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迷人的動畫片》美術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4W

一、 説教材

《迷人的動畫片》美術説課稿

教材分析:本課是山東版小學美術第五冊第20課內容。屬於欣賞、評述,即通過欣賞圖片,評述,繪畫等方法,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大膽、自由地把動畫形象表現出來,體驗欣賞和創作的樂趣。

這節課要面對的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這一年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他們那童真、童趣、不受限制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湧不止。因此,結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力和藝術創造力。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欣賞動畫片,使學生髮解動畫片的不同類型。

2. 在欣賞各種動畫片的同時,使學生髮解誇張與變形,是動畫片藝術表現上最主要的特徵。

3. 在欣賞動畫片的同時,還使學生了解動畫片的製作過程。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思維、分析想象,力求創新。

教學難點:

發揮小組合作才幹,創作獨具特色的動畫片。

教學用具準備:

媒體課件、彩紙、彩筆、橡皮泥、剪刀、膠水等,課前也可要求學生收集一些動畫片的圖片資料,供上課時討論、欣賞。

二、 説教法

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及教學方式的優化原則,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便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我打算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促景生情,通過教師的演示引入到媒體欣賞,把學生帶入到動畫的世界。

2、 啟發引導法:

這是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進行的,引導學生從欣賞動畫形象出發,主動參與討論,瞭解動畫造型的特點,激發學生創作慾望。臨摹或創作一個動畫形象。

三、 説學法。

本課以“活躍學生想象思維”為主要目的,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裏自由翱翔,因此,我採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學法指導。

1、 自主探究學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讓學生思考“怎樣創作動畫形象”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瞭解構圖的多種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 説教學過程

(一)、利用動畫,激趣導課

1、播放動畫,激發興趣

每一個孩子都愛幻想,不受時空約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説,幻想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孩子們是在童話故事和動畫的陪伴下長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動畫片,可以讓學生神之以往;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更可以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學生們都熟知和喜愛的動畫片段,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對比,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願望。

2、引出本課課題——《迷人的動畫片》。

3、討論、交流。

一部部動作連冠、形象逼真的動畫片,你知道是怎樣會製成的嗎?

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它有什麼典型特點?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動畫形象?(學生出示自己蒐集的動畫形象)

(二)、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注意色彩的運用。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幫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三)、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

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儀上展示,説説自己的畫面內容,覺得自己的畫畫的好不好?什麼地方畫得棒?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

2、互評:學生之間互相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文學與藝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新意識。評選“最佳創意獎”,“最佳合作獎”等。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先整體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其次,要求學生回去後把畫給家人看看,並把自己變成巨人後的故事説給他們聽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親情溝通的情感意識。最後,收拾整理周圍環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