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父親的菜園》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親的菜園》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父親的菜園》説課稿

《父親的菜園》説課稿1

課文簡説】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了“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在荒涼貧瘠的山坡上為家人開闢出了一處菜園。讚揚了父親執著、勤勞的品質。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園,“父親”毅然要開一塊菜地,重點描寫了開荒、填土和育肥,生動細緻地描寫了“父親”的言行,字裏行間流露着對“父親”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學習“父親”認準目標、不懈努力的精神;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理解“父親的菜園”來之不易和其象徵意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⑴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

父親的對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不僅瞭解,而且熱愛,用“難為”和“拼了命”,説出了這塊菜地的貧瘠與荒涼,所以父親才不顧眼前利益,決定把這一季豌豆翻進土裏,育肥土地。

⑵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這塊菜地經過父親的精心伺候後,由原來的貧瘠變得土質肥沃,菜蔬茁壯,與周圍荒涼的景色相比,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這正是父親堅持不懈的成果。

2、對詞語的理解:

堅毅:堅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區找一塊菜地是相當困難的,家人都覺得不可能,面對家人的疑惑,父親卻非常有信心有決心。

猙獰:面目兇惡的樣子。文中指父親剛開出的菜地,被暴雨沖走泥土,露出了無法種植的巖石。

氣餒:失掉勇氣和信心。

貧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裏不明白,不理解。

《父親的菜園》説課稿2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講述了新修的公路佔據了我家四季常翠的菜園。望着桌上總也盛不滿的菜碗,父親開闢了一片荒地。在父親的精心侍侯下,這塊原本貧瘠的黃土地,變成了肥沃的黑土地,於是,我家的菜園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翠綠。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是講我家的菜園被新修的公路佔了,所以父親要重新開闢一個菜園。第二、三自然段講了父親選擇了後山坡貧瘠的坡地,並撒上了豌豆種子。第五、六、七自然段講第二年豌豆長成了,父親把它翻到地裏作肥料,併到處拾糞精心侍侯,貧瘠的土地變得肥沃了。最後一段講這快地至今仍是我家的菜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懂得土地能從貧瘠變得肥沃,是由於父親的勞動,是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教學重點]

從父親的兩次話體會父親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討論結尾一段是否多餘

[設計思路]

一、抓重點句子感悟。

在閲讀教學時,我特別關注父親的兩次對話。第一次,是在我對這塊貧瘠的坡地產生懷疑時,父親信心十足地告訴我撒了種子就會有收穫。父親的話其實是在告訴我一個人生哲理:有付出一定會有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第二次是在我期盼着吃香噴噴的炒豌豆時,父親竟然把豌豆全翻在泥土裏,當我疑惑不解時,父親告訴我不能光顧眼前,要學會保養土地,保護資源。從父親的告誡中,不僅表現父親是個熱愛土地的老農民,有足夠的種田經驗,而且還看得出父親能從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父親種地的道理,使我感悟到人生道理:不能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父親對土地的熱愛。

二、充份調動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認真讀文的好習慣。

文中寫了作者看到父親早出晚歸,看到父親辛勞一週後的成果——一片剛翻過的黃土地,並沒有直接具體寫父親是怎樣翻地的,我就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想象父親是怎樣細心翻地的呢?比如父親把坡地上的柴草拔掉,刨除坡地裏的樹根、石頭,把坡地的硬土翻鬆,把大土塊砸碎,用簸箕細心篩土等。通過細緻入微的想象來感悟父親的不辭辛苦。

三、通過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父親勤勞、堅韌的品質。

如決定開荒到開荒墾地,父親每天天色未亮,父親就扛着鋤頭、簸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在讀中感悟父親的辛勞。另外通過父親用豌豆肥田,拾糞肥田等動作體現了父親的節儉和對土地的熱愛。

四、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突破難點。

文章在講到在父親的辛勤勞作下,我家的菜園已經變得一年四季翠綠,像一塊翡翠嵌在山坡上,文章到此並沒有結束,又寫了最後一段,那這一段可否不寫,讓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寫,因為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感受到正是因為父親的勞動使得我家一年四季蔬菜不斷,是勞動創造了一切美好的生活,這段不能不寫,它起到了前後呼應,昇華主題的作用,表達出我對父親的熱愛,更是對勞動進行了申情地讚美。

《父親的菜園》説課稿3

《父親的菜園》是一篇在貧瘠的土地上作者的父親經過多次的努力,終於長出了一片碧綠。李老師不僅帶領學生理清了課文思緒,而且帶領學生進行深刻的體會了父親對於菜園的情感。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1.檢驗預習情況循序漸進,以生為主,通過出示解釋的形式讓學生練習理解和掌握。

我檢驗學生生字詞的學習情況時,主要以開火車讀和男女生對讀為主,新意感不強。而李老師先出示詞語,讓學生開火車認,這些一次檢查字音的過程。之後教師出示學生疑惑不解的詞語,不是單獨地提醒學生讀音,而是告訴學生多音字的意思,讓學生進行理解後填空,如此一來,學生掌握的就會更加紮實,而且秉承了鄭忠青老師的講課手法。如此我才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學習,不能停滯不前,不管你是什麼年齡,你是什麼級別。之後對於一些比較陌生的詞語,教師進行生活化的圖片演示,提醒讀音,將語文與生活相連。

2.以拍攝電影的形式,讓學生想鏡頭,形式新穎。

如果單純的從講授出發,學生定會覺得枯燥無味,於是教師別出心裁,採用了放電影的講授方法,將學生整堂課都置身在電影的製作中,學生絲毫不會有睡覺之意,反而精神飽滿。不僅讓學生想鏡頭,而且給學生放鏡頭理解,在開荒鏡頭中,教師先讓學生畫出父親的動作和語言,之後通過渲染情境的方式,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讀,一遍又一遍的體會,之後再讓學生談,彷彿看到了一位()的父親,學生不僅能準確説出父親是什麼樣子的人,而且有話可説,有話想説。

3.抓動詞,創情境,重邏輯。

教學中教師緊抓動詞,還通過換動詞的形式讓學生進行體會與比較。課文講授注重情境的創設,各個環節之間練習極為緊密。

《父親的菜園》説課稿4

一、説教材。

《父親的菜園》這是一篇第七冊選讀課文,記敍了父親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開墾一塊土地,使它成為“我家”菜園的事,表現了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體現出作者對父親、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課文通過對父親言行的具體描寫,表現父親的優秀品質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引導學生從描寫父親開墾菜園言行的詞句中體會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的愛是是教學重點。體會父親在荒坡上開墾菜園的艱辛,對城市或平原地區的學生來説是教學上的難點。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記事寫人這一類文章的感悟,進一步學習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從父親堅忍不拔的品質中受到教育,培養熱愛土地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價值取向,按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我確定本課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讀課文,最大限度地促成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學習從課文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從中體會父親在開墾菜園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感受父親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毅、自信、勤勞的品格,知道要想獲取成功必須勇於克服困難,堅持努力奮鬥的道理。

3、在讀悟結合、豐富言語實踐活動中,發展歷練學生語言,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父親的崇敬。

三、説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本課選擇的基本教法是“着眼課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導讀解疑、語思統一”的導學式教學法。在操作過程中採用“讀、疑、思、劃”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質疑課題,着眼課題理解課文內容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培養語感。

四、説理念。

本設計把着力點放在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能力上,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閲讀活動中,去理解和感悟“父親”的精神。按照“質疑課題、梳理問題——自主探究、感悟交流——深化文本、體會精神”的過程組織學習,把朗讀課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中,發展學生語言和思維。

五、説流程。

(一)親情導入,質疑課題。

1、同學們見過菜地嗎?菜地:院子裏的小塊平地可以開墾成,田裏的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可是有一位極其普通的農民,為家人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菜園(板書課題:父親的菜園)讀題。

2、學生課件觀看父親在山坡上開闢的菜園,再讀課題,質疑。

3、梳理問題: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設計意圖:用親切自然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有水到渠成之妙。推測課題,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閲讀興趣,由課題這個文眼作為這節課的教學切入點。

(二)讀通課文 ,整體感知。

①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讀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練習讀正確,讀流利。(請教學習工具或老師)(疑難字詞課件屏幕呈示)

②在父親開墾菜園的過程中,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樣的語段畫出來,多讀幾遍。

③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④反饋朗讀劃出的句子,注意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⑤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品讀課文,探究原因(探究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

1、細讀課文,思考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要求:圈畫批註。

2、討論感悟重點詞句,感受父親的勤勞、堅忍不拔、對土地的熱愛,帶着感受朗讀課文。

重點研讀:

(1) “父親堅毅地説:‘我們去開荒!’”(勤勞)

(2)“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勤勞、吃苦)

(3) “父親沒有氣餒……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堅忍不拔)

(4)當我問能否長出豌豆,父親“信心十足地説:‘當然能!’”(對土地的信賴)

(5) “父親説:‘我們不能光顧眼前,也真難為了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養出這一片豌豆來的。就這樣榨乾它,以後就別想吃瓜吃菜了。這一季豌豆就用來肥土吧。’”(對土地的保護、熱愛)

(6)拾糞肥田。“有時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親也要我跑到菜地裏去撒。”(為了肥土、對土地的熱愛)

為什麼叫“父親的菜園”?可歸納説:

①父親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山坡上開出了一塊作為菜園的基地。

②當暴雨沖走泥土後,父親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塊新菜園。

③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豌豆翻進土裏,精心侍候,使土地變得肥沃,讓全家人擁有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菜園。

設計意圖:此環節引導學生抓住問題來閲讀思考和感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把學生相對分散的思維集中起來,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情感。

(四)深讀課文,體會精神(深入體會課文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

1、思考、交流:父親的菜園收穫的是什麼?收穫的僅僅是四季的蔬菜嗎?“我”收穫了什麼?你呢?(收穫的是一種人生精神:堅毅、勤勞、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熱愛土地、熱愛勞動)你此時心裏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難、挫折不氣餒,永遠保持自信,什麼事情都能做成。)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描寫父親言行,體現不畏艱辛、堅忍不拔的句子。(課件呈示)

3、帶着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再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