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父母怎樣引導孩子從遊戲中學習

欄目: 家庭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81W

隨着教育宣傳的不斷深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童年的寶貴和遊戲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父母怎樣引導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希望有所幫助!

父母怎樣引導孩子從遊戲中學習

1.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幼兒應該掌握哪些關鍵經驗。

人類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浩如煙海,但對幼兒來説需要掌握的是符合其年齡特點,又能為後繼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經驗。這些關鍵經驗的掌握不僅為兒童日後的學習提供智力支持,更形成了優良的學習品質。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地指明瞭幼兒應該掌握的關鍵經驗,即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家長只有熟知這些內容,才能在孩子的遊戲中進行有意識地啟發和引導。

2.提前"備課",明確孩子感興趣的遊戲和事物中所藴涵的教育價值。

日常生活和遊戲是兒童學習的最主要的途徑。而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因此,要想在孩子玩時引導孩子進行學習,那就不能打無準備之仗,父母也需要像老師一樣進行"備課"。當然這裏所指的"備課"不是要給孩子講課,不是灌輸,而是父母要經常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兒童感興趣的事物中可能學到的內容,獲得的經驗進行梳理,從而引導幼兒更深入地發現和探索。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提倡"活教育",主張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尋找"活教材","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會的直接的書,即讓兒童在與自然和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因此,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花鳥魚蟲都可以是兒童學習的教材。

比如:父母要帶孩子去公園玩,事先可以想一想,孩子可能會對哪些事物感興趣?這些事物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孩子在與這些事物接觸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哪些經驗?我可以用哪些方法引導孩子進行探索?當"備課"備得多了,父母才能明確引導兒童深入探索的方向,才能充分發揮"玩耍"的學習價值。

3.自覺學習和運用教育策略,成為孩子玩耍過程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

父母在陪伴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常見幾種角色類型:

第一種是看護者,即讓孩子自己去玩,在孩子玩的過程中他們一言不發,只管做自己的'事,他們的任務只是看管;

第二種是替代者,這類父母意識到要陪孩子一起玩兒,但當孩子在遊戲中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會鼓勵和引導孩子進一步探索,而是加以代勞,代替孩子進行遊戲,比如當孩子不知道怎樣用積木搭建一個房子時,這類父母會親自動手搭一個房子,讓孩子在旁邊看着。

第三種是支持者和引導者,這類父母會在陪伴孩子游戲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會適當提供支持和幫助,當孩子的操作還有可探索的空間時,他們會給予孩子方向上的引導。很明顯,第三種類型的父母是最合格的教育者。遊戲絕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快樂,陪伴孩子玩耍絕不只是跟孩子呆在一起,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快樂中獲得成長。

因此,父母不能僅僅是看護者,袖手旁觀者,也不僅僅是一個玩伴,父母在孩子的遊戲中要承擔起教育者的責任,做兒童遊戲的支持者和引導者。這就需要父母運用一些引導技巧,促進兒童的學習,而不是替代兒童學習。比如:當孩子拿着一個塑料吸管在手裏擺弄,沒有進一步的探索時,父母可以給他(她)提出一個要求:你能用這個吸管發出聲音嗎?再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搭積木,當兒童只知道用積木搭房子,而沒有其他方面的嘗試時,父母可以説:我們還可以用積木搭什麼?讓我們來試一試。通過這樣的引導和啟發,幼兒可以使一些初步的探索深入下去,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

其實,對兒童的教育和培養無須花大價錢送到社會上專門的教育機構,父母才是最好的教育者。父母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和陪伴孩子游戲給予孩子最及時,最自然,最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