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三峽説課稿怎麼寫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29W

《三峽》是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三峽説課稿怎麼寫

七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兩個文言詩文單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的古代散文和詩歌。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瞭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初步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古代詩文的美;激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本文在第二個文言詩文單元學生通過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彙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三峽》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於三峽的一段註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誇張、引用等修辭手法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1.5個課時來完成,前半個課時重在預習指導,要求學生利用註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達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以讀為主,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寫作的妙處。本説案説的是這一課時。

據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二、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

三、欣賞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基於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 説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採用了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文章的美。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 説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背讀積累文學作品這麼幾個環節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評一評、背一背,課後安排了寫一寫這些環節,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言踴躍。寫一寫環節主要要求學生重視對古詩文的積累,以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 説教學媒體的使用

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課件製作是為上課的主題服務的,製作時,我沒有追求繁雜、華豔,而只是從能否引起學生關於美的直觀感悟與聯想和能否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這些方面着想。製作時,我特別注意了音樂、圖片和文字的有機配合,這對營造課堂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 説教學程序設計

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領着走,學生跟着走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文章的節奏。

第三步、再讀課文,進入文中去領略三峽的美。出示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Tags:説課稿 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