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分數初步認識小學數學三年級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26K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91—92頁 教材分析:

分數初步認識小學數學三年級説課稿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多種活動,如平均分餅子、摺紙等,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地讀寫分數,掌握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和判斷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意識,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體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

教學重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師生各準備正方形、長方形等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鼠媽媽分餅子的故事好嗎?鼠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毛,一個叫二毛,哥倆長得挺機靈的,又非常喜歡鼠吃媽媽做的餅子。有一天,鼠媽媽做了4個餅子,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吃,要使兩隻小老鼠得到的餅子同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來幫幫鼠媽媽?第二天,鼠媽媽做了2個餅子,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一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也來幫幫鼠媽媽?第三天,鼠媽媽有點累了,這天她只做了1個餅子,還想要分給兩隻小老鼠一樣多,應該怎樣分呢?誰再來幫幫她?(半個餅子用數字怎樣來表示呢?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小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好的數學課,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小學生的特點是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對於色彩鮮豔、離生活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興趣。本節課,我首先利用課件鼠媽媽分餅的故事創設了情境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很高,為本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求交流,獲取新知。

(一)認識二分之一。

1、鼠媽媽分餅子。

鼠媽媽先把餅子分成不同的兩份,大毛連忙説:“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聽也連忙搶着説:“我小些,應該吃小的,大的給哥哥。”鼠媽媽看見哥倆互相謙讓的樣子,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她説:“好了,孩子們,不要吵了,我來重新分吧!”鼠媽媽重新把餅子分成同樣多的兩份,她説:“這塊餅子,你們一人一半,這種把餅子分成同樣多的兩份,我們在數學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2、演示鼠媽媽分出平均分的餅子情境圖。

指出,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教師指導學生讀、寫1/2。中間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這個分數讀作二分之一。寫分數時,應先寫什麼?(先寫分數線,接着寫分母、分子)

3、小組活動: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並用彩筆畫上斜線。把學生折出的1/2貼在黑板上。

4、演示教師折出的1/2。

(教學小結:本環節先讓鼠媽媽把餅子分成不同的兩份,引發哥倆的“爭吵”——都要少的一部份,達到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互相謙讓的傳統美德。然後講解分數各部份名稱,讓學生對分數的了初步的認識。最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動手摺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1/2,進一步認識分數。)

(二)認識四分之一。

1、電腦課件演示,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再對摺,打開,提問:把這張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讀作什麼?寫作什麼?

2、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3、剛才我們認識了1/2,1/4,認識了分數裏的分數線、分子和分母這個大家庭裏的3位成員,還有許多分數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和它們見面嗎?教師課件演示1/3、1/6、1/8等。

(教學小結:分數裏只有1/2嗎?於是我又利用課件演示長方形紙的1/4,告訴學生這也是一個分數。學生興趣來了,噢,我認識兩個分數了。於是我趁熱打鐵,説:“還有好多好多的分數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和它們見面嗎?學生興趣空前高潮,為下一步教學的發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礎。於是接下的1/3、1/6、1/8等,學生一點就會,課堂效果非常好。)

三、鞏固練習,小結本節課內容。

這節課我們通過折一折,塗一塗的方法,認識了分數,明白了怎樣讀寫分數和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老師出一些練習題考考你們,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練習區1、3、4、5、7)

(教學小結:一節課上到這,學生大體都會了,為了防止他們產生自滿情緒,又讓他們始終保持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於是我又設計一系列練習,讓學生在完成這些練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發展。)

四、智慧園:實踐探討,課後想一想。

媽媽買的一大塊巧克力裏有一樣大的8小塊,怎麼吃呢?方方説:媽媽吃3塊,我吃4塊,奶奶吃1塊。他們各吃了這塊巧克力的多少呢?

(教學小結:學生的好勝心理強,嚐到了成功的甜頭,但是仍然不滿足,於是我在最後的教學中,帶學生到智慧園去闖一闖,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餘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為下一節課幾分之幾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五、課堂作業: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2題。

六、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

對於小學生來説,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課件鼠媽媽分餅的故事創設了以下的情境,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很高。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課堂上,我放手讓學生折出分數,學生的好勝心理強,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也真正上達到了預設目的。不過也存在着不足之處,比如在折分數時沒有放開手讓學生去折,而是不時的去指導,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