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張愛玲

傅雷論張愛玲之我見文學論文

欄目: 張愛玲 / 發佈於: / 人氣:2.23W

論文關鍵詞:傅雷 張愛玲 評論

傅雷論張愛玲之我見文學論文

論文摘要:面對文壇橫空出世的“傳奇”張愛玲,傅雷率先作出反應,對張文予以評論,其間功過得失,眾説紛紜,但它的影響之深遠毋庸置疑。本文試從評之緣由、評之得失、評之影響等方面對傅雷評論張愛玲作一個全面性的觀照。

從1943年第一個短篇《沉香屑第一爐香》的發表至1995年在大洋彼岸悄然告別人世,張愛玲成為中國文壇的不朽傳奇。有關張的研究熱鬧非凡、蔚為大觀,傳記、研究專著、評論彙編接連不斷,不少著名文人學者如傅雷、夏志清、柯靈、陳思和等等,先後撰文,各抒己見。縱觀“張學”研究史,歧見迭出,褒貶不一,在諸多研究者中,傅雷的評論最早出現,奠定了張評的基石,在張愛玲研究中舉足輕重、不容小覷。

一、評之緣由

作為文藝評論家、翻譯家的傅雷,有着“英雄主義的人生觀”、“鬥爭式的悲劇觀”①緣何選擇與其性格、思想觀念、審美情趣迥異的張愛玲?觀照當時文壇及二人特質,不難發現其間端倪。

首先是歷史使然。20世紀40年代,上海正值淪陷期,政局動盪,文壇也日益沉寂,許多進步作家隱姓埋名、韜光養晦,曾經創辦的抗日刊物也被查封。“1942年,上海人在刊物上已經看不到巴金、茅盾、老舍等名家的作品了,甚至一直在報上連載的張恨水的小説,也失去了蹤影。”②整個文壇一片荒涼、凋敝。在這一特定歷史背景下,張愛玲的橫空出世,顯得彌足珍貴,傅雷等批評家喜憂交織,繼而執筆為文,自在情理之中。其次緣於傅雷的愛才之心。張愛玲的幾乎一夜成名,使得社會一片“這太突兀了,這太像奇蹟了”之類不着邊際的慨歎。強烈的責任感驅使傅雷站出來作一個客觀公允的點評。“奇蹟在中國不算奇蹟,可是都沒有好下場。”③不願這句話在張愛玲身上靈驗。再次乃文藝觀的驅使。傅雷喜愛“那種強烈的對比,鮮明的刻畫、深刻的揭示、無情的抨擊。”④《金鎖記》深刻地勾勒了情慾,直視人性的悲劇,為傅雷所讚歎。然而,《傾城之戀》、《連環套》、《琉璃瓦》等在他看來是“內容貧乏”,“雜湊而成”⑤傅雷對高雅文學的極力推崇與張愛玲對舊小説、通俗文學的吸收出現了強烈的衝突,最終,自我意識較強、充滿英雄氣概的他選擇把諸多意見付之於文字。

二、評之得失

傅雷高度肯定了《金鎖記》,認為它是“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甚至認為“《金鎖記》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⑥,同時,還對《金鎖記》中結構、色彩、心理分析、語言風格予以高度評價。然而,在對隨後的《傾城之戀》、《連環套》的評論中,措詞之激烈、抨擊之堅決充分顯示了兩者人生觀、藝術觀上根本性的區別。他認為《傾城之戀》“沒有悲劇的嚴肅、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對照也不強烈。”甚至還給《連環套》下了“逃不過剛下地就夭折的命運”⑦結論。

值得肯定的是傅評抓住了張小説的某些致命弱點,例如一些作品缺乏深刻、典型的藝術形象,人物輕描淡寫。傅雷是出於對一個文壇新秀的關心呵護而寫下這篇文字的,但其間充滿不同程度的誤讀。他認為《傾城之戀》兩位主角“疲乏、厭倦、苟且、渾身小智小慧”⑧事實上,正是主人公的這種虛無這種飄忽使其超越個體本身而具有強烈的哲學意味。小智小慧的他們實際上是文明社會小人物抽象意義上的代表,人世的變幻無常、人心的不可捉摸,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紛爭戰亂……虛無之世必然造就機巧、偽飾的他們。人物的進進退退、虛虛實實看似玩世不恭的遊戲,實則是荒誕虛無之象徵。

總的説來,傅雷對張小説的評論否定要遠遠多於肯定,而此文也不為張本人所接受,繼傅雷之後,她於1944年8月陸續發表了《寫什麼》、《論寫作》、《自己的文章》予以辯駁。這種強烈的衝突與兩人迥異的性格、人生觀、藝術觀關係甚密。二者一個嚴肅構建一個世俗消解;一個崇尚高雅,一個喜愛通俗;一個站在男權社會批判,一個懷抱女權意識寫作,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畢竟,藝術的碰撞“如馬之兩驂——互相推進”⑨

三、評之影響

在張愛玲創作之始,傅雷率先對其進行評價,其意義無疑是深遠的,除了對張本人產生一定影響外,傅雷傳統的批評理念也影響了隨後的評論。在多重誤讀的'遮蔽下,張愛玲獨特的文學魅力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現代文學史所忽略。

傅雷的評論奠定了張評的基石,為後人研究張愛玲提供了重要依據。但也正緣於此,傅雷對張的誤讀同樣也蔓延到整個評論界。例如《北極》雜誌刊載的顧樂水的《<傳奇>的印象》,《今夕文存》中吳小如等人對張的評價與傅對於其內容空泛的貶斥是一脈相承的。更為嚴厲的是唐文標,他不僅對傅雷的評論大加讚賞,甚至用“趣味主義”、“輕佻和無味的小品”⑩等來評價張愛玲,這是對傅評貶意的延續與發展,是個人偏執的理念走向極致。當然,傅雷認為“《金鎖記》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味”,這也啟發後人將兩人加以比較研究,對魯、張二人的藝術個性予以探討。對張愛玲自身創作的影響。張愛玲對傅雷的批評有諸多地方是不大認同的,傅文刊出不久,她就在《新東方》雜誌上發表《自己的文章》為《連環套》辯護。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傅雷對《連環套》猛烈的抨擊,最終還是影響了張愛玲創作的情緒。1944年6月,《連環套》在《萬象》上的連載中斷,傅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無論孰是孰非、孰正孰誤,傅評的影響都是有目共睹的。考察張愛玲研究史,傅雷的評論是一個起點,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儘管兩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分歧,但這種真正的藝術碰撞令我們敬仰。

參考文獻:

[1]①④劉鋒傑《創作個性與文學轉型的誤讀》,《想象張愛玲——關於張愛玲的閲讀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2]②張子靜、季季《我的姊姊張愛玲》【Z】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

[3]③⑤⑥⑦⑧傅雷《論張愛玲的小説》,《萬象》,1944年第3期。

[4]⑨張愛玲《自己的文章》,《新東方》1944年第5期。

[5]⑩唐文標《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張愛玲早期小説長論》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