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彙編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41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説課稿彙編9篇

説課稿 篇1

《三顧茅廬》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説改編的課文,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小學生閲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瞭解得也不夠透徹,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説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聯繫,學習“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憑藉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我將目標4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3作為是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將採用自瀆等多種讀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以學生知道的三國人物為切入點,為學生再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出示課題,再引導學生通過字典來理解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意思後,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接着,結合初讀檢查,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着”、“塞”兩個多音字,運用多重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詞典來理解“蜿蜒、茅塞頓開”;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輔助、悠然”。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指名讀、評讀等多種方式,着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本文的寫作特色。最後,指導學生讀懂第一自然段內容。鼓勵學生通過自讀、評讀初步感受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以“誠心誠意”為品讀文本的切入點,通過“複習導入,整體感知”“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拓展延伸”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複習導入,尋找切入點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並由“誠心誠意”一詞語引發疑問:劉備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以此為切入點,隨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線索更清晰,更能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1、抓住人物對話,感悟人物品質

圍繞以上問題,我引導學生到二至四段中去圈一圈,畫一畫,分別用 _和﹍,找出人物對話及人物的動作,鼓勵學生讀一讀,品一品,體會其中的含義,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後指導學生有層次地進行彙報,教師適時點撥。例如:在學生彙報人物對話一部分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想象對話時的場面 ,教師適時範讀,指導學生讀出張飛“嚷”時的語氣和神態,體會他嚷時不耐煩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讀出劉備責備兄弟時的內心的想法,體會出他對諸葛亮的尊重。這時學生再讀時眼前的畫面更加真實,學生也更能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2、抓住人物動作,體會誠心誠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在學生彙報人物動作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句子:“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階下等侯。” 中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恭恭敬敬”等詞語體會劉備對諸葛先生的尊重,屆時,我還將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詮釋自己的理解,如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畫面,通過課文的插圖,感受劉備的謙卑。通過表演體現劉備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劉備就這樣等啊等啊?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這樣站了多久?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些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句名言,此時,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這時再次引出問題:劉備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值不值得?引導學生自讀第四小節,透過 “羣雄紛爭”“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結合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不難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指點更是撥開雲霧見青天。這也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最後,在對課文的內容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學習該故事的意義。

第三課時

一、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三處比喻句:“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的卧龍。”“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啊!”,指導學生想一想,句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引導學生仿照例子説幾句比喻句。在此處,我還將安排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結合文後第5題的要求,用來到 只見 進行仿寫,使讀寫結合落到了實處。

二、指導學生背誦

三、作業佈置在課後,我將佈置這樣幾個供學生多項選擇的作業:1、讀讀《三國演義》,將精彩段落摘記下來。2、將《三國演義》的一個小故事改編為小課本劇,在班會上進行表演。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説課稿 篇2

一、讀教材:

本課是學生在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大小及小數的性質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學內容是兩個小數的加法與減法,這節課把探討小數加法的算法作為重點,把整數減小數作為難點,讓學生在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法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算法問題;要讓學生能夠理解,算式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於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相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法類似於整數加減法,把小數加減法融合到學生已有的整數加減法的經驗中,讓學生體會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整體上説,這節課對於學生的挑戰並不算大。

二、談設計:

基於以上的些認識,因此,我在設計的時候就主要針對以上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識學習特點。

1、明確目標定位 創設和諧情趣

本節課以“幫老師解決問題“為主線,創設“送禮購書”的情節,並圍繞着“書”作文章,把小數加減法的知識串聯起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好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識,並作為教學出發點,積極營造一種和諧、愉快、輕鬆的學習氛圍。教師將走出知識技能的重圍,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不但能學到知識技能,更能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靈活使用教材 體現數學實用價值

我覺得在運用教材時,教師可以有所選擇,要大膽、靈活、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課本上的的例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於是我就選用與學生比較近的“購書”這一情境,讓學生通過搭配找到算式,又讓學生比較兩種方差價,進而讓學生算算如果是100元錢,又該找回多少錢呢?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的意義及方法,達到計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學習的數學是有價值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3、重視學生的雙基。

當然像這樣的計算課,學生計算的基本技能是必須要達到的。如果不會算,那麼任何東西都是空談,學生的有效性學習更如空中樓閣。而這種技能的達成,我想更多的是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達到。因此,我也設了一些練習加以鞏固,當然,這些練習滲透於實際運用的每一個環節之中。

4、重視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

《標準》第一學段具體目標中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本來在這節課上,我設了這個環節,在比較兩種方案相差多少錢時,我想讓學生估一下,在付100元后應該找回多少錢?我也試圖讓學生進行估算,但都沒有體現。總之,這方面的體現是非常欠缺的。實際生活中,我們確實很需要這樣的估算,比如在付錢時,總會估計一下多少錢再付。

5、練習的設計層層遞進。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考慮學生的認識特點,注意層層推進。從剛開始的有小點可以對齊,到後來整數加小數,在減法時,從借一位到後來的整百減二位小數,連續的借位,對學生的挑戰是逐步上升。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並使他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教師應成為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

中班幼兒會對水本身感興趣,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學活動《水不見了》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要求幼兒瞭解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東西在吸飽水後(飽和後)也就不能吸水了。一般來説,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東西在吸飽水後(飽和後)也就不能吸水了。

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二、 教學準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們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記錄科學的能力,注重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為此,我們準備了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

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記錄表一張。

2、每桌上有一盆水、餐巾紙、海棉、石頭、泡沫材料若干,兩個空籮筐讓幼兒分類用。

3、大記錄表一張。

三、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對象是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根據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悦,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悦感。同時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講述法、啟發聯想法、參與法、討論法、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們主要分為以下個部分: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實驗、觀察、交流區分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發現能吸水的東西的飽和現象——用學到的東西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第一部分: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首先創設了一個變魔術的情景,通過一個神奇的寶瓶,不僅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力,更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慾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幼兒在強烈探究慾望的趨使下,主動地去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

第二部分:幼兒實驗,區分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有些東西能吸水,有些東西不能吸水,幼兒自主參與,探索新知識 這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比較能力。

第三部分:發現能吸水的東西的飽和現象

在此我故意向幼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師剛才在你們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們説毛巾(海綿)能吸水嗎?(能)可是為什麼我發現這個杯子裏的水沒有被毛巾(海綿)吸掉呢?

這這個部分我們運用了討論法、講述法來讓幼兒瞭解飽和現象。

擴散經驗,這樣讓幼兒學習環境從課堂轉移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以達到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瞭解自然物的目標。

第四部分:用學到的東西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這一部分將獲得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用學到的東西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本次活動幼兒不僅充分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而且使幼兒形成了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並樂於探索現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與朱元思書》,進行説課彙報。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具體闡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精讀課文,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就編排而言,將其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選文,旨在突出其較好的典範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與語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見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這篇課文與其説是作者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詞麗句構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畫面秀美奇絕,筆觸鮮明生動,結構層次井然,句式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 識記與理解目標:使用工具書積累文言詞彙,反覆誦讀,熟讀成誦,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結構美、語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培養審美能力;通過美文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設計意圖:笛卡爾説:“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這一設計正是體現出這一理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水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設計意圖:六朝書信多景語,本文秀美奇絕,清新雋永的景物描寫正好激發學生對於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同時也瞭解古代文人的高潔品性。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同以上的教學目標第1點和第2點。

2.難點: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設計意圖: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也是情感昇華、主題升格的關鍵點,但是學生不易由表及裏,會出現理解的偏頗。

二、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心理特徵及發展趨向。八年級的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上有一個大好時機,在七年級已有的文言文知識上建構新的文言知識,繼續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同時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三峽》、《湖心亭看雪》等優秀的寫景文章。學生有鑑賞美文的基本能力。但是八年級學生對於文言文的喜好會出現明顯差異,我們的教學要能夠關注到對於文言文沒有感覺的學生。

“以學定教”是課堂教學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所以我將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教法】美聽、美讀的朗讀教學法。

設計意圖:美讀美品、美文美教。教學千法,朗讀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朗讀尤為重要。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課堂始終,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美,感知文意美,感受音韻美,完成教學重點。

【學法】“三步朗讀法”讀準、讀懂、讀透,進行探究學習,完成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

三、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課前預習,學生要充分預習課文,不僅是瞭解文章內容,解決讀音等問題,而且要對課文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那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激發學生的美感體驗

2.收集作者的資料,瞭解作者的生平事蹟,瞭解“文體清拔有古氣”的“吳均體”。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瞭解所學文本,有利於在課堂上生成更多的知識。

【新課導入】

多媒體滾動播放富春江的優美畫面,由歷代文人讚美富春江的名句導入。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 韋莊)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宋 蘇軾)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 吳桓贊)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清 劉嗣綰)

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桐廬的山水就是大自然用巧奪天工的妙筆留在人間的一幅畫。這節課我們就隨吳均去走一遭。

設計意圖:教師富有啟發性和情緒渲染的情景導入,優美的畫面與優美的詩句相結合,在視聽覺與頭腦中讓學生感受富春江的美,從而進入新課講授。此環節設計3分鐘。

【新課講授】

(一)、讀準。(時間8分鐘)

1.自讀課文,讀準讀音。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停頓

3.自讀課文,感受文章內容,消化讀音和停頓。

4.閉上眼睛聽優美的配樂朗讀帶,欣賞朗讀之美從而把身心沉浸在課文中。

5.學生配樂齊讀。參與美感之旅。感受本文的音樂美和節奏美。

設計意圖:根據“三步朗讀法”的由淺入深的過程,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5個步驟。

(二)、讀懂。(時間12分鐘)

1.默讀課文,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有不解之處可提出疑問,師生合作解決。

並引入詞語學習小遊戲,填出文言詞,並解釋意思,然後延伸到現代漢語的成語,進行對比:

文言詞語 現代成語

風煙(俱)淨 萬籟俱寂

天下獨(絕) 絕代佳人

急湍(甚)箭 甚囂塵上

千百成(峯) 峯迴路轉

千轉不(窮) 山窮水盡

百叫無(絕) 不絕於耳

疏條交(映) 相映成趣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學習要求有:“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語感。”此環節正體現出這一點。

2.“泉水激石”怎麼不用“泉水擊石”呢?“皆生寒樹”中怎麼用“寒”來形容“樹”呢?“猛浪若奔”中的“奔”為何不可以理解為動詞“奔跑”呢?

設計意圖:不要以為這只是簡單的字詞理解方面的提問。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在詞義辨析的基礎上開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激發學生的知識再生成。

(三)、讀透。(時間20分鐘)

〈一〉問題探究,學習結構。(時間5分鐘)

此環節採用的方法是引領學生回憶《三峽》,然後利用板書引導學生自我閲讀並填補圖示,完成課文結構的學習。

1、從富陽至桐廬的景緻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寫)

接着本文又寫了哪些內容?

“異水”和“奇山”(分寫)

由此感受本文整齊、嚴謹的結構,品味結構美。

2.作者是如何表現富春江的美?

①學習第二段。從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異。

②學習第三段。從形、聲、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③齊讀課文體會本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千丈見底 水之(清)

(異)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獨絕

負勢軒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鳥蟬猿 山之(音)

橫柯疏條 山之(色)

設計意圖:維果斯基的 “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此環節就是在建構主義和比較閲讀下的自主學習。

〈二〉合作探究,學習志趣。(時間15分鐘)

本環節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組討論和課堂爭辯相結合,集體解決以下問題:

1.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能夠以這樣的妙筆去描繪山水的人,以這種欣賞的心態享受山水的人,一定是一個有着仁智之慧的人。所以他用“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來表述山水的魅力。這句話僅僅是在告訴我們碧水險峯的魅力嗎?

2.品味作者的這種興趣,比較其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遁世隱居情懷有何不同?

學生暢談自己的看法:這是一種對自然的崇尚,對自由和諧的嚮往,相比之下少了一份悲觀,多了一份豁達,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態,使人倍感親切。

3.文中已經用“窺谷忘反”和“望峯息心”兩個句子點題了,文章在這個時候戛然而止多好啊,為什麼又還要加一句景物描寫“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呢?這會不會沖淡主題?

設計意圖:陶行知説: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此環節的設計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師生共同討論,挖掘思維潛力,拓開整體閲讀的空間,深入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四)、小結:(時間2分鐘)

教學流程圖:(略)

設計意圖:“方法是穿過峯巔的響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本課重在學習方法上進行小結,方法的收穫也是本課教學中的亮點。

(五)、作業: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千丈見底 水之(清)

(異)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獨絕

負勢軒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鳥蟬猿 山之(音)

橫柯疏條 山之(色)

四、教學效果預期:

通過教學的實施,預計會產生如下效果:

學生通過有情誦讀課文,訓練了語感,增進了興趣,掌握了賞美的技法,並對美文進行個性化的創意賞析。從而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完美結合,知識與能力並重,過程與方法同等。體現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了師生溝通、生生交流的和諧課堂。

如此設計,難免存在不可忽視的疏漏與問題:

1.如果教師感染力不強,學生體驗性就不濃。

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的韻味與美感很重要,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控制不好,學生對美文的體驗就不濃,理解就只限於面,未深及裏。

2.教師預設不夠細,學生的生成就不會廣。

在教學環節中,由於學情的.複雜,初估的學情不一定準確,教師的預設就會有很多漏洞,致使學生在讀透這一環節中,可能會呆板、牽強、空洞,生成不美,生成不深,影響到難點的突破。

説課稿 篇5

今天我説的《小鎮的早晨》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第六單元的閲讀訓練重點是學會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閲讀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蠶鄉小鎮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2—4自然段都是總分段式。既便於學生運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閲讀,又可供學生仿寫練習。課文不長,但詞語豐富,富有情感,適宜於朗讀、背誦。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本課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能在指定的詞語中正確使用“的、得、地”。

2、能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閲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1、2自然段。

3、會用“價廉物美”、“吸引”各寫一句子。

4、感受蠶鄉小鎮在改革開放春風沐浴下欣欣向榮的景象。

教學重點:

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閲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難點:

能在指定的詞語中正確使用三個“de”,背誦1、2自然段。

本課文分3課時完成,第1課時主要是初步學會生字新詞,能用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方法閲讀課文,討論學習1~2自然段,感受小鎮早晨的恬靜。

下面我先談談這堂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程序。

首先,讓學生回憶這一單元要學會什麼本領,接着讓學生讀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然後帶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檢查自學情況後,討論學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讓學生自讀自悟,提出疑問隨機討論解決,最後進行朗讀訓練。第2自然段先讓學生回憶閲讀總分段式的方法讓學生自學、討論、品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鎮恬靜,再感情朗讀直至背誦。最後小結學法。

接下來我着重談談自己的教學設想和意圖:

一、把預習納入教學過程,加強預習指導。

葉聖陶先生在《精讀指導舉隅的前言》中談及教學過程模式,均列預習於其中。因為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高有低,把預習放在課前完全交給學生,不能保證人人蔘與訓練,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其二,在課前預習,教師看不到學生預習的過程,得到的情況也只是檢查的結果。這種注重結果,忽略過程的預習訓練,十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把預習納入課堂,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養。

二、課堂教學中引入積極探究的自主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皮亞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

1、充分自學。人的大腦接受信息,有意注意總比無意注意有效得多。經過自學,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大概瞭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領,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進入探討階段就會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從容、有條不紊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證和深化,不得要領的急需理清頭緒,困惑不解的急需弄個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這樣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還強化了自主意識。

2、自學研討。學生自學後質疑讓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見解,聽取別人的意見,思索別人的看法,反駁錯誤的觀點。這一過程在教學時還注重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般先由基礎較差一些的學生解決課文中的共性問題,並積極引導尖子生對個性問題進行探討,以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這一參與過程既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聽説能力、判斷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3、學法指導。朗讀指導,讓學生自評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互評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段的學習,讓學生回憶學法,強化了閲讀總分段式的方法,為仿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整堂課“以讀為本”。

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治情感的作用。”在閲讀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對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形象思維,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閲讀教學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1、教師通過範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把書面語言還原為口頭語言,以其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2、學生的多層次讀。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a.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b.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c.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通過這樣的讀,就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功效,學生的背誦也就“水到渠成”了。

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上(下)午好:

一、教材解讀: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品德與生活 》, 一年級上冊五單元中的主題 《 親親大自然 》。

本主題的主要內容是:

1、親親大自然

2、美麗小問號

3、想個好辦法

本主題訓練的要求是:

在與大自然交朋友中,通過動手,動腦,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樣的,一年四季無處不在。

2、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大自然的美。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並初步滲透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的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本主題的教學

教學重點:學生有感受四季、體會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讓學生懂得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

四、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要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儘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她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她們自身對於知識的理解、領悟和積累,課堂教學中遵循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具體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情景教學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各種情景,形象直觀的讓學生掌握本主題的教學重點。

2、賞識激勵法。學生在討論質疑,交流體驗等各個環節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的課堂教學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

個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學習氛圍,所以本主題的學法指導是: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五、教學過程:

為達成本主題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按照品

生品社教學流程我把課堂教學分為三個大環節:課前感知、課中體驗、課後踐行,現在我就這幾個環節説一説對本主題的教學設計。

一、課前體驗,初步感悟

談旅遊,欣賞美景圖片

(通過這幾個活動讓孩子對主題進行初步感知,獲得初步的 認識,為課中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一)引入話題,喚醒生活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

(二)合作交流,體驗生活

你喜歡的季節有那些美好的景物,同位前後位之間,説一説,討論一下,看誰把自己喜歡的季節描繪的美。

讓我們由衷的説一句:大自然真美!

(三)深化感悟,引導生活

(一)、大自然的求救信

1、亂摘花草

2、亂扔垃圾

3、捉小鳥

4、垃圾扔水裏

同學們真有愛心,老師相信有了你們的努力,大自然會永遠美麗的。

(二)、環保公約

為了讓更多的人愛護大自然,我們制定個環保公約吧!

三、課後踐行,內化感悟

同學們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為我們學校來自大自然的朋友們去

“社會即學校,要在生活中尋找教育。”教師應把視線轉移到課堂外的學校、家庭、社會中,將課堂上初步獲得的知識及時地去實踐、才能得到鞏固、深化,變成自己的財富,為其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

六、板書設計:

根據活動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形象直觀的展示了活動的主題,便於孩子整體把握教材,促進孩子對本主題內涵的領悟。

七、教學反思:

卡迪爾説:“我思故我在”人不能躺在感知的温牀上,而要走在智慧的跑到上,們教師讓做有思想的教師,讓學生享受有思想的教育你,所以本主題活動後我就反思自己的課堂行為,發現:

説課稿 篇7

.1、教學分析:本單元是詩歌單元,重點在於鑑賞詩歌方法的掌握和興趣的積累

2、學情分析:學生鑑賞詩歌傾向於對詩歌一種主旨的把握,《錦瑟》的多主旨為鑑賞詩歌豐富了內容,在此基礎上培養詩歌鑑賞的方法和詩歌鑑賞的靈活性有很大幫助

3、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探究性學習的必要,在文學的薰陶中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

解説:凡讀過此詩,並稍稍瞭解李商隱生平者,無一不在煞費心思,絞盡腦汁,希望能從這首詩中更多地發現詩人,更深地理解詩人。於是,這首《錦瑟》便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謎”。所以走進作者,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祕性的。所以我們以“名詞對接”的方法導入新課

一導語、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名詩對接:(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大家能説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錦瑟》神祕的面紗。

二、作者簡介:(見課件)解説:瞭解作者生平經歷,以及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是我們鑑賞全詩的一個窗口,是我們瞭解作者創作風格和語言特點的一個基礎。

三、教學生方法:賞詩三步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悟:體味意境,換位移情。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讓學生了解鑑賞基本鑑賞方法)

四、教師引導:教師1、題解 “錦瑟”或名無題,題目“錦瑟”是取句着兩字。

是一首廣為傳誦的有人認為是纏綿悱惻的愛情詩,或有人認為可能別有寄託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現封建士大夫隱祕難言的愛情生活。 2、品典 品典一:莊生曉夢迷蝴蝶 品典二:望帝春心託杜鵑 品典三:滄海月明珠有淚 品典四:藍田晶暖玉生煙 (見課件)

五、課堂活動(師生互動)(解説:鑑賞詩歌第一步誦讀)

活動一:誦讀詩歌,初步感知。1、學生聽教師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2、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3、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活動二:理解主旨(探究性學習,理解解詩的換位移情法,這是這堂課重點)(解説,對多主題詩歌的理解和把握,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和作者心靈的交流,換位移情,理解詩歌主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教師提示:常見的幾種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傷。(解説:自由發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據即可。讓學生理解李詩的創作風格,理解詩歌因為不同的人,由於不同的知識結構,人生經歷、理解的差異對詩歌主旨的把握不同,讓學生從中明白詩歌鑑賞是重新走進,要靈活、要思考、要體味。)

活動三:(解説,詩歌的語言獨具魅力,品味語言是一個審美的過程,賞析技巧是一個借鑑和學習的過程)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悽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滄海月明鑄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重點句賞析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1、哀怨的基調2、 悽迷的意境 3、 華美的語言

活動四 :整體朗讀(解説;再次感受詩歌詩韻詩意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小結並佈置作業:(解説,突出重點用情感和古人交流,走進作者心靈世界,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對課堂內容的鞏固,鍛鍊文字表達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説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作業: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任選一主旨,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板書如下 首聯:年已半百,感慨萬千(比喻)

錦瑟 頷聯:思念至深,其苦難言(典故、傳説)

頸聯:滄海桑田,美玉生煙(典故、傳説)

尾聯:事過境遷,此情難待(直抒胸臆)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鑑賞方法

2、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

3、理解李商隱詩歌的多種解法。

4、德育目標: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掌握詩歌的基本的鑑賞方法:換位移情

[教學難點]

對本詩內部結構和思路的理解。

[教學方法]

譯寫法,點讀法。

.自讀導言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品味詩歌意境,從而領會詩歌美質。

3、學習各詩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瞭解詩人的不同藝術風格。

自讀程序

1、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2、理解內容,賞析意境。

詩詞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詩詞賞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讀時在初步瞭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去品味意境。

3、背誦。

自讀點撥

1、背景説明

2、總體內容把握

《錦瑟》——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開始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幹什麼要有這麼多弦?聆錦瑟之繁弦,思年華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佳人錦瑟,一工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境,不復成寐,無限悲感,難言冤憤,如聞杜鵑之悽音,送春歸去。此時,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珠、淚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藍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氣冉冉升騰(古人認為事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然了。

3、重、難點分析

《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為題,看似詠物,實乃一篇借錦瑟以隱題的詠懷之作。

一、導入。

由《無題》“青鳥殷勤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題

1. 字義山,號玉溪生,河南沁陽人。

2. (註釋1)主題:悼亡之作。

3. 特色:典故雅緻精工;基調哀怨悲愁;意境迷離悽婉;語言清麗雋永。

三、教師範讀

四、學生結合註釋自由頌讀

五、思考:

1 “五十弦”的錦瑟會聯想到什麼?用了什麼手法?

明確:自己年近半百。傳統的比興手法。

2 典故分析:莊周夢蝶——美好 撲朔迷離

望帝化鵑——相思

南海蛟人——破滅

藍山暖玉——迷惘

六、主旨歸納:請同學據自己的感受自由談,可發揮想象和聯想。

執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滅;才情不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七 、背誦

八、作業: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意境,領會詩歌美質。

2、學習藝術表現手法,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3、通過涵詠詩文,加深對李商隱詩歌特點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藝術表現手法,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2、引進比較閲讀篇目,加深對李商隱詩歌特點的理解。

【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討論、總結。

【教學安排】 1課時。

舊唐書本紀第九,記馬嵬兵變:“……丙辰(按:辰應為申字之誤)次馬嵬驛。諸衞頓軍不進,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奏曰:?逆胡指闕,以誅國忠為名,然中外羣情不無嫌怨,今國步艱阻,乘輿震盪,陛下宜徇羣情為社稷大計,國忠之徒,可置之於法會吐番使二十一人遮國忠告訴於驛門,眾呼曰:?楊國忠連蕃人謀逆兵士圍驛四合,乃誅楊國忠,眾方退。一族兵猶未解,上令高力士詰之,回奏曰:?諸將既誅國忠,以貴妃在宮,人情恐懼上即命力士賜貴妃自盡……”新唐書本紀第五,記馬嵬兵變雲:“……丙申,行在望賢宮,丁酉次馬嵬;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殺楊國忠及御史大夫魏方進,太常卿楊暄;賜貴妃楊氏死……” (按:楊暄為楊國忠之子;二書所記載,以新唐書確。)

又:舊唐書五十一,列傳卷第一;后妃上:“玄宗楊貴妃”雲:“……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軍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得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

新唐書楊貴妃傳所載略同,文字稍有出入,有如下數語:“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

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説課的課題是《愛惜每一張紙》。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愛惜每一張紙》是鄂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愛護我們的家園》中的第三個主題,也是這個單元的最後一個主題。這一主題由“‘紙的用途多’、‘造紙術——我國的偉大發明’、‘節約用紙’”三個活動板塊構成。通過三個聯繫緊密的主題活動,由今到古最後又回到今,讓學生在古今的這個來回中,認識紙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初步瞭解樹木造紙的過程,瞭解紙與樹木的關係,懂得節約用紙的重大意義,養成節約用紙,愛惜紙張的好習慣。

2.教學目標

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總目標,結合《愛惜每一張紙》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目標。

情感與態度: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慾望、興趣,懂得節約用紙的意義,形成從小節約用紙、保護環境的意識。

行為與習慣:逐步養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節約用紙、愛惜用紙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樹木造紙的過程,瞭解紙與樹木的關係,認識紙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親身感受、觀察、訪問、查閲等方法獲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養合作能力,在辨別踐行中提高實踐判斷能力,並學會初步的統計方法。

3.説教學準備

為了順利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課前師生需要作充分的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紙製品等。

學生準備:(1)收集紙製品;(2)完成統計表:統計自己一天的用紙量;(3)收集資料:森林的作用。

二、説學生和教學重難點

學情分析:熱愛大自然是兒童的天性,紙與孩子們天天接觸,但農村二年級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卻難有節約的意識和行為,這源於他們不瞭解紙是怎麼來的、紙來之不易。

所以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二年級孩子們的認知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節約用紙、愛惜紙張的好習慣,使他們善良純真的內心世界在自己的行動中積極外顯出來;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紙與樹的關係,明白為什麼要愛惜每一張紙。

三、説教學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紙對於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説是既熟悉又陌生,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想用孩子們熟悉的那一部分來引發他們對陌生內容的探究,從而獲得新的認識。所以我對於本課教學的設計理念是“源於兒童的生活,提升兒童的生活”,即以“活動”為主線,用兒童今天熟悉的生活,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學進入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在多種喜歡的活動中增加了對紙的一種認識和情感,更加懂得熱愛生活——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自覺培養良好的環境道德和習慣,不知不覺中提升了他們自己的生活,孩子們的那種獲得將是孩子們自我提升、自我成長的過程。

四、説教法與學法

在“源於兒童的生活,提升兒童的生活”教學設計理念指導下,我主要採用以下基本的教學方法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説教法

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啟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式、觀察演示(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件:造紙術、樹與環境、學生錄像)等等方法,來體現我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二)説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由學生自主質疑,在教師的指導下采取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在猜、想、聽、算等各種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觀察、感受、研究,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辨別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三個活動聯繫緊密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我設計用1課時完成教學。整個教學流程是“競猜謎語,激趣導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指導實踐,突破重難點——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第一個板塊:競猜謎語,激趣導入

孩子們喜歡玩猜謎語的遊戲,這節課我以謎語有獎競猜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四四方方,白白淨淨,傳播知識,它打先鋒”猜一物,猜對了的同學到黑板前為你的小組在小山坡上親手種上一棵小樹苗。學生在猜一猜,種一種的活動中,參與學習的興趣高漲起來。在孩子們的情緒高漲之時,我出示謎底的實物——紙,並板書今天所學的話題:紙,和孩子們一起進入第二板塊的學習活動。

第二板塊: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首先,引導學生質疑:説到紙,你最想知道它的什麼?這樣從學生的問題入手,體現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然後,讓學生拿出收集的紙製品,説一説它們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確紙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接着看一看,課件演示“古人寫字的圖片”,並配上簡單的解説,引導學生經過分析比較,體會到造紙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第三板塊:指導實踐,突破重難點

首先讓學生聽一聽:瞭解造紙過程;聽完之後算一算:引導學生統計一天的用紙量及更大範圍的用紙量;接着説一説: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森林的作用;説完之後看一看:課件展示——森林被砍伐後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通過聽算説看學生懂得了愛惜每一張紙就是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最好辦法,此時隨機板書(愛惜每一張〈紙〉、愛護樹木〈圖〉、保護環境)。

明白了為什麼要愛惜每一張紙,那怎樣節約用紙、愛惜紙張呢?接着我讓學生辨一辨——看錄像,請辨析小朋友行為的對錯,並説明理由;談一談——自己以前浪費紙張的行為;議一議——怎樣節約用紙,由閲讀課本到聯繫實際,並隨機板書節紙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能把自己的節紙意識和行為延伸到課外,我又讓學生想一想——設計節約用紙宣傳廣告語。

總的來説,第三板塊前四個活動主要是解決難點,瞭解紙與樹、樹與人類的關係,明白為什麼要愛惜每一張紙。此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學科整合:課件展示、計算;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統計、收集資料。後四個活動主要是突出重點,在看錄像與辨析中明理,在反思自己的行為中實現自我教育,在討論交流中尋找節約用紙的方法,在設計廣告語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環保意識。通過這八個活動,提升了兒童原本的生活,為兒童明天美好的生活奠基。

第四板塊: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孩子們的廣告宣傳語説得很好,這時我與學生們一起看錄像(學生用廢紙盒製作禮物送給朋友),引導學生明白廢品製作的禮物比買的禮物更有意義,而且也保護了環境。然後欣賞同學們用廢紙、廢紙盒製作的優秀小作品(男孩喜歡的玩具小火車,用牙膏盒製作的;女孩子喜愛的皇冠頭飾,用裝酒的盒子做的;還有用舊掛曆紙剪的魚、衞生紙裏面的紙筒做的小鳥),激發學生製作的興趣,於是佈置課外製作,很自然地把環保行為延伸到課外、校外,也充分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開放性。

最後,針對同學們的優秀表現,送給每個同學一件禮物——《節紙歌》,以我自編的兒歌來總結全課,並實現教育的提升。

六、説教學評價

本課的教學評價我力求做到融“激勵性、趣味性、過程性、引導性、發展性”於一體,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課的開始,我明確告訴了學生本節課學習活動的評價方式——“小朋友們,瞧,展現在你們面前的是光禿禿的小山坡,小山坡上只有幾株野草和幾朵野花,他們多孤單呀!你們想為小山坡種上小樹苗嗎?這節課哪個小組的同學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老師就獎給他一棵小樹苗,我們把小樹苗種在山坡上,比一比哪一組種的樹最多,哪一組就是今天的冠軍組,大家有信心嗎?在課結束時,我和孩子們一起看看、評評今天的冠軍組是哪個組,用掌聲祝賀他們。

這樣的設計是今天上課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它能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遊戲內容與今天的環保主題相吻合,也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基本特徵之一——活動性。

七、説板書

板書是學習的導遊圖,是老師的微型教案,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這節課的板書我力求做到簡潔明瞭、形象直觀、強化重點、分解難點、圖文並茂、便於學生理解記憶。本課板書分為主板書和副板書:主板書和左邊的副板書體現的是今天的教學難點,右邊的副板書體現的是教學重點。

愛惜每一張紙

愛護

保護環境

整節課的設計,我把教材作為教師引導兒童活動的工具,把兒童生活中的問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教學內容的主要源泉,以“活動”為教和學的主線,力求做到從學生的生活中來,迴歸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構建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內化成他們的道德品質,從而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

説課稿 篇9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醉翁亭記》,此文堪稱千古名篇,備受關注,學生學習難度較大,教師亦難教,正因為此,我特選此文,一是嘗試,二是探索,權當拋磚引玉。下面我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流程、説板書五個方面展開説課。

一、説教材

《醉翁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所選課文皆為古代名勝記遊記,都是歷來傳誦的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陽樓記》、《小石潭記》、《滿井遊記》等。《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滁州時的作品。作者因參與政治改革(為范仲淹、韓琦鳴不平)而被貶,但表現出了樂觀曠達的情懷。他寄情山水,與民同樂,以自己的行動實踐着儒家仁愛的社會理想,把對山水對民眾的愛傾注到這篇酒後的記遊文字中,如詩如畫。

“課標“規定文言文的教學內容和要求,重點要放在熟讀和背誦上,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基於此,本文教學從讓學生熟讀課文起始,通過反覆誦讀,使學生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然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討文本。抓住 “醉”、“翁”和“樂”三個字,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應該説,學生能夠理解了這個“樂”,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內容。依據《課標》要求,以及文本特點,我特擬定以下3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文意並能熟讀成誦。

2、技能目標:領會作者“醉”與“樂”的精神實質;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針對課標和文本特點,我將理解文意並能熟讀成誦作為重點。

針對學情,我將理解作者“醉”與“樂”的精神實質設置為難點。

二 、説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課是記遊寫景類,所以務必體會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採用“變奏朗讀法”來完成對課文的朗讀和理解,鑑於八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將採用“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法”來展開教學。由於對八年級學生來講有學習困難,所以我還採用“化繁為簡法”或“一字串珠法”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實質,即“與民同樂”思想。

三、説學法

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針對文本特點,學生學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小組合作探討法”學習開展活動,在課堂上,通過誦讀和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以“關鍵詞推理法”來尋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內心品質,“與民同樂”。此外,比較法、讀寫結合法加以輔助學習。

四、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很榮幸在朝陽升起時踏進了靖邊八中的美麗校園,走上了八年級()班的這方講台,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這只是開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來,做準備工作。我相信我們可以相處用愉快,你們相信嗎?“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因為他參與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慶曆新政”。這次改革失敗,受貶謫的不止滕子京一個人,范仲淹本人在慶曆五年也被貶到鄧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也在同一年被貶謫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貶謫鄧州的第二年,也就是慶曆六年,寫下了《岳陽樓記》,寄託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歐陽修也在滁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本文,看看在這篇中作者抒發的是什麼樣的情懷呢?

(設計意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在設計導語時,儘可能引起學生閲讀文本的興趣。以此導入課堂學習,既複習了前文又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二)變奏朗讀,

1.教師變奏試讀,學生試聽,請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引導學生明瞭虛詞的作用,瞭解變奏之好處,同時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朗讀,在讀中體會文意,學得“讀”的技巧。

3.合作助讀,互譯難解字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註解和小組優質資源學習,這也是為了互相啟發,提高學習效率,以節省學習時間。

(三)合作探究,研討課文

理解主題,緊扣 “醉、翁”二字。突破難點。

1、作者39歲寫此文,可為何文中以醉“翁”相稱?找出有關語句説説理解。

2、作者自稱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寫自己,可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稱,從稱謂的變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四)拓展延伸、體驗反思

封建社會,很多文人騷客面對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對社會現實,或憤世嫉俗,退隱,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或進退皆憂,以天下為己任。歐陽修,屢遭嫉恨,被貶滁州,卻能夠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范仲淹 陶淵明 劉禹錫 李白 杜甫 龔自珍

你更欣賞哪種人生態度?對你有什麼啟發?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並且強調聯繫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故設置這一環節,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甚至是辯論,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課文

五、説板書

醉翁 太守

歐陽修

資料鏈接

《醉翁亭記》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荻杆畫地教讀。24歲考取進士,先後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張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説理暢達,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Tags:彙編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