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中班數學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數學説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數學説課稿範文

中班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説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説的相鄰數對於4到5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説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本活動中採用、故事講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測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説説、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説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三、説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四、説重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五、説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十座寫有1——10數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故事《住賓館》。

2、1—10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黑板1——11的數字卡片。

3、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10的點卡一套/人。

4、撲克牌人手一份(從1到11);標有1—10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5、已經學習過了《11以內的序數》、《11以內數的形成》(包括0)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

六、説過程:

1、開始部分:通過拍手遊戲和幼兒講講説説,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A、拍手遊戲:“嘿嘿,(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裏?”“嘿嘿嘿,在這裏!”(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B、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牀,請你説一説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2、基本部分:

A“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有趣生動的故事講述和表演,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如:

(1)熊貓説6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説它的家是8號的鄰居,8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9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並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將小動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帶有數字的小房子,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並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提問:6的鄰居是誰呀?(理解“相鄰數”。小朋友都有兩個好聽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裏媽媽叫你寶寶,在幼兒園老師叫你王乾瑞。數字的鄰居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相鄰數。)得出結論:7和8是6的鄰居,也叫做6的相鄰數,9和10是8的鄰居,也叫做8的相鄰數。

提問:那麼5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

幼兒自主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説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B複習11以內數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為後面理解10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打下基礎。複習數字1—11。

(1)、請你説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着往下數,一直説到數字11。

C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1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麼0是1的相鄰數,2是1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説一説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3、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1)、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10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的相鄰數就是和?”

(2)《撲克牌裏的相鄰數》:兩人一組,甲抽取乙撲克牌裏的任一張牌,然後讓甲找相鄰數,找對了,牌歸他,找錯了牌歸乙。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後以誰的牌多為勝。

中班數學説課稿 篇2

説活動意圖:

帶着親近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開展了此次數學《找到的春天》的活動。數學活動比較抽象,枯燥,幼兒難以理解和運用的。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時逐步地願意親近數學喜愛數學。用多種途徑學習感知和體驗數學。找到數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有效地促進幼兒對數學的探索興趣和認知發展。

説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説説、做做中,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2、從不同的現象中把握春天的季節特徵。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思維抽象概括能力。

説活動重難點:

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操作材料包。

説活動過程:

一、再現情景:(PPT1—PPT3)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在尋找春天,那請你告訴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師根據幼兒説的進行小結歸類:

1、當我們找到小蝌蚪、蝸牛、蚯蚓、鴨子和剛孵出的小鳥,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2、當我們看到花園裏五顏六色的花越開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長越高,樹葉發芽了,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3、當人們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換上了輕便的春裝,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二、觀察圖片:(PPT4)

它們都是怎麼排列的?和我們以前數數時看到的東西排列有什麼不同,用什麼方法可以數得準確呢?

小結:我們在數這種圓圈式(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時,一定先要確定一個起點(可以去觀察它們的不同特徵出發),之後記住它的位置後,逐個數到起點前一個物體為終止點,這樣我們就不會重複數也不會漏數。

三、嘗試操作:

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粉色的花兒越開越大,蝴蝶圍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媽媽呢,鴨司令帶着小鴨們去池塘游泳,現在你們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們能幫忙數一數嗎?

幼兒操作要求:

1、數一數分別有幾朵花、幾隻蝌蚪、幾隻鴨子?

2、數好後圈出相對應的數字。

3、和同伴説一説你是用怎麼樣的方法來數的?

四、分享交流:

1、有幾隻蝴蝶未在花朵旁邊?有幾隻蝌蚪在找媽媽?鴨司令帶着幾隻小鴨在游泳?你是怎麼樣數出來的?

小結:原來數這樣圓圈式(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時先要觀察它們的特徵是否一樣,我們可以先找出不同特徵的物體(比如方位、大小、顏色等),可以從它先數,逐個數到起點前一個物體為終止點。

2、出示沒有任何特徵的圓圈式排列:

這些刺蝟一樣嗎?那這些特徵一樣的物體,我們又該怎麼來數呢?

小結:像這些特徵一樣的物體,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先用手指按住一個物體作為起點,再往下數,數到手指按住物體的前一個作為終點;也可以用做標記的方法進行數,這樣就能做到不漏數、不重數了。

説活動延伸:

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都是圍起來的,碰到的時候要試着數一數,看小朋友能不能數對。

説活動反思:

春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季節,所以幾乎每門課中都有關於春天的內容。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活動中孩子對排列順序似乎也明白了很多。作為老師,除了教給他們知識外,還得關注他們的思想。要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引導觀察發現實物有規律地交替排序,並能講述出排列的規律。根據中班孩子認知特點及發展水平。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發散性思維能力。

中班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三、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裏面放圖形或卡紙做的小鳥一隻)

2、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等若干)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學法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其中《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五、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第一次操作——紙箱變魔術

3、第二次操作——圖形變變變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圖形變變變”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4、第三次操作——小鳥的家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繫,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