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課文

禮物課文原文

欄目: 課文 / 發佈於: / 人氣:8.57K

同學們知道《禮物》這篇課文嗎?以下是禮物的課文原文,一起來看看吧。

禮物課文原文

禮物課文原文

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婆婆,獨自住在山腳下的小屋裏。

老婆婆家裏很窮。幾塊磚頭支起一口鍋,煮的是野菜。採來的蘑菇、摘來的野果,只有招待客人時,她才同吃。小屋裏的土炕上鋪着一張老羊皮,冬天毛朝上,夏天毛朝下,這是家中唯一的褥子。金黃的樹葉燃起的火苗,驅走小屋的寒冷潮濕;小鳥和蟲兒的啼鳴,驅散老人的寂寞。老婆婆每天天亮就幹活兒,拾柴割草,編筐織蓆,夜裏月亮當燈籠,捻麻線,搓草繩,一年四季,手腳不停。

老婆婆的手像幹樹枝,臉像枯樹皮,牙齒脱落,兩頰凹陷,可她的眼睛又明又亮,像閃耀的星星。奇怪的是:這樣窮苦的一個老人,誰都尊敬她。傷心的人見到老婆婆,她送一件禮物,傷心的人不再流淚,心中滿懷寬慰,輕鬆愉快地離去。憤怒的人見了老婆婆,她送一件禮物,憤怒的人不再生氣,轉怒為喜,心平氣和地離開。勞累的人遇到老婆婆,她送一件禮物,勞累的人有了力量和信心,精神煥發,唱着歌兒繼續前行。各式各樣的'人跑到老婆婆那裏,每個人都得到了禮物,高興地回去了。

老婆婆很窮,可她的禮物總也送不完。你猜猜看,老婆婆的禮物是什麼?

老婆婆的禮物啊,是真誠的微笑。

擴展閲讀

《禮物》教案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①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父親疼愛女兒,女兒敬愛、體貼父親的真摯感情;

②初步瞭解倒敍及記敍順序;

③邊讀邊想,體會人物內容;

④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積累詞語。

2、過程與方法: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課文內容,體會父親疼愛女兒,女兒體貼父親的真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父親送禮物及女兒接受禮物的心情。

課前準備:

1、蒐集父母疼愛子女,子女敬愛、關心父母的故事讀一讀。

2、回憶父親關心自己成長的一些生活細節,記錄下來。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文章的敍述順序,瞭解倒敍及記敍順序。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

1、同學們,課前大家蒐集了父母疼愛子女,子女敬愛關心父母的故事,願意説出來與同學分享嗎?

2、讀了這些感人的故事,你體會到了什麼?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感情真摯的記敍文――《禮物》(板書課題,齊讀)。這份禮物藴含着怎樣的一種情感?我們一起去文中找一找吧。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在自己有感觸的地方做上批註,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同桌互讀,互評互議,直至讀得正確、流利。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理清敍述順序。

1、這篇課文以“禮物”-自行車為線索,講述了父女間真摯感人的故事,在敍述順序上很有特色,你發現了嗎?快速瀏覽課文,請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學習夥伴,然後與你的夥伴交流本文的敍述順序。

2、具體説説全文可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講了什麼?師板書。

買自行車 憶往事  送車原因  送車

四、默讀課文,體驗情感。

文中有許多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並寫上批註。

五、小結。

六、作業:

讀課文,力爭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細讀課文,深入領會文章內容,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禮物》這篇課文,誰來説説,文中的禮物主要指什麼?誰送誰一輛自行車?(貼圖片)

二、讀中悟。

一)悟女兒接受自行車的心情。

1、同學們,你們接受過父母或親人的禮物嗎?當時心情怎樣?可是文中的“女兒”接收禮物卻哭了,為什麼?請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2、彙報交流。

3、引導體會(出示課件)

二)悟爸爸為女兒送禮物的心情。

過渡:這樣的孩子誰不疼,誰不愛?爸爸為有這樣的女兒而驕傲。

1、女兒快十五歲了,他對女兒説了什麼?

2、當時爸爸會怎麼想?請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相機學習“插敍”手法。

3、多媒體出示:他隱隱猜出幾分。他猜出什麼?他是怎麼做的?你覺得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4、彙報交流。

三、重温細節。

多媒體出示文中的重要語言。

四、小結。

學完這篇課文,我們一定被這個父親的偉大感動着,也被這個女兒的懂事所折服。請把自己的行為與文中的女兒對照一下,想想自己今後該怎麼做?

五、作業。

1、結合課文,理解帶點的詞。

①他只是一家小工廠的小工人,每月那點可憐的收入,除去父女倆的生活費後所剩無幾。(  )

②沒媽的孩子真是可憐。(  )

2、把自己印象深的詞句抄寫或默寫在摘錄本上。

六、拓展作業。

請試將自己當作文中的“女兒”或“爸爸”寫一寫這個感人的故事(注意倒敍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