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語文説課稿三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説課稿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説課稿三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老師們,下午好。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古詩誦讀《秋思》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秋思》是小學語文鄂教版第九冊中的古詩誦讀。是由唐代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思鄉詩。全詩圍繞“家書”,因景敍事,因事而思,通過詩人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細膩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2、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3、重難點: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從字裏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二、説教法

1、情境教學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是情境教學法,張籍的秋思寓情於景,寓情於事,教學中,我運用音樂、畫面將情境交融,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2、品味誦讀法:

為了完成秋思的教學,我採用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誦讀來展開教學。

第一次採用自由讀,個別讀,齊讀,讀正確,讀流利以至於熟讀成誦。

第二次採用讀重點詞和詩句,體會詩句含義。

第三次採用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情感體驗。

三、説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上課後我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後自由發言。”學生很容易説出:“一輪明月嵌在藍藍的天空中。”我接着提出第二個問題:“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此時學生自然想到了《靜夜思》《泊船瓜洲》。“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思念家鄉”。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接着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温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一,我讓學生課下查閲關於張籍的資料。此環節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最後我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後考取功名,開始四處遊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着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出示課件)【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學生蒐集的資料,我的總結、使學生充分了解了張籍寫《秋思》時的背景,為講解古詩做好了鋪墊。】

2、抓字眼,明詩意。

在“初讀質疑”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朗讀詩題──《秋思》並把詩題的意思給大家作了解釋。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把你認為最能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抄寫下來,你能從詩中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再讀一讀:試着聯繫註釋等方法,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大意。【設計意圖:此環節我將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詞語,這一問題拋給大家,讓學生帶着思考與疑惑去感知文本,這種帶有強烈目的指向性的閲讀體驗,再配以明晰的自讀要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對於文本的感知效果遠遠好於以往傳統流程。而這一帶有統領全文的問題,使學生在課程的伊始就初步感知了本節課的重點。】

接下來,在“再讀解意”環節,我安排了小組合作,探究“最能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或詞語,體會作者的意境”。第一組學生站起來説,我從“洛陽城裏見秋風” 感受到因為作者看見了秋風,看見了被風吹落的樹葉,就思念自己的家鄉了孩子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PPT想一想,那時,詩人佇立在街頭,看見漫天飛舞的黃葉,他的內心會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現詩人的心情嗎?學生回答説,他的內心是孤單、寂寞的,(板書:見秋風)詩人佇立在瑟瑟秋風裏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他“見不着”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説是家鄉的明月,有的説是親人,有的説是作者的母親。是呀,在這洛陽城裏,詩人見不到家鄉的紅柑樹、白藕花,他感受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緊扣一個“見”字。引導學生説説詩人見到的是什麼?見不到的又是什麼?在一次次“見”與“不見”的對比中,以具體的景來感知內心的情,以有形的物來映襯無形的思。在一遍遍朗讀中,將學生帶入了古詩的意境。第二組學生説,我從“意萬重”這個詞感覺到詩人思緒萬千,有許多話想對家裏人説。恩,那你能讀一下這一句嗎?假如你就是張籍,你會有哪些話想要對家人説呢?學生回答:“張籍可能會説我很想念你們,你們想我嗎?”“他可能説你們過得好不好?要保重身體。”“他可能會説這麼多年在外漂泊,已經感到很疲憊了,想和家人團聚”“他可能會問家人銀子夠不夠用,要不要寄銀子回來?”。我一聽,學生們體會到了作者的意境,緊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抒發出來。這一環節我運用多媒體,悽婉的背景音樂,讓一個飄滿離愁別緒的意境在課堂緩緩流淌,流淌進學生的心田。讀後第三組學生站起來説,因為“意萬重”,所以“説不盡”,因為“説不盡”,所以“又開封”。是呀,這封飽含着意萬重,價值抵千金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地就把它發走啊。在發走之前,他又怎能不開封呢!

3、悟詩情,入詩境。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閉上雙眼,跟着老師一起走進詩人張籍的思鄉情懷。(師配樂範讀。生閉目感受。)

請同學們睜開雙眼,你們是否感受到詩人那濃濃的思鄉情懷?誰感受到了,就用你的朗讀告訴老師。(生配樂朗讀。)這時學生們都沉浸在了這濃濃的思鄉情裏,很明顯我的第二個教學目標也順利完成了。接着,在學生背誦的基礎上,我安排了背誦。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這種從“悟”到“誦”進而從“誦”到“悟”的方法不僅可以感受到古詩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薰陶感染。最後總結:同學們,在這首詩裏,抒發的是什麼情?學生回答:思鄉情。

4、尋詩律,悟詩律。

這一環節,我扣住“思鄉”由古至今,讓學生感悟千古思鄉情。

首先體會古人的思鄉情。

(1)、教師引讀:

同學們,這思鄉懷親的,何止張籍,古時候山遙路遠,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聚難啊!離鄉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中。你們看!

(2)、課件呈現:古人思鄉名句。

A、師:在思鄉人的眼中,故鄉的月亮是最明亮的!難怪杜甫説——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B、師:四處飄泊的遊子再苦再累也只是默默承受,只因為不願讓家人擔心。就像岑參説——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cén shēn)

C、師:夕陽西下,鳥兒回巢,船兒歸港,但詩人的故鄉在何方?李覯不由得長歎——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覯(gòu)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古人思鄉不是個體行為,而是羣體現象。以前面《秋思》學習為基礎,通過教師的導讀,背景音樂《思鄉曲》的渲染,讓學生在品讀這些思鄉名句中融入一種思鄉悲愁的詩境中。】

感受今人的思鄉情。

(1)、導語。

師:同學們,古人思念家鄉,今天的人們遠離家鄉又何嘗不思念?你們聽:

(2)、配樂欣賞:余光中《鄉愁》。

【設計意圖:引入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教師配樂範讀,使全課意境統一,讓學生懂得張籍思鄉,古人思鄉,今人思鄉。】

四、説反思

這節課,學生的思維時刻在跳躍着,大腦在不停地思索着,同時配以悽婉的背景音樂,有感情的誦讀深化體會,使得這節課舒緩有致,跌宕起伏。我比較滿意的地方是:我用一組楓葉落葉圖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很快的走進了作者的心田。而將思鄉的情懷,思鄉的詩句,由古至今通過PPT演示娓娓道來,彷彿引領學生穿越時空,感悟千古思鄉情。

有句廣告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用在我們的課堂上其實也是相通的,“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就有多大的創新空間。”我希望我的古詩教學課堂上學生會閃現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語文説課稿 篇2

“思想是行動的種子。”我將以《談生命》説課為契機,藉此與大家交流,希望成為教學改革中的一粒鋪路石,也願我們的教學生命開出燦爛之花。

一、 説教材

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47年寫的散文《談生命》安排在人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上接梁實秋的散文《孩子》,下承吳伯簫的散文《菜園小記》,具有重要的閲讀價值。課文以“春水”“小樹”為喻,生動地描述了生命的現象和規律,表現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結合單元教學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反覆朗讀,揣摩文意,學習作者用形象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的方法。前者為重點,後者為難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分析概括文字的能力。

3、德育目標: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感受並吸取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初中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人生有着許多朦朧認識,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有關散文的一些知識,還可以通過聯想、想象感受鮮活的生命形象,進行哲理性思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 説教法

讀書之法,貴在熟讀精思。在整體構思的中,突出學法指導,抓住行文標誌劃分層次,在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後,觀看課件,直觀地感受文章所表現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複述,引發對生命真諦的思考。於漪老師説過:“誰想成材,誰就要千方百計地學會運用語言去分析課文這一基本方法。”“一江春水”、“一課小樹”究竟有何特點,是否揭示出了生命的真諦呢?我嘗試着讓學生從文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自由賞析、評點。在輕鬆和諧、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對文中暫時不懂的地方,提交小組討論,討論不能解決再由老師啟發、點撥,老師在這裏發揮了主導作用。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探究學法,讓學生思考最能體現生命本質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鼓勵學生把這一現象繪畫下來,或描述出來。另外,我還採用自創名言法,引導學生寫出對生命的感悟,這樣更有助於加深理解課文的主旨。運用大量的課件來展示生命現象及規律,激發學生的思考,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 説程序

1、導入新課:世紀的風雨中,有一個奇女子,人稱“白歲老人”--冰心。她為人類留下了不朽的詩文,令人仰慕。1947年寫下的散文《談生命》,在本世紀初,這篇文章被選入中學教材。有一種生命是不會隨歲月而老去的,那麼生命到底要經歷怎樣的歷程?冰心老人又留給我們怎樣的思索呢?且看《談生命》。(1分鐘)

(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引起思考。)

2、明確學習目標:

(1) 分析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

(2) 反覆閲讀,學習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抽象的事物。

(3) 思考: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2分鐘)

(明確目標,學習有的放矢。)

3、輔導自學,教師進行個別輔導答疑。(10分鐘)

(個別輔導,有助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自學彙報

(1) 應知應會的知識點有什麼?

學生一:作者冰心簡介;

學生二:詞語有: 清吟 梟鳥 蔭庇 芳馨

學生三:文體是散文

(2) 結構內容手法,你知道什麼?

學生七嘴巴舌地展開彙報。

(3) 結合學習目標,逐題説説你的見解。

(課堂是學生的天地,給學生充足發表見解的機會。)(6分鐘)

5、精讀講析

(1)“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分別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暗示了怎樣的人生經歷?

(用課件輔助教學,演示江水的平和與激盪的不同景象;再演示小樹的成長過程。觀看的同時讓學生複述課文的有關內容。)

(2)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是什麼?朗讀最後一層,找到主旨句。

(3)找到你認為最精彩的語句進行賞析。

(4)思考最能體現生命本質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鼓勵學生把這一現象繪畫下來,或描述出來。並採用自創名言法,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用課件輔助學生,完成創意設計。)

(5)小結:生命不是永遠快樂,順利時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要隨時準備迎接明天的挑戰。遇到困難時,不要灰心,要勇敢地面對,堅信雷雨過後就是豔陽天。全文以“春水”“小樹”為喻,寫出人生的不同境況,不同階段的美麗,給人啟迪。(18分鐘)

(精讀賞析,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6、發散思維訓練

(1)你學習本文之後,是否聯想到與生命有關的其他文章?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

學生一:《敬畏生命》、《紫藤蘿瀑布》、《生命的意義》

學生二:相同點是都在告訴我們要熱愛生命、善待生命。不同點是本文用詩一樣的語言,寓深刻的道理於形象的描述中。

學生三:本文用了象徵手法,用具體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

(明確象徵的手法,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要遇到一些挫折和磨難,結合你的經歷談談你是如何戰勝困難使自己變得堅強的?(6分鐘)

7、一課一得的總結(2分鐘)(學生髮言為主,教師鼓勵作結。)

四、 總結反思

通過一節課,我們教給學生的畢竟有限,拓展思維,教給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課件的使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很受學生歡迎。

語文説課稿 篇3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聰明的小白兔(一)》(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的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聰明的小白兔(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三篇課文。第七單元的課文是圍繞“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為主題,每篇課文都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情節曲折感人,人物特點鮮明,語言生動形象。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寫的是小白兔通過觀察車輪受到啟發,想出一個省力的辦法,把南瓜運回家的事。

依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單元目標及新課標的要求,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齡特徵,本課教學我覺得應達到以下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兔、春、種”等十二個生字,會寫“太、豐、白、的”四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聯想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兔兄弟搬南瓜的經過,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認識十二個生字,能夠讀準字音。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太”“豐”“白”“的” 四個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兔兄弟用什麼辦法運南瓜的,以及他們的辦法是怎樣想出來的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1、從學生興趣出發,給學生直觀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採用自己想

象,頭腦繪圖,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對角色的理解和體驗。

2、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不斷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讓學生通過對話、交流、

朗讀、表演,全員、全程參與學習,充分地動起來,以至於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針對本課的第二課時我設計瞭如下五個環節:

環節一:複習舊知 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説: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聰明的小白兔(一)》一課,和小白兔見了面。現在,小白兔可要考考大家呢。接着我會帶領學生利用課件,用齊讀和開火車的形式,複習上節課學過的生詞,並讓學生自選詞語説話。引言揭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告訴大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預設學生回答:兔兄弟運南瓜。此時我相機板書:兔兄弟運南瓜。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環節二: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朗讀感悟一:感悟南瓜的“大”。

1、小白兔和小灰兔春天種了許多南瓜籽,到了秋天,南瓜豐收了,它們的南瓜大嗎?(學生回答後,貼上南瓜圖片。請大家瀏覽課文,哪一段寫了南瓜的樣子?你又從課文的哪裏感覺到南瓜大?再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2、兔兄弟看到自己種的南瓜這麼大、這麼好是什麼心情?學生彙報,我相機板書:怎樣讀?

朗讀感悟二:感悟南瓜太重,兔兄弟搬不動。

我設計這樣導入: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感覺到兔兄弟心裏可真高興。可是後來他們心情發生什麼變化了?請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

這時兔兄弟又是什麼心情?學生彙報我相機板書:搬不動為什麼?哪裏感受到南瓜重?我會運用課件出示語句,讓學生對比讀,加深理解。

此處設計考慮到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讀書。不強求一致,可以自由讀,再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朗讀感悟三:感悟小白兔的聰明。

1、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探究小白兔怎樣想到把南瓜滾回家這個辦法的。課件出示填空,請學生試着把句子説完整。句子是這樣的:小白兔看見 ………………… ,它想: ………………. ,於是,它對弟弟説: …………………. 。最後,它們就這樣把南瓜一個一個運回了家。此時我會板書:滾回家

2、引導學生思考:小白兔的辦法好在哪裏?(省力、快、南瓜不會受損。)

3、啟發思考:小白兔為什麼能想到這樣好的辦法?

學生説的過程中,教師運用課件演示自行車轉動的動畫、南瓜的樣子(跟車輪複合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相同之處。再演示南瓜立起來滾動,形象感知其方法的巧妙。

4、師生小結並板書:他們善於觀察、思考,才能想出辦法。

5、小白兔想出了這樣好的辦法,是什麼心情?帶着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環節三:總結課文 發散思維

此環節我會説小白兔這麼聰明,我們誇誇它吧 !我還將預設問題:如果你是兔兄弟,你會怎樣做?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看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多,並且合理。學生彙報時肯定他們想出的各種辦法,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同時,也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上有時間也可以帶領學生表演課本劇。

環節四 指導寫字

本節課要指導書寫的生字是:白、的

在此環節,我會出示認寫生字,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注意每個字擺放的位置,認識筆畫的特點,讓學生學會了下筆前先觀察,起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之效。然後我會讓學生抬手和我一起範寫,特別提示:白字要注意撇的角度和位置、上寬下窄。學生練寫時,我會桌間巡視並提醒學生注意三個一,隨時進行個別指導,並展示好字,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聰明的小白兔(一)

兔兄弟運南瓜

觀察

搬不動 →滾回家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