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學習計劃

市政制定經濟社會的發展計劃

欄目: 學習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3.27W

 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市政制定經濟社會的發展計劃

年是實施“”規劃的最後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嚴峻挑戰,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幫助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緊緊圍繞“調整結構、突出轉型、加快發展”的總體要求,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多策並舉,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了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糧食總產達到76.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602.3億元,增長2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7%。三大需求協調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9%,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5%;出口總額增長22.1%。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5億元,增長26.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60.5億元、利税211.9億元,分別增長29.7%和26.9%。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積極謀劃推動全市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實現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超過20%,增長40%以上。97個工業轉型升級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建設,22個項目建成投產,形成了一批新的工業增長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0%,居全省前列。現代物流、文化、旅遊、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省級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年服務業完成投資386.3億元,增長37.6%;旅遊總收入77.5億元,增長34.8%。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積極推進,啟動了國家千億斤工程,完成了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建設任務,實施了7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旱作農業示範項目等一批農田基本建設工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現代畜牧業發展加快,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5%。

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快推進。圍繞13家產業集聚區和14家專業園區,實施“配套工程大規劃、基礎設施大建設、外來投資大招商、晉位升級大競賽、工作推進大督查”五大工程,在統籌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機構隊伍建設、功能集合構建、完善政策措施六個方面取得了突破。編制完成了27家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區域規劃及外圍交通、電力、通訊、供熱等專項規劃。產業集聚區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0億元,增長6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24.5億元,增長13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87億元,增長41%。中航集團、中兵集團等一批央企和行業重點企業(項目)入駐,新入駐企業達到355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理順了產業集聚區的管理體制機制,明確了晉位升級目標,完善了發展支持政策,產業集聚區的載體功能不斷提升。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市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2430個,同比增加161個,完成投資950.16億元,增長22%。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83個,同比增加99個,完成投資331.3億元,增長41%。128個“轉型升級雙千工程”完成投資157億元,新開工項目53個、竣工項目45個。251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97.9億元,超額完成全年目標,86個項目開工建設,66個項目建成投產。金龍集團5萬噸高精度鋁管、中新化工40萬噸甲醇等38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中兵集團百億元光電產業園、中航集團百億元產業基地、中國軟包裝百億元軟包裝產業基地等19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基地型產業項目先後落地並開工建設。

城鄉統籌發展全面推進。研究制訂了《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實施意見》等多項措施,社區户籍管理、社會保障、醫療衞生、教育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較大突破。組織編制了36個重點鄉(鎮、辦事處)整鄉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實施方案,36個重點鄉(鎮、辦事處)“三化”協調工作穩步推進。整合上級各類涉農資金,集中用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了一大批城鎮水電路氣、保障性住房、農村危房改造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項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20億元以上。城鎮化率達到42.76%,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轉變發展方式取得新進展。大力實施自主創新培育工程,衞華集團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建高遠裝備公司等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目前我市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共62家,居全省前列。嚴格落實各項節能減排措施,加快十大節能工程建設,大力淘汰落後產能,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全年關停小火電機組5萬千瓦,建成重大節能項目11個,新增節能能力30萬噸標準煤。預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6%,可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控制在6.02萬噸和5.5萬噸,順利完成“”減排目標。

重點改革和開放合作取得新突破。積極推進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持續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逐步健全基層醫療衞生體系,全面實施基本公共衞生和重大公共衞生項目,列入全省第二批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城市。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到433.79萬人,公共衞生服務經費達到人均15元。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天然氣價格調整聯動機制、居民階梯水價和階梯氣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對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試點單位實施了兩部制熱價,推進了供熱計量改革。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9億美元、市外資金223億元,分別增長30%和26%。完成進出口總額11.34億美元,增長8.7%;其中出口6.95億美元,增長22.1%。與中國建材集團、中國醫藥集團、中國高新投資集團、百威英博等重點企業已簽訂合作協議,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新改建農村公路528公里、大中危橋1001延米,新解決33.88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新增農村户用沼氣1.2萬户,全面啟動了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實施了46箇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5個特殊教育學校和7個學前教育試點工程,改建了2個縣級醫院、13箇中心鄉鎮衞生院和6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設了16個行政村衞生室、68個鄉鎮文化站和全省唯一1個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地保護項目。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在市、縣、縣全面啟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標準進一步提高,城鎮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穩步擴大,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全年新增保障性住房88.4萬平方米。就業再就業工作全面加強,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8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1.1萬人次。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752元和6241元,增長11.2%和14.9%。

今年各項工作取得的較好成效,確保了“”規劃的勝利完成。經過五年的發展,我市綜合經濟實力跨上新台階,初步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5%,人均生產總值突破30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70億元,提前一年實現了翻一番的目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200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6.7%,城鎮化率接近43%,綜合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跨上了新台階。特別是建設中原經濟區強市發展要領深入人心,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之路全面鋪開,全市團結奮鬥、幹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資金、土地等要素約束加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晉位升級壓力不斷加大。二是農業生產基礎條件依然薄弱,抗災減災能力不強,糧食穩產增產、農民持續增收面臨許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三是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7%,符合調控目標,但物價上漲壓力較大,部分困難羣眾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同時,我市仍存在產業層次不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不強、社會穩定任務艱鉅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在今年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啟動建設中原經濟區強市戰略的起步之年。實施好今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對於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推動新一輪發展步入良性軌道,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週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落實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富民強市為中心任務,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在持續,加快發展,突出轉變,強化產業、項目、區域、基礎設施、體制機制、人才與科技支撐,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堅定不移地實施引資項目雙帶動戰略,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更加註重改善民生,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保持社會穩定,建設效益、創新、生態、和諧,促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努力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5%,其中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增長3.8%、15.5%和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之內。現對主要目標作簡要説明:

(一)生產總值增長12.5%。主要基於以下考慮:一是從發展需要看,加快發展始終是工作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沒有一定的增長速度,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擴大消費就很困難。二是今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宏觀環境依然複雜多變,提出這個增長目標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各方面信心,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成果,確保“十二五”規劃開好頭、起好步。三是這一預期目標低於“”以來實際增速,主要是引導各方面切實把工作的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使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在調整中求提升。

(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這一預期目標較上年計劃提高1個百分點,高於生產總值增速1.5個百分點,體現了更加註重經濟增長速度與效益的統一。隨着全市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税源穩定增加,完成這一預期目標是有基礎的。

(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初步匡算,去年全市在建項目結轉投資規模約645億元。隨着“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一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以及去年以來簽約的一批重大招商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投資有望持續較快增長。

(四)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這一目標較上年計劃提高1個百分點,主要是考慮物價面臨較多上漲因素:原材料及能源、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高位運行,國際市場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農業生產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食品價格上漲壓力較大。這一目標考慮到價格翹尾影響,併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預留一定空間。同時,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作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國家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強價格調控和監管,堅決抑制價格上漲勢頭,價格預期目標將處於温和可控的範圍。

(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今年國家、省支農惠農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加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斷深化,我市城鄉居民收入有望保持持續增長。

(六)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之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預期目標為下降3.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均為“十二五”新增約束性指標,建議計劃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之內。

三、年全市重點項目初步安排意見

按照國家、省投資重點支持方向,經過積極爭取,確定省重點項目41項,年度計劃投資498.48億元(含線形項目);上報省核備市級重點項目165項,總投資607.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54億元。全市重點項目分行業情況如下:

工業方面。抓好中航工業航空高科技園、煤業集團永金化工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乙二醇、豫飛重工新型工業化裝備產業園等續建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百威英博百萬噸啤酒生產基地、中國電波科技城、日升數控軸承裝備公司數控軸承成套裝備柔性製造產業化等項目。

交通方面。重點抓好石家莊至武漢客運專線(段)、至月山鐵路增建第二雙線、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鐵路及共建部分)、塊村營至營盤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

能源方面。確保寶泉抽水蓄能電站、華電渠東2×30萬千瓦熱電機組等項目建成投運,開工建設新中益2×60萬千瓦火電機組項目。

農林水利方面。重點抓好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南水北調中線(段)、南水北調中線一期總乾渠配套工程、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等項目建設。

社會事業方面。重點抓好機電高等專科學校二期、市二院市骨科醫院病房樓、第一榮康醫院榮軍病房大樓等項目建設。

城建及其它方面。重點抓好中糧()現代糧食產業化基地(一期)、農商新天地中部農產品現貨交易基地、賈屯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

 四、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堅持“重在持續、加快發展、突出轉變”的總體要求,圍繞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為全省提供示範性經驗,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強市,全面抓好貫徹落實,着力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一是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協調。堅持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制度,準確研判運行態勢,及時提出措施建議。強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運行情況的監測監控,加強煤電油氣運供需協調,提高要素支撐保障能力。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把人民生活和農業農村用電需要放在首位,全力給予保障。二是深入開展為企業服務工作。落實完善重點企業服務制度,加強產銷對接,穩定和開拓市場。加強銀企對接,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骨幹企業信貸支持。支持商業銀行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力爭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加強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等工作。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培育上市後備企業,實現企業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三是努力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完善價格監測分析制度,健全物資儲備、調節基金、臨時干預、市場檢查等機制。保障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加強成本調查和成本監審工作,拓寬羣眾價格訴求渠道,繼續開展農資、醫藥、教育等價格收費檢查,嚴厲打擊不正當價格行為。健全價格輿情監測和信息反饋機制,合理引導社會預期。

(二)促進三大需求協調增長。一是保持投資較快增長。建立和完善分級負責、三級聯動的項目推進機制,責任明確、信息互通的協調聯動推進機制,堅持重點項目周例會、市縣兩級聯審聯批和“兩級三層”等制度,重點加快項目前期審批,集中力量抓好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和轉型升級重大項目建設。繼續實施爭取中央投資目標責任制,抓緊謀劃項目,加快推進前期,組織好項目篩選上報,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地方債券規模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積極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國家、省增加對城鎮低收入羣體和農民的補貼,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繼續做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工作,加快“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促進文化、教育、娛樂、養老、家政、醫療保健等新興服務消費。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三是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做好承接產業轉移、央企合作和對外招商工作,深入推進與中國醫藥集團、中國高新投資集團、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等央企的戰略合作,圍繞我市戰略新興產業、戰略支撐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尋求新的合作領域。鼓勵企業培育出口品牌,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售價。加快推進口岸作業區項目建設,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三)加快推進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堅持承接轉移、增量帶動與改造提升、存量調整相結合,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與產品結構即期適應性調整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工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一是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優勢支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突出“高質、高端、高效”,努力實現產品由中低端為主向終高端為主轉變,產業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轉變,產業效率由高耗低效為主向低耗高效為主轉變。二是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圍繞破解先導產業技術瓶頸,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加快開發高新技術及產品,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帶動形成和壯大一批新興先導產業與產業集羣。圍繞促進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以關鍵技術突破,帶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建設一批企業研發中心。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組建帶動力強的龍頭物流企業,積極培育和開發農村物流市場。大力發展旅遊和文化產業,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開發旅遊新業態,旅遊總收入、接待遊客人數均增長15%以上。大力發展金融業,加快推進市及縣、縣農村信用聯社改制農村商業銀行工作。

(四)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步伐。把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為縣域人口集中的新載體、產業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按照城市標準完善提升基礎設施服務承載能力,各級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30億元。突出抓好平原新區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以上。做好項目引進工作,圍繞央企、行業龍頭企業引進一批基地型項目,圍繞沿海產業轉移,引進一批鏈條式的產業集羣。加快功能集合構建。推進和鄭州大學、駐新高校等科研單位合作,建設一批產學研示範基地,加快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繼續開展競賽升級活動,明確晉位升級目標及階段性任務,爭取集聚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五)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一是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和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以52個示範社區建設為重點,全年完成投資65億元,新入住農户4萬户。充分發揮城鎮、產業集聚區和農民創業園平台作用,實現48萬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推進城鄉一體化制度建設改革試驗。二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圍繞“十二五”期間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穩定的能源保障體系目標,加快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石武高鐵車站廣場及周邊三縱三橫道路,開工建設新月鐵路第二雙線,強力推進鄭州至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小火電機組上大壓小和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農網升級改造。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進一步加大水利建設投入的機遇,積極爭取上級水利建設資金。加快完善信息網絡。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營造“整潔、有序、文明、優美”的市容環境,爭創省精細化管理優秀市。

(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着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整合千億斤工程、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良田建設等項目資源。開展大宗農作物高產創建活動,打造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優質高產示範區。建設優質小麥產業園、原陽100萬畝優質大米項目和中國優質小麥種子基地。穩定糧食生產,糧食總產達到80億斤以上。發展糧食深加工,打造國家級糧油食品產業園。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350萬畝、總產達達到410萬噸以上。積極發展林果、蔬菜、苗木花卉等生態高效農業。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6%以上。強化現代農業科技立體支撐能力,建設高科技農業產業帶。推進基層農技推廣、質量檢測、良種繁育等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機構,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

(七)加快推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着力破解瓶頸制約,以重點改革推動全局改革,力爭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着力擴大民間投資。落實國家、省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放寬市場準入,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税費、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全面進入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健全產業集聚區建設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異地投資税收分享機制落實,完善產業集聚區綜合評價、激勵機制,對產業集聚區進行綜合評價、動態管理。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功能,促進產業、人口和要素集聚。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基本完成“五項重點改革”三年重點工作任務,力爭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深化國企改革。啟動局(委)屬企業脱鈎改制工作,實現國有資本優化配置,推進國有產權(股權)市場化運作,盤活國有企業有效資產。推進資源性價格改革。穩妥推進居民生活階梯水價、氣價改革,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政策。同時,深入推進警務體制改革,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的改革,進一步推進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的體制機制創新,為全省提供典型示範經驗。

(八)堅持不懈地推進節能減排。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着力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後技術、裝備和產能。全面啟動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工作,從源頭上控制“兩高一資”項目,加快推進孟莊、小店、平原新區、賈屯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配套管網,提高污水處理廠收水率和處理能力。推進餘熱餘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建築節能和綠色照明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及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暨低碳經濟,全面推進規劃項目實施,抓好新亞集團等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建設。切實抓好水污染防治,確保5個省控地表水責任目標斷面水質達標率90%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85%以上,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積極爭取國家保障性住房建設補助資金,爭取新開工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89萬平方米、30萬平方米和1.5萬平方米。加快棚户區改造步伐,完成各類棚户區拆遷6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80萬平方米。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開展創業型城市創建,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重點做好農民工和就業困難羣體就業工作。擴大新農保試點範圍。將領取養老保險金的退休人員和高校在校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提高城鎮基本醫保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提高新農合補助標準。健全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城鄉低保保障補助水平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供養標準。加強孤兒救助保障併發放基本生活費。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優化中小學佈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重點院校、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為突破口,提高中高等教育質量。健全農村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每個縣(區)有1所達標的縣級醫院和2—3所達標的中心鄉鎮衞生院,每個村有一個標準化村衞生室,每個社區有一個標準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科技、體育、計劃生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做好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工作。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維護社會大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