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大學生時間安排調查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W

在發生了一個事件或情況之後,我們有必要弄明白問題情況,最後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時間安排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時間安排調查報告

大學生時間安排調查報告1

一、調查思路

(一)調查目標: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小釋站。假期生活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大學寒暑假假期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説,假期的次數是倒計時,過一個少一個。因此,作為一個有較高文化的社會羣體,大學生的假期生活應該怎樣度過才有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調查針對廣西師範大學學生展開大學生假期生活的調查,瞭解當代大學生的假期生活狀況,並針對當前大學生假期生活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從中挖掘出當代大學生假期生活狀況的共性。在此基礎上,剖析現象背後的成因,找出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引導大學生科學安排假期時間。

(二)調查對象:廣西師範大學學生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即製作一份面向大學生的假期生活安排調查問卷,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通過網絡向身邊的同學發放問卷。

2、訪談法:針對身邊具有典型性的學生進行深入的訪談研究,對不同個案從不同角度進行調查,概括其特點並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3、觀察法:即通過觀察身邊的同學對假期生活的安排,得出調查結果。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本次調查通過網絡面向廣西師範大學大一至大四學生髮放問卷100份,回收且實際有效100份。調查樣本基本情況:大一80.65%;大二12.9%;大三6.45%;大四0%。

(二)本次調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大學生對於假期的自我觀感關於假期計劃,15%的同學表示有,並且很具體;48%表示有,但不具體;37%則表示沒有計劃安排。關於假期計劃執行力度上,12.3%的同學表示一直堅持;57.9%表示實行一段時間就堅持不下去:29.8%則表示沒有付諸實踐。在回答如果假期裏無事可做會有什麼感覺的問題上,28.3%的同學表示會覺得日子很逍遙自在,很舒服;25.2%表示很自責,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40%則表示覺得自己很頹廢,但也很無奈。關於假期生活規律性的問題上,22.58%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生活非常規律;58.06%認為比較規律,無太大變動;19.35%則表示不太規律,尤其是飲食和睡眠。從以上三個問題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對假期安排還是比較有規劃,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假期時間,超半數的學生在計劃的執行力度和堅持時間上還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中也能看出一部分同學對於自己的假期生活感到頹廢,卻也沒有想辦法改變現狀,怨天尤人,最終假期也會在他們得過且過中消逝。,每天的生活多是隨心所欲,晚上不睡,白天不醒,生活規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有的同學假期完全沒計劃或者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計劃只是空置。我覺得這也折射出了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對未來規劃意識不強,自控能力不夠,行動力不足。

2、學習方面關於制定假期計劃,24.5%的學生選擇了學習或參加培訓班;20%選擇了與親朋好友聚會;15%選擇了外出旅遊;22.5%選擇了打工或參加社會實踐;18%則選擇宅在家。在學習態度方面,36.8%的學生表示在假期也要抓緊學習;27.5%表示假期就應最大程度的放鬆,暫時不學;29.2%表示在假期中無考試壓力,不想學。從以上兩個問題的數據可以看到,大多數學生都有重視假期學習的意識。通過訪談和觀察我們也瞭解到有一部分學生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打算充分利用假期時間提升自我。比如,參加英語培訓班,為四六級考試做準備;多看書,補充精神食糧;利用假期成塊的時間,學習駕駛這種需要他人、駕校教授的技能,考取駕照;還有學習某項技能或為考取各種證書做準備,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但有一部分學生卻存在這樣的意識:只要逃離了學校,逃離了考試,就不用學習。在漫長的假期中,無上進心無緊張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屈指可數。

3、社會實踐方面在假期計劃上,22.5%的學生選擇了打工或社會實踐。在做何種暑假工上,47.3%的學生表示選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12.5%表示做工廠裏的工人;7.4%表示選擇銷售員或餐飲服務員;13.6%選擇家教;8%選擇志願者;關於假期實踐目的,26.38%的學生是為了掙錢,增加收入;35.46%是為了鍛鍊自己的能力,38.26%是為了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從以上三個問題的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找兼職是為了鍛鍊自己,並希望與自己的專業對口或以後的工作接軌,對以後步入工作崗位起一個過渡作用。也有一部分的學生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假期兼職打工,賺取生活費。隨着時代的變遷和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也日益豐富。但無論是何種形式,都是大學生積極融入社會,在社會中不斷磨練自我、提升自我的體現。

三、相關建議

(一)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相應可行的計劃對學生來説,假期是一個難得的可以由自己完全掌控的時間。在學校時,學生由於上課或其他事情的阻礙,有許多想做卻又沒能做的事,但在假期,大學生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想要實現這些事情,首先得有一個詳盡的計劃。這個計劃應儘可能的考慮到它的可行性、具體性,還要突出重點,而不能過於片面性和抽象。計劃趕不上變化,應根據情況隨時修改計劃,這樣才能確保在假期裏也能有條不紊,過的充實豐富。

(二)學習不能鬆懈只要還是學生,學習永遠是第一位。市場人才需求日新月異,本科學歷已不被看好,許多企業崗位更青睞學歷高一層的研究生,準備考研的同學則應該充分利用假期做準備。現在大學生當中,考證、過級之風漸濃,但也體現出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利用假期集中的時間,考過了自己感興趣的認證,既多了一技之長,也能提升將來的就業競爭力。

(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自我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從理論到理論,概念到概念,而市場需要的恰恰是擁有豐富經驗的人才。所以大學生最應做的是走出家門,走進社會,重視假期的實習機會,通過實習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和處理事務的應變能力,增加社會閲歷和責任感。這對大學生來説,不管是就業還是深造,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四、結語通過對假期生活安排的調查,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很好的利用假期做各種有意義的事。打工兼職,體會賺錢之不易;參加社會實踐,體味社會之艱辛;努力學習,提升內在之精神。假期不同,收穫不同。也有一些同學得過且過,虛度美好年華,期望他們今後能認清自我與現實,及時調整,合理利用假期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總之,希望廣大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合理的安排一個健康有意義的假期,制定切實可行的人生規劃,腳踏實地地奮鬥,為更好地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時間安排調查報告2

一、導言

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是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刻,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想的場所。並非每位大學生都能處理好學習、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矛盾,合理安排課餘生活時間。為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如何處理協調學習、生活、社會活動間的矛盾,幫助大學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使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分配達到最強化。通過對課餘生活情況的描述分析,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客觀結果,希望能對大學生有所啟迪。

為了調查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我們對男32名女68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大一男生有14名,大一女生30名,大二男生有18名,大二女生有38名。其中男生的課餘生活主要用於體育鍛煉、上網、參見社團活動、談戀愛,並且是大一男生多於大二男生。而女生的課餘生活主要用於上網、兼職、學習、參加社團活動,大一和大二女生活動人數不相上下。

從這些情況來看。可以看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特點。“參加各種團體學生會工作活動”、“學習”、“上網”三項是大學生課餘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形式。調查發現,由於生理上的差異,男生偏愛體育活動鍛鍊,女生較愛學習。

我們還對大學生對課餘時間利用滿意程度做了分析,有36.3%的人對自己課餘時間的利用感到滿意,有43.8%的人較滿意,有19.9%的人不滿意。這充分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課餘時間的利用情況滿意,有65%的大學生對未來課餘時間利用有信心有憧憬,但還有35%的大學生沒有信心和憧憬。

並且我們還對很多高校也進行了調查。例如,通過對瀋陽工程學院大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從總體上對大學生的課餘時間及課餘活動狀況、大學生對待課餘時間的狀況以及課餘生活對大學生的影響狀況等課餘生活狀況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對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時間的大學生的課餘生活及大學生在課餘生活上的主觀想法與實際行動之間進行了對比分析。同時通過上述的課餘生活狀況和對比分析發現目前大學生課餘生活所存在一些諸如課餘生活安排盲目、對課餘生活的認識及評價不正確、課餘生活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等問題,並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分析產生大學生課餘生活問題的因素。總之,通過本次調查,反映出目前當代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的質量不高,無論是學生個人、還是學校都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問題,及時從各個方面採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大學生課餘生活的問題。江西醫學院上饒分院,從調查結果上看,大學生的課餘生活似乎不再太有意義,也許是經歷了就不會有新鮮感,就不會那麼激情澎湃,所以就有更多的人追求較低級的趣味來調味。但是,作為一名大學生,還要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儘早把生活重心放在學習上,娛樂活動只能為輔。這次做這麼一個調查報告,是想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態度和方式,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們的思考。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我們在學院隨機發送了我們的調查問卷100張(其中包括大一學生44名、大二學生56名)。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蒐集及參閲了國內關於消費、體育消費、動機理論等資料為本研究參考、分析和利用。

2)問卷調查法。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率100%。其中,男生48人,女生52人。

(3)數理統計法。對所收回問卷的各項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處理。

3.組員分工和調查研究步驟

(1)全部調查活動及統計工作均有組內全部同學共同完成。

(2)設計問卷、發放問卷、回收問卷、統計問卷、整理分析問卷。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課餘時間較為充裕

問卷第六題“您覺得您的課餘時間充裕嗎?”調查結果表明:53.8%的學生課餘時間充裕,從問卷第一題“您每天的課餘時間大約有多少小時?”的選擇中可以看出,58.8%的學生課餘時間在4~6小時,其中大一的學生課餘時間一般在大二的學生一般在5小時以內,不難發現大二的學生課餘時間相比大一學生的少些。

2.大學生主要課餘時間安排,活動內容分佈差異性較大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較大部分學生將課餘時間用在學習、網絡娛樂以及參加各種團體學生會活動上。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特點。“課餘學習”、“網絡娛樂”二項是大學生課餘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形式。由於大學生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是的大學生的課餘活動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3.整體學習氛圍較好

許多人都認為升入大學之後,由於遠離父母的視線以及寬鬆的氛圍和各種誘惑不斷,大學生很容易荒廢學業。然而本次對我們學院大一大二的學生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依然將學習擺在很重要的地位,在問卷第三題“您平均每天通常學習多長時間?”的選擇中可看出,73.8的學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用於學習,甚至有的學生將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

4.課餘時間的收穫

問卷第七題“您在您現在的課餘時間中得到的最多的是什麼?”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的學生收穫了“充足的.休息時間”、“實踐動手能力”,小部分的學生認為收穫了“各種社交技巧”。

5學校在學生課餘時間所做工作差強人意。

通過對問卷第八題“你如何看待學校在學生課餘時間所做的工作?”的分析可看出,31.3%的學生認為學校組織活動較多,32.5%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工作有些許影響,但也有23.8%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工作做的微乎其微。

6.學生對課餘時間的利用有信心

大多數學生對課餘時間的利用表示很有信心,並對未來課餘時間的安排充滿憧憬。從問卷第九題的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63.8%的學生對現在自己課餘時間的安排比較滿意,但仍有25%的學生不滿意現狀。

大學生時間安排調查報告3

一.調查背景與概況

1.調查對象:大學生

2.調查方式:實地走訪為主,參考資料為輔

3.調查內容:大學生對寒假生活的安排

二.調查內容及分析

寒假,對於很多學生來説是一個放鬆身心,提高自身修養的大好時機。能夠把握這一個月多的時間真正去學點什麼,做點什麼應該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考慮的。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就應當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通過調查瞭解到當代大學生寒假生活分為四類:一、參加社會實踐兼職打工。二、埋頭苦學,參加各類培訓班。三、出行旅遊度假觀光。四、在家“無聊”一族。

社會實踐,兼職打工

調查結果顯示,現代大學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學生是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學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學生認為要鍛鍊自己的能力,對報酬無所謂。隨着社會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打工的形式開始變得異常豐富起來。有22%的大學生選擇網絡公司;4%的大學生選擇暑期教師;19%的大學生選擇市場調研員;13%的大學生選擇營銷策劃員;16%的大學生選擇做志願者;9%的大學生選擇做促銷;5%的大學生選擇到快餐廳做鐘點工;12%的大學生選擇其它。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到企事業單位實習的大學生也為數不少,這樣既可鍛鍊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又可開闊視野,接觸社會,為日後工作積累社會經驗。寒假兼職打工賺錢是許多學生的選擇。“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多吃點苦,父母少花點錢。”這是時下不少大學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傳統的家教、推銷翻譯到現在的網吧管理員、市場調研員、快餐店鐘點工,甚至是一些大膽另類的選擇,如(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商店或)替網絡公司試玩遊戲等都成為現在大學生打工時所選擇的職業。儘管大學生“打工族”具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自信,但他們也同樣有着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因打工而上當受騙的事件才層出不窮,有的甚至被騙入傳銷組織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社會實踐兼職的方式很好的促進了個人能力的提升,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更為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公民創造條件,當下社會擁有高素質、高能力,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和貢獻個人價值,為集體而服務的人是搶手的關鍵,全心全意為集體大眾服務,將個人才能貢獻於集體才是衡量成功的最高目標和高尚人生理想。多元化的實踐方式為每個人提供了機會和展示平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制勝法寶。

埋頭苦讀,繼續深造

寒假,成為一些大學生備戰的“黃金時期”。參加各類培訓班早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類形形色色的招生廣告在校園內隨處可見,寒假報名參加英語、電腦培訓班的大學生,大都是為了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將來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掌握多種專業知識,取得多個文憑、證書更有利於找到理想的工作。還有不少大學生趁寒假報名參加汽車培訓,為了將來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時用不上,也對自己有好處。此外,不少大學生到圖書館、書店“充電”,攝取精神食糧,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等。這些大學生如果能夠勞逸

結合,在用功學習的同時放鬆自己的心情,“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與時代不相吻合,寒假是一個充電的好機會,也是一個瞭解社會的良機。

社會之大,包羅萬象,在書海中漫遊,與知識海洋中陶醉,不失學生的本,為成為高素質,全面發展的高等人才夯實基礎;時間寶貴,寒假——大學生備戰的“黃金時期”。很大部分人提升了自我,找到了前進方向和人生目標。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大學——人生的驛站,帶來了無盡的快樂,更帶來了光明的憧憬和契機,每個人都要把握時機,抓住機遇,奮勇向前,走向勝利彼岸!

外出旅遊,飽覽風光

大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薰陶,包攬祖國山河風光,使生活張弛相濟、勞逸結合,使人腦得到精神保健、生命獲得和諧運動,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潮流。部分大學生利用寒假欣賞名山大川,不僅豐富了閲歷,增長了經驗,從外出經歷中體會人生,感觸社會,同時也能體驗到出門在外的不易出行旅遊,度假觀光,與同伴相互照顧,增進了解,培養提高了與人交流的能力。“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孔子的名言,流傳萬古,仍舊光彩奪目,我們來自大自然,更應回饋大自然,感受自然之魅力,感受華夏神州,大好河山,在天地靈氣間積聚靈感,揮灑出青春與激情,鬥志昂揚的——前進。

“無聊”一族,昏昏度日

有些大學生雖然在放假前已經制定了周密的寒假計劃,但是回到家後睡覺、看電視、上網、看小説卻成了部分大學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動,沒有寒假盼寒假,寒假到了又覺得無聊,短暫的一個月就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消極的人生不會給人帶來絲毫好處,頹廢、空虛會充斥人的靈魂深處,人的精神也徹底的被摧毀和侵蝕,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

去鬥志和鬥爭意識——亮劍精神,“敢於亮劍,才能所向披靡,那怕自己弱於對手,無法取勝,你的對手也會因為你敢於亮劍,從而對你產生由衷的敬佩和畏懼,你也將在亮劍中徹底取勝。”無上的榮光和高昂的鬥志也將成為你永恆的閃光點,流芳百世,萬古流芳。

積極的人生才是勝利的人生,利用自己的能量和積儲,為自己的人身創下厚實的積澱吧!在厚積薄發中,成就你自己——璀璨奪目的明珠,為輝煌的人生而努力奮鬥吧!

三、調查結論與評價

通過對寒假生活的社會調查,我們不由得感到欣喜,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風貌,同時也感悟到大學生們獨特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寒假成為很多大學生學習的新陣地,是大學生展現青春風采,施展一技之長,增長知識,吸取經驗的大好機會。總之,大部分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度過一個健康有意義的寒假。

很多大學生鍛鍊了自己,瞭解了社會的現狀,為自己日後步入社會打下了基礎,為成就人生理想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學生是一羣充滿了活力和激情的羣體,他們為自己的青春,為社會,為國家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社會、集體才是我們的主戰場,我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最終都會在社會、集體中匯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寒假生活對於我們來説是充滿意義的,選擇對方向,朝着它不斷靠近,才會發現人生的真諦——原來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

四、建議

首先要明確目標方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先想好達到的目標,有了目標再確定計劃。沒有目標和計劃的事情是盲目的,也是低效的。

其次要做好角色轉換。

再次要掌握學習能力。要安排好課後時間,多讀一些書,充分利用好大學圖書館的藏書資源。此時讀書“博”比“專”更重要,要先“博”後“專”。“博”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專”是為了更有深度。“博”也是為了更好地“專”。要通過讀書,形成一種學習習慣,掌

握一種學習技巧。目前及將來的社會,一個人有無才學,主要不在於你會背多少公式定理唐詩宋詞,而在於你是否擁有更科學有效的學習能力和進取精神。最後要培養社會本領。大學雖不是真正的社會,但相對於以前單純的學習生活來説也算得上一個小社會,如果需要當然也是必要,可以接觸到方方面面的事。不管是畢業就業還是考研,遲早要走上真正的大社會,與人交往,處理各種問題,所以要學會適應,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不比學習成績差。要有意識磨練和鍛鍊自己,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提高社會實踐技能,培養不怕困難、樂觀向上、勇於進取的人生態度。在實踐活動中多觀察勤思考,提高明辨是非、妥善處事的能力。要學會交友,從友誼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力量。要培養高雅情趣和愛好,善於調適自己的情緒,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人格。

大學生時間安排調查報告4

近日,針對大學生課餘時間活動這個話題。瞭解我校同學的課餘活動狀況,我展開了對我班(10酒旅01班)30名學生的調查,這次調查,我採取了全面調查的方式,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課餘安排的的內容。現在,結合一項專項調查結果,對我校學生課餘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一、課餘活動內容取向概況

根據一項專項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餘活動方面存在內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給出課餘活動的7個選項之後,大學生作出瞭如下的選擇。

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表現出的特點。“逛街”、“社交”、“上網、打遊戲、看電視、聊天”、三項是大學課餘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從中課餘看出還有很多大學生沒有好好安排課餘的時間,其主要體現在“玩”上面,用於真正有意義上的時間很少。但是有一點值得表揚,用於社交時間的同學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多的,這表明,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學課餘生活時間安排的差異

從整體看,我班的學生時間安排很不合理,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玩”上面,從中也可以看出所有大學生的課餘時間安排,真正用於學習上的少之又少,而用於玩的時間卻占課餘時間安排的七成以上。再則,也同時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大學的生活心裏狀況,在大多數的人認為上大學就是來學校玩的,而不是用於來學習,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

從以上現象,大學課餘時間的安排我們值得去深思,我們該好好想想我們大學課餘時間的安排,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去安排好大學課餘時間?使自己過的更充實?

第一,在前一天安排好後面一天該做的事,且每天堅持。

第二,擴大自己的交際圈,讓自己去每天去認識新的朋友。

第三,安排好了自己的課餘時間,要明白清楚自己到底要幹什麼,該幹什麼。

第四,在課餘時間裏多去做些有意義,自己認為值得的事。

第五,自己要有珍惜時間的強烈心態,加強去鍛鍊自己的心態

綜上所述,我們的課餘時間不容忽視,課餘時間安排的好不好,説的重一點,它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磨滅一個人。所以我們得好好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因為我們在學校的時間、用來學習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好好珍惜吧,同學們!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