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再別康橋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9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再別康橋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再別康橋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選擇的課題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再別康橋》,我説課的題目是《信息技術與詩歌教學》。

《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是徐志摩的傳世之作,他的詩具有語言清新、意境優美等特點。而初一學生大部分喜歡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對詩歌的抽象性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或者只是走馬觀花,難以深入體會詩歌的感情。

如何在學生和詩歌中間架起一座彩虹橋,使抽象的詩歌變得具體可感呢?那就得藉助信息技術了。

教學分析

詩歌是個人情緒的瞬間爆發。人們讀詩,其實就是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情感的交流。

於是我從走進文本、走近詩人、心靈碰撞這三部曲,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

2、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3、反覆誦讀,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感悟作者對康橋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4、激發自己對詩歌的熱愛之情,提高文學素養,並試着自己創作。

教學重點深情地朗讀;細膩地感悟;詩意地創作。

教學難點細膩地感悟

走進文本即通過朗讀,知道本詩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感情。《再別康橋》所包含的感情也只有在用心反覆讀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所以我把學習的第一個任務設置為:深情地朗讀。

信息技術與朗讀的整合:什麼是深情地朗讀?如何通過多媒體去實現深情地朗讀?整合後的效果如何?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音規範的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要使朗讀產生好的效果,必須理解文本,注意停頓、重音、語速、語氣等問題。初一學生經過小學六年的積累,有一定的朗讀基礎。但通常,學生在初讀時可能是沒有理解文本,也可能隨大流,所以語氣語速等把握不到位,感情平淡。那如何通過課堂上訓練,引發學生的朗讀素養呢?我想應該有一個朗讀的範本,可以是學生範讀,教師範讀,我這裏採用的是男聲版錄音範讀。

訓練朗讀的形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來設計。

1、學生齊讀一遍

2、聽錄音範讀

3、學生點評自讀和範讀的區別,得出深情朗讀要做到的.幾個要點。

4、學生結合要點同桌互讀,互相點評,共同提高。

5、我們實踐了這三點要求,男女生交叉讀。

6、教師點評

實踐證明:這一環節結束後,學生自覺得鼓起掌來,並紛紛表態:“比一開始讀得好多了!”我也真切的感受到學生找到了朗讀的感覺。這正是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所在。通過深情地朗讀,走進文本,把握感情,為下一環節奠定基礎。

需要説明的是,範讀只是一個範本,這個範本本身沒有做整合,這裏整合的是利用範本師生間、生生間產生的一種互動的行為。

本文的意境很美,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我把第二個任務設置為:細膩地感悟。這裏涉及到一個整合,信息技術與想象聯想的整合:如何讓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走近作者,體會感情?多媒體應該展示怎樣的畫面?又該如何展示呢?

傳統的課堂,感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發聲讀,默讀,或自己去聯想想象,可以説是比較抽象的。多媒體的運用,能使學生置身於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使文本和作者的情感在內化的過程中得以外顯。但問題也就出來了,每個人想象的畫面不一樣,如何解決想象畫面和展示畫面的矛盾衝突呢?比如説畫面是要單純的景還是有人存在的景,要和現實相像的景還是虛幻一些的景。權衡利弊,我遵循的選畫面的原則是儘量符合文章意境的圖片。個性化少一點,共性化多一點的。至於該如何展示,我想隨心所欲是最好的,所以我做了如下的鏈接。

實踐證明經過這麼一整合,學生借畫面欣賞景,借文字感悟情,情景交融,以景促讀,以讀促悟,極大的提高了感悟的質量。為了使學生和作者的心靈能碰撞出火花,我問:“如果畫面中有作者,那作者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如果你在畫面中,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這樣自然而然的過渡到第三環節:詩意地創作。學生創作詩歌來源於深情朗讀後對作者感情的把握,細膩感悟後對借景抒情的理解,是在朗讀感悟基礎上的昇華,需要調動生活的積累。比如小學畢業時的離別之情。下面是兩個學生的創作片段。

回憶,撐一把雨傘,但我不能留戀,

向記憶深處走去,靜謐是別離的號角

浮想昔日友誼,小鳥也為我沉默,

在歡聲笑語中留戀。沉默是今天的母校。

實踐證明,此環節學生盡情暢寫,任意幾個學生一組合都是一首好詩。

總之,本堂課的課件設計思路清晰,從走進文本到走近作者到心靈碰撞,每一步都有具體的學習任務,教師和學生時刻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怎麼做。

最後,我想説: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在信息的海洋中掠取一些教學信息傳播給學生。通過師生的交互,學生的活動使之轉化為知識,進而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和智慧。

以上是我個人的對詩歌教學的一種淺薄的想法,一家之言,見笑!還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