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的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6.07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説課稿模板彙編十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為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活動目標:

基於這樣一種教育思想,接下來我來説説為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為幼兒的終生髮展作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看看、説説、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一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為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樹的照片、實物投影儀

2、多媒體課件和cd(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植樹工具、小樹苗若干

4、知識準備:和家長一起尋找關於“植樹造林”的資料

四,説教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並沒有刻意選用什麼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説的:幼兒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天天在變,日日在長,因此,無論用什麼方法,只要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就是最佳的方法,雖説教無定法,但是較必有法,簡單的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講解法,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闡述自己的知識,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實物投影儀的運用也更能形象直觀的幫助幼兒理解同伴的講解內容,能使幼兒更清楚觀察和交流,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二、情景體驗法:另外,我運用了cd和多媒體,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植樹造林讓人們受益非淺,迫壞自然生態環境必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事實勝於雄辯”,殘酷的現實情景再現,具有很大的説服力,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個靚點。三、動手操作法:在幼兒的思維達到最高潮時,讓幼兒親自動手種植小樹苗也是幼兒情感的一種宣泄,為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但這三個部分卻是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一)活動開始部分

1、活動前我將幼兒收集到照片、圖片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博覽會,一開始由我帶領幼兒參觀並作簡單的講解,並提問:你認識哪些樹?是怎麼樣的?它們長在哪裏?目的在於在幼兒好奇心的驅動下儲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給幼兒留有餘地,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發展水平上、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同時幼兒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積累知識經驗,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此話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此話又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可見,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與生懼來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貫穿於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託班早期閲讀《自己來》一書,描繪了一個十分可愛的小熊,每當媽媽要幫他做事情的時候,他總是要求自己來做的故事畫面,圖片內容雖然簡單,但十分貼近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幼兒在家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己動手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繪本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繪本,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説目標:

(一)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根據幼兒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些目標和要求,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

初步理解故事的簡單情節和內容。

2、能力上:

練習用較完整、簡單的一句話講述畫面內容。

3、情感上:

從向小熊學一學、與小熊比一比的遊戲中讓幼兒體驗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從向小熊學一學、與小熊比一比的遊戲中讓幼兒體驗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2~3歲的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説了半句話就不再説了,或者答非所問,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讓幼兒用較完整、簡單的一句話講述畫面內容。

(三)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的教授,我作了以下準備工作:

1、為了引出課題,我為幼兒準備了小熊的玩具,來激發幼兒閲讀繪本的興趣。

2、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繪本《自己來》,這是為了讓幼兒能清楚地觀看和理解故事的簡單情節和內容。

3、我還為幼兒準備了各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在向小熊學一學、與小熊比一比的遊戲環節中能興致更高地投入,從中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三、説教法與學法:

1、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遷移法、提問法等。

(1)情境遷移法:

我嘗試根據故事內容,出示每件事情的前一般,讓幼兒進行情境遷移,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聯想自然就豐富起來了。如當媽媽給小熊穿褲子時,可以讓幼兒通過聯想到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情境繼而來説説小熊會怎麼做。

(2)提問法:

這是語言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熊是怎樣對媽媽説的?他是怎樣做的?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畫面內容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2、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啟發談話法、遊戲聯繫法等學習方法

(1)啟發談話法:

幼兒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和意願,這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2)遊戲練習法:

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四、説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出示玩具小熊,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在看看、説説、想想、聊聊中閲讀繪本。

3、完整地翻閲、朗讀繪本。

4、遊戲:我來當小熊。

1、出示玩具小熊,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先出示玩具小熊,採用創設懸念的手段,吸引大家看繪本的慾望,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2、在看看、説説、想想、聊聊中閲讀繪本。

這個環節我始終圍繞兩個簡單的問題讓幼兒討論:媽媽要幫小熊做……的時候,小熊是怎樣對媽媽説的?他是怎樣做的?(讓幼兒通過先聯想到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情境,繼而來説説小熊會對媽媽説什麼,又是怎麼做的)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自由講述的形式,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3、完整地翻閲、朗讀繪本。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簡單情節和內容,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媽媽要幫小熊做……的時候,小熊是怎樣對媽媽説的?他是怎樣做的?然後再一起翻閲繪本,瀏覽小熊到底是怎麼做的故事畫面。鼓勵幼兒幼兒用較完整、簡單的一句話講述畫面內容,從而達到練習説話的目的。

4、遊戲:我來當小熊。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所在,也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它既可以讓故事的情節發展得比較完整,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並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教學捷徑,一起快樂成長!謝謝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兒歌中“學小鳥”、“學小兔”、“學小魚”等活動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再現,特別適合小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這首兒歌作為本次活動的內容。針對小班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整個活動中我突出強調遊戲性和趣味性。孩子們在模仿動物特徵的遊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兒歌內容。學生玩的過程中,增加了與同伴、老師的互動,而這個互動的過程,也是我給孩子創造一個想説、敢説、願意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二、説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為本次活動制定兩條教育目標。第一,通過學學、做做、看看、説説等活動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説兒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語言教學中的重點,因此,理解兒歌、學説兒歌應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第二,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問題。

三、説教法

首先,本次活動通過讓學生學學、做做、看看、説説等活動 ,變被動記憶為主動探索,使學生在玩玩樂樂中理解、感受兒歌 ;其次,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課件演示,使學生對兒歌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能初步學説兒歌的目的。

四、説設計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學生自由選擇道具: 小鳥頭飾、小雞頭飾、小魚頭飾、小兔頭飾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游戲,教師在活動中是學生的遊戲夥伴,和學生一同遊戲並隨時啟發引導學生:“你戴的是什麼頭飾?在幹什麼?”。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便理解了兒歌。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幻燈片展示。我設計了五張符合兒歌內容的幻燈片,展示的過程是學生再次欣賞、理解、記憶的過程。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師生互動,朗誦兒歌。

1、學生戴上頭飾,按角色輪流朗誦並表演兒歌。

2、集體完整朗誦兒歌。

3、結束:讓學生變成快活的鳥飛出活動室。

在這一環節中採取分角色表演和完整朗誦的方法,引導學生和教師一起表演兒歌,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兒歌內容。同時我還多采用賞識激勵法,比如:表揚學生聲音好聽、動作做的好看、送給學生一個大拇指或者抱一抱學生。教師每一句鼓勵的語言、每一個鼓勵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輕鬆、愉快做到寓教於樂。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受到了語言藝術的薰陶。

附兒歌:

快活得像小鳥

我學小鳥飛飛,我學小兔跳跳,

我學小魚游泳,我學小雞嘰嘰,

在可愛的學生園裏,我快活得像小鳥。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分析與思考:

所謂工具,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針對性使用對象或範圍的特點,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工具廣泛存在於生活及各行各業中。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對於大班幼兒來説,他的生活周圍也充滿各種各樣的工具。他見過也已經使用過不同的工具併成功地完成各種任務。但是,所有這一切經驗都含糊地存在他的頭腦中。正因為工具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如何把這些經驗從他的腦海中喚醒,進行概念上的明晰並激起他再一次的興趣和好奇就是成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

再者,《勞動者的工具》這個內容非常廣泛,大到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針。工具不僅代表着一件具體的器具物品,更凸顯住深層的精神內涵。如何從這個浩瀚的工具海洋裏汲取適合大班幼兒認知和探索的學習內容併產生情感上的觸動和共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

大班幼兒所擁有的經驗和技能使他樂於自我發現和探索,他們不滿足於知識的傳授而更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他也能夠通過同伴間的合作完成更艱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享受成功的滿足。《勞動者的工具》所顯現的內容是完全靜態的成品。大班幼兒會滿足於這樣的學習方式嗎?怎樣讓靜態的東西動起來,成為孩子樂於探索,能夠發現的新材料呢?正確選擇跟學習材料適合和匹配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認知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是成功開展本次活動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對象。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通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現工具的特點,並通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並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具體教案與環節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麼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通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

1.明確探索目的輔助語:“工具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祕密在哪裏?”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祕密3.集體交流探討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XX是用來幹XX的。”

“它的祕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處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祕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並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通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係,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於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裏來?

瞭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還見過或用過什麼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通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裏,通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通過回憶、思考在脱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小鏟將黃豆裝袋螺絲刀組裝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3、集體探討,説説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麼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明有用的工具!

(通過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説話。”俗話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所説課的內容是(足球運球突破)。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導向,面向全體學生,按照學生心理變化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一、教材分析

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是很多青少年喜愛的運動項目,它具有良好的綜合健身作用,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和拼搏精神。足球,也是小學生最樂於參 與的體育運動。本課選取水平二的小足球運球跑為主教材,旨在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熱愛,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足球技術動作,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體育教學的總目標是以“終身體育”與“快樂體育”為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鍛鍊方法,參加鍛鍊,增強體質。

1、認知目標:學生能主動參與活動,體驗小足球運動的樂趣與魅力,知道應該踢球的哪個部位,知道用力的方法與方向,瞭解簡單的足球動作術語。

2、技能目標:掌握運球變向的動作方法和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球腳的觸球部位、力量。

難點:對球運動路線的控制,身體重心的變化。

四、教學方法:

1、講解示範法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語言和示範動作,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所學的動作全貌,瞭解所學動作的整體形象、結構,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

2、遊戲比賽法

抓住兒童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運用遊戲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賽中練,進而達到提高動作技術能力的目的。

3、探究教學法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用在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鼓勵、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常識,沿着不同角度進行學習和思考,產生大量設想,進而提出獨特見解。

4、評價教學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參與其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會使學生在改進動作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

五、學法指導:

1、觀察法

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注意觀察教師的示範動作,並能運用對比的方法對所學知識、技術進行評價、自鑑,不斷矯正與改進。

2、模仿法

根據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讓學生認真看教師的示範動作,並模仿做出類似的動作,有助於學生掌握動作。

3、練習法

學生按教師所教動作的內容和要求,反覆做動作,學會自覺、積極、主動地練習,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動作的能力。

4、合作練習法

在練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長和能力強的學生的作用,使學生互幫互學,在提高教學效率和掌握動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團結友愛、互相協助的優良品質。

六、學情分析:

1、有利因素:小學生個性天真活潑、好動,而且興趣廣泛,其模仿能力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所以在本課時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我採用以遊戲練習為主線,注重誘導、啟發,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大膽創新。

2、不利因素:由於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礎,而學生的心理素質不穩定,所以容易產生滿足而導致厭學的傾向,對學習新的技術動作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學時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新內容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七、教學過程:

1、醖釀情緒,激發興趣。為了更好地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引發學生的興趣。場地上用足球擺出一個大足球的形狀,教師和學生共同在場地中通過小遊戲進行熱身活動,並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體驗到參與活動的樂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練習。

2、合作探究,實踐提高。在練習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寬鬆、民主的氛圍,指導並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鍛鍊,如“踢準”練習,對學生只有基本要求沒有具體的技 術要求,讓學生自己選擇動作進行練習,使學生在動中體驗鍛鍊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並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與同伴交流互助帶給自己的樂趣。

3、穩定情緒,調整身心。在悠揚的樂曲聲中,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富有詩意的語言營造輕鬆優美的環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身心得到放鬆。

(一)準備部分(8分鐘)

1、課堂常規

2、進入角色

3、熱身活動

1)靜力拉伸(瑜伽動作改編)

2)行進間徒手操

熱身活動採用先做靜力拉伸、後做徒手操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身體由“相對靜止”的狀態安全的過渡到“運動狀態”,而且,也避免了枯燥不變的慢跑——做操的陳舊熱身方式,使學生能很快的進入到上課狀態,為接下來的教學鋪平道路。

(二)基本部分(27分鐘)

1、小足球運球遊戲(17分鐘)

實施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創新實踐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學生可以盡情地表現、展示。教師講解遊戲方法,引導學生出問題,讓學生帶着疑問 和思考,自主進行遊戲,設置三種不同難度的遊戲,使學生在遊戲過程中找尋合理的運球方法。在聯繫一段時間後,教師做出正確示範,學生模仿,並在繼續遊戲中 掌握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在學生能較好的掌握動作要領之後,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比賽,優生示範。然後由學生相互評價、總結,教師給予適當指導。

2、“推球車”遊戲(10分鐘)

在傳統遊戲“推小車”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有效利用本課教具——足球,使後面的學生要推“小車”走,而前面做“小車”的同學還要滾着球走,這樣不僅發展了 學生的上肢力量、靈敏、協調等素質,也在遊戲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球感,達到“人球合一”的效果。在遊戲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 生在不知不覺中等到鍛鍊。

(三)結束部分

1、普拉提放鬆操

伴隨悠揚的音樂,師生共同做放鬆操,進行有效地調整身心,恢復疲勞。

2、音樂停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及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測試能力。師生再見,從而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

八、教學效果預計:

100%的學生能夠了解本課的初衷,並初步學會變向運球,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遊戲活動中去,在比賽過程中60%的同學能夠運用一定的技巧進行遊戲。

本課練習密度在35%—40%左右,平均心率在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60次/分左右。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

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眾所周知,蔬菜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裏,蔬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説出幾種來。如:常見的番茄、土豆、黃瓜、白菜、辣椒等。雖然他們知道的不少,但對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營養對人身體的好處不是很瞭解。因此通過觀察。討論。猜謎。製作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瞭解蔬菜特性的同時,知道蔬菜的營養價值使幼兒對蔬菜有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蔬菜的喜愛,激發幼兒愛吃蔬菜的情感,並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因此我覺得選擇本次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必要性。又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認識蔬菜的外形特徵,瞭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3)、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活動重點:通過猜謎、多媒體課件、遊戲體驗及品嚐蔬菜沙拉,讓幼兒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

活動難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明確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在活動中我們主要是通過幼兒猜謎、動手操作、分類、製作等活動,在看一看、擺一擺、玩一玩、嘗一嘗等幼兒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突破重難點。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3、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學具準備:、胡蘿蔔、黃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實物若干、蔬菜寶寶圖片數量與幼兒相等

(2)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

(3)教具準備:展示各種蔬菜的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教師與孩子的交互主體性,採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並共同學習與成長。採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設法:利用卡通飛飛這個幼兒喜歡的動畫形象,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非常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起孩子探索的慾望。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2、演示法:教師在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幼兒對植物的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四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找朋友扮演蔬菜娃娃,共同體驗分類的快樂。由於我利用了輕鬆、活潑、詼諧的音樂,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對蔬菜進行歸類,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蔬菜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玩一玩、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蔬菜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個環節操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對蔬菜進行分類,引導幼兒按蔬菜的是食用部分進行分類。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蔬菜的食用部分有更深的印象,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利用了輕鬆、活潑、詼諧的音樂,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蔬菜分類的快樂。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猜謎遊戲——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製作延伸

一、設置情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情境:小飛飛來和小朋友遊戲)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最喜歡的小飛飛和蔬菜寶寶來做客,引起幼兒興趣。

1。小朋友最喜歡的小飛飛和一羣蔬菜寶寶來做客了。

2、幼兒觀看各種蔬菜圖片或實物: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蔬菜寶寶?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麼?

3、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長圖,知道植物的身體是由(根、莖、葉、花、果實、)五部分組成。

以上我為幼兒創設了語言情境和物質(蔬菜)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蔬菜特徵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飛飛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猜謎遊戲(課件演示法):逐一出示各種蔬菜寶寶,通過猜謎遊戲瞭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樣。

1、紅漆桶,地下埋,綠的葉子頂上栽,切開紅漆桶,清涼可口好小菜。(胡蘿蔔)説一説胡蘿蔔的樣子?(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師告訴小朋友胡蘿蔔還有“土人蔘”之説。因為胡蘿蔔中含有澱粉酶,能助消化,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吃胡蘿蔔可以補充維生素。

提問:

(1)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2)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2、猜謎語:瘦長的身材,翠綠的皮膚,全身是疙瘩,醜了自己美了別人。(黃瓜)那我們應該吃黃瓜的哪一部分?(果實)還有什麼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番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豆莢)。

3、看圖中是什麼蔬菜?(白菜),老師可以説説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麼蔬菜我們吃它的葉。(菠菜、油菜)

4、提問:這是什麼?(土豆也叫洋芋或馬鈴薯)。土豆發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乾淨,才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屏幕)

三、瞭解蔬菜的營養價值,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蔬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有助於身體健康,能使我們長得更高更快更聰明,因此。平時不能挑食。

四、遊戲體驗:分類遊戲:《找朋友》

給每個幼兒提供一個蔬菜寶寶,讓幼兒根據蔬菜的特徵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麼部分的,然後聽音樂去找朋友。

利用輕鬆、活潑、詼諧的音樂,讓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正確地對蔬菜進行歸類,並能自由地、誇張地表現可愛的蔬菜寶寶形象。

五、品嚐交流:《蔬菜沙拉》:

教師出示用番茄。黃瓜。紅蘿蔔做的沙拉,請幼兒品嚐,交流《蔬菜沙拉》的製作方法。讓幼兒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逐步意識到多吃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

六、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做蔬菜沙拉,鞏固對蔬菜的認識。活動結束,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蔬菜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還有很多吃法,使幼兒在審美心理、創作慾望上得到滿足。教師通過製作蔬菜沙拉,引發幼兒創作慾望,使審美心理得到愉悦,進而為孩子有意願投入下一個非正規性的自主活動奠定基礎。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所謂説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系統地口頭表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説,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

説課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一、説教材

主要説明“教什麼”的問題和“為什麼要教這些”的道理。即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説清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它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後聯繫並説出教者是如何根據大綱和教材內容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的。

二、説教法

主要是説明“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的道理。在確定教學目的要求後,恰當地選擇先進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解釋教者是用的什麼方法落實“雙基”、滲透德育、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還要説出教者在教學中是如何發揮主導作用的,在精華要害的知識上進行點撥,在能力生長點上強化訓練,以及如何處理教與學,講與練的關係;同時説該課時如何使用教具、學具或電教手段。

三、説學法

主要説明學生要“怎樣學”的問題和“為什麼這樣學”的道理。要講清教者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動意識的;還要講出教者是怎樣根據年級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哪些學習規律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

四、説課堂教學秩序

主要説明教學設計的具體思路,課堂教學的結構安排和優化過程,以及教學層銜接與教學環節轉換之間的邏輯關係。

幼兒園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尋找合適的歌曲教材是至關重要的。《茉莉花》在我國曆史悠久,這首民歌輕盈活潑,淳樸優美,婉轉流暢,短小精緻,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護花,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積極健康,又儲蓄柔美。

對於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感受樂曲所表達的內容,並通過身體動作進行表現,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二、説目標:

1.感受音樂優美抒情的情緒,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和造型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2.在結伴造型和舞蹈中進行感情交流,體驗合作表演遊戲的樂趣。

三、説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反覆傾聽、感受音樂,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和造型表現出來,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根據音樂結伴創編身體動作。

四、説教學準備:

樂曲CD、茉莉花圖片、扇子等。

五、施教過程中的體會和發現:

如何讓幼兒將《茉莉花》是這首江蘇民歌,旋律音調清麗、婉轉、柔美、細膩的風格用肢體語言體現出來呢?因此,在第一次的活動,我採用了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的方式,請幼兒品茗茉莉花茶着手引出茉莉花從而激發幼兒欣賞與理解樂曲的興趣。但活動下來,發現品茶這一舉動反而吸引着幼兒對茉莉花茶的製作興趣,很難將幼兒的興趣往樂曲上轉移,活動自然無法順利進行。

接着,第二次活動時採用故事導入方式,發現故事不夠動聽幼兒不感興趣,顯得有些無聊,直到音樂出現了,幼兒才提起神來。幼兒對這首音樂都還是比較熟悉的,第一遍欣賞時大部分幼兒都會輕輕地跟着唱,大部分幼兒都知道這首歌曲的名稱,所以我就直接提問:如果你是茉莉花,聽了這音樂,你會是一朵怎麼樣的茉莉花?幼兒馬上用雙手做鮮花狀,發現一名幼兒是雙手未開的鮮花狀説:我這是茉莉花花蕾,還沒開呢!接着又有幼兒將手指微縮,説她是一朵害羞的茉莉花。幼兒在不需要教師過多語言的提示就賦予了茉莉花生命和情感,這讓我很驚喜。

接下來就讓幼兒再次傾聽音樂用身體自由表現音樂。這時讓我困惑的事又發生了:在表現過程中,幼兒動作單調,看到一位幼兒的動作稍微有些變化,教師引導他們及時觀察或者通過教師進行模仿時,就成了大家的示範動作,幼兒沒有進一步去創新動作。教師這一舉動反而侷限了孩子的思維,如何才能把握好示範和模仿提示這個度,這讓我很困擾。由於前面故事導入環節佔用時間過長,想這個基礎上總結幼兒的動作表現再進一步發展結伴造型時,幼兒顯得有些不耐煩。但幼兒還是根據音樂利用合作的方式做出花束層次、高低的變化的造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有個別幼兒會來回走動變化組別,一時這個幼兒組成一個造型,一時又跑另外一個幼兒身後做出另外一個造型。為了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就是生長在花盆裏的茉莉花,我借用了呼啦圈這教具來充當茉莉花的花盆,讓孩子在表演過程中有意識地表現茉莉花的靜態形式。又一個問題冒出來了:音樂沒有起伏很明顯的旋律,幼兒的動作表現方面還是顯得單調。

於是又進行了第三次執教。在這次活動中,我拋開了故事環節,在活動開始部分,直接出示圖片讓幼兒認識茉莉花,告訴幼兒在四百多年前就有人用音樂來讚美茉莉花,到我們現代的時候音樂家就給這首樂曲配上了優美的詞句。這個環節用了3分鐘。

第二部分就請大家一起欣賞歌曲《茉莉花》,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幼兒跟着歌曲輕輕哼唱。接着就請幼兒談談這樂曲帶給你什麼樣的心情?如果你是一朵茉莉花,聽着音樂,你會是一朵怎麼樣的茉莉花。幼兒各抒己見:我聽了這音樂後很舒服,我會是一朵開心的茉莉花。我聽了這音樂後心情很愉快,我會是一朵正在慢慢開放的茉莉花。我聽了這歌曲後想睡上一覺,我會是一個小茉莉花蕾……!這個環節用了5分鐘。

第三部分:請幼兒用身體表現音樂。“好,那就請你們聽着歌曲把開心的茉莉花、慢慢開放的茉莉花、在睡夢中的小花蕾用你們的身體表現出來吧!孩子們在歌曲中盡情的抒發着歌曲給他們帶來的感覺。

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經驗,在這個環節結束以後。我又請幼兒回憶,圖片上的茉莉花每個枝頭上是不是隻有一朵茉莉花?孩子們的觀察還是比較仔細,馬上回答説:“不是,有些一個枝頭上有三四朵的,有的是五朵花,有的是兩三多開了的茉莉花還挨着幾個沒開的小花蕾……”——那這樣的茉莉花型用我們的身體又怎麼去表現呢?教師開始引導幼兒結伴造型。幼兒開始發表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互相幫忙,我們幾個人的花湊在一起不就是了嗎?——那枝頭上除了花還有什麼呀?幼兒很快就想到分配角色,有些幼兒攤開手掌扮演葉子。——嗯,這個主意不錯,我們一起來試試看看吧!請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自由組合造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用語言提示幼兒要注意花束的層次、方位、高低變化的過程:有的枝頭上一下子開了三朵茉莉花;有的枝頭上開了兩朵茉莉花,那兩朵茉莉花旁邊還躲着兩個小花蕾;有的枝頭上只開了一朵茉莉花,白白的花下襯着幾片嫩綠的葉子好看極了!風吹來,一片、兩片花瓣掉了下來,風繼續吹,更多的花瓣落了下來。花開花謝,你看,枝頭上又有新的小花蕾,又開出了又香又白的茉莉花。這裏用了10分鐘。

為了使幼兒的動作表現能更豐富,在第四部分裏,我採用了扇子,引導孩子運用扇子來進一步創編舞蹈動作。在這個環節我主要從三方面考慮:扇子容易準備、容易攜帶收納、扇子的張合正好可以讓幼兒更貼切的感受茉莉花開放過程。首先請幼兒拿着扇子跟着音樂的節奏一張一合或者慢慢打開來表現音樂的4/4拍子。接着請幼兒自己想想,扇子在手上還可以怎麼表現?教師拿着扇子示範表演一段。——你們能不能也用扇子和你們的身體一起來表演茉莉花呢?幼兒很聰明:扇子打開可以當花瓣,我們的身體是樹枝!——茉莉花有幾片花瓣啊?幼兒馬上又應道:我知道了,我們幾個人一起打開扇子接起來就變成一朵茉莉花了!緊接着老師有提示幼兒茉莉花有大有小呢。幼兒馬上又邀請更多的小朋友打開扇子圍接成一個大圓成了一朵大大的茉莉花。——哇,好大的一朵茉莉花呀,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試試吧!

請幼兒拿着扇子隨歌曲的意境進行合作表演。有的幼兒合着扇子聽着音樂慢慢地從腳下升起,舉過頭頂時,慢慢打開扇子,一朵茉莉花開放了。有的是幾個小朋友圍成一圈慢慢地打開扇子一把一把的接起來變成一朵大茉莉花。最後,在教師的提示下,所有的小朋友圍成了一個大圓,一起把扇子合起來一起把扇子打開,變成了一朵大大的茉莉花。這也是活動的最高潮!這裏用了10分鐘

孩子們表演得很開心,在活動的結束部分,告訴孩子們《茉莉花》是我國名曲,因為這曲子實在太美,很多音樂家們對這首曲子進行了改編,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演奏,用不同的舞蹈去表演。接下來,請孩子們欣賞一段芭蕾舞《茉莉花》選段結束活動。欣賞舞蹈用4分鐘。

六、感悟與反思:

通過多次的修改,我以欣賞、談話的交流平台,引導幼兒感知、認識、表現。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採用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官通道參與活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內容創編身體動作,充分激發幼兒的對音樂動作的興趣和表現欲。但在合作表演部分,孩子的合作意識比較欠缺,結伴造型上表現不夠理想。教師應在這個環節部分的引導還要更深入地思考。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説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的綜合活動《我學小動物》,此活動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小班的主題活動《我喜愛的小動物》。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喜愛動物又是孩子們的天性。此活動故事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且遊戲融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 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常常愛模仿別人,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活動目標:

主題活動目標:幼兒通過本主題活動,產生對動物的興趣,願意親近小動物,加深對小動物的關愛;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瞭解自己喜歡的幾種動物,並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知道動物是人類朋友。

幼兒對“小動物”認識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還有距離,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

本次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地用自然音説話、正確發音並能夠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模仿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活動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與藝術領域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中的故事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夠模仿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與動作;難點在於理解故事中的詞彙:輕、響、快、慢,並能用自然音説話、唱歌。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讓幼兒自己來通過模仿叫聲、創編動作加深對動物的印象;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練習與遊戲的多次重複性,使幼兒反覆感受、反覆體驗,從而理解詞的意義,明白道理。

(二)説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主要以直觀法、談話法、表演遊戲法三個方法為主。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因此在活動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

1、直觀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範法。

通過操作演示課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故事、影音課件具有生動、具體、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點,多媒體特有的聲像並茂、動靜結合等優點,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記憶,從而使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正確的示範則是教幼兒掌握語音的基本途徑。通過示範,不僅要求幼兒能正確地感知語音的微小差別,而且還能讓他們掌握髮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養幼兒正確發音又是小班語言教學的重點任務。

2、談話法:由師生相互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習慣。

3、表演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表演遊戲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節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規定的內容進行遊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內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練習法、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 ,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活動前的準備:

1、課前請家長利用休假日帶幼兒到動物園、動物市場觀察、認識各種小動物。

2、蒐集各種有關動物的故事、圖書、圖片、影碟資料,充實到各區域角。

活動中的準備:

1、故事《唱歌比賽》課件;小動物聲音課件。

2、故事角色中小動物頭飾。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坐。

(三)説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嘗試),做一做(練習)等多種方法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表現。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根據綱要中要“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想説、敢説"的要求,我在開始部分着意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有什麼聲音 "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欣賞故事中藉助於想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畫面、極富感染力的配樂解説,以及我聲情並茂的重複,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幼兒想説的願望。然後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模仿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説。多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遊戲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遊戲的方法,通過遊戲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遊戲中,幼兒邊遊戲邊練習對話,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四)説活動過程:

1、聽辨聲音,模仿動作。在開始的部分播放聲音課件,讓孩子們傾聽辨別:“你都聽到了誰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啟發孩子仔細傾聽分辨各種聲音,有意識地讓幼兒模仿所聽到的小動物的動作,給幼兒一個創造性地表達、表現的機會。通過用耳朵、用腦、用手、腳、用身體來體會,內化着自己的理解,為突破重點做了鋪墊。

2、欣賞故事,瞭解內容。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強化“小雞唱得太輕了,小鴨唱得太響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兒對難點有一定的認識。根據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特點,我的提問指向明確,幼兒易於表現,如:“小雞唱得怎麼樣?他是怎樣輕輕唱歌的?怎樣唱才好聽?”鼓勵幼兒之間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複習鞏固。《綱要》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小班幼兒基本上是以模仿性遊戲為主,要在成人的不斷提示啟發下才能展開遊戲。在表演時,我也加入到遊戲中,既擔任着 “兔子裁判員”的職責,又能夠適時指導幼兒表演。在遊戲中,我不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和體態進行暗示性的幫助,與孩子共同參與,享受快樂。 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總結評價,適時教育。在總結的過程中,我對每個(組)幼兒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肯定、表揚其表現,並且教育幼兒懂得:説話、唱歌聲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聽的聲音。

此活動內容體現了根基性、直接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表演遊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五)課件製作:

根據故事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我用Flash軟件製作出多媒體課件,其畫面色彩鮮豔,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充滿童趣,配樂明快、解説清晰,極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兒園説課稿 篇10

一、設計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飛舞,像鵝毛,像紙片,像棉花……紛紛揚揚,一下子,馬路邊,屋頂上,樹上全掛滿了雪花,頃刻間,這個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銀裝,變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對這一切,孩子們充滿了喜悦,充滿了驚訝。正是藉助於孩子們這樣一個心境,設計了《下雪天》這一課。

本課在設計時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指出:美術教育是我國所有公民在中小學階段必須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這種全體性成為可能,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遊戲活動、欣賞、交流、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達到這一目的。同時,探究性學習也是美術學習的一種好方式,所以,在教師示範完後安排了這一環節:請學生欣賞思考這些雪花各有什麼不同?該怎麼剪?並試着剪一朵。讓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實踐,最後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冬天,感受雪,體會雪給人帶來的喜悦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習表現雪景的方法,創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並通過集體合作表現、創造一個有意義的冬天。

本課內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名畫欣賞,關維曉的《雪野》和莫奈的《鵲鳥》,引導學生觀察下雪時及雪停了時各種事物的變化。第二部分為欣賞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為剪紙步驟,示範折三折的雪花如何製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創作雪景圖的照片,為學習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因為主要是表現下雪時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內容只是選取了關維曉的《雪野》作為欣賞的對象。第二部分內容基本保持不變。第三部分改成教師實際操作示範,這樣學生觀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則去掉了。在教學順序上,也作了部分調整,即第二部分內容與第三部分內容調換了一下,同時,根據實際需要,作了一些適當的增加,目的在於便於教學,更好地激發學習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大部分的學生都看到過下雪,都感受過下雪的景象,能表現雪景應該不成問題,關鍵是剪團花的技法掌握。由於學生還沒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摺紙時會遇到困難,折完後,在畫的時候,要注意繪製的角度與大小,剪時也要細心,不要剪斷,否則前功盡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主要通過觀察欣賞、交流體驗、探究學習、集體合作、遊戲活動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觀察雪花和下雪的樣子,初步學習剪團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識。

2、學習折、剪、貼、添畫或拼貼的方法,通過集體合作的形式表現雪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對下雪天的觀察、回憶、思考、想象與討論,使學生感受雪景的美,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

五、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觀察,學習用剪團花表現手法創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過集體合作,用剪、折、貼、添畫或拼貼的方法表現下雪天的情景。

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觀察、想象和創作表現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團花時折、畫、剪三步的處理與掌握。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在設計時儘可能地運用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謎語、遊戲、音樂等,通過多媒體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感受與體驗,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目的。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白紙、剪刀、膠水、各色彩紙、繪畫工具

2、教師:課件、範作、白紙、剪刀、背景紙

3、環境設計與佈置:運用藍白色調,營造冬天潔白與寧靜的氛圍,並在教室周圍適當張貼與"冰天雪地"有關的圖片。

4、教學用具的設計與準備:準備一些備用的白紙、彩紙、藍色的背景紙以及相關的課件。

八、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謎語,請學生猜一猜。

師:小朋友,上課之前呢,老師這裏有一個謎語,想請小朋友來猜一猜,這個謎語是:"一片兩片三五片,掉到水裏看不見。"

(指名學生回答,謎底:雪花。)

2、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

師:猜對了,那你們看見過下雪時的情景嗎?

(學生回答,有也有可能沒有。)

師:有同學説有,有同學説沒有,這都沒關係,接下來,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跟着老師,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飛向小雪花的世界。

(教師配樂朗誦有關雪花的詩歌,學生閉目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下雪天,真好看,房子變成胖老漢。小樹好像大白傘,地上鋪了白地毯。我也變成小神仙,嘴巴鼻子冒白煙。

小朋友來堆雪人,小朋友來打雪仗,下雪天,真好玩。)

3、 欣賞《雪野》,感受下雪天的情景。

師:好,請小朋友睜開小眼睛,看,多美妙的景色啊!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白色的樹、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望無邊的大地……)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讚美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

(學生略作思考後指名回答:"漂亮極了!""多麼美麗的景色啊!""我真喜歡下雪天!"……)

4、揭題:《下雪天》。

師:那好,這節課,我們就來集體合作創作一幅有關下雪天的畫。

(出示課題。)

〔點評:用猜謎來安定學生情緒,又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回憶想象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激發興趣,欣賞感受豐富學生的下雪天的情景儲備,自然地揭示課題。〕

(二)交流欣賞,加強體驗

1、交流下雪天最想説的一句話和最想幹的一件事。

師:小朋友,如果你剛好碰到這一天下雪了,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呢?而最想幹的一件事又是什麼呢?

(學生相互間交流,再指名説説。)

2、欣賞雪花造型。

師:剛才我聽到有的小朋友説想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説想堆雪人,那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一朵雪花,它究竟是長什麼樣子?

(老師出示一些雪花的圖片,學生欣賞造型。)

師:其實雪花形狀多樣,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造型。

〔點評:交流下雪天最想説的一句話和最想幹的一件事,進一步激發興趣,欣賞雪花造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也為下面環節剪雪花作鋪墊。〕

(三)教師示範,學生練習

1、教師示範剪折三折的雪花。

師:看了那麼多不同造型的雪花,接下來,就請小朋友看老師怎樣用一張白紙,把它表現出來。

(教師示範剪折三折的雪花,一邊示範,一邊解釋每一步驟的要點,並重點強調難點的解決方法,學生仔細觀察,並記住步驟及要點:一折,二畫,三剪。)

2、出示不同造型的雪花作品,欣賞討論。

師:那,我們再看,這些雪花各有什麼不同?該怎麼剪呢?

(學生欣賞並思考剪法。)

3、學生嘗試剪折雪花。

師:其實呢,方法差不多,只是畫的花紋不一樣,你能不能也來試着剪一朵跟老師不同造型的雪花?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折、剪,教師適時提醒每一步的要點,如折時注意"角"的問題,畫的圖案不要過分細小,剪時要細心,注意力度等。)

〔點評:教師的示範,讓學生有"法"可依,能迅速掌握剪折方法,範例欣賞,拓展學生思維,嘗試動手,讓學生剪折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集體合作,創作表現

1、提出創作要求。

師:如果,我們只在這張紙上貼上剛才剪出來的雪花,老師總覺得這幅下雪天的畫不夠美,好像缺了什麼。小朋友,請想想看,還可以加上點什麼景物?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後,小結:這節課,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一幅雪景圖,先是將剪下來的雪花貼在背景紙上,注意在底部留出適當的空白,在空白的地方添畫或拼貼一些簡單的景物,如雪人、樹、房子等,同時,請把你的心情也表現出來。)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學生以大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教師分發背景紙,播放背景音樂,並作一些指導,如下雪時景物的變化,用恰當的方法和工具材料進行合理地表現。)

〔點評:利用小組合作,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教師的適時指導,幫助學生創作出更加優美的畫面。〕

(五)作品展示,綜合活動

1、交流展示作品。

師:差不多,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幅雪景圖,請各組組長將作品拿上來。看了這些畫,你有什麼話想説的?

(學生上台展示作品,同時師生共同評評作品。)

2、唱唱有關下雪天的歌。

師:是啊,那麼美的畫啊!下雪了,冬天到了,新年也邁着腳步向我們走來了,就讓我們在《新年好》的歌聲中,一起迎接20xx年,一起迎接我們的北京奧運吧!會唱的一起來唱一唱吧!

(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聽聽,並跟着唱一唱。)

〔點評:賞析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悦,在遊戲中,讓學生的興趣達到極點。〕

(六)小結拓展,課後研究

1、教師小結。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通過折、畫、剪、貼等形式創作出了美麗的雪景圖,小朋友們個個都表現不錯。

2、課後延伸。

師:下課以後,小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些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麼會下雪?雪是怎麼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

〔點評:鼓勵學生,激發持續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

九、作業設計

通過訪問、查資料等形式瞭解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麼會下雪?雪是怎麼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