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某區加快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某區加快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某區加快園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環境是生產力,在當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不斷營造環境比較優勢,才能搶得發展先機,贏得更多的關注和項目投資,進一步把園區做大、做強,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結合我區實際,課題組近期深入經濟開發區和部分項目單位,就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推進園區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基本情況

1、園區建設情況。20xx年,區委區政府決定在原經濟開發區梅花園區的基礎上,南延建立城南工業項目區,規劃控制20km2,其中起步區(核心區)6km2,着力建設“以工業為主導的南部新城”。城南工業項目區在去年徵地1平方公里的基礎上,今年新徵土地1650畝,建成區初步實現“七通一平”。另外,佔地31畝、投資3000多萬元的生活配套服務區正在加緊拆遷建設之中。

2、園區項目建設情況。目前,梅花園區共入駐項目46個,並全部建成投產;城南項目區已入駐項目31個,引資總額達6.2億元,部分項目已建成投產,涉及機械、建材、紡織、農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今年上半年兩園區共實現工業總產值8404萬元、工業增加值2698萬元、商貿及工業銷售收入73080萬元、税收918.65萬元、財政收入1569.5萬元,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3、為項目服務情況。在為入園項目服務過程中,實行重大項目落地聯席會議制度、四大班子領導聯繫項目制度、“四個一、三個幫”和“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制度。同時,強化服務質量監督,實行入園企業封閉式管理、檢查備案制度,開展“發展環境千人評”活動,成立經濟環境保護委員會和“經保辦”等,為入園項目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目前我區的園區建設有較快發展,環境秩序總體趨好,絕大多數企業對政府職能部門提供的服務較為滿意,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着環境不優和園區建設滯後的問題,並且這些問題已成為制約當前我區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是為項目服務的體制不順。園區功能不全,缺乏規劃、土地、建設、環保等方面職能,使“一站式”服務無法完全落實,影響了為入園項目提供報批、建設等方面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招商部門由於客觀原因造成其指導、信息服務、企業落地服務等功能不能有效發揮。雖有項目落地聯席會議制度,但由於聯席會議涉及眾多職能部門且次數有限,造成實際落實不力。撤市設區後,區級政府職能大大削弱,工作協調難度加大,難為企業一步到位解決相關問題,如:城南鎮梅花村、樊通橋村沿西環路外沿200米內及七裏崗村一部分的建設規劃屬市控制,區無權規劃建設,嚴重製約了園區項目供地需求;入園項目從確定投資意向到建成廠房,要經歷很多環節,涉及眾多職能部門,千萬元以上項目的環評、立項、工商登記等還需到市直相關職能部門辦理。各單位在招商過程中各自為政,有時發生區內幾家單位同時與同一投資商洽談的問題,影響了招商效果。

二是園區規劃佈局起點較低。由於我區的園區建設時間短,還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招商引資規模小,項目檔次低,缺少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牽動性強的大項目。園區缺乏系統科學的規劃,功能定位不明確,沒有劃分相應的功能區,入駐項目佈局處於無序狀態,甚至存在相互污染的隱患,難以適應長遠發展和產業集聚的需要。同時,少數入駐項目建設緩慢、進展不快,存在“有錢買地、無錢建設”的現象,不僅浪費土地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區的形象。

三是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少數部門和單位只關心部門的權力和利益、眼前的利益和個人的利害得失,對優化環境認識不到位,或把口號喊在嘴上、貼在牆上,卻不落實在行動上。一些職能部門服務意識淡薄,“管理”得多,“檢查監督”得多,服務得少,主動上門服務則少之又少。有的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不高,據部分項目單位反映,現在到有些部門辦事,一趟能解決的問題往往要跑多趟,甚至還要找到關係人説情才肯辦理。有的部門收費項目、標準不公開,相關費用的標準“不確定”。有些執法部門、執法人員過分強調管理職能,注重處罰與收費,行為簡單粗暴,隨意性大。有些部門和單位政令不暢通,很多工作在一些環節難落實,形成嚴重的“中梗阻”。另外,從事招商的工作人員政策水平層次不齊,對外招商缺乏統一口徑,有的對本地的資源優勢、產業方向、優惠政策,甚至水、電價格及設施建設費用也不完全瞭解,對投資諮詢難以應對自如。

四是各項配套尚未完全到位。一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如:雖安裝了部分路燈,但未能實現“亮化”;雖硬化了部分道路、建成了部分廠房,但未設置導向標誌;雖實施了部分綠化工程,但有的建成企業門前未能及時綠化;雖能通車,但市內公交未能通達等。二是失地農民保障不夠,在失地農民的拆遷安置、養老保險、就業保障等方面沒有系統的規劃安排。三是缺乏較為全面的投資信息資料,投資者難以迅速獲取全區可公開的資源信息(包括礦產、能源、生態)、生產要素信息(技術、人才等)、企業信息(包括各類企業的分佈、產品、聯繫地址等)、投資信息(包括投資類行業的申辦手續和程序等)、政策信息和市場信息等。四是缺乏一整套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責任追究辦法,尚需進一步強化各項服務監管措施。

三、幾點建議

實踐證明,沒有一個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千辛萬苦洽談的項目難落地,費盡心機引來的企業難發展。我們要充分認識優化發展環境、加快園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切實把這項工作擺上位置,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努力打造投資興業的一流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跨越。

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行政管理體制。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對當前市、區不合理的行政職能分配和行政權力劃分作出科學、合理的調整,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及縣級政府職能設置的要求,把該下放的行政職能放到區,如下放園區項目用地審批權等,以形成職能完整、職權合理、功能完善、工作高效的區一級行政體系。圍繞加快我區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的需要,合理界定區招商局和開發區管委會的職責,在開發區管委會內部設立園區建設發展辦公室和招商辦公室,使調整後的職責更有利於為園區的發展發揮指導、協調、服務作用;把有關部門的職能下放到開發區,或設立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從相關職能部門抽調專門人員辦公,賦予相應權力,開通“一站式”全程辦事代理制服務,簡化審批環節。由區招商辦公室負責對各部門各單位外出招商信息建立招商項目庫,統一調度,避免重複招商、交叉洽談,形成對外招商的整體合力。

二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園區發展規劃。好的園區建設規劃是優化發展環境、加快園區建設的重要條件,要進一步集中力量搞好園區的發展規劃,認真做好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企業集聚發展規劃的銜接。按照佈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合理確定園區定位,突出園區的行業特色和產業特色,確定園區的產業政策導向,將園區劃分為建築建材、食品加工、機械配件、服裝紡織、化學工業等功能區。根據園區主導產業定位,研究制定相關政策,並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招商指標體系,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導向,在投資密度、產出效益、環境污染等方面對不同的.產業項目設立不同的准入“門檻”,着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在此基礎上,推動大項目入園、中小企業跟進,引導園區朝產業集羣方向發展,優化園區企業之間生產協作流程,鼓勵和引導關聯企業或配套企業向龍頭企業所在功能區聚集,培育一批企業關聯性強、產業集聚發展的產業帶,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發展高地,使之成為相關產業集聚的有效載體。

三要建立精簡高效的服務保障機制。要認真抓好招商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實行定期“充電”,使招商工作人員熟知國家、省、市各級政府有關招商引資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並能如數家珍地介紹我區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現狀,講清地理、區位、交通、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要實施標準工業園建設工程,建好部分綜合管理服務區、生活區、標準廠房區等,出租或出售給入駐企業,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降低企業徵地成本、縮短項目建設週期,使入園企業能夠快捷高效地投入生產運營。對進入園區的新辦企業,嚴格實行“一站式”服務,推動限時辦結制、辦事程序公開制、收費公示制、服務承諾制、全程代理制、審批“超時默認”制和企業特事特辦制度等,開闢綠色服務通道;完善入駐項目建設與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和協調解決入駐項目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成立建築建材、機械配件等園區產業行業協會,加強對外聯繫,形成對外競爭合力,促進區內企業之間協作和溝通,並通過建立市場供求、生產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定期發佈制度和行業預警制度,及時反映行業動向,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引導企業健康發展。

四要打造配套和諧的園區發展環境。要按照新城區建設標準,完善園區內配套設施,尤其要儘快實現建成企業門前的綠化和亮化,在園區內各主幹道旁分別設置交通標識和路標,着力提升園區建設檔次。要積極協調市有關部門,開通到園區的公交線路,方便入駐企業職工上下班。要切實加強園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對引進入園企業的同志按照企業到位資金比例兑現獎勵,以促進園區的快速壯大。要健全園區失地農民保障機制,為他們制定類似下崗工人的優惠政策,舉辦園區入駐企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培訓,發動他們參加養老保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要強化投訴受理機制,制定園區企業保護措施,增設跟蹤服務企業監測點,及時解決企業投訴問題,嚴肅查處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積極為企業發展生產搞好服務。要完善服務企業質量公開評議制度,在深入開展“發展環境千人評”的基礎上,聘請“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監督員”進行明察暗訪、予以監督,同時不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企業對行政管理、執法部門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執法水平等情況進行評議,以促進機關服務效能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