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再議中學英語閲讀

欄目: 高中英語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6W

內容提要:閲讀理解是英語學習的一項綜合技能。它能夠促進詞彙積累,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也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綜觀歷年高考,閲讀在試題中佔據了首要位置。可見,提高閲讀理解能力勢在必行。本文將試從中學生英語閲讀現狀、應對措施、閲讀步驟解析等方面進行扼要闡述。

再議中學英語閲讀

關鍵詞:閲讀現狀、應對措施、步驟解析、閲讀技巧

閲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人類社會文化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閲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着一個人的聽、説、寫幾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提高中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項主要目標和要求。英語閲讀理解是考查和測試學生英語能力的一種主要形式,高考閲讀理解題量逐年增多,知識面逐年拓寬,靈活度逐年增大。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練好紮實的基本功,掌握良好的閲讀技巧。

一、中學生英語閲讀現狀

1. 教學大綱越來越重視閲讀。 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了對聽、讀、説、寫等各方面的要求,並特別強調"側重培養閲讀能力,在鞏固基礎的同時促使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高考閲讀理解也強調"立足於篇,穩中有變,變中求新"的基本命題思路。大綱強調了閲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並在高考中加大對閲讀能力的考查。這充分體現了以往只側重對語法和語言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一違背語言教學規律的做法。這對於高中英語教學來説,是一個比較大的飛躍。

2.實際操作的不理想。理論和實踐總會有一定的差距,筆者在教學中發現了一些制約中學生閲讀水平提高的因素:

(1)課本閲讀材料不夠豐富。課本作為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工具,是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基本載體。通過對課本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一些英語的語言現象和語言知識。從內容方面講,所選課文的材料過於單一。在高三(人教版)課本中,大部分課文的選材都是學生所熟知的內容。當然,選取學生熟悉的材料對中學生來説比較容易理解,但沒能真正體現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基本用途。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是信息的載體。學習者通過語言來獲得信息。所以,學習者只有用語言獲取了一定的信息,才真正實現了學習英語的價值。而我們的閲讀材料是如此的大眾化,並沒有學生所想獲得的語言信息。所以學生很難對語言本身以及語言現象有過多的興趣。語言作為載體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

(2)課外閲讀量較少。語言作為載體和工具的功能只有在學習者利用它去獲得信息的時候才能真正體驗出其價值。學習者只有這個時候才最具成就感。通過閲讀去獲得他們感興趣的、有價值的信息。

據瞭解,微乎其微的學生在課外能去讀英語課外讀物。更多的學生對英語讀物感興趣並想去讀,但在目前的教育狀況下,高考的指揮棒使得他們不得不去應付課內的各種作業,沉於"題海"。所以也就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時間去閲讀更多的課外讀物,更何況這些東西需要用另一種語言去獲得。

二、應對措施

針對英語教學中出現的以上問題,提供以下幾項對策: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閲讀觀,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在目前考試製度下,高考雖然確定了側重對能力的考查,但這種單一的形式使目前的閲讀教學脱離了本來的軌道。閲讀教學仍然是一種應試的模式,把過去幾年的高考題目翻來覆去地練習,講解其中做題的技巧。這是我們通常的做法。

我們不應該忽視語言學習的規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信息的載體。讓學生學會閲讀不是為了做題,而是為了鍛鍊能力,最終是為了獲取新的信息。當學生因為能夠用英語獲得新的信息而欣喜時,就體會到了英語學習的快樂,當然就會有更高的興趣去學好它。

2.豐富閲讀材料,擴充閲讀量。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讓學生學會如何快速獲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閲讀材料的豐富程度,將大大影響學習者獲得信息的速度。所以充分利用各種手段豐富閲讀材料至關重要。比如:在講到The Sounds of the World一課時,當把課本的基本閲讀材料熟悉後,我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尋最新的世界娛樂動態,獲取最時尚的前沿音樂。瞭解世界頂尖級音樂人,比如:Ricky Martin, the Rolling Stones, Michael Jackson等的最新情況。我還讓學生找來相關的唱片來模仿或翻唱。學生們對此興趣高昂,積極地活動起來。這樣,通過對各種資料的蒐集和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習興趣,豐富了知識,極大地調動了語言學習積極性。

3. 以教材為介質,擴展背景文化。

東西方風土人情、文化風俗存在很大差異。在閲讀前進行必要的背景介紹可幫助學生順利閲讀,同時也可開拓他們的視野,擴大知識面。如SEFC(1B)中, Unit13 Healthy Eating,向學生介紹西方飲食文化,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有助於理解課文。高中教材節選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在閲讀前對作者和有關歷史知識進行介紹是很有益的。

4.指導學生分析課文,培養其歸納總結能力,逐步提高語言素質

閲讀教學應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而不是把文章斷成幾個孤立的片段去處理其中的詞彙、句型、語法結構等。應該讓學生帶着一兩個問題去讀,從整體上了解,然後再分段教學。讓學生找出每段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接下來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幾個部分,用圖表等方式歸納出來,使得文章的線索脈絡一目瞭然。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助於日後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對於類似文章,他們知道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怎樣去寫。

在閲讀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閲讀習慣、閲讀方法加以指導,讓學生覺得很具體,很實際,這比單純的理論講授更能產生明顯的效果。

5.寓思想教育、國情教育於閲讀教學之中

在《中學英語大綱》中明確闡述了一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增加對外國,特別是英語國家的瞭解。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內涵,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啟發和薰陶。

現行普通高級中學課本,每篇課文都是一個很好的題材,都藴涵着極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人生哲理

如: 在學Great Women 一課時,可讓學生了解Madame Curie、Song Qingling 、Wu Zetian等名人的背景資料。而在 The World Around us一課中,學生可以瞭解到:最新瀕危動物種類和保護動物的重要性,保護森林、禁止濫坎亂伐、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白色污染,電子輻射以及垃圾分類回收等問題。

6.課內外閲讀有機結合

閲讀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但更為重要的是要依靠學生課後自己大量的閲讀,課文閲讀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定數量的閲讀範例,僅依靠有限的課堂閲讀是難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的,還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大課外閲讀量,作為有益補充。

三、 閲讀步驟解析

閲讀課的模式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步驟:

1.預習 預習是要求學生找出影響理解的較難的詞、詞組或語法結構,上課時教師釋疑,這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聽課,做到事半功倍。

2.背景介紹,語篇導入 該環節可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其思維。

3.閲讀  閲讀時一氣呵成,變被動閲讀為主動閲讀。要求學生當堂限時解題,帶着問題快速尋找相關信息,側重培養學生快速閲讀能力,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檢測 為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可設計出不同檢測題型,如問題回答、正誤判斷、多項選擇、大意總結、短文填空、詞語釋義等要求學生在相應時間內完成,快速反饋正答率,體現高效、快捷。

5.歸納概括 以最簡潔的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把文章的整體結構歸納在草紙上,勾勒出複述課文的提綱。

6.復讀 消化語言材料,精細加工,體味閲讀成功。

7.深層討論 鞏固語篇內容、熟悉語篇中基本語言結構,充分發揮想像,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挖掘其創新能力。

四.閲讀技巧

1.尋讀(scanning )

查找信息時,讀者用眼快速掃視,以最快速度從語篇中找到出關鍵句或詞,仔細研讀,其它略看即可。這樣可以提高閲讀效率,這就是“尋讀”

2.略讀(skimming )

略讀就是選讀文章中重要部分和主要細節,以求抓住梗概或精華。用該方法我們可以閲讀21st Century, China Daily, Beijing Weekend等等。

3.概括閲讀(survey)

閲讀文章前,仔細閲讀每一章節標題、副標題及相關圖片。略讀每段首句和文章最後一段,猜測文章中心和各段大意。

4.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閲讀習慣的優與劣直接影響着閲讀速度和效果。培養良好閲讀習慣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 養成默讀習慣

不要用手或筆點讀或朗讀,這樣會造成斷章取意,不利於整體理解。

⑵養成快讀習慣

按意羣整體把握文章意思,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細節和信息上去。

⑶養成先看問題後讀文章的習慣

因為問題是針對全文或文章的某個細節而設置的,所以,先讀問題,在看文章,可謂:“有的放矢”,節省時間,提高了做題的效率。

⑷培養猜詞的能力

遇到生詞不要馬上查字典,可以通過重讀文章,從上下文揣摩其含義。

綜上所述,語言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要想提高語言能力,絕無捷徑可走。而閲讀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英語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英語學習中,持之以恆,廣泛涉獵各類書籍、報刊、雜誌,做到泛讀、精讀有機結合,掌握閲讀技巧,這樣,能力提升,思維創新便有了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