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學習計劃

幼兒園小班特色創建計劃

欄目: 學習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3.31W

幼兒園小班特色創建計劃

幼兒園小班特色創建計劃

一、 班級概況:

本班有三至四周歲寶寶30人,其中男孩10人,女孩20人。由於年齡和月份上大小有別及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同,寶寶的日常行為習慣有一定的差異。部分寶寶是有祖輩領養,所以比父母更加寵愛,也由此養成了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再者,班上的寶寶多數都來自獨生子女的家庭,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突出,集體活動的意識差,再者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到位,對幼兒習慣、禮儀方面的培養不夠明確,榜樣示範存在着誤區。因此我們創設古詩活動環境,營造文明禮儀氛圍,家園攜手,多種途徑傳遞給幼兒大量的有關禮儀的古詩信息與刺激,為幼兒初步形成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 指導要點

本學年,我班的特色是“與經典為伴、與聖賢同行”。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傳統禮儀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中國的古詩文化綿延了幾千年,植根與中國的歷史,保留了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禮儀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文化永遠的根。古詩意境優美、文字精巧、韻味獨特、藴涵了豐富的知識、情感,幼兒好奇好學,誦讀是他們的強項,只要引導得當,是非常輕鬆愉快的。古詩教學是在幫助孩子做一種文化的積澱。①古詩學習促進孩子傾聽、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等認知能力的提高。孩子還不具備對古詩充分理解的時候就開展古詩教學,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兒童熟讀成誦形成的記憶力不但不妨礙理解力的發展,還能成為理解力發展的堅實基礎。古詩學習能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促進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等認知能力的提高;②大量地欣賞、吟唱古詩,能豐富幼兒審美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優美的古詩文字精巧,豐富知識又增強記憶,經典的絃歌其旋律和韻律富有藝術的美感,有助於幼兒民族意識與情感的激發,有助於幼兒對文化精神的把握和自身完滿人格的塑造,對其終身發展都具有強烈的導向性。③經典的古詩詞教學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隨着孩子的成長他會慢慢感悟古詩的內涵,孩子會背的古詩、瞭解的經典相關知識是直接的、外顯的,而孩子的個性萌芽、接受的文化薰陶則是隱性的、不

被人察覺的。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下獨生子女普遍存在心理素質、道德品質欠缺的問題,中國古老的詩歌作品中都藴藏着豐富的禮儀、誠信、關愛、堅持等教育因素,古老的經典在現代教育中尤其能發揮它獨有的精神教育功能。古詩教學是個載體,是繼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的基礎。

三、班級口號

人之初,性本善。學古詩,揚禮儀!

四、本學期目標:

1.古詩教學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培養幼兒文明禮儀、交往合作、活潑自信等優秀品質。

2. 古詩學習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提高。包括傾聽習慣、記憶力、口語表達能力。

3.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初步學習用普通話在集體面前詠誦、表演古詩文。

五、研究措施:

(一)創設豐富的古詩導讀環境,營造良好的文明禮儀氛圍

陳鶴琴先生認為:“凡是可以給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環境。”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充分挖掘幼兒學習文明禮儀的資源,從營造豐富的古詩導讀環境入手,讓幼兒在耳聞目濡、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例如:我們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師生共同創設良好的古詩導讀環境,使孩子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潛移默化習得古詩。我們在教室裏都開闢了古詩園地,幼兒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或已經學會的`歌頌美德的經典古詩放入林中和夥伴共學共享;在師生自制的古詩專題板塊上,孩子們把自己對古詩中尊老愛幼、關愛他人以及團結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繪畫、剪貼等形式表現出來,和同伴們一起閲讀與欣賞。創設古詩活動環境,營造文明禮儀氛圍。良好的環境從多種途徑傳遞給幼兒大量的有關禮儀的古詩信息與刺激,為幼兒初步形成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開展有趣的古詩導讀活動,促進幼兒的禮儀習慣養成

只有當幼兒感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時他們才會樂意地去學,主動地去學。樂學之説,中國古已有之。因此,我們注重將古詩導讀活動融於幼兒的閲讀活動之中,例如:在古詩閲讀活動中,我們把《望天門山》這首古詩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在閲讀、感受、欣賞的基礎上體驗古詩語句的優美,感受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幼兒還用繪畫、小圖書、手工紙、毛線、樹枝等廢舊材料來製作古詩書,進一步表達自己對古詩寓意的理解。

我們還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豐富有趣的古詩導讀遊戲活動之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薰陶。如:我們將幼兒喜愛傳統遊戲“擊鼓傳花”——念一首喜愛的古詩、“抽卡片”——説一句禮貌用語等運用於導讀活動中,充分運用陳老先生“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教育方法,讓孩子邊玩邊記,樂中學,樂中記,使幼兒在充滿無窮樂趣的古詩導讀活動中,習得了基本的禮儀常識

我們注重為孩子在古詩導讀的活動中,為幼兒提供獲得自主自信、快樂成長的空間。例如:我們創設一個“小小播音室”的活動中,幼兒可以煞有介事地去在廣告欄裏自我推薦:“我已會了《憫農》這首古詩,願意學的請與我聯繫”等話語,並選擇好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方案,組織自己的“學生”們一起學習,還邊表演邊認真講解應如何學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愛惜每一粒糧食。而老師適時地介入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愛惜糧食與正確進餐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孩子們在互動交流與實踐中,懂得珍惜糧食的道理,學會了文明進餐的行為禮儀。

(三)在古詩導讀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內化幼兒的文明禮儀品

陳鶴琴先生説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應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讓他自己想。”“只有動手做,才能獲取直接的經驗,認識事物的性質。”這些思想為我們重視開展古詩導讀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體會禮儀行為的意義,內化禮儀品質,學會做人,學會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與方法。

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給幼兒提供了多種動腦、動手、動口的活動機會,在將培養幼兒良好禮儀行為教育滲透到幼兒的實踐活動之中。如幼兒將自己已學會的有關禮儀的古詩內容收集整理在一起,出版 “我喜歡的古詩”、 “文明禮儀古詩專集” 等, 又如:在親子活動活動前師生討論公共場合的禮儀行為要求,活動中在引導幼兒爭做文明的旅遊參觀者,文明對待小動物,遵守園規,文明乘車等一些公共場合的禮儀。活動中同伴之間有了爭執,我們就會聯繫《三字經》中的詩句,教育彼此要相互謙讓。 開展古詩導讀與社會實踐活動,

使孩子們在親身的體驗和感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學會了交往的禮儀,學會了發現與提問,學會了討論與表達,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行為實踐、情感體驗、禮儀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得以內化與鞏固,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在古詩學習中構建家園協調一致性,提高家長的教育機制

1.開設班級圖書角。為誦讀活動創造條件。利用幼兒自己的藏書,成立班級圖書箱,使書籍發揮其最大的作用。班級圖書箱內的書籍,可在午間、課間閲覽,也可以出借.

2.創設“古詩園地”。在班級內開設“古詩園地”,選擇淺顯易懂的古詩,以文字及圖片的形式,向幼兒展示。帶回家閲讀,共同進步。

3.在師生自制的古詩專題板塊上,孩子們把自己對古詩中尊老愛幼、關愛他人以及團結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繪畫、剪貼等形式表現出來,和同伴們一起閲讀與欣賞。

4. 創設“小詩人”“小小播音室”活動等,激勵幼兒積極背誦古詩,參與評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