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高一語文《氓》説課稿(精選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8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語文《氓》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語文《氓》説課稿(精選7篇)

高一語文《氓》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衞風·氓》是選自《詩經》的一首敍事詩,它運用比興手法和對比手法,以一個女子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揭示出男權社會中女子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氓》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教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熟讀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節奏”。作為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首詩歌的學習中,教師要加強詩歌鑑賞的指導,教給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這對學生今後鑑賞詩歌起着引領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單元教學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2.學習通過對比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體味本詩賦、比、興藝術手法的作用。

3.瞭解《詩經》中反映的古代社會的愛情的悲歡,感受人文之美。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本單元和課文內容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學會比較分析,把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體味“賦”“比”“興”藝術手法的作用。

二、説教法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因此,我將選用誦讀法、提問法來進行教學。

三、説學法

新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説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採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激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因此,教學中我將進行以下學法的指導:

默讀感知法、答問法、質疑法、討論法。

四、説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一課時,主要分為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本課是一首棄婦詩,所以我以愛情為切入點,結合本文的故事情節,情境導入,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瞭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包括“《詩經》六義”,其中,《氓》所涉及的比興手法,是積累文學常識的重點。學生對 《詩經》知之甚少,介紹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能很好的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另外,對學習本課也不無裨益。

(三)檢查預習情況

對於高一學生來説,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在課前佈置了預習,課堂上先讓學生把不能明確的讀音和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教師再進行解答。通過預習和釋疑,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古代文學的學習,特別是詩歌的學習,不讀難成其學,尤其是對於此篇詩歌,閲讀是主要手段,所以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自讀、個別朗讀等方式,旨在讓學生了解四言詩的朗讀節奏,理解詩句,弄清詩歌的故事情節,使學生逐步養成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

(五)研讀詩歌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設計品讀討論活動,以故事情節為線索,指導學生研討詩歌內容,分段解讀詩歌,學生參與交流討論,教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個性評價,分析詩中比興手法,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寓於其中,從而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六)探究寫法

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氓的薄情寡義和女子的堅貞忠誠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對詩中的對比手法進行探究,完成教學目標。

(七)體驗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組織同學們討論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同學們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培養學生善思、善言的能力,讓同學對詩中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原因有更深、更廣的認識,拓展學生思維。

(八)課堂小結

我將以主旨解讀作為本課的小結,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藉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九)作業 佈置

背誦全篇,積累詩歌。

(十)板書設計

( 情節) (章句) (手法) (基調) 戀愛 ( 1—2章 ) 賦 熱情、幸福 氓婚變 ( 3—5章) 比、興 怨恨、沉痛 決絕 ( 6章 ) 賦比興、對比 清醒、剛烈 此板書直觀明瞭,既展示了詩歌的內容要點,也展示了詩歌的最主要的寫法特點,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

高一語文《氓》説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單元鑑賞先秦到漢魏晉詩歌,從中可以發現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本課指導學生了解《詩經》,使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領悟課文中的思想感情;瞭解賦比興手法及其藝術效果;瞭解四言詩的節奏。

二、説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從《詩經》中選了三首詩歌:《衞風·氓》、《秦風·無衣》、《邶風·靜女》。其中《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孃家時所作。充分體現了《詩經》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 瞭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

b、 能夠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c、 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

a、 培養學生結合註釋,能初步讀懂詩作的能力。

b、 背誦課文。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標

a、 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敍事情節。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3)學會比較分析,理解“賦”“比”“興”寫作手法。

三、教法與學法

説教法

1、 運用誦讀法,讓學生品味對比教學亦能使詩歌語言的凝鍊性。

2、 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

3、 通過比較閲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展學生思維。

説學法

本文是詩歌,重在反覆吟詠自我體會。因而,教授時首先讓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同時也要對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詩經》的“賦、比、興”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愛情、戰爭是人類生存與生活中兩個重要的話題。我們的先民為之奮鬥而留

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就是《詩經》的名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詩經》中的兩首愛情詩。

2、學習《詩經》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漢以後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為“六經”之一,才稱為《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於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2)、按體制《詩經》分“風”“雅”“頌”三大類。 a、“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中的精華。 b、“雅”分大雅與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 c、“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a、賦者,鋪也,鋪採螭文,體物寫志也。——鋪陳 b、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 d、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 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六藝” 《詩經》中的《國風》和《離騷》並稱“風騷”,代表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

3、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注意正音、句讀和節奏。(誦讀的節奏:“二、二”節拍)

(2)、學生自由朗讀後齊讀課文。

(3)、學生根據註釋,試翻譯課文,標明疑問。

(4)、學生質疑,教師解答。

(5)、梳理課文敍事線索。

4、具體研習 教師提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1)、從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答:女子:純真、熱烈、專一、痴情、温順遷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動、實則性情暴躁易怒。

(2)、“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這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答:在春秋時期,隨着私有財產的不斷形成和父系社會的進一步確立,男女不平等現象產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3)、“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似乎和全文無關,能否刪去?若分別改為“女之妙齡,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隕”,好不好? 答:不好,這是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5、課文重點:

(1)、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這種兩個相關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間比方就是“比”。

(2)、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既引起聯想,增強意藴,引發下文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慘遭遺棄內容的敍述,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為“興”。

(3)、整體看是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為具體,化無情為有情,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結合課後練習第2題)

(4)、詩三、四、五章刻畫了女主人公什麼樣的形象? 勤勞、忠貞,同時表現了女主人公對負心丈夫的怨恨情緒。

(5)、結合文章最後一章,全詩表現了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勤勞、温順、忠貞、堅強、剛烈

(6)、結合課後練習二,從全文看,本詩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 全文直陳其事,運用了“賦”的寫作手法。也運用了“比”“興”的寫作手法。

6、思考問題

1、應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

2、試分析“氓”的性格特點?

3、《梁祝》和《氓》都是以愛情為題材的,但反映的是兩類“士”的形象,對此,你有什麼思考?怎樣認識這一現象?

7、作業:

1、翻譯詩歌第六章

2、以書面表達形式完成思考題3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的設計方面,主要突出了重點內容,概括詩歌每段的內容,展現人物形象。體現了概括性、簡潔性。

安靜地淌着,秋風把深秋最後的幾朵花打落,花瓣浮散在水面上

高一語文《氓》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閲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氓》是《詩經》中的重要作品。這是一首敍事詩。它以一個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自己的戀愛悲劇。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品的音樂美、語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為今後的詩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根據此特點,安排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概述詩經的基本知識,熟練背誦本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人物形象,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人物形象 。

教學難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説學生:

這是學生升入高中以來首次接觸《詩經》,但是,在初中時學生有《關雎》的學習經歷,對於《詩經》有一定的認識;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因此,解決完詩歌的詞語之後學習起來應該比較順利。但相對於實驗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還是弱了些,所以,我擬定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生掌握《詩經》基本知識,且在認知性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把握賦、比、興手法;第二課時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感受人物形象,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樹立正確人生觀。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三、説教法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誦讀法、講解法、啟發法、討論法等。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並加以強化;講解是為了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發散思維,並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