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課文

再見了親人課文原文

欄目: 課文 / 發佈於: / 人氣:1.03W

《再見了親人》敍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時,在車站同朝鮮人民話別的情景,回憶了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為代表的朝鮮人民對志願軍的無私援助、親人般的關懷和難分難捨的深情,讚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再見了親人課文原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再見了親人》

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閤眼了。您這麼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麼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造成了暫時的供應困難。我們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當時有很多同志感動得流下眼淚。在您的幫助下,我們打勝了那次阻擊戰。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裏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乾眼淚,再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怎麼?心裏難過,唱不出來?你一向是個剛強的孩子啊!那一回,偵察員老王到敵佔區去偵察,被敵人抓住了,關在一所小房子裏,有一個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媽媽知道了,帶着你混進敵佔區,偷偷地靠近了關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媽媽故意跟哨兵爭吵,引出那個班的敵人。你乘機鑽進屋裏,解開老王身上的繩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着,狠狠地説:“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小金花,你是多麼剛強啊!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就落淚了呢?

大嫂,請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這樣崎嶇,您架着雙枴,已經送了幾十裏。就是您一步不送,我們只要想起您的雙枴,也永遠不會忘懷您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達萊花開滿山野的時候,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着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不料敵人的一顆炮彈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裏……傷好以後,您只能靠着雙枴走路了。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會中國人民的友誼?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再見了親人》教學思路

一、理清課文思路。

揭示課題後,教師可提出兩個問題:

(1)“親人”指哪些人?為什麼稱她們為“親人”?

(2)志願軍戰士懷着怎麼的感情跟她們道“再見”?

讓學生帶着上述問題通讀全文。然後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審題,理出課文的兩橋頭線索:

一是由“再見了,”三字提示的志願軍戰士與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將離別時依依惜別的感情線索;

二是由“親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願軍勝如“親人”的敍事線索。

二、認識“親人”救助的感人事例。

首先從“為什麼稱她們為親人”的問題導入,啟發學生從總體上領悟“親人”的共同特點:她們都曾為了救助志願軍而不惜作出重大的犧牲。

進而引導學生按“為了救助志願軍而不惜作出重大犧牲”這一思路具體認識各位“親人”,並結合課後“思考·練習”第二題的句子品讀,理解重點詞語。

對第1自然段(大娘的故事),引導學生弄清志願軍戰士和大娘話別時主要追述了哪兩件事。大娘在“我們空着肚子”戰鬥,正需要食物時及時送來打糕(理解“雪中送炭”),而自己累得昏倒在路旁;大娘為救護傷員,丟下自己僅有的一個親人小孫孫,而孩子被炸彈炸死了(理解“唯一”)。這樣就能體會大娘對志願軍戰士那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同樣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第2、第3自然段(小金花和大嫂的故事)。在第2自然段中,小金花與她的媽媽救出了老王,而小金花卻等來了媽媽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噩耗(理解“同歸於盡”、“噩耗”)。在第3自然段中,大嫂為給我們挖野菜而被炮彈炸斷雙腿(理解“這樣高的代價”)。

教師小結:大娘、小金花的媽媽、大嫂他們都把志願軍戰士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自己親人的生命還重,她們都是志願軍戰士最親的“親人”。

三、領會告別“親人”的惜別感情。

在上述對具體事例的品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親如骨肉的親人,今天就要分別了。

教師指導學生依次朗讀前面3個自然段中道別的抒情語句。然後教師用“情感引讀”的方法引讀課文後面3個自然段,即教師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作為“引語”,誘發學生的感情,並讓學生懷着這樣的感情接讀課文。後面3個自然段,可按火車“啟動”、“徐徐開出”、“飛馳而去”三個過程設計如下“引語”:

(1)在火車站台上,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真有道不完的離別話,訴不完的離別情。然而就在志願軍和大娘她們揮淚惜別之際,火車“嗚——”地啟動了。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千句萬句都並作一聲呼喚,——(學生接讀課文)

(2)火車徐徐開出,那隆隆的車行聲牽動着志願軍的心。今朝分別不知何時再相見,此時,他們心中唯有希望什麼?——(學生接讀課文)

(3)戰士們深深依戀朝鮮的山,朝鮮的水,更依戀朝鮮的親人們!然而,無情的火車卻風馳電掣般向前駛去。戰士們把頭探出窗外,只見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佇立車站,不停地揮手告別。此時此刻,淚水模糊了戰士們的雙眼,要想對朝鮮親人再説幾句惜別的話,然而相距已遠,只能默默地在心頭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學生接讀課文)

飽含感情的“引語”,感染了學生,引導他們把領悟到的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之間的親情,通過朗讀心情抒發

四、把握課文中心思想。

引導學生再次審題,並思考:朝鮮人民為什麼對待中國人民志願軍勝過親人呢?從而啟發他們從另一個角度注意文中寫到的志願軍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浴血奮戰的內容,使課文的“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聚成偉大友誼”的中心得以顯現。在此基礎上,完成課後“思考·練習”第三題“選擇中心思想”的練習;結合課後“思考·練習”第五題,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次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最後,讓學生從課文前3個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