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1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八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周國平先生的《白兔和月亮》(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寓言》兩則中的第一篇寓言。這個單元所選課文同上一個單元一樣,都是以“人生”為主題,只是更側重於理想和信念,理性的成分更多。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寓言,進一步感悟人生。

《白兔和月亮》敍述的是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很喜歡賞月,但她擁有月亮之後反而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故事短小生動,很適宜初一學生學習。

2、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瞭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寓意。進而學習寫作現代寓言。

過程與方法:運用討論、辯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運用點撥法,啟發感悟,培養良好的語感;運用賞讀法,提高語言表達和文學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把握人生態度,體會“無私的快樂”,提倡美感的性質,培養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對寓意的恰當理解了。而難點的關鍵又在於如何理解月亮的象徵意義。月亮象徵着美好的事物,它包括財富,但絕不只是財富。本文雖然篇幅短小,卻意味深長,也不乏優美的語言,需要學生準確理解寓意和學會欣賞,讓教師、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要引導學生從課文實際出發,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生活現象,自然而然地得出恰當的結論。同時也要容許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意見。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説即可了。

二、説學生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對這堂課總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豐富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即“主動學習來源於好奇心”。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寓言,在輕鬆氛圍中走進寓言,並主動創作寓言。

三、説教法和學法

心裏學家多依奇説: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構成學生三種不同的目標結構:合作、競爭和個性化目標結構。合作使學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持和喜愛的強烈願望,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到學習中;競爭使學生更有不屈的意志;而張揚的個性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因此,為了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分組討論法及媒體教學法。讓學生表演課本劇,生動了課堂,也給了學生創作的的空間和靈感。在反覆閲讀、品詞析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生活現象,較為通脱地領悟本篇寓言的本質意義,突出學生的主體。讓學生能大膽而自信地站起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讓我們的課堂更自由化,生活化。老師也一定會被他們的活力四射,張揚的個性所感動了。

同時,針對課文簡短的特點,適當擴展有關月亮的古詩詞、神話等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注重語言、思維、遷移等方面的培養訓練,從而實現人文、知識、能力“三維目標”。

四、説準備

1、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生字詞,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創作話劇《白兔和月亮》,並自行表演。

3、蒐集有關月亮的美詞,佳句,詩詞等資料,以備課上交流。

4、為了使教學手段更直觀、更形象,我製作了簡單的課件,以創設情境,增強課堂的表達效果。

五、説教學過程

我的整體教學思路是:名言導入——走進寓言----創設情境,感知文意——疏通文意,感知寓意----想像拓展,交流資料,欣賞月亮,推究文理——瞭解寓言,學習寫作。

(一)、名言導入,初步感知

運用留白藝術,引用肖伯納的名言“幸與不幸”導入。新和巧,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的熱情;三是名言如一線貫穿,隨着探究的深入,不斷翻出新意。

(二)走進寓言

對於寓言,我們的學生並不陌生,所以,利用所學和寓言來加深對寓言的瞭解,也強調了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達到複習的效果。也讓學生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走進了寓言。

(三)、創設情境,感知文意

優美的意境總是能激起人心底裏最浪漫和最愉悦的情懷,喚起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憧憬。所以,一導入課題後,我馬上進入到我的第二個步驟:創設情境,感知寓意。首先出示優美的圖片作背景,用優美的音樂烘托氣氛,讓學生表演課前創作的小話劇——《白兔和月亮》。讓學生一下進入到課文內容中去,進入到美麗的童話中去。當然,課前我會作一些預設:讓學生在課前將這篇小短文編排成一個小話劇:把課文的內容稍加以改編一下,加進小白兔和月亮的對話,加進小白兔和諸神之王的對話,再讓學生給畫面配上合適的音樂,然後讓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表演。這樣,學生就能體驗到創作的快樂,表演的樂趣,親身參與的愉悦。也改變了那種由老師或者聽範讀錄音磁帶所帶來的乏味和單調了。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應該説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吧!畢竟,我們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到初中,他們富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能力,還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尋找着最美麗的童話。而這篇童話似的寓言正好可以發揮他們的這些潛質。

(四)、疏通文意,感知寓意

從“情景”中,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有最切身的體會和感覺了,許多的問題由此而來了,他們一定會站起來大膽而自信地談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了。這時,正是疏通文意,感知寓意的最佳時機。這時,可以把學生的理解暫時放在一邊,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將白兔賞月前後的兩種不同的心境的詞語找出來作一下對照,找到白兔得到月亮前後的兩次轉折,然後進入寓意的理解: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五)、想像拓展,交流資料,欣賞月亮,深究文理

有了對寓意的簡單理解,還只是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較為膚淺的認識,並不能深入到學生的生活。而在沒有內心體驗的情況下更會出現空泛、單線條。因此,我將課文內容進行了擴展:想像自己是小白兔,用幾句話描寫白兔眼中的月亮美景。小白兔賞月時會有怎麼樣的擔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之後,白兔眼中的月亮還會是以前的月亮嗎?其心情會不會有新的變化?你能為她補上一個結尾嗎?

我們的學生是最富有想像力的,他們一定會有多姿多彩的想像。

而關於月亮,古往今來,人們仰望一輪明月,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和情思,因而,出現了數不勝數的讚美月景、借月抒情的詩詞、音樂、繪畫。你知道的月亮有多少呢?再讓學生將課前蒐集的資料卡片拿出來交流一下,給學生有進一步瞭解月亮,探索美麗的月球的機會。

這樣注入了“活”的知識,課堂才會煥發出它的“活力”。教學中注意了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教學生學會了自己閲讀的方法。自制資料卡片,也將會大大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課堂上開展交流活動,學生積極性高,説話的慾望很強。通過互相交流,有利於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然後,將文意進一步推向高潮:月亮僅僅象徵財富?而通過以上的交流,學生一定會明白:月亮象徵着美好的事物,它包括財富,但絕不只是財富。而白兔卻把它僅僅當作了一種財富。那麼,擁有利益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在你的生活中,看到過這種現象了嗎?你的人生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或變化?

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時的課堂氣氛一定是自由而活躍的。因為每個人都有理由來進行反駁和推斷,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發散學生思維,引領他們進入辯論的境界。

然後,我提出了變換角色的假設,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進行啟發;當學生聯繫自身談得失之患時,我也説了同是獨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並積極啟發他們,最後還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給學生,彼此共同領悟,共同進步!

再回想肖伯納的名言,使整堂課達到呼應之美。

這也將是文意的又一次擴展,提高學生對審美情感的把握。而總結學生的觀點,引領學生正確地認識和對待身邊的財富,以一種審美的人生態度來處世,也正是我們要達到的一種目標啊!

(六)、瞭解寓言,學習寫作

(有了以上的學習和交流,應該對本課作一個總結和疏理了。這就可以自然地進入到最後一個環節:瞭解寓言,學習寫作。)

對於寓言這種文學體裁,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就可以理解了: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如本文,一個短小的故事,卻給了我們許多的哲理,大家也可以寫。你們只要留心生活,就一定會寫出最有哲理的寓言來。不妨留意一下,試着創作一篇寓言,如果實在不會寫也可以收集一些,從中領悟人生的哲理。

鼓勵學生大膽創作正是我們的目標,讓學生多留意生活,多從生活中去發現,去創作。

六、説板書設計

(最後,我想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整個板書都用媒體進行,因為,用媒體的形式設計的這個板書更具有童話特點,用生動、形象的圖片結合簡潔的文字,直觀表達出文本的感情和內涵。

以上這就是我對這篇寓言的教學設想。謝謝各位評委!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竹影》編排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是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如《社戲》中的鄉村戲劇;《口技》中的民間傳統藝術;《安塞腰鼓》、《觀舞記》中的舞蹈藝術;《竹影》中的繪畫藝術。但是學習的內容並不僅限於文化藝術, 像《竹影》中不僅有中國畫的藝術內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現。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要有意識地擴大學生學習的課堂,儘可能地引導他們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瞭解相關的知識,培養相關的能力。對於文化藝術的學習和理解,也要儘可能地鼓勵學生開闊視野,接觸各種各樣的文藝形式,豐富文化素養。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對文化藝術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根據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情感和態度目標:領會藝術和美藴含在童稚的活動中,學會在生活中去發現、創造藝術的美;認識到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2知識和能力目標: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初步瞭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過程和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前兩點側重能力目標,後一點側重學習方法。這是符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於教學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全文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着重表現了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為教學重點。至於後半部分有關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內容,引導學生稍微瞭解即可,定為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討論法。 誦讀法:"教學千法讀為本",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全文--聽讀全文--導讀全文,最後個人誦讀;從方式上看,個別學生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到交替運用輪讀、聽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散文味,欣賞、領悟散文的優美語言和優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鑑賞能力,我在問題的設計上下了很多功夫。根據認識原理,設計了層層深入提問教學法,四個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課文的整體、自主探究、教學重點和難點。特別是整體感知部分,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提高學生欣賞散文能力的目的--這是提問法。語文教學不應該只有教師的提問,學生自主性的體現還包括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質疑問難,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在課堂上留足一定的時間給學生提問、探討,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是討論法。 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欣賞——遷移"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三、説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説:"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這節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形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散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採用四人討論小組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十六個大組,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步、導入新課 人生就象一條河流,穿越高山、丘陵和平原;人生又如一棵大樹,衝破外殼、阻攔和遮蔽。那人生哪個階段最值得我們回憶呢?(童年)大家知道《童年》這首歌嗎?(讓學生上台唱一小節)哦,原來童年停留在池塘邊的榕書樹上,原來童年在老師几几喳喳的粉筆書寫聲中,原來童年在那一個個遊戲中。那你想知道豐子愷先生的童年是怎麼過的嗎?那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竹影》,去感受作者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吧!板書課題。(這樣導入從聽覺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啟學生形象思維。)

第二步、簡介作者

1請同學在班上介紹豐子愷的情況,明確豐子愾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他在繪畫及散文方面創作成就頗豐;

2教師展示兩張豐子愾的漫畫,請同學來説説漫畫的內容和特點。

初步感受

中國畫的特點。

第三步、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用一句最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2教師出示生字、詞和讀音,探討問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3明確中心問題:作者在本文想要表現什麼樣的中心?討論後明確:本文表現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第四步、體驗童趣

教師過渡語: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遊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的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的朗讀,並試着説明理由。(“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五步、質疑問難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在預習、朗讀中發現的問題,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班上交流,共同解決。

預設問題:一次童年的遊戲,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我”的小夥伴從一次無意的遊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和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欣賞一下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拿前面的兩張漫畫和兩張水粉話,請同學説説他們的不同之出。(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的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通過畫圖的對比,讓學生憑藉自身的審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強了語文課的容量,學生得到藝術的薰陶,對自己的終身發展也有益。)

第六步、延伸拓展。

小結引入: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遊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遊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語文學習既要讀透課文,但有不能侷限於課文,應向生活拓展。由童年的遊戲引發的體驗,應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蔘與説話,互相溝通、互相合作,學生的積極性高,表現欲強,這也符在合活動原理。)

第七步、課堂小結

學生根據學習的所得,用一句話説説自己的收穫、感受。教師小結:羅丹也曾説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讚美生活的美。(我們經常説要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可教師總是有千萬個不放心。學生通過學習,文章的思想、意藴打動了學生的靈魂,他們就能説出自己最深感受和體會。教師的小結,讓語文課堂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第八步、佈置作業

請以“如果我是家長”為題寫一篇短文,暢談自己的教育構想。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真正的英雄》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閲讀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學生敢於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獻身的崇高精神。本單元學法的重點是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本課是時任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在“挑戰者號”七位宇航員的追悼會上的演講詞。整篇演講詞語言豐富,感情充沛,非常適合進行朗讀教學。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運用體驗式的朗讀來進行情感體驗;運用快速閲讀法,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3.初中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對於英雄的理解也各式各樣,本課無疑是進行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我們可以結合課文讓學生認識英雄,還可以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用感人的語言正確引導,感受為人類進步事業獻身的人文精神的薰陶。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計】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陰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夢寐以求”等詞語。

2.瞭解悼詞的寫法,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2.朗讀課文,領會悼詞的感情脈絡,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3.品味關鍵語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欣賞和理解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會悼詞對陷入悲痛之中的美國人民所起的鼓舞和激勵作用,在反覆誦讀中受到薰陶。

2.品讀課文,學習美國宇航員在探索太空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永不言退,對未知領域進行百折不撓地探索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充分誦讀,體會演講詞表達的思想及感情變化的脈絡,體會文章豐富強烈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品味關鍵語句,培養欣賞和理解能力,認識“真正的英雄”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備:多媒體設備

三、【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驗作者情感,與無私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教法有:

1.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誦讀法。這篇演講詞情感表達豐富、強烈,衝擊人的心靈。朗讀是體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感受演講者的心情,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3.探究拓展法。以學生體驗、探究為主,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特別是選擇關鍵詞語揣摩語言的方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二、説學法

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育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課的學法有:快速閲讀法,體驗閲讀法等。主要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體驗情感,受到薰陶。

四、【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文。

1.導語:人類的歷史是在探索中前進的,在某些領域,每一次的探索就是一次冒險,都可能面臨生與死的抉擇,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進程中,就曾發生了這樣一場巨大的災難。

2.播放關於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報道錄象及表現人們哀傷的圖片。

(設計意圖:以此導入課堂學習,創設凝重、悲痛的氣氛,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積累生字詞,並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這一環節意在:一、幫助學生打牢基礎;

二、讓學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訓練了學生快速閲讀的能力。)

(三)走進文本,品味賞析

(1)走進文本,體驗情感

1.説説你從文中哪些語段感受到了悲痛之情?找出來,深情地朗讀它。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大多數的閲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藴藏着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説出自己的感受。這個環節是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閲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請大家從15——19自然段中找出你認為最具號召力和鼓舞力量的句子,模仿里根總統的口吻,讀出激奮之情?

(新課標倡導學生個性化閲讀,能夠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設置這一環節,是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抓住主要語句,進行語言積累。)

3.小結悼詞的寫法。(意在通過閲讀來指導寫作,讀與寫相結合。)

深入文本,感悟英雄。學會正確看待失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藴藏着的豐富的人文素養,通過對情節內容的深入探究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四)拓展延伸,迴歸文本

你想對“挑戰者號”上的航天英雄們説些什麼?

(設計意圖:我們常説“讀書是為了明理。”設計這一環節,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並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

(五)課堂小結

小結課文內容,並深情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意在昇華學生的情感。)

(六)作業

學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感想?請以“英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參考題目:《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本色》《英雄之我見》《我的英雄夢》

總體上來説,本節課主要以“情感體驗“為主線,從學習方式看,採取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教師導學點撥的形式,從而體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最高主人”的教學原則;從理解內容看,讓學生充分的體驗朗讀,讓學生進入文本,很好的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突出了重點;從學習方法看,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並進行體驗式閲讀,授之以漁,突破了難點。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看,昇華了主題,使語文教學回歸到了文本本位和生活本位。

設計以上幾個步驟的閲讀程序,既有利於完成單元學習目標,又體現了自讀課文的特點。先快速默讀,整體感知,再選段朗讀,體驗情感,後拓展延伸,迴歸文本,昇華主題。此教學流程設計環環相扣,思路清楚,嚴謹有序。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藉助視覺,作用於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使複雜的教學內容明確化。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精,設計的理論依據是:借鑑直觀教學的方法,通過文字、符號使教材內容具體化,易為學生接受和理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附:板書設計

探索前進

力量

悲痛

哀悼↑↑追憶

真正的英雄(悼詞)

結語:

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迴盪,我們的課堂應該幫助學生架起通往那些閃爍着人類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橋樑,和學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與那偉大的靈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維火花,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幫他們刻下永不磨滅的印記。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邊》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課文都是以人生為主題,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閲讀這些文章,可以融會貫通,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在山的那邊》是當代詩人王家新的一首現代詩。語文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提出明確要求:“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感。”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學習時不應過多的講解詩歌的理論知識,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朗讀及品悟主題上,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

二、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是剛進入初中的農村學生,他們對初中語文的學習還處於一個適應期。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説,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小學生過渡為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着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他們都是農村學生,他們渴望農村以外的生活,這符合詩的意境,也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徵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根據上述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痴想、隱祕、鐵青、凝成、誘惑、喧騰”等重點詞語。(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完成)

2、瞭解現代詩歌的一些知識,如象徵手法,比喻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以自主學習為主,以輔導學習為輔,掌握課文內容、作者情感。

2、以精彩朗讀帶動對作者情感和語言的感悟。

3、用品味圖片的方法加深對“山”和“海”藝術形象的感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作者鼓舞人們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到達理想境界的情感。

2、在學習中獲得美的薰陶,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因為本文是一篇淺顯的現代詩歌,其重點應該放在朗讀和主旨的感悟上,所以我的教學重難點這樣安排: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來品味揣摩語言,理解詩歌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中大海、羣山的象徵意義,深入體會戰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鉅性。

四、教法及學法分析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詩歌,應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情感啟迪”,“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觀看一些實物圖片,以增強感官的效果,因此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法

2、朗讀指導法

3、誘導點撥法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採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1、朗讀法

2、聯想想象法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並以語文學科的特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1、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思考和學習興趣。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平原地區,而是生活在周圍滿是大山的山區裏,你會想做什麼?今天就讓我們隨着詩人王家新的詩歌,感觸一個山裏的孩子的內心感悟和成長曆程。”

1、檢查基礎知識的預習,藉此掃清文字障礙,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

2、感受“山”“海”之行

(1)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在在聽讀中劃出有關“山”“海”外觀的語句。

(2) 配合詩句,展示相關圖片,如無數座相連的山,海濤洶湧的大海等,使學生對山、海有初步印象。

3、感受“山”“海”之形

(1)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音和停頓。

(2)2個學生合作朗讀課文,每人一句,其餘學生做評價、指正。教師適時指導朗誦,包括讀音、停頓等。

這樣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體驗,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這一環節能讓學生在評價朗讀的同時想象意境,感知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1、感悟“山”“海”之神

再次朗讀詩歌,思考問題

(1)、“我”小時候為什麼想見山那邊的海?見到了嗎?

(2)、怎樣才能見到“海”?見到海的心情如何?

(3)、我小時候和長大後所説的“山”“海”一樣嗎?“我”爬山看海的經歷給你怎樣的啟示?

這一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研究,深入理解“山”與“海”的象徵意義,體會戰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鉅性,感悟詩歌主旨。

1、拓展延伸,感悟大海

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給學生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

這一環節的設置體現了“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

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這是結合課文的一次練筆,讓學生結合本文的象徵寫法,發揮想象,創造出自己心中的大海。

2、讀文悟意境

配樂師指名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其餘學生閉眼體會意境,結束本課學習。這一設計既能讓學生生動地在腦海裏浮現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又能通過配樂朗讀的方式感受語文的審美情趣。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羣山 比喻

海 比喻

爬山 比喻

象徵手法

重重困難 理想境界 艱苦奮鬥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晚上好!

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和這麼多師兄師姐一起參加此次説課比賽。這對我來説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更是一次經驗的積累。今天我給大家説課的內容 是《斑羚飛渡》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課時為一課時。

一 、説教材

《斑羚飛渡》選自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本文描寫了一羣斑羚被逼上絕境,為了種族得以延續,老斑羚義無反顧的選擇死亡,捨生取義的壯舉。本文通過驚險動人的鏡頭描寫,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也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斑羚們在危機時刻的那種團結精神和協作能力。這既是對本單元關注動物世界的延伸,又啟示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根據新課標教學理念,以培學生勤動手,勤思考為核心,將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學習的體驗放在首位,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所以我確立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瞭解本課的大概內容,能夠複述斑羚飛渡時的主要情節。

2.能力目標:通過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理會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領會斑羚在危機關頭的協作能力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的互助友愛、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旨

難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關愛自然的意識

三、説學法

初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讀、口頭表達等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口頭複述,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交流法等,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主動去掌握運用知識。

四,説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獲得知識。”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把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交流、合作、體驗、創造、表現和享受美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發展,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鼓勵學生創造,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基於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導入法、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探究法、對比法、討論法、歸納總結法。並運用:“引—激—拓”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線,學生為主體,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思維和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方面來完成:

首先.以愛為話題,以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為線索,再談到動物世界,以此導入課題。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和啟發式教學,很自然的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氣氛,啟發了他們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接下來我將對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對作者有所初步瞭解。

然後我將請同學對課文進行簡要的複述,這一環節主要應用自主學習法,通過課前的自主預習,對課文內容熟悉,有利於課堂的教學進展。集中所有同學的精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下一環節將對課文精彩畫面進行分析與深度講解,這一環節主要採用討論法,讓課堂氣氛達到高潮,讓每個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那驚險而悲壯的一幕。

然後就是反思與探究。反思人類的行為和探索斑羚的精神,引起同學們對保護動物的慾望以及學習他們的精神........

再下一環節就是對課文進行總結,主要採用歸納總結法,呼籲同學們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愛護自然,學習斑羚的那種團結,互助的精神。

最後一環節就是課後作業,以如果<我是..>為題寫段話,主要採取練習法,主要談談學生對生命的感悟,對生命的理解,以及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教學研究永無止境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春》,選自語文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第九課。下面我就按教學理念與設計意圖、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程序等幾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説課。

一、 教學理念與設計意圖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審美情趣和想象能力。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閲歷和文化積澱,去體味、感悟作品,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鑑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文體美和語言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閲讀欲、創作欲,這樣,在長期的濡染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美感,觸發學生的靈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文明氣質和優雅的文化風度得到培養。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寫得有形、有色、有聲、有情,充滿詩情畫意,具有豐富的美學因素。許多名師都對其進行過精彩的講解。因此,我把前人的經驗作為基礎結合自己對本文的理解逐層分析繪春圖。我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的細緻分析,把講解與欣賞、發展智力與陶冶性靈、知識吸取與美感享受有機統一起來,並運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獲得豐富的知識,提升審美能力,培養他們全面的語文素養。

二、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説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曲春的讚歌。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讚美了春的活力代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從它的編排上來看體現了初中語文閲讀教學的階段性和多樣化,它承接了以前説學的有關知識,又跟後面的課文緊密聯繫,目的是為今後學習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把前面學到的知識 運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從練習上來看,它是以大綱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以重難點知識相聯繫,綜合運用為內容,着眼於語文能力的訓練。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生字詞,學習作者準確、生動的用詞及鮮明、生動的語言;以本文為例,引導學生了解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

(2)能力目標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能力;品味詩一般的語言;學習修辭的靈活運用;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感受課文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思想上的教育就是要我們中學生珍惜春光刻苦學習,同時要熱愛大自然和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保護環境,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 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以及課文內容可以看出: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細緻觀察、生動描述抒發感情的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具體細緻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對景物的細緻描寫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結合起來。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三、説學生情況

上面分析了教材,再來分析學生的情況。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辨別力和判斷力尚未成熟,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會逐步提高,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原動力,它能使你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另外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學生一旦對語文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動力;同時習慣也能影響學習的好壞,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動機、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説教法與學法

1、以讀代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朗讀,可以領悟語言之美,可以培養表達能力,可以提高審美情趣,可以激發情感之美,可以激發聯想與想象能力,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積累語文知識,可以發展學生智力,可以陶冶美好情操。

《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範分析,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領悟到語言之美。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3課時

五、教學程序

興趣入手,引讀為主,由表及裏,循序漸進。

(一) 導語設計:

(放一段本班學生春遊的錄像,共同回顧春天)

師:

同學們,還記得你們共同走過的春天嗎?是啊,春天是大自然的傑作,春天是我們熟悉而喜愛的季節。而你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呢?(學生説)即使是同時同地欣賞春天,我們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那麼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朱自清的《春》。(板書題目及作者)

[説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説:“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初中語文課改最顯著的特徵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那麼,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去學習呢?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説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設計除了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更是想讓學生通過回想自己曾經走過的春天,激起進一步瞭解《春》的興趣。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二) 教師範讀,學生靜聽,通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閲讀感受,而教師的範讀則像源頭的活水,真情投入的範讀,不僅讓課堂更加有詩意,而且能夠激起課堂教學的層層漣漪,從而使課堂書聲朗朗,更有活力。

因此,在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的基礎上,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讓學生真正感受文本的魅力,就需要做教師的我們能夠抓住恰當的時機,進行範讀。所以,我沒有急着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部分要求,也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利用屏幕增大課內容量)

[説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五)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適當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部分要求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不能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後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我最喜歡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範。設了些小問題:如“鑽”為什麼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説明]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説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七)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説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八)、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冬景的文字。

3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説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初一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説、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説課後記:

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這兩篇寓言都選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從明代傳入我國,影響深遠。通過這兩篇文章, 我們可以瞭解《伊索寓言》一些相關的知識。對今後學習寓言大有裨益。況且,這兩篇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節性強,語言生動,所刻畫的主要形象鮮明突出。能 夠激發學生聯想與想象,並能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積極地思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續編或自編寓言,以及怎樣通過對多種描 寫手法的分析,體會形象特點、感受故事寓意。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做如下設計: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共同發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寓言的特徵,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⑴研究語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點。

⑵通過多種描寫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點。

⑶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會準確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編、續編寓言的方法。

3、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4、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感悟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處事態度。

分析教法。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坎上。如果不研究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對語文能力訓練的需求,課往往只教在課堂上,在學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跡,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於漪)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本課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儘量讓學生多説,教師少説的原則,以激起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情趣。

⑴故事導入,創設氛圍。一節課,導入尤為重要。如果導入好,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師生配合會收到最佳的效果。

⑵描寫方法分析,感受形象。故事很短小,但語言比較生動。通過典型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描寫,可以一步一步地感受體會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⑶激發想象,體會寓意。由於語言是依靠一個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假託的故事,並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而是虛構出來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要調動自己的思維,充分運用聯想與想象,走進寓言,體會寓言的寓意。

⑷親身實踐,掌握方法。第一篇寓言,我設計了續寫故事的環節,並告訴學生續寫的要求與方法,並在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後,針對遇到的問題及時總結強調。第二篇寓言,我又安排了改寫寓言的環節,這樣讓學生課堂上再次及時地鞏固、加深自己對所學方法的認識。

⑸合理延伸,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利用最後設置的一個思考問題,讓學生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想法,教師合理歸納引導。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生,同學們能認識到人生路上的一些正確處事的態度。

學法指導

誦讀課文,找出生動傳神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手法,具體體會文章的寓意。通過兩次練習,鞏固、掌握編寫寓言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本課具體針對初一學生求知慾強,個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點設計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大致是:創設情緒——質疑解難——拓展延伸——深入思考——總結

1、創設情緒。

以學生熟悉的一則《伊索寓言》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究《伊索寓言》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2、質疑解難。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請學生品讀課文,思考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並找出相關語句。再體會都表現了赫耳墨斯怎樣的性格特點。(重點體會 赫耳墨斯“笑”的含義。)然後,結合着赫耳墨斯的遭遇,共同探討讀出的道理。最後,設計一問題“赫爾墨斯聽了之後,會是怎樣的心情。如果讓你順着這個故事 合理地往下編的話,你會怎麼寫?”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處事態度。

《蚊子和獅子》首先,請同學們帶着問題“本文都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去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瞭解後,一起分析蚊子的語言及動作描寫,思考蚊子的性格特點。之後,再強化文字失敗的教訓,故設計一題“分析探討蚊子為什麼會被蜘蛛網粘住。體會從中得到的啟示。”

最後,檢驗學生剛剛學會的編寫寓言的方法。所以,又設計了一個問題“改編故事情節。如果給蚊子一次機會,當蚊子戰勝了獅子後,你希望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請同學從“蚊子戰勝了獅子”後改寫,並説説改寫後表達了什麼道理。”

3、拓展延伸

4、總結。

5、作業佈置:

教育學要求作業要少而精,有啟發性。

板書:力爭新、實、精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紫藤蘿瀑布》(板書:課題及作者 宗璞),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將從課標要求、教材理解,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逐一闡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首先談談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地位及內容

《紫藤蘿瀑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本單元內容是以人生為主題,抒寫人生感悟,表現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的。

這篇優美的散文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宗璞1982年創作的,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而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看花、憶花、思花三部分層層深入,表達主旨。即由紫藤蘿瀑布的輝煌、藤蘿的命運,感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人生應該是豁達的、樂觀的、進取的。

本節課我將用一課時完成。

(二)基於以上的分析,根據語文課標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閲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本課安排以下目標:

a.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b、 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

c、 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和想像力,加強生活中的觀察意識和想象意識。

2.過程與方法

單元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高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句。因此要完成的目標是: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語文學科不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為體現新課標“正確認識人生中苦難難免,但生命永恆、生命美好,要戰勝苦難、珍愛生命,同時進一步認識學習語文和生活的關係”的理念,本課安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是:學習並嘗試作者關注自然,思考人生,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

(三)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一、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為培養學生語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樹立生活中處處是語文的大語文觀打下基礎。我把本文的重點定為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課文,品味文章中優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教學中,我採用美讀感知法、評析賞析法,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賞析文中的優美句段。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打基礎。品味語句,揣摩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我利用“合作研討、理解感情”這一環節,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實破難點。

二、説學情及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七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仍具有較強的表現欲,但剛進入中學階段,學生有膽小、怕羞、自卑心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克服等不良心理,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讓課堂活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本課主要運用 “美讀感知法”、評析欣賞法”、“讀寫結合法” 三種教學方法。

三、説學法

“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因此課堂上要讓學生在“情景中感受,閲讀中領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樂中學習,在練習中鞏固。”本節課主要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養成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

美讀品味法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課堂上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合作探究法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集思廣益,互相學習,相互啟發,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本節課讓學生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可以激活學習興趣,深入理解怎樣面對挫折、不幸。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內容及語文學習的規律,本課教學安排激趣導入—————整體感知———————美讀賞析———————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幾個環節。其具體操作如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 (約4分鐘)

課前幻燈片配樂展示瀑布的圖片,營造學習氛圍,老師以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話題,引發師生對話,多媒體展示紫藤蘿圖片,引導學生描述,以此導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約6—7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思考: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吸引“我“駐足欣賞,使“我”浮想聯翩,“我”都想到了什麼?(此環節將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初步感知本文看花、憶花、悟花的寫作思路),此環節中融入對部分字詞掌握的檢查。

(三)美讀賞析,品味語言 (約14—15分鐘)

本環節為主要教學環節。在教學時,我將把“讀”和“品”有機地結合起來,安排三個教學步驟,實現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一讀:找尋美點,自由朗讀。

作者將眼前的紫藤蘿花描繪得生動、形象,勾畫你喜歡的寫景句子,有感情地朗讀並想想喜歡的理由。按照“我欣賞的佳句是 ,它所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這樣寫的好處在於 ”的句式説話。

二讀:朗讀展示與品析交流

1、 指名學生朗讀賞析,我將作好激勵性的評價並及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學生朗讀完畢,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有感情朗讀的技巧:讀準字音,停頓恰當,注意重音、語調和語速,

2、 抓住美詞美句,品讀賞析,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這時,我也把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子與學生進行交流,實現師生互動。

3、 配上美妙的音樂,再讀佳句,加深理解。

(四)合作研討,理解感情 (約9—10分鐘)

在本環節,圍繞本課的重、難點用多媒體展示兩個核心問題要求學生小組討論:

1.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

2. 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 發生了什麼變化?感悟到了什麼?

這兩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主旨進行理解,對作者描寫花的修辭手法和寫作順序進行探究,對作者十年前後的心情進行感悟。課堂上讓學生小組討論,試着解答,學生不能解答的,由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解答。

(五) 體驗反思,佈置作業 (約5分鐘)

用簡潔的語言提綱挈領地談收穫,便於學生及時理解和消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培養他們的綜合概括能力。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讓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引導對生命的思考,實現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因此我設計讓學生用一句簡潔的話説出本節課最大的收穫。

為進一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愛好的興趣,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因此佈置作文:留心觀察一種花草,想一想,從它們那裏能得到什麼啟示,依照課文,做一次小練筆。(對於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求觀察後寫出事物的形狀,説出幾句喜歡的理由既可。)

(六)教師小結,提升理解 (約5分鐘)

一樹蓬勃旺盛、花開如瀑的紫藤蘿感染了作者,給身心疲憊的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實平淡生活中花的開落、雁的來去、一個微笑、一聲問候都藴蓄豐富,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悟,心靈會因此豐富,生命也會因此而更有滋味,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我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像紫藤蘿花一樣,以飽滿的熱情,投身生命的長河中,在閃光的生命河流上勇敢航行。

五、説板書設計

我的這個板書呈現的是整堂課也是這篇課文的核心內容,由看花、憶花、悟花分別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從而體現出對人生的感悟。

紫藤蘿瀑布

宗 璞

看花 憶花 悟花

我的説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熱門搜索
學校初中生學習檢討書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求職簡歷 原來我也很善良小學作文 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語造句 教案-《勸學》 大班語言教學工作專題小結 散文:那時 優美文藝範個性簽名 洗車行syb創業計劃書 高校體育教學人文素質教育研究論文 先下手為強閲讀理解附答案 二年級競選班長演講稿 培訓開班儀式領導講話稿 龜裂 基本原理 表示沒想到沒有預先料到的詞語 快樂春遊作文600字 《菊與刀》讀後感 今年的中秋節真快樂 世道現代詩歌 餃子的自述作文600字六年級 婚禮上的父親的簡短致辭 説路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雪花飛舞着的今天的詩歌 媽媽我感謝您作文 績效加薪申請書 遊戲策劃應聘個人簡歷 讓勇敢走進心靈作文400字 最新新郎父親婚禮致辭 送仲高兄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動”起來的論文 第33個世界無煙日活動簡報 龜兔賽跑之交通版作文 教學競賽講課情況反思 《一生中要養成的一百個小習慣》讀後感 給奧運會組委會的一封建議信作文 寫父母的小學作文500字 媽媽謝謝您的愛優秀作文 難忘的一課作文350字 一個快樂的日子作文 往屆畢業生簡歷免費下載 學校教師的個人工作總結 英文簡歷兩“千萬” 市場主管的簡歷 照相機和眼睛教學反思 珍惜幸福的作文素材 給同類詞語進行歸類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