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浙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説課案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5W

【教學目標】:

浙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説課案

1、知識目標:能進一步熟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會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實踐、討論等活動,積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提高分類考慮、討論問題的能力,感知方程與不等式的內在聯繫,體會不等式和方程同樣都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

3、情感目標: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在解決問題時,與其他同學交流,培養互相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難點:在實際問題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數量關係。

關鍵:突出建模思想,刻畫出數量關係,從實際中抽象出數量關係。注意問題中隱含的不等量關係,列代數式得到不等式,轉化為純數學問題求解。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研究新知

這個週末我們要去四明山旅遊渡假村,為此我們要做兩個準備:先選擇一家旅行社,然後購買一些必需的旅遊用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碰到一些問題,看同學們能不能用數學知識來解決。

問題1:中國旅行社的原價是每人100元,可以給我們打7、7折;藍天旅行社的原價和他們相同,但可以三人免費,並且其他人費用打8折;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要選擇哪一家比較省錢?

(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這是一個最優方案的選擇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索性,解決這類問題,一般要根據題目的條件,分別計算結果,再比較、擇優。本題通過問題設置,培養學生分析題意的能力,分析題中相關條件,找到不等關係。讓學生充分進行討論交流,在活動中體會不等式的應用。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運用了“求差值比較大小”這一方式,使學生又掌握了一種新的比較兩個量之間大小的方式;同時體會到分類考慮問題的思考方式)

觀察探討,實際操作

選定了旅行社以後,咱們要去購物了,正好商店為了吸引顧客在舉行優惠打折活動

問題2:

甲、乙兩商店以同樣價格出售同樣的商品,並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優惠方案:甲店累計購買100元商品後,再購買的商品按原價的90%收費;在乙店累計購買50元商品後,再購買的商品按原價的95%收費、我們怎樣選擇商店購物才能獲得更大優惠?

分析:這個問題較複雜,從何處入手呢?

甲商店優惠方案的起點為購物款達___元后;

乙商店優惠方案的起點為購物款過___元后、

啟發提問:我們是否應分情況考慮?可以怎樣分情況呢?

(1)如果累計購物不超過50元,則在兩店購物花費有區別嗎?

(2)如果累計購物超過50元,則在哪家商店購物花費小?為什麼?

關鍵是對於第二個問題的分類,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研究的問題發表見解,進行探索、合作與交流,湧現出多樣化的解題思路.教師及時予以引導、歸納和總結,讓學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在活動中體會不等式的實際作用。

小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實際問題從關鍵語句中找條件

符號表達1、根據題意設置恰當的未知數

2、用代數式表示各過程量

3、尋找問題中的不等關係列出不等式

解不等式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質的運用

(本環節我設置學生分組合作共同討論,由學生代表發言,互相補充,最後總結。學生會體會到本節課我們不僅僅是解了如何分析問題中的不等關係列出不等式,也嘗試了利用分類的方法考慮問題,同時還學到了一種新的比較兩個量大小的方法:求差比較法。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新的總結方式。)

教學設計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實際應用是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內容,是在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質及其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等知識的基礎上,把實際問題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結合在一起,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運用和深化,又為下節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學習奠定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通過本節的學習,向學生滲透“求差比較兩個量的大小”的方法,和分類考慮問題的探究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置:

1、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大多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情景呈現出來,給學生以親切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生通過合作、努力解決問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2、組織形式:本節課以開放式的課堂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操作與探索、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由於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無須過多講解,只需引導、組織學生活動,有意識的讓學生主動去觀察、比較、分類、歸納,積極思考,並真正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這節課成功與否,不在於教師的講解本領,而在於調動、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水平以及激起學生求知慾、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的藝術高低。

3、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節課改變了過去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學生不是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是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

4、 評價方式: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積極,關注的是學生思考了沒有,參與了沒有,關注學生能否從數學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就是説:教師關注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另外,在課堂教學中,給了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並且教師的鼓勵與欣賞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