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Where Is My Ruler》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09W

一、教材分析

《Where Is My Ruler》説課稿

1、教材總析

《PEP Primary English》是一套全新的中小學銜接的英語教材。本教材編寫的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同學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為強調語言運用,注重同學能力培養,突出興趣激發,重視雙向交流和學科的融合。

2.單元簡析

PEP教材以每單元一個話題構建全書,每單元按A、B、C三大課型設計。教材因考慮到地區、師生等差別,教學內容具有靈活性和彈性。C局部為選修局部,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增加或刪減。

二、教材處置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難點確定

《 Where Is My Ruler?》來自於PEP第二冊五單元Part B的對話,主要教學內容為主動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到有禮貌。因為,我始終認為:教材只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良好的資源,但決非教學的唯一和全部。教師是在“使用教材”,決非“教教材”。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教學順序進行調整,應該有着自身的思想和見解,而不能完全地拘泥於教材的內容,迷信於教材的佈置。

基於以上原因,我把Recyle1.中的選學內容“小製作Make a widow card ”和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的禮貌用語整合在這節課中作為了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句型Can I use your…和禮貌用語詞,如:Excuse me. Please. No problem……教學難點是讓同學在生活實際中靈活、恰當地運用該句型。

2、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是以同學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戰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綜合行為的表示進行描述的`,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學會用英語禮貌地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出恰當的應答;

2) 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能夠輕鬆完成借用物品的任務;

3) 情感目標

培養同學合作的團隊精神,使他們懂得協助和分享,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4) 文化目標

瞭解卡片的製作以和卡片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三、教法設計

以課標的理念為指針,根據小同學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開展教學。

1、 情景教學法

皮亞傑説過“小朋友是天生的想象家,他們經常分不清虛擬世界和實際世界,他們有着無比豐富的想象。” 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幹使其表達富有真實的意義,因此,勝利的情景創設能極大地提高同學的參與熱情,它對於同學感知、領會語言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新知引入的環節中,我就創設了因教師忘記帶書而去借同學的課本這樣一個情景。

2、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學習就是讓同學體驗學習過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勝利,同學在運用中學,為了運用而學,它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幾個教學任務:安排同學借用yo-yo, 製作卡片等,讓同學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

四、説同學、學法

經過近兩年的英語學習,三年級的小朋友們已經養成了初步的學習戰略,他們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一定的交際能力.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開展英語活動,參與意識強,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學習英語。

因此,我以合作學習的方法貫穿於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在本課中,我組建了學習小組,確定了小組長,一個學習任務安排後,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或組內成員協助下完成活動。這樣不同層次同學學習到了不同層次的英語,每個人均有不同層次的收穫。這既體現了教學面向全體同學的理念,也把分層教學落到了實處,防止了大班教學中局部同學得不到參與的現狀。

五、教學手段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實物和多媒體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由於小同學的年齡和知識有限,決定了他們對直觀、新穎、有趣的資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中的這些教學手段符合小同學學習英語的特點,激發了同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40分鐘)

1. 複習舊知,鋪設新知

一上課,課堂便響起了輕鬆活潑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小朋友們合着旋律歡快的唱歌。緊接着,老師通過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擺放的説課稿讓同學快速説出其方位。

該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複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繫的舊知識“Where is…”和“It’s…”,為新知識的引入做好鋪墊。同時,優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變化能吸引同學,為本課創設了一個愉悦的學習氛圍,讓小朋友們自然地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認知準備。

2. 設計情景,出現新知

複習完後,教師準備上新課了。但是同學們卻發現老師滿臉焦急,四處在尋找東西。原來,老師忘記了帶來教材。怎麼辦呢?課得繼續上呀!此時,同學們關注着事情的處置,完全投入到老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而老師掌握住這最佳時機,走進同學中,問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書嗎?)本課新知的引出順理成章。同學通過情景悟出其義,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創設情景,懸念引出新知,這符合同學學習語言的規律,它對同學感知和領悟語言起着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同學的參與熱情,師生的情感在小朋友們的踴躍借書中也得到進一步昇華。

3. 反覆操練 鞏固新知

在老師通過借書引出新知的同時,也讓同學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同學的語言輸入量。接着,老師拿出一個溜溜球,蠢笨地玩弄着,總也不勝利。在老師的示意下,小朋友們都爭相想上台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展示自身玩溜溜球的技術。因只有能熟練説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機會上台,所以同學們學習很有熱情,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協助,虛心向老師和小組長請教,力求快速學會新知。

教師在這個局部先全班操練,再個別展示,然後小組互相協助、練習和運用,循序漸進,注意同學操練的“面”和“度”,使同學由不會到會,繼而熟練掌握,為下一步語言的綜合運用做好準備。誠如托爾斯泰所説:“勝利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的,而是激發同學學習

Tags:説課稿 Ru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