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禮儀常識

中西餐桌禮儀報告

欄目: 禮儀常識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導語:餐桌禮儀。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吃飯用餐時在餐桌上的禮儀常識,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西餐桌禮儀報告,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中西餐桌禮儀報告

摘 要:餐桌禮儀是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餐桌禮儀在賓客的座次安排、餐具的使用、上菜次序和離席時的禮儀存在着許多不同點。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內涵、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生活態度和不同的飲食結構形成了不同的餐桌禮儀。瞭解這之間的差異,將會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跨出國門,更好地與西方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樹立中國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與學習。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的同時,對西方的精華進行吸取,從而取得社會文明的進步。

關鍵詞:中西方;禮儀;比較

人類的飲食與生存有着密不可分關係,而“吃”的禮儀在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和社會生活樣式而有所不同。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隨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湧入中國,中國的傳統禮儀也受到了西方禮儀與文化的衝擊。掌握中西方禮儀的區別會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跨出國門,更好地與西方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樹立中國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與學習。

一、中西飲食文化的淵源

(1)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台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清代受西餐傳入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進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衞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

(2)西方餐桌禮儀起源於法國梅羅文加王朝,當時因着拜占庭文化啟發,制定了一系列細緻的禮儀。到了羅馬帝國的查裏曼大帝時,禮儀更為複雜,甚至專制。皇帝必須坐最高的椅子,每當樂聲響起,王公貴族必須將菜餚傳到皇帝手中。在十七世紀以前,傳統習慣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時代,餐桌禮儀顯得繁瑣、嚴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樣的用餐習慣。高盧人坐着用餐;羅馬人卧着進食;法國人從小學習把雙手放在桌上;英國人在不進食時要把雙手放在大腿上。歐洲的餐桌禮儀由騎士精神演變而來。在十二世紀,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國,餐桌禮儀和菜單用語均變得更為優雅精緻,教導禮儀的著作亦紛紛面世。時至今日,餐桌禮儀還在歐洲國家繼續傳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須穿上得體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禮物,處處表現優雅的言談舉止。

二、中西餐桌禮儀的比較

1.中西方就坐和離席

中國的就坐與離席禮儀一般是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呼女士。主人一般坐在圓桌的正對着門的位置上,而主要宴請的賓客則分別就坐與主人的兩側。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枱入座。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在西方的餐桌禮儀中的座次安排是以男女分隔而坐為原則,男主客優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邊,而女主客在男主客的右邊,其他夫婦則以對角方式就坐。通常遵循客人先入坐,長者先於年輕人入坐,已婚者先於未婚者入坐,陌生人優先於熟識的客人或家人入坐。離席時長者女士優先離開。

2.中西方的就餐衣着

在中國,人們在餐館用餐的穿着可以隨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褲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會上才穿的隆重一些。在西方國家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着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不可穿休閒服到餐館裏用餐。

3.中西的.餐具使用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禮儀最基本差異。我國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為我國最原始的筷箸原料。刀叉的出現比筷子要晚很多。據遊修齡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歐洲古代遊牧的生活習慣有關,他們馬上生活隨身帶刀,往往將肉燒熟,割下來就吃。大約15世紀前後,為了改進進餐的姿勢,歐洲人才使用了雙尖的叉。到18世紀才有了四個叉尖的叉子。刀叉和筷子,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還影響了東西方人生活觀念。

4.中西餐飲對象的差異

中國有句古語:“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文化的地位,中國的飲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俱全,而且注重各種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等營養調和和理性認識指導烹飪。而西式餐飲的主要特點是生,如帶血絲的牛排;冷,凡是飲料都加冰塊;甜,無餐不甜。西餐主要追求快捷方便,比較大眾化。

5.中西餐上菜次序的差異

中餐上菜次序先冷後熱。熱菜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這些程序不僅可以使整個宴飲過程和諧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體現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禮儀可使宴飲活動圓滿周全,使主客雙方的修養得到全面展示。西餐上菜的次序通常是麪包黃油、涼菜、湯、海鮮、主菜、甜點、水果。冷菜和湯同時就着麪包吃,涼菜也叫開胃小菜,作為第一道菜,一般與開胃酒並用。

6.中西方就餐時使用手機的差異

在吃西餐的時候,西方國家的人基本上都不會開手機,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機鈴聲都會很小聲,有電話一定要接的話,要向同桌的就餐者道歉,然後起身出去接電話。而這一條在吃中餐的時候很少適用,但在用餐的時候接電話,同桌的就餐者同樣會感到焦慮。

7.從餐桌話語上看中西文化差異

中國人請客吃飯時,擺在桌上的菜花樣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會更多,越名貴、越奇特的菜會越顯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卻往往要説“今天沒有什麼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點”之類的話。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餘為最佳。如果在家裏,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這樣女主人會很高興,認為大家喜歡她做的菜。面對豐盛的宴席,主人會説“已經傾其所有來招待大家” 的話。對中西主人的餐桌話語進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國人遵循了“貶己尊人”的原則。而西方人強調效率和實用主義價值觀,在交際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

通過中西餐桌禮儀的比較,不僅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傳統,還折射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中西方國家的餐桌上的文化互相影響,相互融合,使得兩者都變得更加的完美和科學。因此,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對立統一價值觀,努力的去相互理解,相互適應,但這並不意味着要完全拋棄他們自己的風俗和價值觀。餐桌禮儀的發展需要在結合自身的特點的同時對外來的禮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能夠發展的更加具有時代性。

參考文獻:

[1]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0:92-127

[2]李天民,《現代國際禮儀知識》,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2003.12:109

[3]趙榮光,中國飲食文化概論[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 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王俊霞,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文化差異[J],學術交流,2007(2)

[6]羅露莎,淺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J],雙語學習,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