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初二語文《馬説》説課稿(精選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7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語文《馬説》説課稿(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語文《馬説》説課稿(精選5篇)

初二語文《馬説》説課稿1

《馬説》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25歲即已高中進士,初登仕途,卻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鬱郁,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歎。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

教材編排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同時引發學生對當代伯樂和千里馬關係的思考。

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説學情分析】

1、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閲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託物寓意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查閲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認識。

3、作為生本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勇於表現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環節,安排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於表現。

【説目標定位】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大意,積累常見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新課標提出:“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並適當積累文言文詞句知識。”)

2、理解作者思想,領會文章寓意。(新課標提出“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

3、情感滲透,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這是根據“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學科特點所決定)

【説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

前置性學習:

印發“前置性學習指導”,每個學生1份。

1、收集與馬有關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圖片等。(能利用書籍、網絡、周圍親朋好友等有效資源)

2、誦讀課文

(1)讀通。即正確朗讀,讀音、停頓正確。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讀音和語句停頓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讀懂。即讀懂大意,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讀譯結合。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意義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讀有感情。運用吟讀法,讀出文言文語氣語調,讀出感情:或悲痛,或憤怒,或嘲諷,或鞭撻。並能配合説明朗讀處理的理由。重點語句能在課堂上投影展示、示範朗讀。

3、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及寫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據此設計板書如文章思想內容、主旨意藴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並講解。

4、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收集古今歷史上“伯樂”與“千里馬”的人物事蹟。

5、説説你的經歷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

6、有了伯樂才有了千里馬,難道伯樂是千里馬的唯一出路?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如果你是“伯樂”,你應具有怎樣的才能,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還未被發現的“千里馬”,你應該怎麼做。

説學情預設:

對於前置性學習,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因此需對自學任務、方法及交流環節等給予較詳細的指導。尤其是引導學生充分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相信隨着生本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會表現出讓我們驚訝的學習能力,自己去發現問題,生成問題,探究答案。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説設計理念:

設計前置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提前進入新知識領域,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他們展示、交流的平台,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習慣。讓我們的教育從主要依靠“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

【説教法運用】

1、誦讀品味法。葉聖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教有千法,朗讀為本。讀品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學習法。貫徹“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郭思樂教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創造性學習法。相信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屏顯)馬的文字圖片,師引導:你看出什麼了?(約1分鐘)

學情預設:有同學會説是大大的“馬”字,會説是許多不同寫法的“馬”字,更有會説是一匹揚蹄奮進的馬。

設計理念: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進入文章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

(屏顯)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交流、探討前置性自主學習成果,組織安排組員彙報展示的內容和順序(各小組長抽籤確定本小組彙報內容)

設計理念: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擴大學生知識面,獲取深層次感悟的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天性自由釋放,進入“樂知”、“好知”的學習生態。

(三)班級交流展示:

1、走進文本(約24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1——3題的內容,先小組彙報,再班級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以讀為主,展開朗讀、品讀、譯讀、賽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並配合投影講解,增進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情預設: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時,由於每個組員的領悟、表達等各方面素質能力有高低之分,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獨佔交流平台,而其他交流較少甚至不發一言的現象。在此環節要強調小組整體性,要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展示的內容和平台,或讀、或講、或議、或寫、或投影圖示,這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小組長的組織領導能力。

1、(屏顯)班級交流一:説説你知道的“馬’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等。(約2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2、(屏顯)班級交流二:讀通文章(約4分鐘)

①小組彙報展示(讀,配以投影講解重點字音停頓)——全班討論,提難質疑。

②小組可領着全班同學通讀一遍。

〖學情預設〗讀音、停頓問題對學生來講應能借助資料解決

3、(屏顯)班級交流三:讀懂文章(約10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讀、譯結合,投影重點字詞歸類解釋並講解)rarr;全班討論〖學情預設〗對有些詞類活用可能無法解釋清詞性變化的具體情況,但只要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即可。對一些一詞多義,尤其是“之”一類意義、用法複雜的,學

生可能一時無法歸納完整,不過在全班的交流討論中會逐漸補充完整,即使有當堂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可讓學生做下記號,下去再查找資料解決。

4、(屏顯)班級交流四:讀有感情(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以段為單位朗讀,並説明理由,投影重點語句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②各組挑戰賽讀(某些語句)

學情預設:此環節對某些學生來講可能有一些困難,可特設計競讀環節,由朗讀能力較強,領悟較快的同學在競讀過程中領導着大家領悟語句內容和情感,提高朗讀能力。

5、(屏顯)班級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約4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結合思想主旨結構示意圖即板書設計講解)rarr;全班交流討論。

〖學情預設〗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應有較深的理解領悟,再結合前置性學習中瞭解的有關背景資料等,此環節應能水到渠成。

(四)班級交流展示2:走進生活(12分鐘)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4——6題的內容,小組彙報,班級討論探究,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體驗。聯繫生活經驗和感受,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不僅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

1、(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一:説説你所知道古今歷史上“伯樂”和“千里馬”式的人物事蹟(3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同學們通過課內外資料蒐集應有內容可講,關鍵在於要限制時間,力圖語言表達的流暢、簡煉。

2、(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二:説説你的經歷感受(4分鐘)

老師引導: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1分鐘)

學情預設:如果有同學不好意思説,老師可講述自身一段經歷引導。相信同學們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一定會有傾吐的慾望。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3、(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三: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的看法。(5分鐘)

小組彙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此環節相信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會積極踴躍的參與。關鍵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自信自知,善於表現自己適應環境,發揮潛能學會欣賞別人,要有團隊精神

(五)小結:學生展示背誦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名句、哲理句…(約2分鐘)

設計理念:能當堂熟讀成誦全文或部分語段。

(六)作業:請根據文言文考點設計一份試題。在下節課交流探討。(卷面100分,可以是你已知的,也可以是你疑惑的)(約1分鐘)

設計理念:鞏固掌握已知知識,同時對課堂討論中生成的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教學反思】

1、讀是教學之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解讀到一定深度,朗讀也自然到位。

2、本節課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一切為了學生,一切尊重學生,一切依靠學生”,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僅用了3分鐘左右,其他皆為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的發言討論,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積極發言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發言無序、有效性不高的問題,只要老師加強組織引導,創造寬鬆的交流氛圍,以欣賞的眼光給以鼓勵和肯定,我們一定會驚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與成長。

初二語文《馬説》説課稿2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馬説》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於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鬱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歎。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傑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揮才幹,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託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書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作者韓愈懷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主題。

3、明確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培養學生對人才的認識。

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聯繫作者的生活經歷,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學習的難點。

三、説教學方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加強了課文的朗讀環節,以語氣作為切入點,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帶動學生體會文章字裏行間藴含的強烈憤懣不平的感情。

加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採用了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等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文學積累。

四、説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走進韓愈的生活經歷,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

五、説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説,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由《神鵰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誦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教師提出討論題:為什麼韓愈會在文章中流露出這樣強烈的憤懣不平之情?提示學生;聯繫韓愈的生活經歷。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強調作者25歲已高中進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懷才不遇的經歷。從而明確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5、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

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6、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韓愈,齊讀全文。

本設計力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領悟作者飽滿於字裏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 )積累提升:

1、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獨立圈點總結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這個環節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能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為課堂的主角

2、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疑。

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背誦積累:

4、知識遷移:1)以“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有太多的中國文人有這樣的遭遇了。”為開頭寫一段話,融進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們表現這種情感的文句詩句。

2)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這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於中國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整體印象,認識到這是個時代的悲劇。然後再聯繫到今天的生活,拓寬其對人才的認識。更好的達到本文的情感目標。

附:板書設計

五、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麼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麼內容?

馬説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結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課交流。

(識別人才的人)伯樂不常有 ——不以千里稱也 (痛惜)

(埋沒人才的人)食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

(有才能的人 )其真無馬也邪 ——其真不知馬也 (嘲諷)

託物言志

初二語文《馬説》説課稿3

課文分析:《馬説》這篇文章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通篇寫馬,實則寫人。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鍼砭和控訴;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文章對自己不着一字,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卻充溢其中。

一、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

3、瞭解作者及文體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督促學生疏通詞句,翻譯課文,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二、説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二)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

2、誦讀品味法。

3、創造性學習法。

三、説教學時數:

1課時。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請看屏幕,屏幕上畫的是什麼?(馬),你們能列舉出有關馬的成語嗎?(學生列舉)那麼,我們把能日行千里的馬稱為什麼呢?(千里馬)同學們聽説過“伯樂相馬”的故事嗎?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説》,相信在學完課文以後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屏幕顯示課題)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作者簡介。

2、寫作背景。

(屏幕顯示)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儘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節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作《馬説》,發出“伯樂不常有”的感歎。

3、文體簡介

“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説”的語言通常簡潔明瞭,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彩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説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説的“託物寓意”。“説”就是“談談”的意思,“馬説”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説説千里馬”或“説説千里馬的問題”,如:《愛蓮説》、《捕蛇者説》、《師説》就屬這一文體。

(三)朗讀教學

初讀課文,正音上口:教師配樂範讀全文(要求:明確讀音,停頓,語調);學生齊讀課文,瞭解全文大意。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以小組為單位,互讀課文,對照註釋,大膽提出疑難問題,做出標記,準備在課堂提問。

(四)課文分析: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學生就第一自然段不理解的地方提問,教師解答疑問。

(2)解決重點字詞(屏幕顯示)。

(3)請同學翻譯第一自然段,概括段意:説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4)思考鞏固:

①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係的?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5)小結:文章一開篇就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見解,這就説明了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即伯樂對千里馬有決定的作用。

因為除伯樂以外沒有人能識別千里馬,既然如此,千里馬的命運就決定於是否有伯樂來發現它了,而實際的情形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的悲慘命運簡直就具有必然性了。

不少的千里馬不僅找不到一個一般水平的牧馬人,而且“祗辱於奴隸人之手”,受盡無知小人的氣,更令人悲憤的是,這些寶馬竟然成雙成對地死於槽櫪之間,其遭遇之不幸,結局之慘痛,真非筆墨所能形容,從字裏行間可見作者的痛惜之情。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男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以競賽的方式解決難字詞。

(2)請同學翻譯第二自然段,思考鞏固:

①“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②“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③作者是怎樣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

(3)概括段意:提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4)小結:這一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畫了“食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

作者先從千里馬的食量説起“一食或盡粟一石”,這是誇張的説法,但這正突出千里馬的食量大大超過普通馬,而這一點決非是那些“食馬者”所能知道的,他們只是按照普通馬的食量來餵養它,所以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作者最後發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對“食馬者”的無知的憤怒譴責的感情發展到高潮。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女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同學提出疑問,其它同學幫助解決。

(2)點明幾個重要的字詞的解釋:策、道、材、通、臨、其、邪。

(4)請同學翻譯這一自然段。

(5)思考鞏固:

①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②哪句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的身份歎息的?

③文中哪句點明瞭全文的主旨?

(6)概括段意:對執策者的“不知馬”進行辛辣的嘲諷。

(7)小結:作者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畫執策者的形象,把“真無馬”與“真。

不知馬”對照起來,生動地提示了執策者的愚蠢和荒唐,最後又以“其真不知馬也”結住全文,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5、歸納一詞多義及通假字現象(屏幕顯示)

(五)推究文理。

1、齊讀課文

2、理解文章結構:本文雖短,結構卻十分精巧。

作者先從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然後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係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被終身埋沒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

接下去,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現的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最後又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屏幕顯示版書)

3、理解文章的深層寓意

提問:作者所説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指傳説中的人和物嗎?

明確:不是,“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慧眼識才者;“食馬者”比喻愚妄無知的統治者。文章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屏幕顯示版書)

(六)品味意境

1、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和譴責。

2、第一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結,這三個“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明確:第一個“也”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第二個“也”表達了作者的憤怒譴責;第三個“也”是對“食馬者”的深刻諷刺。

(七)擴展延伸

有人説“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觀念是片面的,不能把發現千里馬的希望寄託在伯樂身上。伯樂難道就一定是公正、無私的嗎?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會怎麼做?(同學們自由討論、發言)

(八)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學習了本篇課文,請你給韓愈寫一封信,談談你學完本文的感受。

初二語文《馬説》説課稿4

【説教學思路】

1、知識教學點:

⑴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

⑵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

⑴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

⑵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3、美育滲透點:

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説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製作、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説教學設想】

1、鏈接教學,決不滿足於某一課的內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課內容為核心,將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廣泛地閲讀;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學,一課上完,不以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為滿足,而是重新提給學生新的問題。一課上完是終點,同時也是中國,是某個問題研究的起步。

3、主張“情氣説”,作者寫時以情使氣,以氣結句,我們讀時反過來由句尋氣,由氣悟情。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介紹作者、文體。

1、以“伯樂相馬”的故事導入。

2、作者介紹。

3、文體介紹:“説”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看法,寫法靈活,奇巧而言辨,與現代雜文大體相似

二、正音

學生聽課文朗讀,給生字注音,劃出通假字。

三、學生初讀課文,試領會課文內容

1、學生對照課文註釋小聲讀。

2、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3、針對學生朗讀情況,教師適當點撥。

4、學生齊讀。

四、疏通文意

1、學生自己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翻譯採用分組“開火車”的方式,比如第一組,一人翻譯一短句,負責第一段。二組,負責第二段。三組負責第三段以達到比較大的活動面積)

2、教師評價,再讀課文

五、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⑴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關係的?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⑵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⑶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⑷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飢而無法發揮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⑸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⑹文中的哪句話點明瞭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⑴同桌間互相聽讀。

⑵指名學生朗讀。

⑶全班學生齊讀。

六、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簡介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2、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3、作者所説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説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4、託物寓意”的寫法。

5、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悦耳,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七、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八、課堂練習及中考鏈接

九、課外閲讀

十、遷移討論

以我們學過的文言文為依託,引經據典,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地談一談“人才應該具有哪些的素質”

十一、佈置作業

初二語文《馬説》説課稿5

説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方法。

3、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

4、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説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方法。

説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説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代文學家韓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才華出眾,卻仕途坎坷,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三次上書請求重用,都有志不得通。於是他寫下了本文——《馬説》

二、介紹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現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詩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謂郡望(郡裏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

“韓柳三蘇王曾陽”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聽範讀,標註生字字音。

2、教師明確讀音。

3、自由朗讀。

4、分組齊讀。

四、理順文章大意

1、藉助工具書,結合課下注釋,獨立翻譯全文。

2、小組組內交流,清除翻譯難點。

3、全班合作互助,翻譯全文。

參考: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裏,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説:“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五、深入分析

(一)文章為我們刻畫了幾個形象?

三個:千里馬,伯樂,食馬者

(二)分析三者之間的關係。

分析第一段

1、哪一段集中寫了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關係?有什麼關係?從文中的哪一句感知的?

明確:第一段,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為什麼説伯樂對千里馬命運有決定作用?

明確:伯樂能識別,重用千里馬,發揮千里馬的才能。

3、沒有遇到伯樂的千里馬又會如何呢?

明確: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不被重用,才能埋沒——命運悲慘。

4、第一段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對被埋沒的千里馬同情和惋惜。

六、作業

背誦及默寫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背誦導入。

二、分析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找出千里馬的特點。

明確:食量大

2、自主討論: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

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3、體現出食馬者怎樣的特點?

明確:無知

4、從作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對食馬者秉持什麼樣的態度?

明確:對食馬者的嘲諷。

三、分析第三段

1、第三段體現出了食馬者哪些特點?

明確:淺薄,愚妄

2、食馬者淺薄、愚妄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明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3、歸納食馬者這一形象的特點

明確:無知、淺薄、愚妄

四、理解三個形象的比喻意

明確:

1、千里馬——人才

2、伯樂——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統治者。

3、食馬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無知、淺薄、愚妄的統治者。

五、理解作者情感

1、作者借千里馬提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

明確:人才被埋沒,被摧殘的社會現實。

2、縱觀全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1)對被埋沒人才的同情和惋惜。

(2)對埋沒人才現象的憤慨和批判。

(3)自身的懷才遇之情。

六、分析寫法

作者以千里馬喻人才,以伯樂喻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統治者。

以食馬者喻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統治者,來表現自己的觀點,這種寫法就是託物寓意。

七、作業

1、背誦及默寫課文第二和第三段。

2、完成練習題。

熱門搜索
拆穿的詩歌 記河 重電 小學二年級語文《找春天》教案 過春節作文700字小學五年級作文 小學生的作文教案 感恩節愛心卡片祝福語 一次愉快的夏令營作文550字 發聲與共鳴在聲樂教學中的研究與探索論文 秋天作文200字秋天的作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500字 成長道路上的陽光作文 別老低着頭過日子的閲讀答案 林俊傳 難忘的紀念日母親節作文 衞生系統精神文明與行風建設演講稿 從一到十的祝福成語 家長會上優秀學生家長髮言稿 小學生春遊的作文:春天真美小學優秀作文 小學生快樂的寒假作文350字 《蜜蜂》閲讀答案 家庭趣事之選家長 描寫大公雞的二年級作文 歷歷如畫 初夏作文300字 家鄉的女郎山四年級作文 《南轅北轍》的課堂教學設計 難忘的年夜飯小學生作文 開學假期後校長講話稿 我和老師有個約定作文 《秋天的思念》讀後感作文300字 學雷鋒行動策劃方案 愛嘮叨的奶奶450字作文 初一優美句子摘抄 公司新員工個人試用期工作總結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渡荊門送別》語文教案 祕書助理求職簡歷 蝴蝶的 抽屜變臉三步曲五年級作文 鵝卵石作文 讀了《媽媽不是我的傭人》後作文400字 在冬日的陽光裏作文 遊黃山的初中精彩作文600字 婚姻與事業記敍文 慢速度 高温工作補貼申請書 2017網絡編輯實習週記範本 幼兒季運動會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