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初二語文説課稿3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9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二語文説課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初二語文説課稿3篇

初二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準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⑵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⑴佈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後進行講解。

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學重、難點:

重點:⑴讓學生反覆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難點:⑴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會他們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説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程序

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讀邊引導分析。

㈠檢查預習

1、分組讀課文

2、字詞正音(課件1)。

陶弘(hóng)景曉霧將歇(xiē)丹陽秣(mò)陵

夕日欲頹(tuí)與(yù)其奇者

[説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㈡導入

1、導語(課件2)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窗外的一瞬間,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葱籠,鳥的飛翔……無不讓你心曠神怡。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説明]:此設計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再現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解題(課件3)

答謝中書書

①答:回覆。

②謝中書:見課文註解①。

③書: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

3、作者簡介(課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在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他曾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混濁的人世,後隱居山林,但“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課件5)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鋭,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寫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説明]1、題目易誤,故作解釋,並交代文體。

2、瞭解作者的生平,有助於體會作者寄於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決“書信”之常寫內容與課文內容不同,給同學們帶來的疑惑。

㈢正課

1、齊讀課文。

2、疏通文意。

⑴請同學翻譯課文。

⑵同學之間補充,糾正。

⑶教師明確,指出應注意的問題。如:“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談”,應譯為“讚歎”之意。“猿鳥亂鳴”“亂”應譯為“四處”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應譯出得意之感等。

[説明]讓學生注意字詞翻譯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吻合,這樣才確切自然。

3、齊讀課文。

4、分析課文。邊分析邊板書(課件6)。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以感慨發端,總領全文——美

高峯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靜

具體描繪(高)(低)(遠)(近)

猿鳥亂鳴沉鱗競躍——動

(聽)(視)

最後一句,又以感慨收束,總括全文:“實是欲界之仙都”

[説明]藉助多媒體,以板書形式分析概括,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掌握,並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5、齊讀課文。

6、評析語言特點(課件7)

問:本文語言優美,讀來琅琅上口,試歸納語言特點?

討論並歸納: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運用對偶排比的手法,語言精練生動,將描繪的江南山水之美寫得清麗自然,毫無堆砌雕琢的弊病。

[説明]設計這一步,使學生學會用確切的詞語,優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愉悦的美好景色。

7、小結(課件8)

文章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並通過借古證今,説明了山川之美,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㈣課堂練習

1、背誦課文

2、解釋加點詞義(課件9)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共同)

共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記》(一共)

夕日欲頹(將要)

欲實是欲界之仙都(慾望、“欲界”作一個名詞,指人間)

欲窮其林《桃花源記》(想要)

㈤作業(課件10)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歷代詩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請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詩句相互交流,並試簡評詩句特色。

[説明]:藉助課文的學習,引導同學們繼續收集這方面的佳作,積累一定的知識,擴大知識面,並通過交流、簡評,進一步欣賞情景交融的美文。

初二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並處於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並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二)教學目標

一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要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科學的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二是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學習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把抽象的道理説得通俗易懂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

一是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二是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説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四) 教學難點在於: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二、 説教法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教學設計第一點就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教學設計的第二點在於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思考,本課以散文形式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可以考慮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可採用情景激勵法、資料交流法、比較法、及討論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採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來使顯示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 説學法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所以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問答法,仿寫法等。

四、 説教學過程

要達到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驟重在課文的整體感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觀點,第二步驟重在寫作技巧的探究與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第一步:創設情景整體感悟。

一、導語設計:當你為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説:“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温情吧。

以多媒體播放《人與自然》的片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兩遍課文,首先積累優美字詞,完成字詞練習。

其次圈點勾畫,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簡要寫出對每一段的`讀書感受與理解,並小聲播放音樂,以創設輕鬆的閲讀氣氛。

這個環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題敬畏自然的含義。

三、互動探究。

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對於文章的整體感知,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可以學生回答、可以老師回答,同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 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恆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合作討論探究能力,在這環節中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鑽研課文,鼓勵學生質疑解惑,從而理清文章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結構,完成教學重點: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二步:強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課堂上請學生展示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人與自然關係的資料。

1、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人類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驕傲的成績,舉例説明。

2、 改造自然的同時人類有哪些破壞自然的行為,舉例説明。

3、 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徑,你的態度如何?作者的態度如何?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藴含的哲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在這一環節中請學生髮言説明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意見,只要學生談來有理有據,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

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對人和自然的關係進行深入探討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完成教學難點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同時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拓寬視野,是對學生蒐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鍊。

然後根據學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語句進行分析,體會文章運用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説得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由此老師展示一些相關圖片,請學生做環保小記者,為這些圖片配上簡潔的廣告語,號召人們保護自然、敬畏自然。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模仿課文語言風格,提高寫作能力。

同時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結合專題開展閲讀,拓寬閲讀視野。同時,閲讀後的整理、彙報、交流,又是對學生蒐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鍊。

創意説明: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

簡評:

這是一節古典詩詞誦讀、鑑賞課。縱觀全程,教者由舊知引入,從易到難,由低至高,善於“墊石鋪路”,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獲滿足感,生求知慾。而佈置學生上網查尋資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瞭解作者生平事蹟,培養了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顯示出教者把教的內容巧妙地轉換為學生學的活動的功力。中間主體部分,以讀為經,抓點帶面,讀與問,問與析的關係處理得明快、清晰。結尾宕開一筆,依境改寫,當堂評價,於常態中求變化,可謂別開生面。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平中見奇,奇中求實,呈現出一種和諧、深厚、跌宕之美。

初二語文説課稿 篇3

《觀潮》是宋代詞人周密寫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為線索,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潮中水軍演習的壯觀場面、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術和吳人觀潮的盛況,將寫景和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風景畫和風俗畫,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互相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針對課文的實際特點——畫面美和課文的類型——文言自讀課,依據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提出了四大學習目標:

一、能力訓練:訓練閲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識學習:認識瞭解錢江潮,掌握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的意義;

三、審美教育:學習欣賞體會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學習“弄潮兒精神”——迎對風險敢於拼搏。

其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美並恰當地表達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設計製作了融聲音、影像、圖片於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用真實可感的形象説話,以利於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欣賞美。另外,初二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閲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鑑賞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以啟發引導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我採用我校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展開教學,以目標導航定位,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有的放矢,力求學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總之,課堂教學要“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我對《觀潮》課堂教學的一孔之見,請多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