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圓的周長》説課稿(精選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28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的周長》説課稿(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的周長》説課稿(精選6篇)

《圓的周長》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二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直線圖形,上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的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⒈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記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⒉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情感目標: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蹟,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對圓周率的認識。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採取直觀演示法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利用動手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並推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運用自學輔導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培養“説”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啟發誘導法”層層設疑,給學生造成思維衝突,從而“逼着”學生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係。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形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為5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裏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着説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説自己跑的路線長。那麼,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複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着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麼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然後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後,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麼線?學生回答“曲線”(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學生回答“圓的周長”(板書),最後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並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後,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説出用繩子繞圓一週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並演示“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着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並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慾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才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慾望,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圓的直徑(cm)

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

通過測量,指名學生彙報,並板書一組由學生測量、計算出的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比值”,並逐一把這些比值寫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書)讓學生觀察數據,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第三層次:演示課件

對於學生的發現,我並不急於表態,而是演示用“滾測法”測量圓的周長的動畫過程。進一步突出“3倍多一點。

得出: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通過以上這3個層次的教學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⒋介紹圓周率

①首先介紹“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並介紹π的讀寫法。

②其次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和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③最後指導看書P63頁第一自然段,並讓學生説一説,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圓周長與它的直徑關係,通過思考學生獨立地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或C=2πr(板書)。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6.實踐運用: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我安排學生解決以下3個問題。

①第1個問題:你現在能求“摩天輪”的周長了嗎?

②第2個問題:你會求這個“圓”(演示)的周長了嗎?

③第3個問題:你能解決米老鼠和唐老鴨的爭議問題嗎?

學生利用周長公式很快就解決了課前所無法解決的3個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並讓學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三)初步運用新知

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我又安排了3道習題:進一步鞏固新知,形成熟練技能。

1、判斷題。

(通過判斷,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2、看圖題。

3、求半圓的周長

由於本課是“圓的周長”的第一課時,所以這3道題的安排以基礎練習為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圓的周長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知識,使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更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五)課後作業

佈置了一道課後習題:過了一個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鴨又在公園裏見面了,這一次米老鼠沿着紅色的大圈跑,唐老鴨沿着藍色的兩個小圈跑,這一次到底是誰跑的路線長呢?要求同學們課後去思考完成。

圍繞米老鼠和唐老鴨再次跑步問題,進行課後討論,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首尾照應,並使整堂課在温馨的故事中開始,在故事中結束。

《圓的周長》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的,同時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因而它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學情分析

因為六年級學生正在經歷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自主探究、猜測驗證、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從而使學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來的。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的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滲透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五、教學準備

一套多媒體課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圓片、一把直尺、一根繩子、一個計算器。

六、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我把上海世博會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在創設情境時,我把城市地球館中的地球模型“藍色星球”介紹給學生,順其自然地提出本節課的數學問題:同學們,我們可以把“藍色星球”最大的橫截面近似的看做一個圓,那麼對於這個巨大的圓,你怎樣求出它的周長呢?

【設計意圖:上海世博會這個情境的創設是為了突破教材,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點,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充滿了熱情和渴望,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個別同學會想到以前學習周長的一些知識,以小見大,既然求大圓的周長沒有好辦法,那麼我們可以找一些較小的圓,來求他們的周長。這時,我會及時地對學生的想法給予肯定,“你的想法為同學們打開了智慧之門,老師真為你高興!”如果沒有同學想到這一層,我會幫助他們回想以前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不正是把長方形的操場聯想長方形的紙片,從而啟發學生用小圓代替大圓來解決問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讓學生熟悉圓的周長的概念。

因為有以前的知識做鋪墊,因此讓學生自己先指一指圓的周長,然後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是圓的周長。

(2)測量圓的周長。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有幾種方法,再嘗試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解決問題。此時,我及時巡視,調查學情,如果有的學生沒有想出辦法,我會在這個環節滲透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那就是有困難向書本請教。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無形中滲透了自學的方法——向書本請教。】

2、合作交流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方法,或者討論有疑問的地方。這時,我會作為一個參與者融入到他們的交流中去。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旨在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此過程中,通過不斷的交流、質疑,實現思想的碰撞與思維方式的互補,也使學生逐漸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並在聆聽的過程中學會“取”和“舍”,即學會分析。】

3、彙報展示

(1)有的學生用一根繩子把圓片繞一圈,然後捏住兩端,把繩子撐直,用直尺量出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2)還有的學生在圓上的任意一個點做個記號,並對準直尺的零刻度,然後把原片沿着直尺滾動一週,直到這個點又和直尺重合,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教師點評:你們的方法都很巧妙,都是在用直尺直接測量周長不方便的情況下,化曲為直,轉化成一條線段,再測量出這條線段長度的同時也得出了圓的`周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個別學生的展示,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此時,教師質疑,這些小圓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測量圓的周長,那麼“藍色星球”最大橫截面的周長,再比如赤道的長度,還能用以上這些方法嗎?顯然不能。

【設計意圖:再次把學生帶回課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質疑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產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願望。】

4、猜想驗證

(1)觀察多媒體課件:分別以五條不同長度的線段作為直徑,畫出了五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

(2)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①小組合作

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兩人合作測量直徑,一人用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第四個人把相關數據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中。然後看看有什麼發現。

周長直徑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1號圓片

2號圓片

3號圓片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提倡學生在有理有據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猜想,然後再根據猜想進行驗證。】

②學習“圓周率”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由於各種原因,不同的圓計算出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實際上,這個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通常我們稱之為“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為了計算方便,一般我們只取它的近似數π≈3.14。(板書:圓周率,π≈3.14)

(3)滲透數學文化

教師介紹《周髀算經》中與圓的周長相關的內容以及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的故事,然後請學生談談想法。

【設計意圖:數學文化的滲透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導公式

學生根據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推導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教師追問如果已知半徑呢,學生會想到C=2πr。(板書公式:C=πd,C=2πr)這時教師順勢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內容,這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圓周率的探索,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體,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較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説教法學法】

學生是開放的、有創造性的個體,他們會帶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趣參與課堂的師生交往。他們會用自己的猜想,驗證來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堂充滿着活力。因此,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學習充滿着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準確性,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正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帶着這些對新課程的認識,在《圓的周長》教學中,我採用操作、猜想、驗證等方法,具體如下:

1、運用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方法: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再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辦法進行驗證猜想,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感知數學的嚴謹性。

2、動手操作、積極互動法:教師讓學生通過測量、實驗、計算等活動,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3、觀察討論、交流合作法: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時效性。

【教學程序】

整個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建立圓周長概念

1.出示一塊鐘錶,鐘錶上的小秒針頂端一分鐘走的軌跡是什麼圖形?那麼小秒針頂端一小時走多少路程?引出課題(圓的周長)

2.讓學生拿出圓形學具看一看,摸一摸,説一説圓周長指的是哪部分?自己體驗、領會圓的周長的含義。(有效的觸摸體驗,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圓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充分而有效。)

第二環節:動手實踐,感悟測量方法

1.提出疑問:圓的周長是曲線,該怎麼來測量圓的周長?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3.學生彙報並演示測量方法。(繞繩法、滾動法)

4.這些圓比較小,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還能用繞繩法、滾動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嗎?如果不能直接測出,怎麼辦呢?

(通過對兩種測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評價,使學生辯證性地感受到了“纏繞”、“滾動”方法的侷限性,引發其探索“計算公式”的積極性,為深入研究圓周長的計算問題作好了“心理”鋪墊。)

第三環節:提出合理猜想,並驗證猜想

1.正方形的周長是它邊長的4倍,那麼圓的周長是否也和某條線段有關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2.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學具,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並算出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把結果填入下表:(測量值精確到毫米)

物品名稱周長直徑1號圓

2號圓

3號圓

3.學生觀察比較後,可以發現不管圓的大小發生怎樣的變化,

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值大概都是三倍多一些。

4.教師介紹圓周率。Π≈3.14

5.學生閲讀圓周率有關資料,教師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6.你能通過分析表格,得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嗎?由於

前面的層層鋪墊,學生很容易得出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C=πdC=2πr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討,並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參與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例1(設計目的:通過實例計算,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於生活,又能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的作用,又可為最後的實踐打下很好的伏筆)

2.現在你能告訴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了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想得到什麼樣的數據(設計目的: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題和前面的引入題互相呼應,做到解決問題有始有終。)

《圓的周長》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的。這節課既是“圓的認識”的深化,又是“圓的面積”的基礎,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圓錐做好準備,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通過對圓周長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了“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是小學幾何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3、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課件2)

1、知識與技能: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數學思考:通過動手實踐、猜想驗證、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發現和理解圓周長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轉化思想。

3、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利用圓周長計算公式正確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4、情感態度: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成功,增強自信;通過圓周率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初步養成樂於思考、善於合作、勇於質疑的良好品質。

(課件3)根據教材的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

重點是:推導總結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4、學情分析

《圓的周長》是六年級的學習內容,高年級學生已經能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遷移類推來探索新的知識,他們在小組合作的學習環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直觀地認識了圓,建立了周長的概念,並會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對圓的周長有着豐富的感性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產生與形成過程,探究發現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能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5、基於以上目標,結合六年級學生特點,我特做了以下教學準備:(課件4)

教具:圓片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片四個大小不同的圓形實物直尺線繩計算器實驗記錄表

二、説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提出:“要使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這一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突出兩點:(課件5)

一是讓學生主動經歷猜想驗證和動手操作的過程;

二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課堂的始終。

三、説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來進行教學:(課件6)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認識圓的周長(課件7)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小熊小狗跑步圖(課件8),先讓學生觀察並思考:如果要求小熊所跑的路程,實際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複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着順水推舟問:如果要求小狗所走路程,實際是求圓的什麼呢?讓學生揭示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設計説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於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願望。鑑於此,我在本節課開始就結合生活實際,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充分感知,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在教學圓的周長定義之前,我讓學生動手把學具圓片,摸一摸,指一指,讓學生充分感知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自己概括出圓周長的定義。

[設計説明]這一環節,學生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圓的周長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同時也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了學習新知的環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發現規律(課件9)

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這一內容,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一是直觀的測量圓的周長,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得出“滾動法、繩測法”兩種主要測量方法(課件10)。滲透了化曲為直(板書)的轉化思想,緊接着讓學生求風車轉動的周長(課件11),使學生辯證性地感受到了“纏繞”、“滾動”方法的侷限性,引發其探索“計算公式”的積極性,為深入研究圓周長的計算問題作好了“心理”鋪墊。

在圓的周長與直徑關係的內容中,探究和理解圓周率是個難點,因此我通過學生猜想和媒體演示(課件12),使學生觀察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係。那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先測量手中幾個不同圓的周長與直徑,再填寫實驗記錄表,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得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係。(課件13)

這兩次活動,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機會。通過測量和計算,重點解決了“周長與什麼有關”和“周長與直徑有何關係”兩個問題,最後由學生得出:圓周率是一個固定的數,它表示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係,也就是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圓周率最傑出的貢獻者祖沖之是數學課堂上一個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典型。因此,我在此設計了一個環節,通過多媒體課件(課件14),介紹祖沖之和圓周率,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解決好了圓周率的問題,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就可以水到渠成。根據“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圓周長的公式C=πd,C=2πr(板書)。

[設計説明]《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發現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反饋練習,解釋應用(課件15)

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圍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思想,主要設計了判斷題和應用題(課件16-18)。練習完以後,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運用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

(四)自主總結,和諧整合(課件19)

最後師生對本節共同總結,結合板書鞏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課件20)並讓學生談談學習的感受和收穫,促使學生知識、情感、技能和方法的和諧整合。

四、教學隨想(課件21)

多年的從教生涯,使我深深體會到:課堂教學就是一門藝術,在這門藝術中,老師只是一個導演,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因此,我在設計本節教學時,立足於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為學生搭設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學生的需要,儘可能給學生多一點大膽嘗試的機會,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空間,從而使他們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圓的周長》説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它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孩子們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性概念,但是所學習的圖形周長的計算,都是一些直線圖形,而這一次所要進行研究探討的,是曲線圖形的周長的計算,對於孩子們來講,轉變思維的方式是一個重點。因此這一節課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應該讓孩子們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想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並驗證等過程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意義和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2.通過讓孩子們參與測量、計算、猜想、驗證等過程,培養他們的觀察、比較、分析、動手操作等能力並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通過閲讀《你知道嗎?》,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運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一套、繩子。

學具準備:大小不同的三個圓、直尺、繩子、帶有圓形的物品等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加強啟發性和探索性,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交流、思考來探究圓的周長計算方法,逐步導出和掌握計算公式。

在教學中,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①讓學生學會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

②能用較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表述。

③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

④滲透孩子們將複雜轉化為簡單、未知轉化為已知的處理事情的方法。

五、説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認識周長。

1、籃球運動的起源:

設計意圖:俗話説: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巧妙的導入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環節處理當中,我邊口述邊播放相關的圖片,力爭實現圖文並茂。我設想:這樣的引入一定會讓孩子們頓時感到耳目一新--咦!今天的數學課怎麼講這些呀?究竟上的是啥課?接下來孩子們一定會做到全神貫注的去參與。另外,這樣設計我還想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打破學科界限,努力實現學科的兼容性;

2、提升我的人格魅力,(數學老師不僅懂數學,還懂別的,了不起!)讓學生因愛我而更愛數學;

3、以身示範,感染孩子們主動去博學多才!

2、切入正題:

①、大家可別小看這個“鐵圈”,圈太小--一個球也進不去;圈太大--進球率太高,不能真正反映球技水平,因此它是有尺寸規定的。工人叔叔在製作“鐵圈”時,如果連接處忽略不計,所用鋼筋的長度就是求--(孩子們齊説圓的周長)

②、在生活中找到了圓,你能借用一些實物或工具,畫出一個圓,並給同桌指出圓的周長在哪嗎?(在活動期間,我要及時參與進去,瞭解孩子們的情況)

③、理解了圓的周長的含義,那麼圓的周長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同時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測量周長。

1、小組合作、研究方法:

在這一環節,出示合作步驟和要求:

①、先獨立思考,然後把你的想法與其他組員商量一下;

②、達成共識後,動手測量圓的周長並做好記錄;

③、彙報交流。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這時要作為一個參與者融入到學生的交流中,巡視時如果發現活動有困難的小組,則適時點撥;如果發現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時表揚,同時邀請他們在彙報時上台展示、講解。

預設:孩子們可能會從滾動法、繞繩法等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兩種方法的處理都採用學生展示、教師點評、播放課件的形式進行。也可能還有孩子會在透明膠或雙面膠上做上記號,把膠帶拉開一週,用直尺直接測量;還有可能將紙條向這樣圍固體膠一週後,做上標記用直尺進行測量等等。

方法的多少取決於課堂的生成,無論有幾種方法,我一定要在及時點評之後,進行總結:不同的方法卻體現了用一種轉化的思想,那便是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在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自由地去探究,去發現,親自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

2、教師點撥、總結方法:

①、杜老師這裏也有一個圓,請你測量出它的周長。

我展示在運動中產生的圓,孩子們會發現以上方法存在着

侷限性,需要尋找一個一般方法。

思考:長方形的周長跟誰有關?正方形的周長呢?

②、大膽猜測:圓的周長可能跟誰有關呢?

接下來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學具中的3個圓進行

測量、填表、計算、觀察、分析、比較、交流的活動

並得出結論:

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

圓的周長(cm)圓的直徑(cm)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

③、我們今天的發現,其實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發現了,他是誰呢?請大家自己默讀63頁下面的《你知道嗎?》

閲讀完畢請孩子談談從中有哪些收穫及感受,從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設計意圖: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意識,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渴望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課堂中學生以積極愉悦的狀態參與到實踐過程中,主動尋求多種解題方法,迸出創新的火花,使學習真正成為人的主體性、能動性不斷生成、發展和張揚的過程。同時這樣處理環節也很好的突破了難點。】

3、水到渠成、導出公式: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取3.14

C=πd

C=2πr

圓周率就是古代著作《周髀算經》中説的“周三徑一”,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它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現在計算機計算的圓周率,小數點後面已達到上億位,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在小學階段,如果沒有特殊要求,π一般取3.14。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請用剛學到的公式計算一下你所畫的圓的周長是多少?

2、已知籃球板上鐵圈的半徑為20釐米,求其周長。

3、如下圖,要給一塊枱布鑲上花邊,所鑲花邊的長度是多少?

4、隨機練習四分之一圓的周長求法。

【設計意圖:從基礎練到拓展練,把數學放到了更廣闊的生活環境中,讓學生在掌握了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結束語:同學們,祖沖之所創造的偉大學術成就能夠在國際上遙遙領先1000多年,我們雖不見得有他那樣的天賦與智慧,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因與他同一個國籍而驕傲、而自豪!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奮勇拼搏、為國爭光!

《圓的周長》説課稿6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圓的周長第一課時。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而且在對圓周長有關知識的推導論證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的周長的含義;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着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精神。

(3)情感目標: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的平台。把學生分成每組4—6人的學習小組若干組,每組配備直尺、繩、數據統計表等學具,讓每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繩測法、滾動法測量周長,依所測數據找出直徑與周長的倍數關係,推導圓的周長公式三個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3、充分發揮多媒體直觀、具動感、易交流的優勢,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舞台。

三、教學所需材料:圓紙片、直尺、繩(繫有小球的繩)、數據統計表、多媒體電腦

四、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發探究。

1、談話引入:同學們,老師想請你們觀看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祕密?(課件顯示:運動員分別繞籃球場以及圓形大花壇跑步的情景)

2、揭示課題: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跑步的路線,讓他們思考並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1)要求運動員繞籃球場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2)什麼是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3)要求運動員繞圓形大花壇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從而順勢引出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聊天和創設融洽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輕鬆氛圍。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為教學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二)人人蔘與,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

教師先拿出教具——圓,啟發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圓周長的含義。

接着,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周長各有什麼不同。

然後,讓學生根據電腦屏幕上的動態演示,敍述出圓周長的含義。

最後,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圓片比劃一下,自己去體驗、領會圓周長的含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後,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活動一:測量圓的周長。

首先讓學生商討:怎麼測量圓的周長?都需要什麼工具?

然後,指導他們合作測量,並鼓勵學生上台向全班同學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

其次,用課件演示學生通常用的繩測法和滾動法。

最後,設疑激趣:繞動一條繫有重物的繩子形成一個虛圓,引出矛盾。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由問題引入,激發認知衝突,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思維進入新課所要解決問題的發展區,為後繼教學埋下伏筆。

活動二: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認識圓周率。

1、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係,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

2、要求每組同學用準備好的三個大、中、小不同的圓片作為測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別測量各圓片的直徑和周長,並將數據填入下表。

周長(分米)直徑(分米)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3、完成後,教師點撥,學生歸納“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結論。

課件演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學生看書自學後,交流彙報圓周率的含義。

5、引導學生讀、寫“π”並進一步瞭解圓周率的歷史和趣聞。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彙報交流,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為我國古代數學家傑出成就而驕傲,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三: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1、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如果已知圓的直徑或半徑,該怎樣求周長?

2、推導出求圓周長公式

C=πdC=2πr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和自己的夥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説出這兩題用哪個公式比較好?

設計意圖:解答時,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四)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依據本節知識特點,我設計瞭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層次:基礎題

(1)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組練習使學生明白雖然數據相同,但計算出的答案不同,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第二層次:判斷題

(1)π=3.14。

(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設計意圖:這組判斷題,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3、第三層次:發展題

(1)求黑板上畫的圓的周長,你打算怎樣做?

(2)我想知道一棵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哪種方法最好?

設計意圖:這組題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既要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也要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五)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

1、你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梳理)

2、你是怎麼學到的?(指出這些方法還可以用到今後的學習中)

3、以你的經驗,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圓的周長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