“小河、河水、河裏”等。

①教師根據學生選擇的語句欣賞動畫,觀察“月牙一樣的小河”。讀詞卡“月牙”。觀察“河上有一座石橋”,讀好詞卡“石橋”。.指導朗讀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讀。領讀、指名讀、齊讀。

②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映示句子“河水饒着村子緩緩地流着”,齊讀。欣賞動畫,幫助理解詞語。“緩緩地”一詞換詞説説。“饒着”一詞,請兩名學生上前演一個饒着另一個轉。.映示句子“一羣羣魚兒在河裏游來游去。”欣賞動畫,直觀“一羣羣”的魚。指導朗讀第二句。先讓學生自讀體會,並説説怎麼讀才能讀出美來,再適當指導。“緩緩地”讀慢一點,後半句讀出魚兒的歡快、自由。最後這一句寫了哪裏的美景?(可看看畫面,答後板書“河裏”)

③過渡:河裏還有什麼美景?學生交流,相機欣賞動畫,比較句子: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為什麼?集體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綠樹和小橋。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綠樹和小橋。

在明白了第一句寫得生動之後,指導朗讀第三句,重讀“清清的”等詞。引讀第二、三句,邊看動畫。

④.生答“河岸上栽着許多桃樹。”相機欣賞動畫,貼詞卡“河岸”。問:哪個詞是“種着”的意思?讀詞“栽着”。

⑤.生答第五句。看動畫説説什麼像“一片朝霞”?有什麼相同之處?指導朗讀第四、五句。重讀“許多”、“開滿”、“一片”“燦爛”等詞。邊看動畫引讀第四、五句。

⑥學習第六句。看動畫體會“綠油油”的農田的美。

比較句子/過了石橋,是一片農田。

\過了石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

.板書詞語“農田”,再指導朗讀。重讀“綠油油”一詞。

然後、學習第三自然段。

教師引讀第三自然段,指導朗讀“一片”引導學生想象茶樹茂盛生長的景象,讀出月亮灣人們的喜悦心情。再看畫面提問:

(1)這長滿茶樹的山坡在哪裏?(相機板書“村後”。)這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的內容?(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那麼,第二自然段寫了哪裏的景色?(答後板書“村前”)再讀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村前”的景色的?(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

接着邊欣賞動畫邊試背二、三自然段。

下一個環節就是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月亮灣真是個美麗的村子。學了《月亮灣》這篇課文,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也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其實我們自己的家鄉也很美麗。請學生説説美在哪裏,指導學生按空間順序表達,接着把家鄉的美畫在白紙上,最後選擇好的予以展出。

四.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

先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再給生字找朋友(説説詞兒)。4個左右結構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餘3個字左窄右寬。

指導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行間巡視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歡慶》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詩歌。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陣陣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畫面。讀着讀着,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2、設計理念:(1)堅持“以讀為本”的思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2)、抓住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識字方法,生生互動,在交流探究中學會生字,力求識用結合。(3)、構建了師生平等對話的平台,用自然貼切、生動、有趣的評價語撥動學生的心絃,激活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以高漲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4)、能正確處理課內外的關係,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學生認識7個生字、會寫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慶的氣氛。情感目標是在潤物細無聲中激發學生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本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説教法與學法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我採用情境感染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讀是很好的實踐活動。因此我把讀書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認識生字,交流學法,讀懂這首詩,達到入境入情。同時我還讓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蒐集圖片,很好地體現了課內外的聯繫,樹立了大語文觀,達到了學科間的融洽。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課伊始,我先讓學生欣賞開國大典和建國55年來,人們用各種方式慶祝祖國的生日的錄象。讓學生感受祖國人民普天同慶的幸福時刻。這種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

(二)初讀感知,認寫生字

在本課要求認的字的處理上我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教學原則。

1、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説説什麼是歡慶,讀出喜悦的心情,再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歡、慶兩個字。

2、然後讓學生帶着要求初讀課文,把讀不準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3、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詞,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適時提醒“樂”是多音字。

4、當剩下生字寶寶的時候,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再把自己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多種方法的靈活運用,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效率。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因此要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閲讀實踐,去感受、思考,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汲取營養。

1、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同桌認為他讀得好,就豎起頂呱呱表揚他。

2、教師範讀後,再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讀懂了什麼,彙報交流。

3、學生在小組內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討論怎樣才能讀得更好。教師適時指導學生懂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才能讀出真情實感。

(四)展示交流

開發教材資源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讓學生蒐集有關歡慶的圖片,並配上一句話或一首詩。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選幾幅進行展示。從中較好地為學生創設了探究空間,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昇華情感

1、學生帶着自豪、驕傲的語氣讀最後一句——十三億孩子,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

2、學生配樂讀文,並共同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

3、最後學生齊唱《歌唱祖國》,再次感受這歡樂的場面,在歌聲中走出課堂。

(做到了由情貫穿始終,在濃濃的情感薰陶中學習語文知識,昇華各自的情感。)

總之,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時時刻刻堅持以讀為本,讀訓結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享受森林》是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精心護理小樟樹苗,並和小樹苗一起長大的事。

文中的主人公櫻櫻是個富於幻想的小姑娘,她的願望是有一天能到森林裏去玩。爸爸告訴她一片小樟樹苗長大以後就會成為一片森林,櫻櫻聽了爸爸的話後精心護理樟樹苗。小樹苗伴隨櫻櫻一起成長,櫻櫻終於在她的小樹下享受到她的森林了。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但教學中不可忽視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學,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重點反饋。學生的朗讀能力相對比較稚嫩,教學中應採取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感悟中有感情朗讀。教師還可以通過範讀幫助學生情感體驗。本階段學生自主積累和應用語言的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可以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如想象、遊戲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語言、應用語言。

三、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説課稿《享受森林》: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用科學的方法識記“櫻、樟、雜、鋪、繁、丫、陰、嘻”8個生字,並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字詞教學仍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本篇課文中有8個生字,其中“樟”是翹舌音,“雜”是平舌音,“櫻”是後鼻音,“陰”既是前鼻音又是一個整體認讀音節。教學時要特別注意,讓學生拼一拼、讀一讀。“繁、櫻”字雖不要求書寫,但它筆畫很多,所以可以板書示範一下。

目標二:通過朗讀,感受樟樹的勃勃生機,並積累描寫樹木的詞句。

本課語言兒童話,通俗易懂。有一句描寫樟樹的句子,值得學生積累。文中還有較多描寫樹木的詞語,比如“茂盛、繁密、朝氣蓬勃”。這幾個詞語説明了在櫻櫻的精心護理下,小樟樹苗長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理解了這些詞語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當然,詞語的理解不能只停留於詞語解釋,只有在語境中理解,才能更好地運用。

目標三: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櫻櫻如何照顧樟樹,享受她的森林,感受櫻櫻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這是課文學習的的情誼目標,是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後所能感受到的。初始時的情景創設,幾次想象説話訓練,都能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最後他們也完全能通過自己的讀和説把這樣的情感表現出來。引導學生投入地朗讀,能夠讀有所獲,積累語言。

四、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注意語言的積累,在語言實踐中積累,在積累的基礎上再實踐

1、詞句的積累。

“茂盛、繁密、朝氣蓬勃”這些描寫樹木的詞語是要重點積累的。積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並不等於解釋,理解應是明白作者用詞的意圖,用詞的方法。教學中,先讓學生給“茂盛、繁密”找找近義詞,通過補充詞語“枝繁葉茂、枝葉繁茂”結合理解。接着再通過媒體的演示,從視覺感官上形象地感受到,這“茂盛、繁密”的樟樹就是朝氣蓬勃的,就是充滿生機的。他們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好句子,讀出氣勢了。

文章是由句子組成,要求學生積累的句子必定是在文章中比較關鍵的。教師不是把要求學生積累的語句直接從文中呈現出來,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閲讀,圈劃出關鍵的句子。經過反覆的練習,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2、説話的訓練。

當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畫面轉換成語言時,就學會了“使用”語言。在課堂中應多給學生創設情景,給予他們語言訓練的空間和時間。因此在教學開始,我讓學生藉助媒體,先説説自己描述一下森林,初步感受森林與人之間的關係。話不求多,一句兩句即可,但務必要求語句完整、通順。瞭解了櫻櫻對森林精心護理,藉助板書自己來説説看。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用文中的詞句。最後拓展想象,讓學生根據説説人們會在櫻櫻“森林”裏做些什麼。這樣通過説話練習,或應用文章語言,或自己發散思維,從而完成語言積累中高

層次的目標。

二、在讀中感受情感,學習語文知識。

朗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之一,本篇課文的教學也體現了以讀為本的精神。文中,語言兒童化,通俗易懂,且耐人尋味。特別是描寫樟樹朝氣蓬勃的句子,既要學生通過朗讀積累,又要學生在不斷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情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中教師適當的朗讀指導,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語文知識。在描寫櫻櫻精心護理小樹苗時,作者從四個方面進行描寫,分別是“泥土幹了”、“長出了雜草”、“颳大風了”、“寒流來了”這四種情況,中間使用了“分號”。我們可以通過引讀點撥,讓學生認識分號,初步瞭解分號的作用。

三、培養質疑意識,解決課文難點。

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他們自己經歷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有疑問,就會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會很快地關注到相關的內容,反覆閲讀,所以質疑意識的開啟、質疑能力的培養對閲讀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這篇課文比較通俗易懂,老師讓學生對文中最後一句話——櫻櫻笑嘻嘻地説:“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進行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比較簡單,這是符合二年級的特點的,孩子們關注到的是為什麼櫻櫻説她在享受她的森林?從而引出了本課的一個難點。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仔細讀文思考,從而讀懂櫻櫻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了自己的森林,也享受了自己的森林。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 篇生動的兒童故畫, 講述了唐代時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 戴嵩虛心接受的 故事。讚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畫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於面對錯誤,虛 心謹慎,勇於接受批評的優秀品質。故事情節曲折,人物角色鮮明。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 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進行對比,在讀、議、演、評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質在。

二、學情分析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可 佈置學生收集戴嵩的相關資料, 引導學生認識到大畫家與小牧童之間差距懸殊, 從而為學文 做好鋪墊。 另外還應抓住情節上的曲折變化, 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引導學生入境悟情, 加深對內容和人物品質的深刻體驗,從而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影響和啟迪。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2、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有關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中畫家面對錯誤,謙虛謹慎,牧童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 優秀品質.同時積累課文中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插圖展開想像,讓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13個字,會寫12個字。 積累有關誇讚戴嵩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難點:結合插圖展開想像,引導學生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五、教學方法:

1、説教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全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了本 課的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和學生談話,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提問教學法:課堂中逐步引導學生,逐漸深入課文。 3、點拔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2、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 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教 學中我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 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 強調一些學習習 慣的養成,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具體學法如下: 1、勾畫學習法:勤動筆,積極讀書。 2、觀察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展開想像。 3、探討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4、表演學習法:學生通過角色的表演,理解課文人物的優秀品質。

六、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和課文插圖。 課外收集大畫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紹、繪畫作品等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朋友們,你們喜歡畫畫嗎?你們喜歡畫什麼呢? 2、大家喜歡的東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畫家特別愛畫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欣賞他的 兩幅畫吧。出示《三牛圖》和《歸牧圖》。 3、看了這兩幅畫你想説些什麼呢? 4、這位技藝高超的畫家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畫家戴嵩。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關於他畫 牛的故事。板書課題:《畫家和牧童》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學生齊讀。

(二)比較發現、導入新課 1、你有什麼發現?你能猜猜我為什麼這樣寫嗎? 2、本領如此高超的大畫家和一個小小的牧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三) 激發興趣,朗讀感悟 1、請小朋友輕輕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 學生自由讀課文。 2、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説説,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畫的鬥牛圖畫錯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你從課文哪裏知道呢? 請你再默讀課文,用筆劃出來。 4、學生默讀課文。 5、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人還爭着花大 價錢購買。” A、找到了這句話的小朋友請舉手,請大家自己讀一讀,找一找,你從哪個字詞中感受 到他的高超本領。 B、如果你是一位欣賞的觀眾,看見戴嵩的畫掛出來了,你會怎麼招呼別人也來欣賞?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錢人,你會怎麼説,怎麼做? C、可見,戴嵩的畫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畫也很受歡迎。你們能用朗讀來表現人們對 戴嵩畫的喜愛嗎?(個別讀,評價,分組賽讀) D、是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説 一個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説得這麼好,真了不起,我們再讀這句話相信會讀的更好了。 F、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我從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知道戴 嵩畫畫得很快。 1、讀一讀,想一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理解沉思片刻) 2、請我們班的小畫家也來濃墨塗抹,輕筆細描。 3、看畫:哪個地方是用濃墨塗抹來畫的,哪個地方是用輕筆細描來畫的。 4、指導朗讀:畫的方法不一樣,我們讀的也要不一樣,誰來讀讀。個別讀,齊讀)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我執教的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一課《春雨》,這首詩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原題為《春夜喜雨》。課文節選了其中的前四句。一二兩句寫春雨發生的時令,傳達讚美之情。三四句描寫了春雨的特徵,具體寫好。

俗話説:春雨貴如油。自古以來,描寫春雨的詩文成千累萬,杜甫的這首詩歌可以説是其中的上品。詩人用洗練的語言,擬人的手法,形象而又準確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作用,抒發了對春雨的喜愛讚美之情。

教學本詩時,我藉助多媒體播放和春天有關的圖片,勾起學生對美好春天的嚮往,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先解釋詩題,簡介作者。接着初讀詩句,學習字詞。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詞,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提示學生,逐句誦讀領會,再聯想全詩大意。熟讀成誦,體悟意境。最後,教學生字,並指導書寫。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教學本課之後,我想還可以適當拓展。如讓學生看圖説話或運用古詩進行説話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