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2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8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説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在例文本課教學時,能夠依據新課程理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並把學生的發展做為課堂追求的目標。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及小組合作學習。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寓言藴含的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做人應該謙虛謹慎,不應該驕傲自滿。

2、不要以己之長比別人之短,我們要多看別人的長處的道理。

《陶罐和鐵罐》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從而理解課文所講的道理。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例文了如下四大板塊:

(一)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 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三)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達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四、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表演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表演讀,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五、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説”“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閲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五、教學過程例文: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假如你有一個陶罐和一個鐵罐,你喜歡誰?為什麼?從學生的發言中總結出他們倆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產生興趣。

第二板塊: 進入文本,品讀理解;

這個板塊主要抓住課文1---9自然段來展開教學。首先使學生了解“這9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而後抓住重點詞“奚落”進行挖掘,“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面對鐵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讓學生找一找、劃一劃,加深對文本的印象,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接下來,課件兩次出示四個重點句子,重點進行品讀。在師生、生生對話中構建話題,以讀為本,在朗讀中內化感悟。從而瞭解鐵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點。

第二板塊: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瞭解了陶罐和鐵罐的不同性格特點,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鐵罐説道那樣,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堅固得什麼也不怕?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抓住重點句子(1、2)知道陶罐不僅像原先一樣光潔、樸素、美觀,而且還成了文物。抓住最後一段,知道鐵罐並不刑他自己説的那樣堅固得什麼都不怕,而是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①、捧起陶罐,倒掉裏面的泥土,擦洗乾淨,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②、 “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説,“小心點兒,千萬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第三板塊: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過“你想對鐵罐説些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否則驕傲必敗。我例文讓學生聯繫實際,説説我們學習上、生活中有哪些驕傲必敗的事例,今後要怎樣做才對?藉此進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塊:表達感受,深化感悟

1.從陶罐和鐵罐的不同表現以及最後不同的結局,你想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2.學到這裏,同學們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們想説什麼呢?請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説的話寫上去,寫後再交流交流。

(1)我想對陶罐説:

(2)我想對鐵罐説:

(3)我想對自己説: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今天要説的課文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這篇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我設定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

1、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為了體現略讀教學特點,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將本單元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自讀概括、默讀思考、角色轉換、體驗創新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

具體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一開始,我就用兩個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課件出示題目:全世界各國之間通用的話是什麼?在學生們紛紛猜測“普通話”、“英語”等等時,我公佈了答案“電話”。接着,我再出示一道題:狼來了(打一水果)。當學生想了半天不敢舉手時,我説出了答案“楊桃”,孩子們愣了一會兒,馬上有人説出了原因:“哦,狼來了,羊還不趕快逃!”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告訴大家:“有時,思考問題要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我導出了課題。

導入新課後,我讓學生帶着這樣的問題自學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以使學生整體感知,通過學生回答,我完成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隻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再讓學生對照板書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以鍛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自學交流,深入文本

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全文後,讓學生帶着以下三個問題默讀課文:

1、看了小徒弟的畫,你有問題問他嗎?

2、你想誇誇小徒弟嗎?誰能用畫師的話來誇誇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學習夥伴進行情境表演。

讓學生模仿畫師或其他人的語氣誇誇小徒弟時,學生模仿得像模像樣:有的學着畫師泰然自若的樣子説:“畫得妙極了,真是我的得意門生!”有的學着大徒弟調侃説:“你雖然年紀最小,可作畫的構思卻讓我不得不服氣,我都要稱你為師兄了,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三、漫談創新,拓展延伸

在結尾的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

説説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學生馬上想到了原來學過的一些故事,如《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等。

趁熱打鐵,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回憶一下,你曾經用“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想出了什麼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回憶片刻,一個學生説:“有一次我們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葉子上去了,怎麼也弄不下來,我靈機一動,打開電風扇開關,球隨着葉子的轉動,啪地掉了下來。”教室裏響起了陣陣掌聲,孩子們受到啟發,又説出了很多像這樣的例子。

趁此餘温未涼,我進一步啟發,誰有好的方法畫一座山,表現出山很高?孩子們説出了很多山高的畫法。真是個個叫絕!

本節課我三月份就上完了,從課堂情況上看,學生積極性很高,因為課堂上,他們是學習的主人,自學交流、採訪、表演等是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會不會變成了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呢?會不會只是關注了培養學生創新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呢?是不是“肥了別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園”呢?怎樣體現語文課的“語文味”呢?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還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朗讀的訓練。如畫師説的一段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以畫師的語氣來讀,在反覆的讀中體會小徒弟的畫的妙處。

2、結合關鍵詞句的訓練學習課文內容。可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麼要畫連綿起伏的山峯和若隱若現的駱駝,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才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3、課後練筆,加深體驗。在課文教學結尾處,“兩個徒弟恍然大悟。”他們到底悟出了些什麼呢?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簡短的續寫,主要寫寫兩位徒弟的感受。這樣的處理,讓學生通過體驗兩位徒弟的心情,來加深故事帶給我們的道理。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少年王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敍事寫人的文章,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為了使學生在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華的同時,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運用集圖、文、音、像等信息於一體的專題學習網站來自主學習課文。

本課教學我力圖體現以下特色:

一、營造自主學習環境,注重學生個別發展。

我將詩與畫巧妙結合,自然導入課文,創設學習化的、寬鬆愉悦的氛圍,使學生們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專題學習網站中,我將文本教材電子化,為重點的字、詞、句添加相關的超級鏈接,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信息源。網頁中的學習目標、配樂朗讀、推薦作業等板塊,特別是適時提供的學習建議,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章可循。我作為服務者,利用網絡的“監看”功能,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加以個別指導

二、營造交流對話環境,全面提高學生能力。

在學生充分瀏覽網頁的基礎上,我將讓學生相互交流最喜歡的課文內容,並以第四自然段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追本溯源,創設自主學習、相互啟發、全體獲益、展示自我的環境,不僅理清了課文的脈絡,而且使人物形象得到凸顯。並且巧妙地借王勃寫作的例子,使學生懂得什麼才是正確的寫作方法。

三、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説課稿《少年王勃》:

營造資料搜索環境,拓展學生課外閲讀。在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積極鼓勵學生繼續上網衝浪,在網上進行拓展閲讀,拉近學生與王勃,與滕王閣之間的距離。在此基礎上學生再來分享各自的新發現,使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信息資源,真正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另外,我將推薦開放的、具有個性化的作業,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至課外,轉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形成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的系統整合,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十三課《翠鳥》。

(二)教材分析:《翠鳥》是第六冊第四組課文的首篇精讀課文,課文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翠鳥的羽毛、外形及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再寫我在老漁翁的啟發下,體會到喜歡翠鳥應當把它當成朋友,打消了捉翠鳥的念頭,表達了對翠鳥喜愛的思想感情。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翠鳥外形特點及活動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事物的方法;

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教師引導,小結學法,學生自讀,交流明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翠鳥的美;

2、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達到溝通交流。

(四)教學重難點重點:

學習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難點:體會用詞的準確與生動。

二、説教學理念

1、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展開對話的過程。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説教學策略與學法

根據上述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本節課採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和引導探究法進行教學。

一是通過圖畫創設情景,讓學生藉助一定的情景與文本,與同學、老師展開對話,加深理解和體驗;

二是關注學法指導,着重指導朗讀第一段,滲透學法,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讀探究全作交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閲讀能力;

三是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四、説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讀

首先,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接着引導學生觀察翠鳥圖,讓學生説一説翠鳥的外形,感受翠鳥的外形美。然後圖文對照,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悟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比較,體會文中的一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裏。最後,指導朗讀,練習背誦,小結學法。(本教學環節通過圖畫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加深感悟理解;引導學生進行閲讀探究,注重過程指導和方法指導,既滲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導,又體現了本課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指導,為下面的自讀作好鋪墊。)

(二)自讀

1、學習2–3自然段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自讀2–3自然段,老師相機引導學習佳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生動。接着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寫魚兒,葦稈,水波的作用。然後朗讀2–3自然段。

(本教學環節通過學法遷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採取個體閲讀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充分地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學習4–5自然段學生默讀4–5自然段的內容,根據老師的提示討論,交流。如:老漁翁的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的臉上有些發紅?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學了這篇課文後,我們受到了什麼啟發?

(本環節着重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的讀和思活動以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三)誦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本環節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讀書熱情,體現學習內容的整體迴歸和情感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四)作業

1、必做題:選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選做題: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在圖畫本上畫一幅畫。

(作業的設置既兼顧全體也關注個體。體現學習的自主性,並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敍述了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一個小男孩放鳥歸園的故事,體現了列寧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改正錯誤由喜歡鳥到真正愛鳥的變化過程。課文以生動具體的語言,簡短、含義深刻的對話描寫,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

三年級上冊閲讀的學習目標開始學習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閲讀教學中注意加強詞、句訓練;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本單元的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小男孩城實的品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誠實的可貴,使學生受到思想上的淨化,愛鳥類,熱愛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教育。

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列寧發現灰雀消失之後,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 教學難點:如何使學生透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二、説教學方法

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教學知識與學生感悟的結合。

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三、説學生

三年級學生處於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階段,他們活潑、好動,形象思維佔優勢。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走進中外名人的世界。本文涉及到人物是偉人列寧,我在設計時,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名人講起,既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了身邊的名人,又自然而然地導入了新課。在讓學生了解名人時,我既突破了以往介紹的慣例,既不是老師説,也不是讓學生直接來介紹,而是採用了出示名片的方式,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素材的基礎上,讓學生説,避免了學生對名人瞭解甚少,而不會説或亂説的情況出現。

 (二)走進文本,感受灰雀的可愛及列寧對它的喜愛。

1.課文是怎麼描寫這三隻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在這裏,我是抓住了“公園裏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隻灰雀:兩隻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 ”説説哪幾個詞語用得好,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 。“惹人喜愛” 通過了“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及課件展示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的歌唱的畫面來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真切地感受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接下來的文本理解不經意地設好了鋪墊。

2.這幾個詞的使用來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通過“每次、都要、仰望、 經常”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對灰雀的喜愛。

 (三)披露文本,感受列寧高超的育人之道。以此,我利用課件導入場景,並利用這一契機,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並通過教師參與讀,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地讀。有了這一環節的朗讀準備,便讓學生來細細地研讀課文,以當小偵探的形式,瞭解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並體驗人物內心,接着抓住列寧自言自語的話,來感受列寧那種循循善誘及對兒童的保護的品質,也給大家展示了小男孩改正錯誤的過程。

1、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引讀: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那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它到哪兒去了呢?

2.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 3-10 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説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説的,找一找、讀一讀。

3..讀課文 3.5.7.9 自然段,請大家再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説一説,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相機引導讀 多 好的灰雀啊,可惜再……從這句話你讀出了列寧什麼樣的心情?惋惜,着急,擔心,關心) b.列寧的着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麼?板書: 愛。

4.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裏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讀 4.8.10 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 強語氣。 b.讀後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麼呢 c.男孩為什麼要捉走這隻灰雀?列寧喜歡這隻灰雀嗎?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麼不 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彙報體會。

5.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 3-10 自然段,

(四)深入體會,在此我又以課件再次帶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想象灰雀在對誰唱歌,唱得又是什麼歌,從而使學生明白,我們應該向列寧那樣真正地愛鳥,美麗應與大家共享,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應該改正的道理。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幻燈片展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着灰雀……

2.學習課文 11-13 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麼要問鳥?鳥怎麼會説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 孩子,他可不願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 後三個自然段。

6.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花鐘》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説明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通過觀察來發現身邊事物的特點。這篇文章的條理非常清楚,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列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説明這個發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温度、濕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我在對文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之後,決定在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並且在教材的處理上打破傳統的按自然段的先後順序教學,將第三自然段提到最前面來上。從末尾出發,讓學生先了解什麼是花鐘,然後瞭解植物學家是如何利用各種花開花時間的不同來製作花鐘的,過渡到第一自然段。希望這樣的教學能夠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時讓教學過程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在教學的處理上,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個步驟:

一、課前談話。

在課前談話中,我利用課件出示了牽牛花、荷花、萬壽菊、蒲公英、茉莉花、鈴蘭花等圖片,讓學生賞花、品花。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讓學生感受到花的美之外,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説話,談談你為什麼發出一聲聲的讚歎聲,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花嗎?面對用上比喻句的學生,我都給予了特別的表揚,這一步的工作,我上希望能為下面的學習和寫話打下一定的基礎,做好鋪墊。

二、字詞的教學。

三年級的學生,字詞的教學我都以自學為主。在課件中我有意將花名打在一起,讓學生有一個熟悉花名的過程。在檢查完學習字詞的效果之後,我立即讓學生完成作業本的第一大題。當場點名校對,目的是提高了課堂的利用率,同時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瞭解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到當場學,當堂鞏固。效果也很不錯。

三、課文內容的教學。

(一)第三自然段的處理:

第三自然段主要向我們介紹的是什麼是“花鐘”。我先讓學生劃出描寫花鐘的句子。然後讀一讀,瞭解這段的大意。並且我通過漏讀“陸續、大致”這二個詞語,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二個詞語在文章中的作用。從中瞭解到作者用詞的嚴謹,同時也在無形中感受到了説明文的一大特點。在抓住這二點之後,我沒有把太多的時間花在這一段的學習中,而是轉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

(二)第一自然段的處理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要求背誦。其中羅列了九種不同時間開放的花朵。而且每一種花作者都是用一句話寫過,沒過明顯的詳略安排,只是在其中運用了擬人、比喻和利用優美的詞句等方式來描寫花開的樣子。所以在教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採用逐一講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學也顯得機械化。所以我想借用學生對不同花的喜好不同這一特點來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喜歡哪種花,我們就一同學習哪種花。我想這樣的教學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不會落入呆板的模式中。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並在交流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做做動作,想想花兒在説些什麼?學生相對比較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發言也比較踴躍。

四、賞寫法。

1、對花開的不同描述方式。課文第一段描寫了九種花開了,但因為他採用了比喻、擬人、好詞佳句等不同方式去描寫,所以讓人讀起來覺得特別美,而且沒有重複、單調的感覺,所以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書本上的句子與( )花開了,這種表達方式去比較。感受其中的不同。許多學生都體會到了( )花開了這種表達太過於單調,用學生的話説:“讀起來沒有味道,而書本上的寫法就讓人覺得很生動,就像親眼看到了這些花一樣。”這樣的'體會讓學生懂得了,對同一種事物的描寫,我們如果能用上不同的方式,那麼給人的感覺也會不同。而且這一步深入的體會,在後面的小練筆中有所體現。

2、對時間的描述特點。本段文字都在每一種花開的句子中加入了時間,有的放在句首,有的放在句中,而且有些時間是的是整點,而有些時間的後面加入了“左右”一詞。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時間的這二個特點,我特地將每一種花單獨列為一行,讓學生去觀察。學生不僅説到了這二個特點,還有自己的感受,他們覺得課文這樣寫,會讓人讀起來覺得參差有序,不會太過於呆板。但是在時間的整點和大約時間點的表現上,我也進行了指導。文中的整點其實也是一個大概的時間,讓學生有個正確的認識。

五、指導背誦。

第一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段落。所以我在初學、精讀、賞析之後安排了師生合作背誦的環節。我將書本上出現的花製作成一個花鐘。讓學生與我合作完成花鐘的介紹,我説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在課堂中完成了大部分學生的記憶和背誦工作。以此來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六、小練筆的運用。

在課堂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練筆。我給學生提供了“蒲公英,在早上六點左右開花。茉莉花,它在傍晚五點左右開花。荷花,它在上午八點左右開花。”這三種花的不同開花時間,讓學生仿寫,學生在經過對文章寫法的賞析後,在自己的寫作中也運用上了一些比喻、擬人和優美詞句的描寫,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在有關時間的表達中,也有個別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將時間詞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整個課堂在這一環節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上,學生表現的亮點有很多。但我覺得自己在課堂調控這一方面掌控得還不夠好。特別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的九種花時,讀的還不夠多,形式也不夠多樣。對一些重點詞的理解,如“欣然怒放”,如果能夠讓學生能夠動作來表現理解可能效果會更加好。但我想:課堂總是會帶給我們一些遺憾,重要的是從遺憾之中收穫更多,思考更多。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獲取更高的課堂效果。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文作者通過記敍刺蝟偷棗的本事高明這件事,從字裏行間表達了對刺蝟的喜愛之情。

全文語言生動、明快,條理清楚,用詞準確。特別是細緻描寫刺蝟偷棗,把刺蝟的機靈、敏捷寫得淋漓盡致,充分表現了刺蝟本事高明,表達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在閲讀中自主識字。藉助近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學習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課文中敍述的"偷棗"這件事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感受刺蝟偷棗的本領大,並體會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刺蝟的喜愛之情。

3.朗讀課文,在學習刺蝟偷棗過程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敍的刺蝟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複述刺蝟偷棗的過程。

4.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夠使句子生動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刺蝟的喜愛之情,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培養學生對於小動物的關注與喜愛。

三、説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的感悟和訓練,真切地感受刺蝟偷棗的本領大,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2.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敍的刺蝟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複述刺蝟偷棗的過程。

四、説教學難點。

體會句子不同的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發揮想象,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五、説教法、學法。

學生通過二年的學習,已掌握了學習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只要抓住難讀的字、詞進行正音即可。理解詞語是三年級學習的重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理解其意思,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關於比較句子的練習,學生往往會有一種定式思維,只要是文章中用的那一句,總是好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句子後,比較出句子的不同點,一句比較簡明扼要,而另一句則用比喻等手法寫得具體生動。課文中顯然用第二句合適,但在一定的條件下,簡明扼要也是非常需要的。有了這樣辨證的引導,才能使學生賞析句子的能力不斷提高。

"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新的訓練點,因此在教學中既做到分步實施,又注重給學生一些方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歸納。"歸納課文中記敍的刺蝟偷棗事例"。

六、説教學過程。

語文學習不僅要抓住語言文字來理解文章內容,而且要緊扣語言文字來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在閲讀中走近文本,走進文本。根據教學策略,分以下幾個步驟落實:

(一)整體感知,釐清脈絡。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思考:作者對刺蝟是怎樣的感情?作者通過什麼事寫出對刺蝟的喜愛之情?用簡要的話概括地説,瞭解課文的整體脈絡,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

(二)讀讀議議,體驗感悟。

在瞭解作者喜愛小動物的情感之後,通過讀句子,抓刺蝟偷棗的動作,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對刺蝟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按先後順序複述小刺蝟偷棗子的經過,使學生對課文加深瞭解,培養學生概括、複述等能力。讓學生以"小刺蝟偷棗的本事真高明"為總起句,説説刺蝟偷棗高明在哪?幫助學生積累文本中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拓展練習,拓寬視野。

通過兩組句子的比較,引導學生明白每組的第二句更適合在這篇課文中,而第一句在別的條件下,也是可用的。這樣辨證地學習,有利於學生賞析句子的能力不斷提高。

通過信息發佈會的形式,讓學生介紹課前瞭解的動物獨到的本事,使學生能將今天的所學進行遷移,運用作者寫作的方法進行介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的,在這次教學中,讓學生一起參與板書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讓學生學習思考板書的藝術。通過設計板書,讓學生牢記刺蝟偷棗的整個過程,為複述、背誦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翠鳥》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思維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所以本課以摒棄瑣碎的分析講解,引領孩子入情入趣朗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輕鬆、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作為本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讓學生在這種活潑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求,培養語文情趣,讓學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裏,“趣”在何處。我準備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本課的教學。

一、説教材

《翠鳥》是六年制第六冊第四單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要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作者重點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編排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二是體會課文中關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從新課程目標建構的三個維度出發,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聯繫語境理解“清脆、疾飛、鋭利”等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靜心涵詠,讀中悟情,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表達對翠鳥的喜愛!

以上目標着力反映了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也注重了文本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寫翠鳥外形特點和對捉魚的動作描寫。難點是以以便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

二、説學生

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可以預見對學習將會有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活潑好動,精神不易集中,對單純的解讀文本有一定困難,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

三.説教法

1、 創設情境法

情境應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本課順應學生心理,創設情境,建立課文的內含情感與學生情趣的聯繫,激發學生情感。如,通過播放翠鳥捉魚的教學錄像,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直觀感受翠鳥捉魚的動作敏捷,調動學習積極性,這樣能比校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變抽象為具體,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後,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 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閲讀教學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課中,把朗讀貫穿在整節課的始終,運用多種方式的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師生賽讀、引讀、評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課文意境,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積累語言。

此外,還採用了遊戲激趣等方法。

四.説學法

1 培養自學能力 學會藉助拼音讀通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根據課文內容疑問難,讀活課文。

2 訓練觀察方法 學習抓住事物人特點進行觀察,以畫促悟,培養學生按順序觀察的能力

3 掌握讀段方法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學生要學會讀懂一個自然段,在詞句的基礎上,理解整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安排兩課時來組織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大意,並學習翠鳥的外形特點。第二課時:深入探究、深受翠鳥的可愛,體會獨特的表達方法。

(一)、賞圖激趣,引出課題,探究“翠”之所在。

教學伊始,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那斑斕的色彩,那俏麗的體態,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接着我以這一“翠”字做探究點,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翠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弄懂這個字的意思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是通過看圖弄懂的,也可能是通過讀課文弄懂的,或者是通過問別人弄懂的,無論作何回答,我都會加以肯定,讓學生懂得這些就是獲取知識的好途徑、好辦法。

(二)、熟讀文本,感受鳥美、文美。

1、錄音範讀:

本班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閲讀課文有困難,故我決定利用錄音範讀,降低學生自主閲讀的難度,同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並讓學生先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自讀課文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的作用。

3、細讀課文,感悟鳥美、文美。

自學生字後,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讀上兩三遍,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並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寫上批註。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與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後,我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後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與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在學生彙報學習成果時,我引導學生尋找支持自己意見的依據,並引入到相應的段落或句子,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可靈活切換的課件,以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鳥之美、文之美。

新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的閲讀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臨下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

(三)、競讀、展示讀。

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於展示自我、樂於與他人分享成功快樂的品質。

(四)、角色體會,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學生扮演翠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對翠鳥們進行採訪。我設計了下面的採訪問題:

(1)、翠鳥們,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啊?

(2)、你們叼魚的本領很高,誰來説説你們是怎麼叼魚的?

(3)、你們還想向我介紹些什麼呢?

(4)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麼要求嗎?

前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於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並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

學生説説課本中沒講到的,自己懂得的有關翠鳥的知識,讓學生感受課外學習與積累帶來的好處。

第四個問題通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翠鳥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係,內化地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五)、換位研討,領會寫法。

本文的寫作特點十分鮮明,但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寫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採取與學生換位的辦法,把學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設計了這樣的請求:我要寫一篇介紹鸚鵡的文章投到報社發表,我的文章該怎麼寫才寫得生動吸引人呢?請大家一翠鳥為例幫幫我好嗎?

(六)、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慾和創造欲。

課內的學習是有限的,而課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在學完本課後,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廣袤的課外領域。設計下面的作業。

作業:

1、把你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2、回家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把你對它的認識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