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集合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5W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説課稿集合八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華南虎》,這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六單元的一首詩歌。

新課標對詩歌有以下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傷口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本單元是一個以動物為話題的一個單元,共有五篇文章,《華南虎》安排在第三篇,是一篇自讀課文。作者牛漢寫作這首詩時是1973年6月,正是“十年動亂”期間,詩人在幹校從事強制性勞動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動物園裏見到了一隻趾爪破碎,鮮血淋漓的被辦法禁的老虎,四隻破碎的虎爪憤怒、絕望地把水泥牆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淺淺的血跡,這與作者當時的境遇何其相似。當時,那老虎不馴的氣魄引起詩人靈魂的強烈震撼,於是回到幹校寫了這首詩,表現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對自由的追求。

本單元的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認識及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着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華南虎》中華南虎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冷酷現實的反抗,也曲折地反映了人類的理想和追求。這是本詩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確定中,不可少的部分,而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認識生命的平等,第一個人都應保護動物,珍視生命。

二 、説目標

學習目標: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2、瞭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3、理解詩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4、理解“華南虎”的象徵意義。

5、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朗讀,品味詩歌,把握全詩主旨,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和理解力。

(三)、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感受華南虎執着的靈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養自己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鄙棄庸俗,保持高尚的人

三、 説重難點

我準備把以下兩點確定為教學重難點:

1.朗讀、體會詩歌所藴含的感情、理解詩句的含義

2.感受這首詩中濃厚的象徵色彩,理解其象徵意義

3.品詩後根據圖畫來仿寫詩歌。

確定以上幾個重點的原因是:

這首詩作於一個特殊的年代,----“十年動亂”期間,表現了在特有的政治環境下,中國有良知、正直的知識分子不屈服於壓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

想感情。而這段歷史與情感對於學生來説是陌生的,即使在瞭解了歷史的基礎,也比較難以理解一個充滿作者情感的華南虎形象,以及他的象徵意義。如何突破這個重點,難點,是關鍵。這直接影響我們收集資料、仿詩的效果。“閲讀是走向文字內心的橋樑。”初一下期的學生,經過近一年的新聞記者訓練及情感閲讀的積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驗。本文的情感非常熾熱,而初一的孩子心思仍然相對可愛,詩中老虎的遭遇會引發他們的同情心。針對這些特點,本課嘗試先通過聽讀欣賞,激發情感,然後自讀初探,整體感知詩中的眾多形象:“華南虎”觀眾“我”。然後集中力量,在瞭解寫作背景和象徵,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抓住關鍵語句,反覆誦讀品味,深入分析詩歌塑造的華南虎形象,學習欣賞詩歌的意想,理解詩歌的主題意境,得到美好人格的薰陶。

針對學生的表現欲及競爭意識,要求大家寫詩,並且要大家寫好後大聲地讀讀,展現自己的風采,潛意識中提升同學們的競爭機制。

四、説教法

我將採用的教法及教學手段:

1.情景薰陶法:《新課標》中要求為學生營造積極主動的思維情感活動。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深入理解課文,薰陶法創設了情感基礎;其次,本詩本就是一篇情感很豐富的文章,所以讓教師範讀觸動學生,讓他們的感情自然流露,領悟文字的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2.閲讀法。“閲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採取多種閲讀相結合,一方面本文的情感豐富,畫面鮮明,很適合於閲讀,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己閲讀,領悟,教師再點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究,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

3.換位法。這是針對作者寫作時的政治背景學生生活經歷缺乏而選擇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要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理解,還得對他們進行思維的引導。讓孩子置身於當時的情景中去體會文章的形象及象徵意義。

4.這三種教與學方法的選擇,都重在情字上下功夫,這是本文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口。

5.本文教學,我選擇了課件,還將採用幻燈片展示圖畫。課文引入部分展示學生查資料得到的許多的老虎的圖片及許多成語,是對後面的學生拓展學習查資料作一個示範的作用,作一個彙報式的展示。

五、 説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設計:

師:老虎歷來被人們稱為“獸中之王”,它的形象成為古今中外文人描繪抒寫的對象,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的圖片。(展示圖片及成語

師: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貴震憾着人們的心靈,今天讓我們走進一隻華南虎的內心世界,感受這種震撼吧。

二、整體感知

1.範讀激情

2.自讀感知,初探形象

通過學生的自讀,探求“華南虎、觀眾、我”的形象。我設計了二個自讀要求。

詩人筆人的華南虎處境如何?這隻老虎具有什麼樣的個性?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詩句加以説明。

三、 品讀詩歌,討論詩歌象徵意義。

(一)、品讀詩歌中重點句子,如

1、為什麼“我”認為“觀眾”是一羣“膽怯而絕望”、“可憐而可笑”的人?

2、“你夢見可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麼會感到“屈辱”?

3、“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如何理解“羞愧”二字?

4、我終於明白??”説説“我”明白了什麼?文章結尾的段落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二)、討論詩歌形象的象徵意義。

明確:象徵,就是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間接地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象徵意義:

“觀眾”:冷漠粗暴、庸俗無聊。

“華南虎”:威嚴,高傲,嚮往自由,勇於抗爭,是不屈的生命,執著的靈魂的象徵。

“我”:在結南虎不羈個性的召喚下,詩人有着對精神自由,人格獨立的極度渴望。

四、拓展延伸

華南虎的內心獨白

五、作業

1 、將本詩熟讀成誦,深入理解詩歌的主題;

2、請大家試一試運用象徵手法寫一首詩,題為“那匹馬”。(有圖片)

六、板書説明:板書設計

華南虎

牛漢

處境 鐵籠

老虎: 高傲不羈、嚮往自由、追求獨立、勇敢抗爭

象徵意義 不羈的靈魂

“我”: 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難、奮然前行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髮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後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三、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2、能力目標: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會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會用直尺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想象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滲透學習目的性教育。

五、教學用具

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框架、火柴盒、電腦課件。

六、教學流程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學中我從複習平面圖形入手,然後認識立體圖形,進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這樣有利於學生分清長方形和長方體的概念,便於學生逐步形成有關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然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來具體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並抽象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最後,讓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用集合圖形表示它們的關係。

在創新應用上,我讓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並實際進行測量。通過做一做,擺一擺,説一説,練一練等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又教給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説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個自然段。

2、瞭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讀寫結合,運用語言。

3、揣摩這個自然段中,作者運用的表達方法,體會這種表達的好處。

【教學過程】:

1、初讀,讀正確、流利,瞭解主要內容。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看老師書寫課題,“勿”忘“、”就是“匆”,“匆匆”,讀——

師(評價):同學們的平舌、後鼻音讀得很準。

師:在我們平時的閲讀或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帶有“匆匆”的詞語,比比看誰積累得多。

師(評價):你是從讀書中積累、你是從生活中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好。

師:“時間匆匆而過”,本來是看不見的,作者是怎樣描述“日子匆匆而過的”,請同學們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用自己習慣的符號做上記號。

師(評價):我發現有的同學邊默讀邊動筆做記號,這是“動筆墨讀書”;有的同學思考完還和同桌交換看法、互相討論,這是合作學習,“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嘛,很好。

師:同學們找得很準。自由讀這段話,思考這段話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師(評價):你抓住這個設問的句子來概括,抓住自然段的重點句來概括主要內容,是個好方法;你能抓住要點,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也是一個好方法。對,這個自然段就是具體寫日子是怎樣去來的匆匆的。(板書:“日子匆匆”)

2、精讀,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心情“茫茫然”“歎息”。

提問:作者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作者回答了嗎?是怎樣回答的?請找出句子,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出“日子匆匆”的,同桌交流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師(評價):你朗讀得真好,能説説你這樣讀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嗎?對,“茫茫然”、“歎息”是作者複雜心情的寫照。同學們再讀一讀,用自己的方式力爭表達出這樣心情。(板書“茫茫然”“歎息”)

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日子匆匆”的呢?

師(評價):你認為作者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來寫“日子匆匆”的,請舉例子來説。(板書:生活細節)思考問題就是要有理有據。

師(評價):你認為作者用了很多的修辭手法來寫“日子匆匆”的,請舉例子來説。(板書:多種修辭)你發現了作者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真好。

講 解:作者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從飯碗裏過去”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同學們要讀出氣勢來;時間能“跨”能“飛”,這是用了擬 人手法,同學們要讀得親切些;作者還巧妙地運用大量的疊詞,如“匆匆”、“默默”、“輕輕悄悄”等,同學們要讀出活潑、輕靈的感覺,用心品味語言的美和流 露的淡淡的愁。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一讀。(範讀,讓學生靜靜地感受。)

3、練習,讀寫結合、背誦,嘗試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

過渡語:同學們,轉眼就六年級了,就要告別小學了,日子在我們這也是“匆匆”的啊,你感受到了嗎?請你聯繫自己的生活,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吧。如果不想寫,你就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吧。(可以先説,再寫。)

師(評價):你聯繫自己的生活寫,好;你善於吸收同學的好句子,會學習,同學們認真觀察生活,善於運用從閲讀中積累好詞好句,棒極了。現在把自己寫的放到文章中讀一讀吧。

師:同學們試着背一背,同桌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

4、自由提問,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什麼問題,請提出來吧。

師 (評價):你從字詞方面提出問題(如“凝然”什麼意思?),好;你從句子方面提出問題(如“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這個問句與前面的問句一樣 嗎?)好;你的問題我們一時還難以回答(如“作者為什麼會‘茫茫然’、‘掩着面歎息’?”),我們帶回去,查閲一些關於朱自清先生的資料吧,也許對我們的 思考有幫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僅是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高強的學習能力,同學們要繼續。

同學們回去後,可以把朱自清先生的《春》《荷塘月色》《背影》找來讀,下一次,我們開一個朱自清先生散文朗誦會吧。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參觀科技館》。

一、感悟理念解讀教材

《參觀科技館》是北師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乘除法》的第四課時。本課內容是學習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除法以及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通過創設“參觀科技館”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探索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計算。

2、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體驗數學的實用性。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索並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難點是理解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算理。

二、以學定教 教為學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注重設置情境,採用探究式的教法,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動手操作、分析、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三、生是主體 學以致用

學生是要獲取知識的主體,老師是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教是為了更好的學,學是為了更好的用。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意大利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曾説過: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

四、走進課堂 感受精彩

1、談話激趣 導入新課

孩子們都喜歡輕鬆愉快的環境,而課堂卻是一個使他們受到約束的地方,因為知識本身是嚴肅的。同時,課堂也是一門藝術,能夠帶着孩子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習,會極大的激發他們的熱情。我通過談話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引領他們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之中。

2、小組合作 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課件呈現出了“乘車”的問題,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再讓他們獨立思考,探索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因為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思維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學生可能用擺小棒的方法,有的可能習慣畫圖,有的會做除法想乘法,也有的可能直接用算式比較推理得出答案。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通過比較算法的不同,選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3、解決問題 鞏固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數的四則運算是很枯燥的,學生常常覺得乏味。我設計了“芝麻開門、迎客鬆、小火車、分糖果、小書蟲、奪紅旗”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原本枯燥的四則運算充滿了生氣,讓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為了深化學生對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算法的理解,在“迎客鬆”的環節上我安排了不同類型的算式:被除數最高位比除數大、被除數最高位比除數小、商末尾的0 比被除數末尾的0 少,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思維的平台。當學生的思維剛剛獲得平衡時,我又出童話故事示了一種情況,就是被除數最高位和除數一樣大,並且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方法續寫兩道算式。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思維很快又被調動起來,我再次組織他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得出方法。

總結全課以後,我佈置了一篇故事類的數學日記,把課堂知識延伸到了課外。

五、濃縮課堂 呈現板書

一節好課離不開板書設計,好的板書設計便於學生快速的掌握課堂知識,最大限度的強化記憶。我的板書設計是和學生共同完成的。

説課稿 篇5

設計意圖: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説:“任何科學知識都可以選用理解的方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兒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兒童參與科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本着這一原則並以生活常識為基礎,教師設計了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説説、跳跳、做做等多種形式,在遊戲中感知一分鐘的祕密,活動中利用各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掌握所學知識,另外,心理研究表明:5、6歲是幼兒的認知情感、技能協調發展的最佳時期,遵循這一目標,特設計本活動。

一方面,時間滴答滴,意義大無窮,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時間”的存在,但是“時間”看不見,摸不着,通過活動使孩子們有個相對的時間概念,也明白了短短的60秒卻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可以帶來無窮的快樂。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懂得如何關心別人,如何去幫助別人,和周圍的人羣、同伴建立一種非常友好的關係,而幼兒園是幼兒體驗羣體生活的第一站,我們要抓住契機,多方面着手讓幼兒在羣體生活中獲得關愛的體驗,感受關愛他人的情感,萌發關愛他人的意識,讓幼兒在關愛中體驗生活的樂趣!明白“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

一、説教材

幼兒園科學領域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要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科學的有趣。在這次活動中,充分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這也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新《綱要》也指出:教學活動的組織要注重幼兒的過程體驗,這是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的核心,是引導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學會學習的關鍵。而時間對幼兒來説比較抽象,他們腦海中時間的概念是模糊的,他們不知道一分鐘到底有多長,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費時間的現象隨處可見。因此這次科學活動《一分鐘》應從幼兒的“體驗”為主,讓他們通過親自觀察、操作、比較、發現和感知一分鐘的時長,知道抓緊時間就能做很多事情,從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為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打好基礎。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設計了三個目標:

1、知道一分鐘的長短和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2、嘗試在一分鐘裏做一件能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3、學習制定時間計劃,並能按計劃執行。

目標重點:準確把握一分鐘的概念和時長。

目標難點:知道抓緊時間,初步瞭解應合理的利用時間。

為了有效的突破重點和難點,我採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讓幼兒觀察、體驗、比較等探索,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教師不光要與孩子平等的參與,更應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研究和指導的技能,同時順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性,採取相應的適宜的教法和學法。

三、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

1、實物大鐘:讓幼兒直觀認識一分鐘的時間概念。

2、幼兒處於運動的高峯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遊戲“秒針蹦蹦蹦”,遊戲的引出,為幼兒掌握一分鐘的長短做了良好鋪墊,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3、多媒體課件的播放,為本活動掌握的目標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

4、橡皮泥、水彩筆、球、圖書的提供,為幼兒打開了又一知識的通道,通過這些材料的操作,讓幼兒更清楚的體驗到一分鐘的意義。

5、錄音機的使用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户,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做着自己認為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既獲得了關愛的體驗,又體會到給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四、説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以下教法:

1、問題設置法:在活動中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於兒童的思維,啟發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取。

2、多媒體演示法: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符合幼兒的特點,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3、遊戲參與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

五、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明確提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看、説説、蹦蹦、做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2、直觀法:讓幼兒通過多媒體課件直接獲得生活經驗。

3、談話法:讓幼兒在交流中説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幼兒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六、説活動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驗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為了體現《綱要》精神,這次活動以“一分鐘”為線索,引導幼兒多方參與,從而培養幼兒的表現力。整個活動程序共分4個環節來進行。

1、感受一分鐘的時間

為了準確感受一分鐘的時間概念,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3個小環節。

首先出示一個實物大鐘,教師指導認識鐘面上的三位針寶寶,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對分針、時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重點直接放在秒針上,教師拿鍾比劃告訴幼兒秒針的祕密,秒針走一週就是一分鐘。然後教師和幼兒一起和秒針走一圈,秒針走一下師幼數一下,這時教師進行小結:秒針走60下,也就是走一圈回到原來的位置就是一分鐘;其次引導幼兒看秒針的方法,不管秒針從哪個數字開始走,只要轉一圈後回到原來的地方就是一分鐘;最後師幼同做“秒針蹦蹦蹦”的遊戲,室內地面上提前佈置好大鐘,幼兒來當小秒針,幼兒不僅積極參與遊戲,同時鞏固了一分鐘的時長。

2、體驗一分鐘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適合幼兒但不關乎技能的各種操作材料,比如:橡皮泥、水彩筆、紙、球、圖書,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愛的一樣,教師計時一分鐘,之後記錄操作結果,交流彙報。這個環節的體驗,幼兒不但對一分鐘有不同的體會,同時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鐘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3、重要的一分鐘

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內容:元元由於早上貪睡一分鐘,上學卻遲到了20分鐘,中間遇到了紅燈,沒有趕上公交車,元元兩次歎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課件的動畫效果不僅吸引了幼兒的眼球,也使幼兒認識到了一分鐘的重要。這時教師和幼兒討論制訂時間計劃,抓住重要的每一分鐘。分發時間計劃表,內容包括:早上起牀、穿衣、疊被子、刷牙、洗臉、梳頭、吃飯、上學路上各用多長時間,回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做好計劃表,貼在家裏最顯眼的地方,讓爸爸媽媽監督,按計劃執行,這個環節幼兒體會到了一分鐘的重要,並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4、快樂一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一分鐘,你準備做一件什麼事讓別人能感到快樂?幼兒各抒己見,最後一分鐘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式讓同伴和教師在短短的時間裏快樂起來。幼兒嘗試時教師播放歡快的音樂。

活動反思:

通過在本園的試課和二幼的上課,我對此項活動有了一些反思,反思如下:

目標達成分析

1、《一分鐘》活動目標,主要來源於生活,在幼兒已有的一些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目標達成較好。

2、活動中的材料與環境的投放,為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創設了一定的條件。如孩子在看大鐘體驗一分鐘中,瞭解到了一分鐘就是60秒,在嘗試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時,孩子通過自己做事,體驗到了短短的一分鐘,卻可以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在活動中我又為孩子創設了許多體驗後的交流時間,讓孩子們毫不拘泥的大膽講述,擴展了已有目標的涵義。

不足之處與改進思路:

1、孩子在體驗時,自由操作各種材料玩一分鐘,原意是想讓孩子通過玩某種東西或畫一幅畫,還沒畫完,一分鐘就到了,從而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但在實施過程中,孩子們純粹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機械地去操作,讓我意識到了準備上的不足,由此我想到了改進的策略,就是以後應該準備孩子們較感興趣的事情,再加上導語的渲染,相信效果會不一樣。

2、最後一個環節,是想讓孩子通過大秒針的滴答聲和歡快的音樂聲,邀請客人老師跳舞,使本活動達到一個高潮,但由於孩子膽小,只有個別幼兒敢,大部分幼兒都放不開,這説明孩子們缺乏自信和表現慾望。因此,需要改進的是,在以後的活動中,應積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們敢玩,敢説,收放自如,充分發揮各方面的能力,以得到全面發展。

説課稿 篇6

第一,説教材。

《小數點搬家》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3、44頁的內容。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並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髮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實際情景,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能運用所發現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情感目標:在玩遊戲探究新知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的教學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依據《小數點搬家》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探究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乘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課件、數字卡、鈕釦、練習題等是我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第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遊戲,誘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概括、交流,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鞏固新知的目的。

第三,説學法。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思想。

第四,説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趣

新課伊始,我就講了一個故事:昨天我去買包子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平時我們買的包子都是0.50元一個,但昨天的標價卻是5.00元。我大吃一驚,連忙問老闆怎麼回事?老闆説:“是我兒子在玩小數點搬家的遊戲。”小數點搬家?小數點會搬家嗎?由此引出今天所講課題《小數點搬家》。(板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為了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為他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遊戲:首先是小數點左移的遊戲。(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同桌之間拿出自制的數字卡片和鈕釦來做小數點,一方先任意擺出一個小數,讓同桌讀出來。然後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讓同桌讀出來,並要他/她説出小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此類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三位甚至是四位、五位後,讓同桌讀出這個數,並説説這個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左移動後前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會告訴他們小數點往左移動時小數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玩了小數點左移的遊戲後,我會讓他們每小組交流一下他們的發現和心得體會,並派代表總結一下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相信他們會很快説出所發現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

一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0倍

…… ……

之後我會補充説明:縮小1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即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縮小1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縮小10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千分之一。……(板書)。然後我會要求他們讀一讀這個規律並背熟。接着讓學生再來玩小數點右移的遊戲。方法同左移的遊戲是一樣的。在把小數點往右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就提醒他們注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做完遊戲後,我同樣會讓他們小組交流,並派代表總結他們的發現。我估計他們也會很快得出如下結論:

小數點向右移動

一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 ……

然後,我再適當補充:擴大1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擴大1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擴大10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0;……(板書)。 同樣的,當他們得出結論後,我會叫他們讀一讀並背熟。對於敍述得好的同學我都會讓大家對他們給予掌聲和語言的鼓勵(棒!棒!你真棒!)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觀看“山羊快餐店”的價格變化圖,並提出問題: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信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後,很容易説出答案。然後我對快餐價格進行以下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4.00元=4元=40角

0.40元=4角

0.04元=4分

從4.00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原數縮小10倍,可列式為:4÷10=0.4

從4.00元到0.04元,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原數縮小100倍,可列式為:4÷100=0.04

反過來看:

從0.04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一位,原數擴大10倍,可列式為:0.04×10=0.4

從0.04元到4.0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兩位,原數擴大100倍,可列式為:0.04×100=4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搶答遊戲的環節,我會準備以下題目給他們搶答: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1)2.85 (2)2850 (3)28.5 (4)0.0285 (5)0.00285

2、開火車。

(1)0.09×10= (2)0.09×100= (3)0.09×1000=

(4)53.8×10= (5)53.8×100= (6)53.8×1000=

3、小馬過河。

(1)1.414×10= (2)18.1×10=

(3)0.1×1000= (4)9.87÷10=

(5)36.9÷10= (6)43.21÷1000=

(7)3.14×100= (8)1.4×100=

(9)0.618×100= (10)0.01×100=

以此檢測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歸納小結,鞏固新知

我會提問:今天我們有什麼新發現?估計學生會很快説出今天的探究所得,然後我就説下面我們就用這些規律來解決新問題。我會給學生準備以下題目:

1、填一填:

(1)2.34擴大到原來的1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是( )。

(2)把一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後是254.8,這個數原來是( )。

(3)把一個數先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再縮小到原來的,所得的數是原來的數的( )。

(4)4.6的100倍是( );5個2.4的積是( )。

(5) 把470縮小到原來的是( ) ,再縮小到原來的是( ) 。

2、小紅在寫自己的身高時,把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寫成13.5米。請你猜一猜,她的身高是多少米?

3、有比3.5大並且比3.6小的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以此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採用樹形結合的方式,力求用精簡的文字表達出概念的意思,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

我的説課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減法》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

“數的運算”是“數與代數”學習領域的重要內容,減法是其中的一種基本運算.本課的學習遠接小學階段關於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減法運算,近承第四節有理數的加法運算.通過對有理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學生將對減法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後繼諸如實數、複數的減法運算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認識和理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經歷探索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過程,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並能熟練運用法則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

經歷由特例歸納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通過減法到加法的轉化,讓學生初步體會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在歸納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過程中,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同伴間的合作學習.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難點是: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減法運算的意義並利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已具備一定知識儲備和一定認知能力的個性鮮明的學生,而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關注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進行同類量之間的比較,因此學生對減法運算並不陌生,但這種認識常常流於經驗的層面;在小學階段學生進一步學習了作為“數的運算”的減法運算,但這種減法運算的學習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種技能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對此缺乏理性的認識,很多時候減法僅作為加法的逆運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這些既有的知識儲備作為知識生長的“最近發展區”來促進新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通過具體情境中減法運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減法的意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探索慾望強烈,但數學活動的經驗較少,探索效率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調控.

三、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結合本節課內容及學生情況,教學設計中採用“引導——發現法”組織教學.其基本程序設計為:創設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驗證——總結歸納——反饋運用.

上述教學程序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學習,因此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本節課應鼓勵和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歷從列舉特例到歸納(不完全歸納)出一般的減法法則的全過程,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美術第三冊第六課《百變團花》。

一、 説教材:

1、教學分析:

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裏的一課內容。是剪紙系列課,它是由剪紙和摺紙相結合的藝術,它簡單易學,裝飾性和藝術都很強。開始通過此課教學對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心靈手巧和膽大心細的品格,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大膽嘗試,活躍課堂氣氛,對提高教學質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課程評價的主要依據。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學大綱》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立了三點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通過用剪紙和摺紙相結合的方法設計製作出呈放射狀的剪紙過程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情。

認知目標:通過欣賞及學習製作團花的方法瞭解團花的基本特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能力目標:通過剪團花,培養學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合作能力。

3、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我認為最能體現教學目標的部分就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部分,抓住重點就能在設計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及順序,而一般重點部分往往就是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團花的特點及設計製作方法。

難點:紋樣的設計及鏤空的面積大小。

4、教具準備:

教師:剪刀、彩紙、雙面膠、課件、範樣、大樹幹。

學生:剪刀、彩紙、雙面膠、等。

二、説教法:

讓學生再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然後教師利用課件演算法和教師示範法及遊戲進行輔助教學,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三、説學法:

本課以學生探究性學習為活動主線,重視探究經驗。新課標要求學生是主體,因此學生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將採用以下的主要學法:

(1) 自主學習法

(2) 交流合作法

(3)練習法

(4)評價法

四、説教學流程:

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表演一段魔術,想看嗎?,一張正方形的紙把它剪三下,讓它變個樣子,你們相信嗎?那可要睜大眼睛看好了,來你們幫我數1、2、3,瞧,漂亮吧,哈哈,你們上當啦,這不是魔術,只是一種剪紙方式。它把剪紙和摺紙結合在一起,剪出漂亮的圖案。對了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百變團花。——出示課題

這時讓學生帶着激動的心情欣賞團花作品: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團花的用途及特點,培養學生對民族傳統藝術的熱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接下來學生根據教科書看書自學上的圖示進行初步創作)

教師通過巡視發現學生在初級創作中存在的問題,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協助學生歸納總結以下兩個可能出現的問題:

1、紋樣、折法單一,裝飾味不濃。

2、為什麼剪好後發現團花分成幾大塊?

此環節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自學教材,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三)教師引導,解決問題:

出現了這些問題,我們就共同去解決吧。我們先從折開始

(1) 折:

圖片上出現了不同的摺疊次數的摺紙圖樣,讓學生分析:不同的摺疊次數剪出來的形狀是否一樣。從而得出摺疊次數越多得到的形狀越圓。

第二幅圖片看誰折的好,讓學生知道摺疊是應注意邊與邊要對齊。

這一環節設計意圖是:通過課件展示講解,解決折法單一的問題。

(2) 畫:

折完後我們就該設計紋樣了,(出示課件)這些符號好奇特呀,這就是剪紙符號。在摺好後的紙上畫上你喜歡的剪紙符號一定會剪出美麗的團花。

(那麼我們在設計紋樣的時候應注意什麼呢?(出示三個團花)這三個團花設計的紋樣相同,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呢?哦,一定要注意紋樣設計要疏密得當呀。)

這一環節設計意圖是:運用剪紙符號進行歸納,解決紋樣單一裝飾味不濃的問題。

(3) 剪:

剪的時候注意不要把摺痕處完全剪斷

剪,教師以示範的方式解決團花分成幾大塊的問題,讓生通過觀察明白團花為什麼會分成幾大塊。

(4) 最後以遊戲來温故剪團花的製作過程,

(四)學生再創作,形成技能。

1、學生創作,體驗創作過程

2、教師輔導,學生形成技能

設計意圖是:使生進入再創作階段,解決問題形成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兼顧全班的上、中、下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全班的學生都能參與到作品的設計製作,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體驗完成作品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五)展示台

以《朵朵團花開》為主題進行展示。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大膽向他人展示並描述自己的作品,同時教師耐心地聆聽他們的發言,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隨時讚賞其富有個性的表達和創作。通過這樣的交談方式,學生便學會了如何欣賞作品、如何發現作品的問題及如何評價作品。

五、板書設計:

百變團花

剪紙方法:折 畫 剪

剪紙符號

這樣的板書設計充分體現圖文並茂、直觀明瞭、生動有趣,既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教學內容,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